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板栗花正开(散文)
昨天上午,刚进入老家山村,清香便扑进车窗。蓦然发现,又是板栗花开时。随处可见的板栗树,散布山林中,点缀在茶园里,有的随意矗立在路边。那一簇簇、一片片浅黄,远看像是树叶的颜色,显得与众不同,我知道,那正是盛开的栗花。繁花在五月的风中摇曳,像在宣示栗树的存在,秋日将会带来累累硕果。
作为茶都的信阳,也盛产板栗。我老家十三里桥还是樱桃之乡、草莓之乡,距城区较近,我平均半个月回去一次。每次回老家,沿途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这几年,我关注最多的就是当地的茶叶、樱桃和草莓,几乎忽略了板栗的存在。于我而言,季节的变换似乎就发生在回家的路上。总觉得樱花方才缤纷,鲜红的果实就缀满枝头,路边的草莓也一茬接着一茬,看着花开花落,大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回城时,不免带回一些茶叶、樱桃、草莓或板栗等。而我,也在这来来回回中由懵懂少年进入暮年。
少时,正是大集体时代。在我的记忆中,山村有几小片栗园,产量低,每年,各家各户都能分些板栗,权当零食。老屋后山原是竹园,散布着几棵粗壮高大的板栗树,听三爷说,都是他当年嫁接的,有四五十年树龄了。每到春天,上面总会有许多白鹭筑巢,我们时常爬上去掏来不少浅蓝色的鸟蛋,引来大人的责骂,不准我们造孽。板栗花开时,三爷总会去摘下一些,晒干后辫成一截截手指粗的烟捻子,除了点燃旱烟袋,也用来驱蚊。他问我们,板栗花像什么?我们有的说像小辫儿,有的说像毛毛虫,有的说像狐狸尾巴。他说是啊,板栗花很独特,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柔荑花絮,出自《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形容美女的手纤细美丽。三爷上过几年私塾,接触过《四书五经》。我们刚入学,似懂非懂,不觉对他和栗花多了一份崇敬。到了秋天,板栗开始咧嘴,便到了收获的时节。知道是集体财产,我们不敢爬树采摘,每天早上就跑到树下草丛中捡拾掉下的板栗。自动掉落的板栗完全成熟,深红色,个大,油光发亮,毫无虫迹,味道甜美。那几天,我们盼望风大雨大,可让捡拾更多的栗米。
比板栗成熟更晚的是野栗子。野栗树遍布荒山野岭,树矮果小,板栗就是由它们嫁接而成。成熟果子不足板栗的四分之一,却极少生虫,易于保存。到了深秋,我们时常带着钩子上山采摘,往往就能收获一大筐。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能卖些小钱换来学习用品或贴补家用。不过,过程却非常艰辛,有时被马蜂蛰,更多的是手臂被毛辣子弄出几个红包,火辣辣的,奇疼奇痒。那毛辣子生活在许多种树叶上,指甲盖大小,呈绿色,浑身是毛,有的还带些红点,总会紧贴在叶片背后,让人或其它动物难以发现。我们称它毛辣子或洋辣子,到底是什么,我至今不知。
改革开放后,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勤地丰,温饱已不成问题,昔日的荒山野岭也逐渐变成了茶园、栗园或茶栗间种,甚至路边也栽上板栗树,茶叶和板栗很快成了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另外,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还栽上樱桃,不少人还在大棚里种植草莓,不几年,许多家庭都盖上了新房甚至小别墅。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成立了华栗公司,主要生产板栗罐头、板栗汁等深加工产品,林业局长兼任总经理,不少乡镇还配有冷库,有专车到山村收购。一时间,产销两旺,公司甚是红火,也带动了村民种植栗板的积极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后来,在一些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参观和指导者”络绎不绝,酒足饭饱后,还带走大量的“礼品”,导致公司惨淡经营,不到十年就倒闭了。引起当地板栗销售困难,价格逐年降低,不得已,不少人将栗园改成茶园。尤其是近几年,板栗价格偏低,许多人放弃对板栗的管理,“花开花落两由之”,每年仅采摘些自用罢了。
小时候,只觉得板栗好吃,并不知道它的作用和功效。长大后,知道板栗是个很好的药食同源的食品,它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医认为它甘、咸、温,入肝、肾、胃、肠、经,益气、厚肠、补肾活血。唐代的孙思邈称栗子是肾之果,肾病者宜之,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也浏览了许多关于板栗的古诗词,有涉及食疗养生、田园意象等诸多方面。如李白“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将栗梨并提,讽刺权贵奢靡生活;杜甫“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描绘贫苦拾栗的凄凉场景;苏辙“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记录古人以栗补肾的养生智慧;吴宽“慢熬细切和新米,即是前人栗粥方”,详述栗粥烹制方法,兼顾滋补与护齿;陆游“山栗炮燔疗夜饥”,借炒栗追忆青春。就连乾隆也写下“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以帝王视角写烹栗心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板栗在人们生活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当下,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把板栗制做成了各种美味佳肴,将板栗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街上常年有许多炒板栗的,据说这些板栗大多来自外地,本地极少。家乡的板栗怎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细想,原因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鲜有青壮劳力。板栗成熟时,依然是人工采摘,需攀高爬低,敲打捡拾,费时费力,山高坡陡,荆棘丛生,老人难以劳作,也经受不起马蜂及毛辣子的侵袭。辛辛苦苦的收成,没人及时收购,难免生虫发霉,收入自然寥寥。若雇人管理,收入难抵人工费,入不敷出,只好作罢。也涉及品种改良和规模经营等各方面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采摘机械化、仓储等问题亟待解决,否则,板栗的发展前景依然堪忧。想到漫山近乎被遗弃的板栗树,我既惋惜又心痛。
去年,无意之间在一个小超市发现了“多栗多”,是一种板栗饮料,与当年华栗公司的产品相似,我买了一盒,感觉味道不错,后来也不时买了一些,并没留意包装,以为是外地产品。有时候到大型超市想再买两盒,却难觅其影,不免有些遗憾。不过,有这种产品的出现,多多少少给板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让我感到欣慰。
上个月看到了“多栗多”杯全国杂文主题征文大赛启事,征文时间就是五月到六月,由信阳市杂文学会、信阳日报社、信阳多栗多绿色食品公司主办,当时并未在意,自知才情不足,无力参赛。想到与板栗有关,就特别留意信阳多栗多绿色食品公司,方知该公司是信阳本土一个小微企业,注册地址在潢川。该公司依托大别山板栗资源与生态水源构建绿色饮品体系,主营板栗饮料、罐头、休闲果脯等。十余年来,通过狠抓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公司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型企业,产品覆盖华中多省,并获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优质奖。我觉得这个公司的成立,真是生逢其时,它让板栗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生活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栗农们的后顾之忧,真心希望它做大做强。我想,这次征文大赛,不仅仅是一种宣传和文化交流,更是对推动了信阳板栗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回程的路上,我特意到了路边一片茶栗间种的山坡上,近距离多角度地拍了一些板栗树的照片,并轻轻地抚摸着盛开的栗花——如美女纤细之手的柔荑花絮,让花香沁心入肺,共同感受这繁杂的世间。我深信,社会在发展,板栗产业定然有着广阔的前景。环视这些栗树,我仿佛看到落花成果,秋天栗果压满枝头,颗颗咧嘴笑苍穹。那时,我定然还回来,重点关注板栗的销售行情,和大家一起收获丰收的喜悦,也品尝板栗的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