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家有一老(散文)

  【江山·见证】【心灵】家有一老(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98.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发表时间:2025-05-22 07:38:39
摘要:作为子女也必须与时俱进,除了继承传统意义上的“孝顺”以外,还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唯如此,才有更多新型的、和谐的养老家庭,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插上新时代腾飞的翅膀。

【江山·见证】【心灵】家有一老(散文) 许多朋友见我年逾古稀,老母亲仍然健在,无不羡慕地说:你真幸福!
   幸福吗?确实幸福。母亲在家就在,家是爱的港湾,慈母的爱是人世间至真、至美、至纯的情感。像我这般年龄,正是应该往下辈传承爱的时候,竟然还在接受长辈滋润的爱,能不幸福吗?然而,又有多少人知晓这幸福背后的付出呢?殊不知,赡养老人的日子是十分漫长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委曲求全是旁人无法体验、不可想象的。有句俗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老,犹如一贼”。这句话前半句好理解,后半句呢?先卖个关子,待我讲完了我家“老宝”的轶闻趣事后,再来解释。
   我母亲年轻时性格开朗直率,为人处事豁达,讲究卫生整洁,还特别好强。然而,大约进入80多岁以后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2020年我妹妹陪同母亲来北京,原本打算春节期间住一个月就返回武汉,不料发生了新冠病毒事件,这一住就是半年。这是我自20岁阔别武汉后,在长达40余年时间里与母亲相处最长的一段经历。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使我看到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一样的母亲。
   来京的当天,在清理随身携带的衣物时,母亲翻来覆去地在箱子里查找东西,表情越来越凝重。问她才得知,在查找随身携带的1万元钱。原来老人出于好心,怕来北京花我的钱,瞒着妹妹私藏巨款。之所以“私藏”,是因为我在电话里反复强调,儿子为母亲尽孝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千万不要带钱过来。母亲见钱丢了,显然乱了方寸,情绪越来越急躁,说话恶语相向:来时我放在箱子里的,肯定是有人拿了。
   这句话毫无根据,显然是有所指向,无疑是身边的妹妹,因为只有妹妹一路相随,也只有妹妹一直在行程途中保管箱子。我与夫人见状,既怕妹妹生气又怕母亲急坏了身体,当即商量准备从家里拿出1万元钱,假意说这钱是母亲带来的,被我们捡到了。
   然而,妹妹倒是不急不躁,若无其事地将母亲的箱子拿过来,当着我们的面,将衣服一件一件往外拿。此举,妹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箱子见底了还是没有。母亲更着急了,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夹着烟的手指在微微颤动。我心里很清楚,母亲一个月的退休费不到3千,这1万元钱是她几个月积攒的。妹妹还是没有急,又将衣服一件一件地仔细摸,叠好后码放在箱子里。终于,在一件棉袄的夹缝里摸到了,那是母亲自己来前怕丢失了,缝进里面的,忘了。
   妹妹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最多,最了解母亲,事后告诉我们,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她见怪不怪了。
   结果皆大喜欢,出于好心,我怕再发生节外生枝的事情,便对母亲说:“妈,这钱您一时也用不着,就放在我这里存放着,您回武汉时我再给您。”
   母亲将烟蒂猛地一掐:“你说得比唱得好听,不要我带钱来,现在又要我的钱。”一句话怼得我哑口无言,叫人哭笑不得。
   来京两个月后,由于水土不服,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尤其感觉心脏难受,憋闷得慌。医生说:老年人发生心慌、心悸、心难受,一般是生理原因导致,很正常。并特地嘱咐我们,希望母亲少吸烟,最好戒烟。
   母亲抽烟始于父亲去世后,也就刚抽了几年,估计源于一个人生活的孤单和对父亲的思念。作为儿女,我们是非常理解母亲心情的,虽一直不赞成,但也基本默许了。然而,抽烟带来的隐患不仅是对身体的损伤,还有“火灾”,家里的被子、床单,还有她自己的衣服烧得大孔小眼的。正好,既然有医嘱,加之母亲患病期间抽烟明显减少,我便劝解道:“妈,您不如趁此机会干脆戒烟算了。”
   母亲两眼一瞪,理直气壮地说:“我抽烟,没花过你一分烟,花的是自己的钱。你从不给老娘买烟,有什么脸说这话。”
   我的妈吔,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好坏不分,倒将我数落了一通。然而,这话是当作夫人面前说的,我倒没什么,她是我的亲妈,受点委屈是应该的。可是,夫人受不了冤屈,要知道多年来我们只要回家省亲,除了购买大量的物品,还要孝敬2千元钱。夫人一赌气,第二天上街买了5条烟,气呼呼地对我说:“拿去堵你妈的嘴。”无奈,我只得回过头来做夫人的工作,替母亲说好话,直至夫人的冤气在我身上撒完为止。哎!我是耗子进风箱--两头受气。
   生活需要添点料,有时用善意的谎言宽慰老人也是一种方法。武汉疫情期间封城时,母亲在北京,大家都心急如焚,北京和武汉的两地亲人相互守望。母亲牵挂武汉的儿孙们,三天两头催我打电话询问情况,明明刚打过电话,转过身又要打。并“反反复复”责怪在武汉的儿女们“为什么不来电话?”实在把我逼急了,情急之下我对母亲说:“妈,武汉正在封城,不让传播病毒,因为电话也能传播病毒,所以不让打。”母亲听后,自言自语地说:“哦,电话也能传播病毒。”此后,母亲再也没有催我打电话了。
   夫人是学医的,又干了十几年的医务工作,对饮食细节特别讲究,其观点和行为与母亲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摩擦。母亲吃饭喜欢味重一点,盐大一点,甚至一碗剩菜要吃好几天,怕扔了可惜。夫人出于好心,给母亲细心地讲解饮食的科学之道,什么吃咸了容易得高血压,吃剩菜不利于健康等等。讲了一大堆道理,功夫没少下,母亲一句话怼得她无言以对:“我活了90岁,一直都是这样吃过来的,哪有那么多讲究,死了也值得。”
   母亲还有一个特别不好的行为,由于牙齿脱落老化了,对稍硬一点的食物咬不动,但绝不扔掉。当一家人围坐一起聚餐时,大家食欲旺盛,咀嚼畅快,气氛十分和谐。老人家突然夹着一块咬过的食物递将过来:“我咬不动,你们拿去吃吧。”在这种场合,是接还是不接?如果接,你如何吃得下去?如果不接,她说你嫌弃她。在私下里我们没少提醒过她,自己吃过的食物千万不要给别人吃,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然而,纵使我们有千条道理,她老人家终有一定之规,我行我素。
   自我退休后,每年春秋各有两个月回武汉陪伴母亲,这期间兄弟姐妹都住在乡下大房子里,其乐融融。10多人在一起聚餐,就得讲究饮食卫生,从疫情期间开始,吃饭时特意摆放了几双公筷。所有人都能严守公筷规定,可老人家刚开始不习惯,于是我提醒道:“妈,请用公筷。”母亲摇摇头,将筷子一扔:“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今天才听说筷子还分公母。”哎哟,我的妈吔,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
   母亲喜欢听楚剧,小妹特意给她卖了一款带U盘、带屏幕的收音机,既能看又能听。令我们没有意料到的是,她从早到晚,除了睡午觉,一曲戏剧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播放。老人家又会享受,往靠椅上一躺,品牛奶泡咖啡,每到精彩之处仿佛忘了自我,跟着哼唱起来。乡下的房子特别厚实,拢音,一点小声音都能放大好几倍。母亲播放戏曲时,音量调到最大,震耳欲聋,我们又听不懂,绝对是噪音。我每天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姐夫有心脏病不堪其扰,怎么办?老人家就这点爱好,只能迁就一点,强忍着。然而,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时,那收音机就在饭桌旁,戏曲照放不误,令人烦腻透了!没办法,只有端着饭碗跑到室外,躲得远远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又多了一项特殊“爱好”,热衷于捡垃圾,这是我们万万都没有想到的。
   至少是80岁以前,母亲爱整洁,喜捯饬,总是利利索索的。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居住的小区院子里有4个垃圾筒,每天确实有附近的老人来这里捡垃圾,母亲对这些人嗤之以鼻。然而,昔日的“洁身自好”怎么突然摇身一变、加入了“捡垃圾行列”了呢?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姐姐,她进入母亲卧室总能闻到一股异味,起初以为是老人的体气,没当回事。后来,偶尔看到有一种小飞虫出现,也没当回事。那是一个春季,连绵不断的春雨使空气特别潮湿,突然有一天一堆飞虫聚集在一起,白色的身子和透明的翅膀,挤满了屋子。姐姐赶紧用手机拍照后发到朋友圈里,有人马上认出来了,是白蚁。
   家里怎么会有白蚁呢?姐姐不相信,开始查找。结果在母亲卧室的床底下有了重大发现,里面堆满了破烂垃圾,其中有几块木板,上面有白蚁的窝。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不会相信,都是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破玩艺儿,什么塑料瓶,旧铁盒,破衣服,烂袜子。整个屋子里又乱、又脏、又臭,简直不堪入目,惨不忍“闻”。
   无疑,这些都是母亲私藏的“宝贝”,她说准备攒着去买钱。当兄弟姐妹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震惊加愤怒!且不说垃圾招来病菌和白蚁,对居住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单是街坊四邻如何看待我们?父母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相互之间都十分熟悉,父亲刚去世不久,就让8、90岁的老母亲捡垃圾买钱,情以何堪?我们都是有尊严,讲脸面的人,不希望别人在背后戳着脊梁骨骂。
   为了阻止母亲的这种荒唐行为,所有的人都想尽了办法都没有解决问题,于是我在陪伴母亲期间决定下番功夫解决。我给她讲了一大堆道理,并限制她出门,谁知中午我睡午觉时,她悄悄出门捡回了3个破塑料袋,正巧被小妹看到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将母亲手上的塑料袋抢过来,扔进了垃圾箱,接着又严厉地训斥了母亲一顿。母亲像犯了错误的孩子,低着头,坐在凳子上一个劲地抽烟,脸上流露出十分委屈的神色。
   好熟悉的场景啊!这不正是我们小时候,每当我们犯了错误,母亲不就是这样训斥我们吗?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了,太失态了,只顾及自己的颜面,没考虑母亲的感受。我心头一紧,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下来了。
   通过自我反省,我冷静下来了,第二天给北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咨询母亲这一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朋友是一名医科专家,为老年人看病几十年,有着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的解释使我茅塞顿,原来这是一种病态,主要表现在失偶老人身上,这是因为生活空虚,没有存在感,用类似的行为寻找精神依托。联想到母亲院子里其它几位捡垃圾的老人,既有老头子,又有老太太,全都失偶。
   痛定思痛!现实给我上了极其深刻的一课,使我意识到赡养老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尽孝以外,还要与时俱进,必须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否则,单凭感情用事,也是对老人的一种精神伤害。找出了原因,就有根治的办法,根据朋友的建议,我们给老人换了一个新环境,来到乡下,而且兄弟姐妹都陪同。果然,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后,老人心态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出门捡垃圾了。
   回过头,再来解释前面所说的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有一老,犹如一贼”。请注意,这里所谓的“贼”,绝不是“偷”的意思,此话源于《论语·宪问》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原意为有的老人不明事理,给子女添乱,专找子女的麻烦。而我在这里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如今的老人普遍长寿,再也不是“人到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因而,许多新的老年问题出现了,作为子女也必须与时俱进,除了继承传统意义上的“孝顺”以外,还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唯如此,才有更多新型的、和谐的养老家庭,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插上新时代腾飞的翅膀。

共 4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养老为主题的散文,描写的是与自己高龄母亲相处,为老人家养老的故事。在社会进入了老龄态,在自己都是老人,却不得不去照料年龄更大的老人的时候,如何与固执的老人相处,就成了一件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作者用扑实的笔触,平和的心态将为母亲养老的过往一一道来。让我们看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另外一面,明白了那句俚语后一半的真实含意,那就是“家有一老,犹如一贼” 的真实含意。在下在想,这个“贼”所要偷的不是你的钱财,而是你的心。这句话的真实含意指的是故意要与儿女作对,以期寻到一种存在感,从而减轻内心的孤独,找回逝去的岁月。作者是创作游记体散文的高手,写起情感类散文仍然得心应手,耐人寻味。作品的成功在于真,真诚。作者用质扑语言,真诚的情感构筑起来一件难能可贵的艺术品,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2 08:01:45
  清晨拜读大作,一天心情愉悦!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22 09:00:34
  非常感动!住院期间,还在为拙作写编按。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2 08:03:18
  一篇反应养老生活的佳作,点赞推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22 09:01:00
  社长辛苦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2 08:04:37
  恭祝身体健康,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22 09:01:27
  跟着社长走当然快乐!
4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2 09:01:11
  家有一老,幸福难找。作者能身体力行,与时俱进,想老人所想,难能可贵!欣赏,学习!
李春胜,教师
回复4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5-22 09:36:23
  感谢惠顾留墨!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