
【浪花·梦想】劳动者的美丽(赏析) ————读王昌龄《采莲曲》
王昌龄的诗主要分为三类:1、边塞诗,他的边塞诗豪气万丈,壮志凌云,充分体现了大唐将士的勇武之风,与王之涣、高适、岑参并称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2、送别诗,王昌龄在唐朝虽然官职不高,但交游甚广,与李白、高适、张九龄等均是好友,所以他的诗集中唱和送别类的作品非常多;3、闺怨诗,实际上是写女子的诗歌,有闺怨,也有年轻女子的快乐,就像本首,都列为这一类。
绝句由于篇幅短小,所以都是从一个点切入,描写一个画面,或者截取一个片段,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李白并列为唐代七绝最优秀的两个诗人。他的《采莲曲》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采莲,是江南女子特有的劳动活动,江南又是以小桥流水美人著称,想想采莲的画面吧,有潺潺的流水,有田田的荷叶,有袅袅的女子,或许还有弯弯的小桥和乌篷船,完全体现了江南女子之美,这么美丽的画面肯定很受文人关注,所以这也是古代文人经常歌咏的题材,古乐府诗中就有采莲曲这个曲牌。当然,最开始的采莲曲,很可能是采莲女子在劳动中为了缓解疲劳所唱的民歌,后来文人介入后填词造句,摹情状景,成了一种文人诗。王昌龄的这首诗,在所有的采莲曲中,应该是最顶级的存在。全诗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首句即不凡。荷叶与罗裙一色,既写了荷叶,又写了人,关键是整个画面丝毫没有违和感,还是给人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印象。满眼看去都是碧绿,下面是清水和绿色的倒影,上面是蓝天白云,整个画面和杨万里描摹的场景异曲同工。人在自然中没有任何突兀,而是顺应在自然之中,天人合一,这才是最美的场景。不知道王昌龄是不是真实看到穿着碧绿衣服的采莲女,还是凭空想象,他显然是一个杰出的画家,深知怎样的场景最美丽。第二句,芙蓉向脸,把女子的脸比喻成芙蓉,这是谁都会想到的。王昌龄的生花妙笔,妙就妙在不仅于此。首先,整个荷塘就是荷花和荷叶两种颜色,采莲女也是衣服和脸两种颜色,衣服和荷叶同色,脸又和荷花相同,于是在第一句基础上更深入的描写了人和自然的统一;其次,芙蓉是向脸的两边开放,说明芙蓉是女子容颜的衬托,也就是说女子的脸比芙蓉更漂亮,更美丽,更迷人。不是女子貌似芙蓉,而是貌胜芙蓉;还有,芙蓉贴着脸,说明莲叶荷花之密。荷塘之所以美丽,当然是茂密紧凑的花和叶,一朵花接着一朵花,一片叶接着一片叶,无论哪个作家笔下的荷塘,只要是美丽的,必然是茂密成片的。如果稀稀落落,那就是一幅衰败的景象,给人的不是美感而是忧伤。而且,说荷花密,也为下文看不见采莲女子做了铺垫。第三句,采莲女子进入荷叶丛中,看不见了。这是微微给人的遗憾,美丽,从来不会为个人的意愿而停留,那些美丽的女子,她们要去劳作,要生活,要进入荷花丛中,不会因为我这个旁观者的留恋而停留半分。这种美丽场景的消失,总是给人以惆怅感,也就有了诗意。后世王安石有语“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正是同样的笔法。其实,何止采莲女,世上所有的美丽,像春光和韶华,有哪个会因为人们的期盼而停止自己的离开?正是因为美丽难留,才有了怅惘,也才有了诗情。“乱”字,还写出了采莲女的勤劳,她们是争先恐后的进入荷塘,不是排着队慵懒的进入。慵懒是贵族女子的一种美,“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但那不是劳动女子的美,劳动女子的脸,像芙蓉花一样,那是灿烂夺目不事雕琢的,是自然形成的美丽。虽说美有多种,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健康的美还是要胜过病态的美,正如清水出芙蓉的作品是最优秀的作品,清水出芙蓉的美自然也是最高端的美。最后一句,不见其人但闻其声,耳边飘来了动听的采莲女的歌声,让我知道,她们就在里面。刚刚给了我们惆怅,诗人就又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美丽虽然看不见了,但始终没有离开我们。更让人高兴的是,刚刚看到美女,现在又听到美女的歌声,刚愉目立刻又悦耳。真正极致的享受。听到动听的歌声,自然让人回想到如玉的美人,回想到胜似芙蓉浑然天成的美丽采莲女。由于绝句篇幅的限制,王昌龄没有具体描写采莲女的歌声,但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古乐府有一首《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那就是采莲人唱的歌,前面三句是领唱,后面四句肯定是四面的人跟唱,大家一边唱歌一边劳作,兴致盎然。试想下,唱到第四句时,是东边的采莲女停下手中的劳作,站起身来喘口气稍稍休息,然后唱出动听的歌声,而第五句是西边的女子,以此类推,所以,听到这样的歌声,可见想见此起彼伏的美丽的采莲女,和莲叶一起形成波浪状美景,画面静中有动,还有歌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充盈天地之间,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
王昌龄笔下的采莲女,淳朴,天真,勤劳,美丽,他写出了普通农家女子的一切美德,让人过目不忘。当然,王昌龄是圣手,他写宫女,写贵族女子,又是一番风貌。王昌龄显然是亲眼见过江南女子的采莲的,而且深深的感受过,体会过,才会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如此美丽动人。一首《采莲曲》,致敬王昌龄,更致敬最美丽的劳动者:采莲女子泛舟来,摇桨哼歌路自开。荷叶芙蓉风起浪,蓝天碧水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