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故乡情谊深又深,难以割舍献真诚(随笔)

  故乡情谊深又深,难以割舍献真诚(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发表时间:2025-05-20 22:59:34
摘要:离开故乡许多年了,深深的情感难以割舍。踏上回乡之路,见到村上相亲,想起没有看到的同龄人,颇有万端感慨涌心间。人生有许多愿望,一定要抓紧实现,才不留遗憾!


  
   5月3日,在儿子朱炜的陪同下,兴匆匆地踏上了探亲之路,劲过5个小时的高铁快速输送,顺利到达江苏省宜兴站,由侄孙朱东方用小卧车接到了生我养我17年、已离开71年的高塍镇吕大桥自然村。
  
   离乡71年来,虽曾数次探亲,上世纪60年代初,有每年一次15天的相亲假,但大都是来去匆匆,自父母离世后就几十年没有回乡了,总想了却一个心愿,与家亲团聚交流情感合影留念。
   进村不多时,我就拜祭了父母的灵墓。父母艰难辛劳,生活贫困,父亲离世时才66岁,母亲70岁。老人家岂能料到儿子年近九旬仍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我唯一的遗憾是在有能力奉养父母时,双亲已离我而去,如今只能以全家幸福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我在村里转了几圈,以往认识的同龄或小几岁的人,都已离去,所遇到的是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只有通过自我介绍才知我原来是本村人。岁月不饶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农村人老得更快些,走得更多些。这未免留下些伤感,心想这只能顺其自然。
  
   看村貌,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70年前一流低矮的平瓦房和茅草房,而是错落无序的小楼房,东一栋西一宅,形式各异,高矮不一,房屋前一块场地,房子边缘被菜地包围着,各种菜蔬一片葱绿,后院围栏养着一群鸡鸭鹅,肉蛋丰盛,自给自足有余,小康生活悠然。我大侄子永宁家,不仅房屋宽敞间数多,而且绿化环境美,种有许多棵各色的大型枫叶、八角、紫萝、杨梅等树种,建有一般城市居家不可能企及的小花园,还带有彩色喷泉,绿树上挂满了彩色小灯泡;因家靠河边,装上可折叠的长长网兜,沉入河水,三两天就可网得一大盘小龙虾、河虾、小鱼、螺丝及黄鳝等,可以美餐一顿;家里既有自来水又可用电机抽水。
  
   农家几乎都有小汽车或摩托车、电动车,有的有两辆小卧车。这种景象是我前几年无法想象的。就是看家里的一套生活设施,有的已经超过了我家的装备,各户门前装有摄像头,真让人感慨改革开放、建设新农村的成就,如此伟大。用俗语说,这真叫鸟枪换大炮,富足乐逍遥!
  
   为了圆探亲愿望、答谢家乡亲人的款待、表达自己的心意,5月4日在高塍镇晶晶饭店设宴,请所有朱家亲人及有关人员入席。在宴会上,为表心意给朱姓者发了个小红包意思意思。开席前,我激情洋溢地发表了回乡的感慨与寄语,还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地一气唱了三首歌,表达不同的心情与含意:前两首为自己作词一是借曲二是作曲家谱曲的《愿望》《架起心灵的彩桥》:第一首的大意是:把人生比作一条大河、一棵大树,你想留住幸福浪花,每天都能快乐度过;你想枝繁叶茂花枝招展,精神焕发青春永驻。愿望来到,心想美好,积极乐观向上。踔厉奋发获取成功,人生意义深长。争取幸福,不留后悔,努力实现愿望。第二首是以“您好、谢谢”问候、回应,礼貌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架起心灵的彩桥。第三首是用苏州评弹唱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首先说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伟大领袖开创了新中国,由革命先烈作出自我牺牲换来的,毛泽东主席全家忠烈,杨开慧坚守信仰,英勇就义……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不能忘恩,要继续努力,为圆中国梦奋勇前进!我唱前的话语感人,唱时富有激情;听者情绪激荡,热血沸腾,时有呼声响应,报以热烈掌声!
  
   在村里住了四天,亲人盛情难却,这家设宴,那家请吃,左右逢源,难以应付。如今的家宴堪比城里的国际饭店,自制的可容纳二十多人的大圆桌,中间带转盘,摆满各种菜肴,极其丰富,让你吃到了一般饭店吃不到的家乡特产小炒,比如黄雀等稀罕动物。
   趁回乡的机会,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宜兴市档案馆、图书馆和第一中学。因为档案馆将我作为“在外乡贤名人”建立专档,储存资料。我看到以前寄的书籍、发表的文章,都录入磁盘打印出文字,连我著文的草稿,都入档保存,假如有人想了解我的情况,获取信息,可在馆里摆放的专用电脑里点击就可。我对馆里汇集资料的丁科长和科员们说:“既然家乡市的人民这么抬爱看得起我,即使暮年仍要努力,尽心尽意,做出些成果,尽量做到有些价值的资料可存。”
  
  
   在图书馆,看到了我赠给的五部著作,摆放在专设的“宜兴人著作馆”里,我同样向馆员们表达心声:“宜兴是著名的全国文化第一县级市,人才众多,著书立说颇丰,但作为宜兴人完全应该聊表寸心,为书馆添枝加叶,尽一份责任。这也是我在年近九旬,仍然笔耕不辍的巨大动力!”我还与两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站在宜兴一中的校门口,感慨万千,71年前我就是从这里起步,投笔从戎,考入重庆炮兵学校的。母校一中培养了我,给予知识与力量,我要牢记立志成才的校训,为体现人生价值,奋斗终身!
  
   这次回乡还专门到芜湖看望了95岁的老姐姐,她是村里最年长的寿星,是我的大恩人。回想起1954年初中下半期,已经开学一个来月了,由于家境贫穷缴不上学费,是远在山西解州电气开关厂当工人的琴华姐姐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20万(旧币,相当今天的20元),救了我的急,初中毕业考取重庆炮兵学校,才有了理想的一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牢记心中。看到老姐姐精神矍铄,身板还算硬朗,生活能够自理,我感到十分欣慰。
  
   问起姐姐的养身长寿之道,她来了一段顺口溜,缓缓地说:信教有爱心,心态要放平,起居有规律,念经动脑筋,走路当医生,心诚就则灵,世间烦心事,不去相抗争,愿望过百岁,乐活在自身。我听其言观其行,从内心佩服,确实感到她的养生经很值得大家学习仿效,百岁不是梦,科学来养生,努力获成功!
   这次回乡探亲真正了却了一个愿望,正符合我创作的《愿望》歌词的意思,只有愿望的实现才不会留下后悔与遗憾!
   ——录入歌曲《愿望》
  

共 2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非常温暖的散文。这篇文章描述了回乡探亲的经历,见到了家乡村貌变化,以及与亲人的互动等,表达了对未能奉养父母的遗憾之情,对家乡、亲人、母校的深厚情感。这篇文章颇具特色,一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村貌的描写,用了白描手法,“错落无序的小楼房,东一栋西一宅,形式各异,高矮不一,房屋前一块场地,房子边缘被菜地包围着,各种菜蔬一片葱绿……”写出村庄新貌换旧的惊喜之情。还有演示音乐的场景,也很气派和热闹,很具时代特色,这就是新时代新农村的景象。二是人物选择富有个性,以95岁的老姐姐为代表,表达了有爱心有信仰就是长寿之道。再是本文叙述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让读者沉浸在作者喜悦的文字中。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