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蜂窝煤,辛勤里的甜蜜暖意(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蜂窝煤,辛勤里的甜蜜暖意(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402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3发表时间:2025-05-23 15:02:57

在旧市场,我竟然见到了久违了的蜂窝煤炉子。儿子没见过,看着就稀奇,一个劲地问,那是干嘛的?咋从来没见过?
   细一想,可不是嘛,我们用蜂窝煤炉子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呢。儿子出生时,我们已经回迁到新居里,也已经用上了煤气和暖气了呢。也不知为什么,一看到这炉子,心儿立刻被触动了一下,有一种叫做温暖的东西在心底慢慢升起,往事好似一缕缕走远的风儿,再次席卷而来。
   蜂窝煤,也有叫做“煤球”的,因此,炉子也就随着有了不同的叫法。而我,却喜欢叫它蜂窝煤,不仅样子类似蜂窝,而且,每每叫着蜂窝煤,就会联想起,一只只辛勤的小蜜蜂来,蜜蜂是辛勤的,酿出来的蜜又是甜蜜的。那么蜂窝煤呢,就会令我时时感到,那是一种辛勤里的一种温暖与甜蜜。
   别看这炉子一点也不起眼,很是普通,甚至也很笨拙的模样,然而,寒冷的冬夜,这只由乌漆漆变成红彤彤,可以与红泥小火炉相媲美的火炉,给我的感觉,美得同样剔透,同样的一种美感存于心底里。寒夜,外面飘着雪花,寒风刺骨,而小小的炉膛里,一个个小小的蜂窝一样的洞孔里,呼呼冒出如初升朝阳般生鲜,犹如剥开蛋皮儿的黄黄的蛋黄儿般柔软,又似可以掬捧起来的一滩融融泄泄的液体质地。整个炉腔里充满了岩浆般的满肺腑的红艳灿烂,好似爱的满肺腑的情话,在呼呼诉说着……红蓝色的火焰不甘寂寞地从炉膛里摇曳着,一遍遍舔着炉膛炉盖,窜动着,飘忽不定,发出呼呼的声响——越是冷天,火苗儿越是旺,那声音伴着炉子上的一壶水,一低一高配合得如此巧妙,好似在吟唱,也好似在吟诵着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听出来,这是白居易的诗《问刘十九》,其实,任你问谁,都会很爽快地答应一声:来吧,咋们一起饮一杯吧。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一只再简陋再普通不过的小火炉的缘故吧!我曾经居住在村庄里的那段日子,因此变得温暖,变得让我很是留恋,很难忘呢。
   当时,在城里有三间房子,一个小院,独门独院的小巷子住着,还蛮是温馨的。每天上下班,工作与家的距离也不算很远,真是蛮好的呢。尤其是,爱人与我工作的地方也不很远,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下班又接我一起回家,或是去菜市场买点蔬菜馒头或是一些日用品,都是很方便的。然而,想也没有想到,突然一天,就要拆迁了,这一片平房都要拆迁,巷子也从此也就不会再见到了。
   那时恰好是秋天,我和爱人只好在市郊处租了房屋住,因为那里房屋比较便宜,而且,离着我们工作的地方虽然远了点,可是通公交车的,我和爱人每天可以坐着公交去上班的。
   刚刚住进村庄里,还是觉得蛮自在的,空气新鲜,田野辽阔,恰好是秋季,人们都在忙着收庄稼,晒蔬菜,购买煤炭,修屋子,这里抹一抹水泥,那里加固一下墙垣的。最是让我看不懂的是,家家户户都在制作一些叫做煤球的东西,这我还是初次见的,黑黑的煤球,有一个个很有规则的眼儿,与它的名字恰当的很,可不就如蜂窝一样,因此叫做蜂窝煤。
   房东和我们住着不远,他们盖起来新屋子,就将老屋租了出去。他姓郭,夫妻两个都在村子里不仅种着地,还做着小生意,做的是粮食生意,不是去收粮食,就是去集市上售卖粮食,忙得不亦乐乎的,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的。
   再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也差不多的样子,既种地也做着点小生意。左右邻居也都姓郭,这村子的名字就叫郭家村。
   这一天,傍晚,房东郭大嫂来我家小院,进门就问:这几天,天气好呢。要打制蜂窝煤呐,你们制作不?不如跟着一起弄下点吧,冬天里用着方便呐,不如合伙一起制作吧。
   房东要我们也准备一下煤沫子,再就是要去田野里山路旁拉回来一些黏土。房东郭大哥,说完话就走了,回去准备打制蜂窝煤的用煤和工具去了。
   左邻右舍的邻居知道了,也积极准备起来,他们放下手头的生意,要先打制好冬季用的蜂窝煤。
   这才知道,小小村庄,每到秋天,开入冬时,打制一批蜂窝煤成了每个村里人的大工程呐。人们好似过节一样,三五一群,七八个似小团体,利用好天气,互相帮忙互相打制蜂窝煤,中午就简单吃一点饭菜,等到了晚上,就一起饮酒,一起聊天,村庄里越加和谐,一团节日气息。
   那天的天气很好,因为才住进来不久,却丝毫没有陌生感。村人们见到我和爱人,就如向来就熟悉的,好似我们一直就住在这个村庄里一样,他们不仅知道我们姓什么,还知道我们在县城里工作呢。村里人说,你进一个村子里来感觉哪里都不熟悉,谁也不认识,但一个村子里进来一个陌生人,那是记得最清楚的,也最留意的,咱们村里人就是热情,才不管你哪里来的呐,只要住进咱们村庄里了,就一样是一个村里人那样地待你,没有差别的。
   人们说着笑着,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爱人也如村里人一样,换了挽袖子,裤腿卷到了膝盖骨,拿起铁锹,听凭着老师傅们的指挥,严格按照煤面五锹黏土一锹煤的比例,将煤面与黏土充分混合又拌匀,和成煤泥。我在一旁看着,其实帮不上什么忙的,女人们也围来好多的,这家媳妇那家婆婆的,抱着孩子拿着针线活的,边看边聊天,说着笑话,引得人们大笑不已。
   当煤面合成了煤泥之后,散乱无章的煤泥就要成为了一只只希望中的玲珑蜂窝煤的转型了,就好似一只蝶儿破茧而出,一个华丽的转身就此开始了。几个人一脸的汗水,个个一身的力量,在阳光下不惜力气地忙碌着,他们拎起煤球模儿往煤泥上一杵,一搓,用手柄用力一提,动作麻利快,于是,一枚墨一样黑黑的新鲜蜂窝煤,好似初生的婴孩一样,水淋淋地生成了。很快就排满了一大片,乌溜溜,圆润润,犹如“沙场秋点兵”的气势呐。
   这要放上几天,也就是在秋阳下晾晒上几天,干透了,再收起来,就只等冬季里,开始用了。整个一冬天,人们都是用蜂窝煤来取暖做饭的。一只蜂窝煤炉子,你永远也想像不到,小小炉子,在寒冬里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与大用途的。
   村里人喜欢串门的,尤其是冬天,正是农闲时。一般的天一黑,刚刚吃完晚饭,没来得及收拾碗筷呢,左邻右舍的,就三三五五地过来坐坐,说说话。他们一进门,立刻拍打着身上的雪花儿,说着外面冷呢,这屋子让你们给住得真是那暖和又漂亮嘞,真是屋子是在于人住的,什么样的人住出来的味道不同呐。
   听着来人寒暄,无论谁来,我都是一样地热情招待的。什么也不顾的去做了,赶紧把蜂窝煤炉子封门拉开,将炉火透得通红。于是,小炉子上烧好水,浓香的红茶泡上,再就是切开青萝卜,红红的茶汤,青青的萝卜茬儿,饮一口热茶,吃一口清脆的萝卜,聊着家常,真是惬意。尤其是,一旁的小火炉,好似越是人多越是炉火也旺,呼呼的火苗儿不断飘出炉子口,一壶水坐在上面,空出来的炉圈周围,烤上几块地瓜呀,花生呀,土豆的,一缕缕的花生香地瓜土豆香慢慢弥漫在屋子里,与茶香炉火的温暖气息交融着,一种难有的生活气息,油然升腾在小小的屋子里,好温馨,好美丽呀。
   人在聊着天,天南地北,什么也聊。聊着聊着,就聊到蜂窝煤上了,说起这蜂窝煤,那还是解放初期,大概是49年那会子里的事儿呐。据说是,德州市燃料公司的一位退休职工,也姓郭呐,和咱们一家子嘞,他叫郭文德,就是他看到一些煤面子,突发奇想,竟然一次次反复试验后,发明出了蜂窝煤了。
   听着人们的赞许,我从心理也在赞许着,真是喜欢动脑的人,搞些有利于人们生活的发明创造就是好,受益于人民呢,了不起呀。
   人们聊着,说着,也说稼穑也说婚姻,说起现在人的日子,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呢,他们现在的村子要比从前,也是好得多呢,看看村里的路,看看村里农田,无论灌溉打药施肥都登上了新台阶呢,不久的村庄越来越好嘞。他们要我一直住在他们的村庄里,亲眼看看变化呢。
   冬夜里,更多的时候,是我与爱人围坐在炉子旁,爱人喜欢绘画,一张一张涂着绘着,我喜欢读书,一遍遍读,从来也不厌倦的。绘画的纸张与书页还有我们年轻的脸儿,被火炉里的小小火苗映得红红的,就连那诗句与一幅幅的图画也火红火红的。想不到,忙了一天工作的我和爱人,夜深人静之时,在寒冷的冬天里,却来了个围炉“书画”呢。
   好似仅仅住了两年的光景,我们就搬回来城里,那只蜂窝煤炉子也送了邻居。其实,很是舍不得离开哪里呢,住得已经习惯了,与村里的人有了深深感情的,他们觉得我们就是他们自己村子里的人呢,一旦要离开,他们都来相送,也都是舍不得我们的。唯一的好处时,离着不远,我们还是可以经常回村子里去看望他们的,然而,也没几年,村庄也拆迁了,村里人也住进了楼房。我知道,他们也不再用蜂窝煤了,那些炉子也就没有用了,渐渐地,蜂窝煤炉子退出了,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我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它的,绝对不会的,也会如我一样,心中永远有一种情怀一种情结,叫做念旧也好,叫做往事也罢,虽然回不去,但是,依旧在心底里萦绕,久久难忘记。
   听到儿子和爱人在呼唤我,我才猛然醒悟过来,光顾着想那些陈年旧事了,竟然,不知不觉,站在那只废旧的蜂窝煤炉跟前站了好久了呢。赶紧答应着,往前去追赶爱人和儿子,又一次次回头去看看,再看看,那只蜂窝煤炉,眼前又一次出现了一只只炉膛里燃烧着的蜂窝煤,红红的火苗儿,窜动着,跳跃着,幸福与温暖,甜蜜与快乐,再次围拢而来……
  

共 36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蜂窝煤的精彩散文。作者通过对蜂窝煤炉子的回忆,勾起了对过去温暖而美好的乡村生活以及邻里情谊的怀念。作者由见到久违的蜂窝煤炉子,触发了心底深处的情感,回忆起曾经居住在村庄里的日子。那时生活虽简朴,但充满温馨,夫妻二人工作距离近,日常出行方便,邻里关系和谐融洽。每到秋天,打制蜂窝煤成为村里人的大工程,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劳作,晚上还会一起饮酒聊天,村庄里洋溢着节日般的气息。作者感受到村里人的热情与淳朴,他们对待外来者如同自家人。这段回忆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互助精神,让作者深深留恋那段难忘的时光,表达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与对乡村人情温暖的赞美。文章情感真挚,笔触优美,画面唯美动人,代入感强,让人身临其境。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23 15:09:10
  时空交错的叙事张力‌
   文本在现实与回忆间自如穿梭,表达了较强的叙事张力。儿子对蜂窝煤的陌生好奇,与作者记忆中的制煤场景形成代际对话;城市拆迁的突然性与乡村生活的延续性构成空间转换;白居易诗句的引用则打通了千年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多维度的时空叠合,使个人记忆升华为集体记忆。佳作,让人共鸣不断。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23 15:11:15
  打制蜂窝煤的劳动过程被赋予仪式化的美感:铁锹与煤泥的碰撞声、黏土与煤面的精确配比、邻里协作的节奏韵律,共同构成乡村特有的劳动交响曲。作者巧妙运用通感手法,"如初升朝阳般生鲜"的煤火、"岩浆般的红艳灿烂",将工业制品升华为艺术形态,使体力劳动升华为集体创作。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感谢老师支持!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5-23 22:24:34
  感谢云彩老师编审,辛苦老师了,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