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米缸有米(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米缸有米(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90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发表时间:2025-05-24 17:49:45

奶奶是个极其会过日子的人,年轻的时候或许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的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穷怕了。打我记事起,奶奶就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即使家里再穷,米缸里也要有米。那时候我家有两个敦实的陶缸立在厨房角落,一个盛着红白相间的高粱米,一个装着黄灿灿的棒子米。
   奶奶存米有她特有的技巧,为了防止米生虫,每年新米入缸前,她都要缝制几个花椒袋,均匀地埋在米堆里,这些褐色的小颗粒是她的防虫秘诀。另外,缸口还要用牛皮纸封得严严实实,用麻绳绑上,像给粮食盖了床厚棉被。放在阴凉处。每次尽管做饭取米很麻烦,她也要要求这么做,她说这叫“防患于未然”。家属院也有许多打完粮食储存在缸里的,但因为储存不好也会难免长虫,长了虫子的米他们舍不得扔,经常看他们在阳光下晒米,小黑壳虫在米上爬来爬去。而我家的米一直吃到完,也从不生虫子。
   曾听父亲讲过,我奶奶之所以对储存粮食有经验,只因为她当姑娘时家里是开粮站的。她高中毕业后接管父母的生意经营粮站,父母也说了以后这个粮站就给她了。虽然她有个哥哥,但哥哥有自己的工作,特别是结婚后在城里买了楼,也很少回来。奶奶的性格属于大大咧咧的人,人还过于善良,见不得人挨饿,常把米赊给揭不开锅的街坊。每次顾客来家里买米,对于困难的,她都会高秤称给人家,有时还会白送人家一些米。
   邻居老毛头眼睛有残疾,老伴过早离世了,它只有一个儿子,叫毛毛。由于家庭困难,中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里和一些坏孩子瞎胡混。老毛头为了生活,每天都会去街上捡废品,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毛毛也不懂事,还手脚不干净,经常和一群孩子偷村里人家东西。毛毛和老毛头来过奶奶店里几次。有两次来店里,他趁奶奶去给顾客称米的功夫,偷着拿了钱匣子的钱,被奶奶发现了。奶奶一把抓住他的手,让他把钱交出来,并要拉着他去派出所,老毛头哭啼啼地和奶奶求情,让放过他儿子。奶奶就问毛毛:“你为啥当小偷呀?”他说,他要吃饭,家里的钱不够买米的。奶奶也理解老毛头的不易,因为奶奶也知道,街上那时捡破烂的老头老太太也多,他眼睛不好又佝偻着腰。所以每次他都会比别人抢废品慢一步,每次他来粮店买米手里永远攥得的是一些零碎票子,还不够买一斤米的钱。奶奶每次见了,都会给他装上半袋子米不收他钱。每次老毛头接过米都会对奶奶说:“谢谢你闺女!等以后我有钱了一准会还给你!”奶奶却说:“拿回家吃去吧!我不用你还。”
   那次抓住毛毛偷钱了,奶奶就和老毛头商量:“不如让你儿子来我店里帮忙吧。我不用他干啥,平时帮我抬抬米,卸个货啥的。平时没事的时候,就让他专门给我管理钱匣子,只要帮我记录每天的钱多少就行。每个月我会根据钱的收入,给你儿子开二百六十块钱的。到时候你也不用再去街里捡破烂了。”
   二百六十块钱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不小的数目呀!有这好事老毛头答应了。奶奶还对毛毛说:“我之所以留你在我店里帮忙,让你帮我看着这个钱匣子,就是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帮我干好这份工作的!”
   毛毛自从留在店里干活,负责钱匣子以后,每天早来晚走,干活勤奋。老毛头放心不下她儿子,没事也会来店里,是他告诉奶奶如何预防米面生虫,他还给奶奶拿来家里花椒树长的新花椒,并用纱布缝成袋子放进米面袋里,他还教会了奶奶用牛皮纸封缸,说这样米不受潮不生虫还能保持米香。毛毛每天忙碌碌地在粮店干活,慢慢地改掉了自己小偷小摸的毛病。“让他看着钱匣子”这个决定,让一个惯偷变成了最可靠的伙计。奶奶嫁给爷爷那年,毛毛也二十多岁了,在店里一些进货销售也干得熟练,结婚那些日子,奶奶还放心地把这个粮站交给他进行管理。
   本来奶奶有自己的打算,她想和爷爷结婚后,让爷爷来粮店当老板,让毛毛还打杂工。但那阵,爷爷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身边有人照顾,奶奶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不说,爷爷也不同意接手粮站。爷爷说:“我怎么能不劳而获呢?我老何家娶媳妇又不是去当倒插门女婿,我绝不会要你家产业的!再说了人家毛毛帮你那么久,你不能过河拆桥呀?你突然让我去当这个老板,我不是抢人家饭碗吗?”爷爷还说:“你也结婚嫁人啦,不如就把粮站转让给毛毛吧!如果他接手这个店,钱上有困难,你可以让他分期给。那些钱就给你父母当作养老钱吧!那叫物归原主。也叫孝!”
   奶奶听爷爷说得也有道理,当即就和毛毛商量把粮站转让给了他。毛毛也是一时拿不出钱,就分期几次把钱给了奶奶,奶奶再把毛毛给他的钱全部给了她父母。
   毛毛感恩奶奶对他的出手相助,每月进了米面都会给奶奶送两袋子。奶奶不收并说:“你做买卖不容易!千万不要破费!”他都会说:“这哪是破费呀!我给我亲姐姐送粮食不应该吗?这叫米缸有米!”
   奶奶历来讲究的就是米缸有米。我们来承德的时候,奶奶还让老叔把从娘家带到何家的两个米缸给搬到我家。“有米缸才会有米!”这是奶奶经常说的话。每年秋收后,老叔都会从东北给我们运来新米。到那时你就看吧,奶奶会如指挥官一样指挥我们一家人倒米。父亲扛着麻袋,斜着身子往米缸里倒米。而母亲呢,紧紧扶着大米缸,嘴里对父亲喊着:“慢点,慢点!”我拿着扫帚收拾洒落的米粒。黄澄澄的棒子米瀑布般倒进缸中,奶奶会伸手接住一些米,任它们从指缝漏下,沙沙的声响里混着她满足的叹息:“米缸有米真好!今年不用愁了。”这时奶奶眼角的笑纹会舒展开来,像秋收时晒场上裂开的豆荚。缸里满满当当的米,映在她浑浊的瞳孔里,闪着温润的光……
   如今,我家的那两个米缸一直放在厨房一角,每次掀开牛皮纸,沙沙的米声都像在说话。我也学会了奶奶存米方法,选新花椒放入纱布里细细缝好,均匀地埋在米中,然后用牛皮纸封缸。街坊邻居们都说我家的米饭飘着特有的香,我想那是因为每粒米都记得,有人曾怎样珍重地对待它们。米缸有米的日子,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共 23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奶奶那颗对粮食珍视如命的心,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一家人对生活的敬畏与热爱。她年轻时的那段经历,既是她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又深深影响了“我”。奶奶曾经营粮站,她善良又仗义,面对街坊邻居的困境,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赊米给揭不开锅的人,高秤称米,甚至白送,这份善良让她收获了邻里间的信任与尊重。而她对粮食的储存,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技巧。新米入缸前,花椒袋的缝制、牛皮纸的密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她的智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的粮站不仅是街坊们获取粮食的场所,更是他们心灵的港湾。老毛头和他的儿子毛毛,是奶奶善良的见证者。毛毛偷钱,奶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在粮店帮忙。毛毛在奶奶的鼓励下,逐渐改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成长为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奶奶的善良和信任,不仅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也让自己的粮店得以顺利传承。最终,她将粮站转让给毛毛,让他有了自己的事业,也让自己的父母得到了养老的钱。如今,那两个米缸依然矗立在厨房的一角,它们见证了奶奶对粮食的珍视,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每当“我”掀开米缸的牛皮纸,那沙沙的米声仿佛在诉说着奶奶的过往。“我”学会了奶奶的存米方法,也学会了她对生活的态度。一篇语言流畅、内涵丰厚的作品,米缸有米,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富足,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明白,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活的每一份馈赠。在奶奶的影响下,“我”将保持初心,善待他人。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4 17:52:13
  作者将奶奶对粮食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邻里的善良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质朴的年代,感受到奶奶的温暖与坚韧。通篇文字饱含深情,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读来令人动容。这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4 17:53:38
  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为老师点赞,感谢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4 17:55:36
  用花椒为米驱虫,妙招啊!
4 楼        文友:为爱守候        2025-05-31 11:52:22
  哎呀,我一个种田的还没有何叶会存米,惭愧。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