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那年我学服装裁剪(散文)
青春年少美好的理想好像璀璨的星星一样闪耀着光辉,无数个梦想在心中燃烧。那年学服装裁剪的往事,深深地镌刻在我脑海里。
一切好像又是命运的安排。我刚初中毕业那年,哥哥高中毕业,两个弟弟都在上学。其实我还想继续上学复读我不甘心,每天自己看书复习功课。妈妈说:“要复读也是让你哥哥复读,咱家就靠我和您爸挣工分养你们四个学生。你一个女孩能认识字就不错了,你看看咱村好多女孩都没上学,她们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纳鞋底。”听着妈妈的唠叨,我偷偷擦拭着眼里的泪水。决定不再复读了,让哥哥弟弟们继续读书吧,我要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庭的重担。
当时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整天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心里失落落的。感觉天都是灰的,整个人无精打采。自己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还没来得及飞翔就断了翅膀,所有理想化作了泡影。想想这辈子就和这一亩三分地分不开了。土里刨食得过且过。爸爸妈妈看我每天阴沉着脸,爸爸说:“你学门手艺去吧,我看咱村十字街大队墙上,张贴着一张大红纸,上边写着像大字报一样的广告:
好消息
招收女学员服装裁剪学习班,学期一个月每人学费15元,免费住宿。地址:张营村张俊兰服装裁剪学校。
抽空你骑着自行车去张营村看看报个名。”
那是张俊兰老师第一批招收服装裁剪缝纫班。
八十年代初,农村流行着一种学手艺的热潮,男孩不上学了就学木匠瓦匠,女孩不上学了就学服装裁剪。
这天,崔家村董淑霞姐姐的爸爸有事来找我爸。董淑霞姐姐的爸爸当年任他村支部书记,他和我爸爸即是生意伙伴,又是莫逆之交的知己朋友。他们俩说起我和董淑霞姐姐都不上学了,得让我俩学门技能。都一口同音地极力推荐,让我俩学服装裁剪手艺。我和董淑霞姐姐是初中同学,我俩是一年毕业的。大人们走的近孩子们自然也亲切,双方的爸爸妈妈都想让我们姐俩结拜成干姐妹呢!当时我俩都爱面子难改口,所以还是对双方父母叔叔婶子大爷大娘地喊着。这天董淑霞姐姐骑着自行车来找我,商议学服装裁剪的事。我俩一起骑上自行车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张营村。
我俩进村打听到了“张俊兰服装裁剪学校”。走进学校,张俊兰老师的父母接待了我们。张俊兰老师的父亲是校长,他给我们首先介绍了,学校任教的张俊兰老师和张国茹老师。两位老师负责教我们服装裁剪,还说特意聘请了沧州市里一名著名裁剪学校的教授,开学后来给我们授课。又领着我们参观了学校。
只见学校教室里用白灰粉刷的墙壁,宽阔的教室,明亮的门窗,几十张桌子和凳子都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正面讲台墙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大黑板。讲台上有一张老师用来讲课放书本的课桌。教室的不远处有一大间厨房,热气腾腾的厨房是专门烧水的,学员自带干粮学校到时给加热。教室并排着是一间宽敞干净的大宿舍,宿舍里有一个能睡几十名学员的大通铺,铺上面铺着一床床凉席,学员每人各带一床被褥。上课学员自带尺子,剪刀,纸张、铅笔、橡皮。每月的1号开始报名,5号开学。报名费5元,学费15元。(包括报名费)。每周六日放假回家一次。可带换洗衣服。张校长说:“可以先交报名费5元,等来学校上课再交10元即可。还给我们讲了些要遵守学校纪律等一些事项。我俩说得回家跟爸爸妈妈商议后再来报名。
我回到家,把看到听到的学校的一切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同意我去报名。董淑霞姐姐回到家,她的爸爸妈妈听了也没意见,就等1号我们一起去报名了。还有几天就要开学了,董淑霞姐姐来到我家她说不去报名了。这几天她想学服装裁剪的事,被她村一位女老裁房听到了,非要免费教她学服装裁剪。15元的学费有的家庭也得东借西凑,当时节省15元的学费,也算节省一部分开销了。
本想和淑霞姐姐搭伴一起去学服装裁剪,无奈1号我自己去张营张俊兰服装裁剪学校报了名。5号开学的时候我遇到了我村两位比我年龄大的姑姑也来学服装裁剪。她们俩是一起搭伴来的,一位是家前的付中兰姑姑,一位是家后付晓颖姑姑。见到两位姑姑我特别高兴,两位姑姑也非常照顾我。每周六我和两位姑姑一起结伴走着回家,一路上讨论着每一款衣服裁剪的特点。有两位姑姑相伴,来回一路上感觉时间短了很多。前来报名学习服装裁剪的学员都是十里八乡的女孩,她们的年龄都比我大,有一位刚结婚的大姐,我们都喊她新媳妇大姐姐,我是班里最小的学员那年我十六周岁。
张俊兰老师给我们在黑板上讲课,第一节课讲的是裁剪裤子。裁剪裤子的人站立好,拿皮尺从他的腰测量到他的脚踝骨是裤长尺寸。用皮尺围着臀围绕一圈,然后再加四寸是他的臀围尺寸。再测量他的腰长、腿围、裤口长度。老师用尺子(学生上课用的)在黑板上画,我们在座位上都聚精会神地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用尺子画到本子上。裁剪上衣也是同样的道理,先用皮尺测量好衣长尺寸、袖长、胸围、领长、袖口的尺寸。再按着折边三分,衣长、领长、领宽、胸围加四寸的剪裁方式进行裁剪。张俊兰老师给我们讲的头头是道明明白白,我们听的津津有味。
下了课都在议论课堂上的知识,有的同学拿着面料来学校进行实地实践,张俊兰老师在一旁指导着我们。张国茹老师不经常在学校,他是田庄村的,他和张俊兰老师是亲戚。有时赶上张俊兰老师没时间了他会给我们上课,他教给我们的服装知识大都是男装。每次上课张国茹老师都很严肃认真,我们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晚上熄灯前我们都会自动背诵白天老师教给我们所学的课程。再说聘请的沧州著名服装裁剪教授,就来给我们上了一堂课,那位教授是我们张俊兰老师的师傅。他在课堂上讲课把我们都震惊了。他裁剪衣服都不用尺子测量,他的眼睛就像一把尺子,只要看一眼人的体型,直接用粉笔在布料上点几处点,然后顺着画点处裁剪下来,裁剪后做出来的成衣,绝对是一件即标准又可体的漂亮帅气的衣服。
一个月的服装裁剪班很快就毕业了,我有幸是张俊兰老师的第一批学生。张老师让我们回家都坚持裁剪,有的学生毕业后已出师,她们在村里开了自己的“裁房铺”。有的学生赶集起了营业执照在集市上支起了一个“裁房摊”。那时家家户户物质条件还很贫乏,经济条件还很落后。买成衣和买布料做衣服还是有差距的,一件自己量体裁剪的衣服,会比一件成衣节省几元钱。为了节俭大都人家都自己买布料,然后让裁房加工做衣服。
我学会了裁剪,爸爸给我买了一台“牡丹牌”缝纫机,我开始学着缝制衣服,很快就学会了。我们村以前没有裁房铺,我学裁剪这事村里的婶子大娘,奶奶们很快知道了。她们兴致勃勃地拿着一块或两块布料来做裤子,有的拿一块布料做上衣。我给她们裁剪的裤子有直筒裤、喇叭裤、制服裤,上衣有披肩式、刀背式、有西装、有中山装、有裙子、有短裤、有坎肩……我都给她们量体裁剪完,有的我给她们用缝纫机做好了,有的裁剪完她们拿回家去自己做。我分文不收乡亲们的钱,就当我自己免费实习了。那年我收获了乡亲们的夸赞和满满的感激。
裁剪衣服基本我都掌握了,妈妈让我在村里开个“裁房铺”或去集市上支个“裁房摊”收活。俗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一种大展宏图的志向,一年的服装裁剪梦想结束了,第二年我开始做起了赶集卖布的生意。
后来张俊兰老师的剪裁缝纫学校又搬到了县城,每年连续开办十几期裁剪缝纫班。几十年不见张老师您还好吗?我想您了,做您的学生真好。昨天晚上我梦见您了,梦里我又和张俊兰老师学裁剪了,醒来后我的枕头湿了……。
转眼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张俊兰老师已有古稀之年,青丝已白发。
学习服装裁剪不仅让我收获了一门手艺,同时我也理解了爸爸妈妈那时的良苦用心。他们是想让我学会服装裁剪,将来能为我添补生活。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张俊兰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她那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
2025年5月22日江山文学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