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丹江鞋子(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柳岸】丹江鞋子(散文)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榜眼,27112.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1发表时间:2025-05-22 08:43:48

我珍藏了一双鞋子,是双布鞋,是父爱“润雨细无声”的见证,也是“慈母手中线”的写照。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纯真的、无私的、永恒的,平平淡淡一句话,平平常常一件事,平平凡凡一样东西,都会在儿女们的成长中荡起涟漪,在儿女们的内心深处闪光。
   小时候,弟兄多,日子苦,吃饭时母亲哄罢这个哄那个,穿衣上也是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破衣烂衫伴着我们成长,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个穿罢那个穿,直到最后实在穿不成了,母亲才把衣服攒起来,用以打补丁或做鞋。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谁也不会笑话谁。
   高中毕业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已奔二十岁的我,开始对异性有了懵懵懂懂的认识,而且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穿戴。穿的太寒碜了就走不到人面前去,在异性面前更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连母亲也常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穿得整洁了就能俊三分。
   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想穿出件惹人注目的衣服来,还真难。成品衣服几乎没有,即便你想自己做一件,没有布证一样扯不来布。
   一个大小伙子,脚上还穿着露趾的布鞋,甭提心里是什么滋味儿了。
   知子莫如母,母亲看我穿的寒酸,也觉得过意不去,就答应给我做一双新鞋。
   穿新鞋子对于现在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到商店里随便挑一双就能穿好长时间,而且不用削足适履。但我的青春时代却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妈妈也想给我们弟兄做鞋,一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没有金刚钻,不拦瓷器活。现在妈妈答应给我做鞋,我真比在路边捡了金元宝还开心。
   怎样做鞋,母亲在请教了好多年轻女人后开始跃跃欲试了。我们平时穿烂的衣服,母亲派上了用场,烧上黑面糊糊,找来一张报纸,用刷子均匀地刷一层面糊,铺上她攒下的破布头、破布片,然后再刷面糊,再铺,一层层叠加好后,放在在太阳下面晾晒,这叫糊确子,这叫糊确子。做鞋离不开确子,剪鞋样子,给鞋底增厚增结实都靠它,母亲比了我的脚,又从邻居家借来鞋样子,剪好叠好以后,在其正面和反面都裹上布,用麻线、锥子、顶针开始纳鞋底子。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一针套一针,一针也不能马虎。很多时候母亲被针扎过,出血后用嘴吸吮后再接着纳,特别是晚饭后,母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做针线活儿,呵欠连天的。更记得有一次她纳着纳着睡意来袭,就趴到桌子上睡着了,煤油灯引燃了她乌黑的头发,真让人心疼。
   每纳一针都要费好大力气,但并不是针针都能到位,一旦哪针走错了,母亲要惋惜半天,然后用鞋拔子将针拔出返工。经过好些日子的加班加点,鞋子终于做好了,母亲长出了一口气。
   鞋面是灯草绒的,鞋口处带气眼,分三排穿过鞋带用以装饰,母亲让我试脚,大小宽窄都合适,又时尚又舒服。
   那天晚上我做了个好梦,梦见我穿着新鞋子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很多人都朝我脚上看,尤其是美丽的村姑。
   可是,高兴劲儿还没过,母亲就找到我说:“孩子,那双新鞋先让你爹穿,行不行?妈重新给你做一双。”
   见我没吱声,母亲叹了口气又说:“妈知道你没鞋穿,不是遇到火烧眉毛,妈是不会开这个口的。你爹是生产队的技术员,哪块地种啥,怎样种,全凭他一句话,然后由李队长去落实。早几天李队长到公社开会,公社根据上面的‘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的方针,在保证主要秋作物的同时,特别强调油料生产,说交一斤花生可以抵三斤公粮,李队长找你爹商量说,咱丹江河道沙地、沙土地多,适合花生生长,他想和你爹一起外出到平顶山去购买花生种子,你爹也认为利用丹江河道的土地资源,多种点花生,花生秧子还可以喂生产队的耕牛,老百姓还可以多分点口粮,就答应和队长一起去。出门在外,你爹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脚上再提拉双鞋就更寒碜人了。”
   我虽然心里纠结,但还是问了一句:“咱生产队不库存有花生种子吗?”
   母亲摇摇头说:“咱种的花生是满地爬花生,各节都生根长角,花生结果又小又少,结的花生还不一齐熟,有的已经发芽,有的还是白嫩嫩的,挖起来很费劲,还不高产。队长打听到平顶山那里种的是‘一撮儿毛’花生,秧子直立,薅起来容易,还高产。一斤花生三毛六,贵是贵了点,但划得来。妈已经给你爹烙好了干粮,他们明天一大早就动身了。”
   我纳闷:他们替生产队办事,怎么还要干粮?母亲看出了我的疑虑,无奈地叹息道:“生产队也是捉衿见肘,从这儿坐车到平顶山来回转几次车,每个人一来回得七块二毛钱,两个人就能凑着多买四十斤花生种子了。”
   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但我还是拍了拍鞋子上的灰尘,双手把鞋子递给了母亲。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在心目中有着最大的威望,在父母面前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敢抬高腔,村里有哪家因家务事和父母闹别扭的,总要沸沸扬扬说上好多天。
   两天后,李队长和父亲回来了,买回来了五十斤花生种子,那天晚上,母亲又把那双鞋放到了我的床头上,她自言自语埋怨道:“这头倔驴!”
   我盯着鞋子看,一点儿磨损的痕迹也没有——父亲根本没穿!
   这就怪了,父亲脚上的鞋子明明不跟脚了,他总不是打赤脚去的平顶山吧?时隔多日,和李队长的一次闲谈,才揭开了困扰在我心中多日的谜底。
   李队长说,天刚麻麻亮时,他和我父亲就上路了,当然是翻山越岭,这样能省一半的路程,他们都带着干粮。吃干粮时,李队长发现我父亲还背着一双新鞋,这才发现他脚上的鞋子已经大张着嘴巴。李队长好奇地问怎么不换上,带着当行李多麻烦。父亲解释道,大崽已经一二十的人了,孩他妈就加班加点给他做了双新鞋,再邋里邋遢找个对象都难。这双鞋先拿上预备着,脚上的鞋子能对付了先对付,真应付不成了,再换上应应急。父亲话不多,但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一路上,父亲都是小心翼翼的,有几次鞋子脱圈了,他就扯来龙须草搓成绳子拴了又拴……”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也不例外,我的心颤抖了。母亲做的鞋子,穿在脚上舒服,心里不舒服,我不敢穿,因为我怕面对父亲。我的平庸和父亲的伟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敢穿母亲做的鞋子,但不能没有鞋子穿,一到午饭后,趁着人们午休的时候,我就和邻居家一个对脾气的到后山上挖药,沙参、桔梗、远志、虎头根,见到什么挖什么,遇到幸运的时候,一天能有五毛钱进项,等攒得差不多了,我就去商店买了三双解放牌黄鞋,一双送给父亲,一双送给母亲,一双留给我自己。
   母亲做的鞋子一直压在我的箱底,那沉甸甸的记忆压在我的心头。
  

共 25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丹江鞋子》追忆了物质匮乏年代“我家”捉襟见肘的生活岁月。文章的鞋子,看似普通,但却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和父亲的疼爱。尤其是“我”二十岁了,还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穿,母亲辛辛苦苦做了一双,却因父亲要和李队长一同外出为队上买花生种子,于是就提议将这双新鞋留给父亲穿。自己肯定大不情愿,但出于母命难违,还是给了。然而,待父亲买完种子回来后,母亲却将这双鞋子还给了“我”。“我”发现这双鞋子仍是新鞋,分明是父亲未穿。后来“我”从李队长那儿了解了真相:“李队长说,天刚麻麻亮时,他和我父亲就上路了,当然是翻山越岭,这样能省一半的路程,他们都带着干粮。吃干粮时,李队长发现我父亲还背着一双新鞋,这才发现他脚上的鞋子已经大张着嘴巴。李队长好奇地问怎么不换上,带着当行李多麻烦。父亲解释道,大崽已经一二十的人了,孩他妈就加班加点给他做了双新鞋,再邋里邋遢找个对象都难。这双鞋先拿上预备着,脚上的鞋子能对付了先对付,真应付不成了,再换上应应急。父亲话不多,但句句都说在点子上。一路上,父亲都是小心翼翼的,有几次鞋子脱圈了,他就扯来龙须草搓成绳子拴了又拴……”这段催人泪下的描写,将一个平凡而一心为孩子着想的父亲高大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分外感人。正因如此,“我”一直珍藏着,不敢穿这双鞋子,后来懂事的“我”通过劳动积攒了一点儿钱,买了三双解放牌黄鞋,一双送给父亲,一双送给母亲,一双留给“我”自己。文章情真意切,将润雨无声的亲情浓郁的伟大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5-22 08:51:19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2 08:54:38
  深谢纪老师的编辑,为您的呕心沥血点赞!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5-22 08:54:16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文章催人泪下,生活虽艰苦,但却写出了温馨之家的彼此关心和难得的幸福之感!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5-22 08:56:1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