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流年】鸡叫声里的故事(散文)

  【江山.见证】【流年】鸡叫声里的故事(散文)


作者:秋蒿 童生,66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发表时间:2025-05-24 16:04:32


   我家住二楼,楼下邻居养了只鸡,每天早晨定时打鸣。被吵了清梦,老伴很是烦恼,说听这大破锣嗓子,感觉就像受刑。不过,在我听来,则别样的亲切,这大概与自己农村出身有关。我是听着鸡叫声长大的,自从在小城安家,这声音便再很少听到。而今,这久违的声音再次响起,勾起了我童年的往事,逝去的岁月重又浮现在眼前。
   在农村,公鸡打鸣是再熟悉不过的,每早三遍,雷打不动,闹钟一样准时。小孩子爱睡懒觉,听到鸡叫就讨厌得要命,恨不得把它杀掉吃了。后来,随着年龄渐长,脑子“开光”,懂得了欣赏,对公鸡的报晓声产生了新的认识。
   公鸡打鸣很有特色,声音悠长、高亢,穿透力强,像一把无形的利剑,刺穿黑暗的夜幕,给大地带来一线光明。那雄厚的男高音威武雄壮,震慑力强悍,像发号施令的大将军一样。瞧那唯我独尊的气势,就如一名永不服输的斗士,听着就让人热血贲张。公鸡嘶鸣,穿云破雾,死寂沉沉的黑夜瞬间就拥有了生机和活力。
   我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光:清晨起床,鸡叫声声,犬吠和鸣,伴着袅袅的炊烟,从沉睡中苏醒的村庄演绎成一道风景。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我认为,有鸡鸣村庄才有烟火气,庄稼人的日子才能过成一首童话。农家人眼里,鸡就是家庭一员,美美与共,不可或缺。鸡鸣相伴,心里踏实,精神不寂寞,生活才有奔头。
   乡亲们的一天是从鸡叫声中开始的。公鸡为什么报晓?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上网查寻,终于得到答案:黎明来临之际,公鸡体内褪黑素减少,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打鸣,目的是为了获取异性青睐,以此宣示主权。当然,并非只有黎明才有,从凌晨到清晨,鸡叫三遍,真正唤人起床的是最后五点左右的这通。
   这让我想起了那篇小学课文《半夜鸡叫》,说的是长工们听见鸡叫起床上工,劳作半天天还未亮,大家都很郁闷。偶然机会,玉宝发现秘密,原来是地主周扒皮搞鬼,模仿鸡叫逗引全村公鸡打鸣。真相大白,长工们用计惩罚了周扒皮。
   关于公鸡打鸣,流传的故事很多。民间传说中,鸡神叫昴日星官,司晨啼晓,在《西游记》中,他就帮助唐僧师徒降服了蝎子精。
   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天上有个懒惰的神仙掌握太阳出行,常因贪睡,导致人间久日不见太阳,庄稼无法生长,百姓生活困苦。有只公鸡勇敢地找上天庭,不停地打鸣督促。被吵无奈,神仙只好按时放出太阳。
   在民间,鸡有辟邪的功能。那时人们迷信,说鬼喜欢夜间作祟,夜行人常会遇到“鬼打墙”之类。雄鸡一唱天下白,任是再恶的厉鬼,只要一听到鸡叫,无不退避幕后。
   童年的我特别胆小,最怕夜间外出,好像鬼在黑暗中张着血盆大口,尖锐的利爪随时就要扼住咽喉一样。我恐惧至极,心脏如马达般急速跳动,对救星的出现望眼欲穿。只要听到鸡叫,紧张的心顿时放松,我特别有安全感,仿佛那是一把辟邪宝剑似的,心理暗示的作用就这么难以置信。
   是否辟邪暂且不论,公鸡报晓在现实中确实给人帮助很大,尤其在那钟表稀缺的岁月。鸡叫起床,日出而作,勤劳的农民养成了习惯,闻鸡起舞俨然励志的代名词。
   童年读书,我也颇有闻鸡起舞的味道,不过是被动的。那时在奶奶家住,天还未亮就上早自习,听到鸡叫奶奶就催我上学。睡眼朦胧,我极不情愿,只怪公鸡多事,打搅了我的美梦。不经苦上苦,哪来甜上甜?现在的我想明白了,开卷有益,公鸡还是引路人呢。
   对鸡叫,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根植于心,这要追究于住姥姥家的经历。每年的秋假,我照例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家屋后即是一片树林,清晨起床,树林沉浸在一片薄暮中。雾霭升腾,旭日东升,霞光满照,阳光穿过树枝,形成一道道光柱,恍若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秋意深浓,草木葳蕤,露珠轻寒,蛩虫吟唱,小鸟和鸣,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和潮湿的味道。草丛中,不时飞起一只只蚂蚱,嘎嘎作响,引逗的公鸡引吭高歌,歌声激昂,透着一股穿越的魔力,伴着袅袅炊烟在乡村间回荡。那朦胧的意境、梦幻的色彩,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浪漫的种子。
   从此,我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鸡叫,脑海中就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怡然亲切,洋溢着童真和快乐。旧日的时光在岁月中复活,这也是文章开头我听到鸡叫就兴奋的原因。
   俗话说: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鸡的分工不同,叫声自然也不一样,有过农村经历的人都知道。与公鸡相比,母鸡的叫声委婉温润、悠闲自得,慢条斯理的,沉稳中透着睿智和哲思,流动着一股深情的母爱。
   那时候生活困难,鸡在家庭中处于重要地位,尤其是母鸡,下的蛋变卖后贴补家用,俗称“鸡屁股银行”。母鸡下蛋很有规律,一般选在中午吃饭的时间段,也就是十二点左右。夏天是母鸡产蛋高峰期,每逢中午时段,下蛋后母鸡的叫声格外响亮,邀功似的,声音中透着自豪和满足,就像刚生儿子的产妇一样满脸的骄傲。
   这叫声此起彼伏,交相呼应,宛如一首动人的大合唱,瞬间就燃爆了乡村的天空。开饭时间,这鸡叫犹如一道开胃菜,馨香四溢,飘飘渺渺,氤氲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祥和的村庄愈发安暖。大地河流被鸡声洗涤,跳动着生命的脉搏,俨然一幅醉人的诗画。
   听话听音,一个农家孩子,我对母鸡的语言还是略通一二的。当听到“咕咕”的叫声时,就表示它要么是与同伴交流,要么就在寻食。这声音低沉,按步就班,从那安闲的神态可以看出,它此时的心境是平和的。
   镜头一换,当听到“咯咯哒”的叫声时,则意味着母鸡顺利“分娩”。居功自傲,人鸡相同,这拔高八度的音量,分明在向主人炫耀:“快来看啊,我下蛋了!”这母鸡“咯咯哒”地叫起来就没完,像卖弄的婆娘一样,搅扰得你午休也不安生。
   从这“咯咯哒”的叫声中,我想起了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传说。故事是这样的:从前,生活着兄妹两个孩子。一天,妹妹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哥哥的心爱之物。哥哥大怒,伸手要打。机灵的妹妹撒腿便逃,边跑边喊:“快来人啊,哥哥打我!”
   哥哥穷追不舍,当追到一灌木丛时,妹妹倏然不见,只在地上草窝里发现一枚鸡蛋。知道是妹妹所变,哥哥大为后悔,便将鸡蛋带回,精心呵护。终于有一天,鸡蛋孵化成鸡,张口就是“哥哥打”。先有蛋后有鸡,“哥哥打”的鸡叫便是佐证。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句戏言,就如鸡叫一样,不过是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些趣味罢了。
   流年似水,转瞬就是几十载。年过花甲的我,特别留恋那段童年的幸福时光。印象中,我童年的世界就是一部生命的乐章,而鸡鸣则是那串跳动的音符,行云流水间,就美丽了生命的春天。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伴着这缠绵的摇篮曲,我一路行走到今天。
   潜意识里,鸡就是我的守护神。鸡声相伴,岁月不老,哪怕活到一百岁,我依然是那个童话世界里的“小雏鸡”。

共 2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楼下邻居家传来的鸡叫声,勾起了作者童年的回忆。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作者对鸡叫再熟悉不过,甚至生出许多亲切感。他从小在鸡鸣声中起床求学,最早见识过清晨浪漫的模样;他从课本中学到半夜鸡叫的故事,也懂得了闻鸡起舞的重要。不仅如此,公鸡在民间还有辟邪的功效,它的叫声不止一次驱散过作者走夜路时心头的恐惧。而母鸡的“鸡屁股银行”,曾助力过多少农村家庭的困窘岁月。公鸡报晓,母鸡生蛋,各司其职,它们一起丰满了作者幸福的童年。文章中穿插了生动的小故事,可读性强。文风朴素,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淌着生动从容且安恬的气息,佳作美文,编者荐阅。【编辑:闲云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5-05-24 16:15:49
  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着最生动的烟火红尘,哪怕是一个瞬间,一件小事,一只鸡鸭,都是生活最美的模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向老师学习。
   感谢分享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4 16:41:00
  公鸡打鸣,乡土味浓郁,童趣让作者、读者回到了那种质朴的、自然的乡村,倍感亲切,也觉得自己又年轻了。欣赏、陶醉并学习。
李春胜,教师
3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5-24 20:45:12
  一声公鸡叫,就酝酿出一篇美文,点赞!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