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想你了,小人书 (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想你了,小人书 (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736.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7发表时间:2025-05-23 11:31:59
摘要:儿少时期的小人书,一直是笔者难忘的人生第一部百科全书。她给予了童年的欢乐美好,更开阔了童稚的视野,丰富了孩童时代的文化生活……


   “都怨你,‘髽鬏辫儿’又不给咱上课了!”
   天高气爽,暖日煦风,一只叫不出名儿的鸟,在窗外那棵大杨树上啁啾着蹿上飞下。秋光朗朗,安谧而又恬静。
   可教室里,第二节课刚上了没到五分钟,就因为后排男生恶作剧,把前排女生的长辫子梢儿,给缠到了椅背上。女生一低头,“哎呀”地尖叫起来,那梳着俩髽鬏辫儿的小老师,又瞪圆了细眯眼,撅起了小嘴巴,“啪”地合上了教案的本夹子,气呼呼往咯吱窝下一塞,就开门扬长而去了,班里头眨眼就像唱大戏似的炸了窝。
   这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真实一幕。那时候的人傻,俯首听命的忍耐度极高,实心眼儿的词典上,还找不到投诉这个词儿呢!眼看着群龙无首,又得空耗时光了。我们的班长,哦,那个用岭南人的说法儿,就是一个靓仔的小家伙,也不知道咋想的,竟跑上了讲台桌,像个小大人儿,双手平抬,又往下一压,直接点了我的将,叫我给大家讲故事。十岁不太满的小孩子,正是宁可饭不吃,也要听故事的年龄,我就被大家连推带搡地弄到了讲台前面。
   平时一直都觉着自己挺能“白话”的,可这突如其来的一瞬,我脑子里咋就一片空白啊。还好,老天点化,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来,昨晚上刚看过的,那本哥哥借来的小人书,对,就讲这个啦。
   “好,大家都想听,那我就讲一个神话儿的,名字叫《金盏子》,可我记得囫囵半片,能不能等我跑回家取,照着讲啊!”
   学校离家跑来回儿,都用不上十分钟。那堂课,没想到我反“生”为“师”啦。而教案就是那一本,龙王三公主盗用老龙王的宝贝,能呼风唤雨的“金盏子”,普救大旱三年苍生百姓的小人书!
   那个疯跑、狂闹,求知欲最强的时候,班上的老师换的像走马灯,课不好好上,作业也不留,我们真就成了没笼头的野马了。不过,我倒发现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学校侧大门正对着的那家“小人书铺”。也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小人书不知不觉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了我儿少时期最亲密的朋友。
   “小人书”,沉淀埋藏于社会发展的记忆中太久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个名儿有点儿疑惑。哦,说连环画,大家就都知道了。开幅按以前的规格就是64开,每一页都是一幅白描勾勒不着色的工笔画,下面留一小条配上说明的文字。从扉页到封底,以画为主,文字为辅,仅仅几十页的篇幅,就能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人书的读者,其实并不只是小孩儿,好多成年人也都爱不释手。叫了这个名字,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开幅袖珍小巧,就像时下的手机,便于携带。精美的图,通俗易懂的字,让人一看就勾住了心,放不下。
   小人书铺的老板娘,梳着那个年代,家庭妇女的标配发式,一头乌发在脑后挽了一个发髻,横插上铁丝弯成长“几字”形的簪子,着一身大襟儿盘扣的蓝士林布褂子。白净的脸上总洋溢着微笑,颀长的身材,觉得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豆腐西施”。当然,肯定是貌似神非了。豆腐西施,可没有时代给她映衬出的这份儿自信心,和幸福感。
  
   二
   “大娘,这本《神笔马良》多少钱?”我站在柜台前面问道。老板娘的身后是满满一架子贴着口取纸书签儿,露出编号的小人书。
   “这本三分钱!”
   “大娘,我还想看这一本马兰花。”
   “这本也三分。”
   “大娘,我妈就给了我五分钱,您就便宜点儿,两本五分钱呗!”我厚着脸皮,有些不好意思地讲着价。
   “老主顾,拿去吧!人不大,嘴儿倒挺甜的,难为你这么喜欢看书!”
   接过她手里的两本小人书,我没忘说一声“谢谢大娘”,就找了个还没坐满的长凳子,如饥似渴地翻看了起来。
   老板娘真没说错,那个时候,我好像是七个魂儿,落到那儿三个半。三天不来,五天肯定早早地。为了能攒下几个钢镚儿,我可是没少给老妈打溜须,“妈,我把地板擦完了,你是不是得赏我几分钱哪?”然后就是仰着小脸儿,眼巴巴地盯着妈妈的眼睛。“干点儿活儿就要手工费,扒拉下算盘珠儿也要讲价钱,成精啦!”用老妈常说的口头语,“为人得看眼目行事”,我察言观色,她没拒绝。那就是说,默许了,成交了!
   我把地板抹布放进白铁皮的大洗衣盆里,她舍不得缝纫机上的活儿。看来这大半盆她早起洗衣裳,没舍得倒的水,早都打好了谱儿,就是给我预备的。老妈这个人,一辈子都是个要强的主儿,别看人口多,地方小,可无论炕上炕下,都整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擦地板,耍不开地板拖布,我就蹲着,有时候还得单腿跪着一寸一寸地擦。我撅着嘴,她板着脸,连看都不看我一眼。这不是鸡蛋挑骨头吗?光擦“脸蛋儿”不行,犄角旮旯都得抠出来,还得要擦得露出木纹儿才行!
   唉——,我直起腰,用手背蹭了一下脑门儿上的汗,心里话,挣这仨瓜俩枣真不容易,可谁叫你那么喜欢跑小人书铺!我也喜欢看电影,可电影票得一毛五呢!除非是学校统一组织看专场的集体活动,不然的话,她可从来都没那么大方过。当时总嘀咕她小垫儿挂罗圈儿,咋就那么抠!可后来一点点长大了,才体悟到了她的苦衷,不当家哪知道柴米贵呀!豆腐二分一块儿,苞米面儿九分五,大碴子一毛一斤,酱油一毛五一提,猪肉七毛一斤……她恪守的过日子信条,就是“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掂对着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恨不能一分钱掰成四半儿花,哪还能舍得再额外给我去看电影的钱呢!
   那个人人都渴望精神文化生活能充实些,可全社会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年代,小人书,分分厘厘的小钱儿,却叫我看到了外面大世界的精彩缤纷。我想她可能就是胎儿连着母体的脐带那么重要,输送着营养,滋育着精神,丰富着视野,增长着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搭建着那稚嫩的小心灵,点点滴滴引导构筑着"三观"的初萌,和百年树人的基础。
  
   三
   记得有这样一句谚语:“幼年学习记得深,好比石头刻上痕。”巴掌大的小人书,给我留下的总是蓝天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记忆。许多破冰之旅的未知领域,和人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启蒙,都是拜她所赐。她给我指了路,点了亮儿,给予了我最丰厚的馈赠。她以恩师般的匠心与爱意,对自己幼时天然无暇的心之石,作了循循善诱的打磨和整塑。
   看了《三国演义》,我知道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汉末风云。
   看了梁山水浒,我知道了一百单八将绿林英雄的替天行道,好汉悲歌。
   看了《说岳全传》,我知悉了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为风波亭的岳武穆惨遭秦桧陷害,而扼腕不已。
   看了《聊斋志异》,我触碰到了冥界风流鬼,仙界有意狐的怪异世界。对忠奸善恶,天理昭彰,人世间应该持守的道德基准,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看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虽还是不谙世事,不懂情爱的年龄,却由衷生发了对宝黛、梁祝、嫦娥,以及七仙女与董永的忠贞不渝,渴求幸福的执着赞叹,寄予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
   用后来才掌握的词汇,小人书,就是我儿少时接触到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她不仅叫我粗识了历史知识,培养了我上历史课独有的兴趣。甚至还曾在老师面前,立下过将来如果能考进北大,一定要报考古专业的志向!对于历史地理课的兴致,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痴迷,小人书,居功至伟,是自己当之无愧的第一任老师。
   这部将自己凝缩成方寸鼓掌间的大百科全书,更让我对美术、建筑、园林和戏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的电影戏曲片,都是用截图照片装帧成小人书的。除了没有唱念的声音之外,剧情梗概,程式上的表演,一招一式,都可以从中窥见一斑。这也解了我没有条件买票,直接去京评剧院看戏的饥渴。成就了我一辈子都坚守如初的喜好。
   好的小人书,一定是图美画精的。《水浒传》里的官邸民居,红楼梦里荣国府、大观园的庭园轩馆,对中国古建筑,古典园林的精致描绘,当时真的是爱不释手。以致于千方百计淘腾到手照着画;看《牛郎织女》《西厢记》《天仙配》时,那裙袂飘曳,娉婷婀娜,“云鬓花颜金步摇”的古典仕女的工笔描画,让我一直都忘不了那个叫王叔晖的大画家。直觉得,古代仕女的窈窕丰姿,仪态万方,在她的笔下都呼之欲出了!连织女,崔莺莺,七仙女云髻嵯峨的发丝,都画到了无以复加的细度。听说她画的西厢记,1954年一问世,就轰动一时,我自然也没放过看着她画的小人书描摹的机会。还听说她的连环画作,至今也仍然是收藏家的珍品。
   悠悠岁月白驹过,寂寂情思尺寸间。逾七望八的日子,我又回到了故里,信马由缰地溜跶到了儿少时第一母校的门前。左顾那条小街,却发现曾几何时已经矗立着的,都是一幢幢大厦高楼了。思之所想,梦之所怀,我不由地又想起了那个小人书铺,想起了那位面善心慈的老板娘。更想起了当年那挥之不去,早已刻入心髓的场景。那一页页沙沙翻着的书页声,也如同沙沙的细雨润抚着心灵。一点点,一滴滴地滋育,让我谙识领会了那潜藏于小人书里的我们这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密码,和中华文明的血脉传承。
   没有鸿篇巨制,没有轰轰烈烈,唯有几枚钢镚儿,就引来了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就看到了星辰大海,乾坤世界。从聚精会神,纯净无暇的童眸与思索中,领我开启了漫长的人生之旅……
   想你了,小人书。感恩你,我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
   2025年5月22日于纽约
  

共 36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小人书的精彩散文。文章回忆了与小人书相关的经历和感受,因老师请假,“我”借小人书《金盏子》给同学们讲故事的趣事,引出对“小人书铺”的回忆:与老板娘讨价还价、攒钱看书、帮母亲做家务挣零钱看书等场景。接着描述小人书的形式是64开连环画,深受各年龄段人群喜爱,还提到自己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小人书,接触到历史、文学和艺术知识,培养了对历史、美术、戏曲的兴趣,小人书对作者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了启蒙作用,最后,作者故地重游,感慨岁月流逝,表达了对小人书的深深怀念与感恩之情。也表达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小人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作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引发读者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感谢灌园痴叟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夏日清凉!【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23 11:35:19
  散文以小人书为线索,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记忆碎片,笔触细腻且富有韵味,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人书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引人共鸣。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23 11:39:11
  主题立意深远,表面写小人书,实则以小见大,挖掘小人书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童年娱乐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启蒙的钥匙承载着历史、文学与艺术的瑰宝,具有文化传承与时代记忆的厚重感。文笔优美凝练,主题鲜明,引人入胜。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23 12:21:17
  这段文字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作者儿时对小人书的热爱与回忆展开。通过描述六十多年前课堂上因老师离去,自己意外成为“小老师”讲小人书故事的情景,引出对小人书这一文化载体的深厚情感。文中不仅回忆了小人书铺的场景、与老板娘的互动以及为攒钱买书所做的努力,还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小人书作为精神食粮对孩子们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也透露出对母亲节俭持家、自己童年艰辛却充满乐趣的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纯真与美好的追忆。文章深情满怀,情感真挚动人,画面生动有趣,代入感很强,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同身受,感谢老师大力支持。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23 12:23:03
  纠正三楼留言:
   这篇散文,不是“这段文字”,抱歉了,老师。感谢灌园痴叟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3 14:59:57
  我也纳闷,小人书在那时为何那么有魅力?从小人书上学得了不少知识。欣赏学习!
李春胜,教师
6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23 16:37:13
  又给梦在何处老师添乱送烦了。精心编辑,究错正误,辛苦撰写编按。痴叟由衷致以谢意和敬意了!那个时候的人们精神层面的生活,确实比较单调。除了广播和有限的报刊外,小人书的位置就凸显出来了。现在的孩子,启蒙教育的载体形式,多的眼花缭乱。可那个时候,小人书却几乎就是儿童少年课外阅读的全部。应该说半个世纪一件史实,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巨变。再谢梦在何处老师!
7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23 16:47:48
  淡淡的云彩老师,谢谢你这么快地阅读评议。你的阅点总是统领全篇,提纲挈领。精准地解读文章基本内容与颇有高度地提升文章的主题思想,给予作者除了佩服不已之外,更多是浓情满满的鼓励。谢谢云彩老师,对小文儿的肯定与支持。愿夏安胜意。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23 17:02:20
  十分感谢“老笨熊李春胜”老师阅点小文儿。小人书之于五零六零后的儿童少年,真的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后来社会发展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代之而起灿若星辰的载体形式,给其后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而小人书却沉寂了黯淡了。或许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相伴了整个儿少时代朋友,自然我也是忘不了她她曾经给予我的那一切浓情。谢谢老师忙中留言。
9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24 08:31:24
  恭喜灌园痴叟老师江山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小小的小人书,开启了新的世界,让人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成为记忆中的暖。佳作,再次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夏日快乐,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5-24 17:37:12
  感谢淡淡的云彩老师,亦写云水禅心社团诸位编辑老师的倾情辛苦。小文儿草就而成,尚存若干瑕疵和遗憾。老师的肯定支持,也成了鼓励和激励自己继续写作的重要泉源。唯当不负厚爱深情再行努力提升了。愿夏好顺意。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