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 】 最念古镇烟火气(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 】 最念古镇烟火气(散文)


作者:yangxuemei 秀才,230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发表时间:2025-05-26 17:46:29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喜欢怀旧,几十年的乡愁,总是在梦里萦绕,挥之不去,尤其是古镇那些人间烟火气,一直搁在记忆深处,锁在一片烟雨蒙蒙的迷离中。
   毛坦厂明清古镇,四面群山环抱,她仿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显得光彩夺目,古朴而富有深韵。桃花三月,杏花春雨,我这只来去匆匆的倦鸟又飞回故乡,想与古镇来一场久违的约会。
   天空下着细雨,远看,一层稀薄的气流在峰峦山谷间游荡,氤氲的白雾在山顶上连缀成片,如一层乳白色的轻纱覆盖,美轮美奂。远山依稀含翠,山坡斜影蒙沙,云来山隐,云去山现的瞬间景色,把这明清古镇装点的如梦如幻。近处,一条龙舒河傍着古镇,几百年来没有改变过,就像母亲伸出的双臂,使得古镇紧紧地依偎在她的怀抱里,温馨而甜蜜。碧绿如筃的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岸边的嫩柳,垂下长长的丝条,仿如二八姑娘精心梳洗的发丝,柔顺且典雅。若是天晴,河边的石阶上,一溜排蹲着姑娘、婶子们在浣洗衣衫,那一声声捶打衣服的棒槌声,清脆悦耳,给古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两侧民居鳞次栉比,清一色白墙小黑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排列有序。不同的光线,不同的环境,给这灰白色的墙体涂上了自己独特的一笔,墙体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墙面上的白粉早已斑斑驳驳,从而出现冷暖交替的多重复色。尽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但却恰恰给古镇增添了无法复制的厚重感。微微翘起的马头墙和着这绵延的青山绿水,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卷轴淡雅清秀。她与被誉为安徽北戴河之称的国家五A级风景区,享誉世界第一人工土坝的万佛湖、四A极景区万佛山,还有小九寨沟之称的东石笋唇齿相依,相得益彰。处处皆入画,举目有丹青。
   我擎着雨伞,跨过小石桥,踏上古镇的长街小巷。滴滴答答的小雨洒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在低洼处泛起小小的涟漪,仿如小姑娘俊秀的脸庞上绽开的小酒窝,俏皮而又可爱。青石板中间那道被独轮车推出的深深的辙痕,不难看出当年古镇是何等的繁华,就像翻阅一本落尘泛黄的线装书,让人不由地生出些许感慨,仿佛穿过时光的隧道,经历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一股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雨越下越大,不得不在这十八根柱子暂避躲雨。这十八根柱子是古镇地域文化的标志,宽宽的檐条伸出有两米多宽,首尾、中间由十八根圆木柱子支撑,形成了一道带有顶棚的木柱长廊。听舅妈说,她从小就听她的父亲讲过(舅妈今年101岁,还健在),过去这里很热闹,两边都是做生意的,什么日用百货、糖果糕点、布匹经营样样都有,尤其是十八根柱子吴家商铺,晨曦初露时已经门庭若市,吴老板恭迎八方来客,生意红火映得招牌生辉。他主要经营烟酒茶叶,当然还做白银生意,另有银匠专门给客户订制男女订婚,男方家给女方姑娘的手镯、小童百岁生日佩戴的项圈等银具。虽然后来因孙辈们经营不善而倒闭落魄,但那一溜排宽宽的铺板门,就能知道当初生意兴隆的场面。商铺门面正对着热闹的街心,商家为了招揽生意,故搭建这长廊,除了让十里八乡的村民上街买卖,遇到下雨天,可以在这里避避风雨,最大的作用是在此地进行交易,让他们在店铺门口多呆一会,这样店家就可以多招揽一些生意,多购买一些他们的商品。特别是那些推独轮车的车夫们,他们一路上爬山涉水,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让他们精疲力尽,到这里正好停下歇歇脚,顺便买一些物品带回家。
   街坊大妈看我在这里徘徊,就和我聊了起来,她热情地端来凳子,招呼我坐一会,还给我泡了一杯六安瓜片。看着茶叶几度在杯子里沉浮,闻着茶叶的清香,倒让我想起对面僻巷里曾经的铁匠铺,也就想起了我的堂姐和堂姐夫。堂姐正值青春年华,长得如花美眷,尤其是那一对酒窝,笑起来就像是荡开的一汪清泉,明澈而典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说媒的自然是踏破门槛,但伯父一心要给女儿找个手艺人托付终身,说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就这样经人介绍,和这铁匠铺里的一位年轻人结为伉俪。他就是我后来的堂姐夫。堂姐夫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父母就送他来这里拜师学艺,他深知父母的厚望和期待,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就这样,他凭着一股执着,勤劳刻苦,跟随师傅学得一手打铁的好手艺。
   望向新建起的民居小高楼,依然不难发现记忆里那简陋的铁匠铺厂房:几根木条斜钉的两扇车间大门,简易得让人怀疑人生;不宽敞的加工车间,有着二十几位铁匠师傅,他们身着紫黑色的皮质长围裙,把持着那一方铁镦,从选料切割、到炉膛烧火;从捶打成型,到铁器淬火;最后修整打磨,到一件件成品的完成。铁镦前挥汗如雨,锻打捶炼,每一步都是那么幸苦。铁匠铺是古镇历史最悠久的几个手工业制作的作坊之一,也是古镇热闹的所在地,每到农忙前,这里人来人往,乡亲们纷纷拿着自家的农具,来修理或者重新加工锻造,大家一边看铁匠打铁,一边谈论着庄稼的长势,埔里弥漫着温暖而又质朴的气息。铁匠们每一次捶打而溅出的火花,就像是给古镇粉墙染上鲜艳的红色,持续而长久敲打铁料那“叮叮”“铛铛”的清脆声,仿如一首永远不会停下的歌谣,组成古镇日常看似枯燥却又深刻的回忆……
   七八十年代,古镇手工业制作风生水起,有木器厂、铁匠铺、伞业社,还有造纸厂。尤其是伞业社制作的大红伞,远销省内外,生意如火如荼。可终究逃脱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这些传统的手工业制作逐渐退出了江湖而被机器所取代。古镇上的铁匠铺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代表着一个时代,它见证着古镇繁华与热闹,承载着一段长长的历史。
   铁匠铺散伙了,工人们大都自谋职业,堂姐夫也不例外。夫妻俩想想,两个孩子还小,上学读书,生活过日子,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考虑再三,决定重操旧业,凭着一股执着和跟师傅学来的一手好手艺,更是为了这一传统的打铁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和自己的徒弟合伙开了一家打铁铺。他们利用自己家里的后院,砌上了砖墙,搭上了顶棚,购制了打铁的成套工具。堂姐夫凭着几十年的打铁生涯和好口碑,嬴得了乡亲们的认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把自己家里需要加工的活计,送到这里,堂姐夫也是有求必应,除去锄头、镰刀、菜刀、斧头等一些日常用的以外,还锻打农民种田不可少的犁、耙、耖等农具。只要乡亲需要,师徒俩都乐意去做。大都是老相识、回头客。
   一次,我拎着一把上锈的斧头,是父亲要我上学顺道去堂姐夫的铁匠铺,叫他帮忙重新锻打制作。炉火在黑暗中嘶吼,将铁匠铺的砖墙映得通红。只看见堂姐夫弓着腰,铁钳从烈焰中夹出一块烧得发白的铁块,火星如萤火般四散飞溅,铁镦早已被岁月磨得锃亮,通红的铁块落在上面,红彤彤的铁花飞舞。他右手小锤轻轻一点,仿佛在铁镦上敲出一句暗语,身后的徒第就抡起大锤,沉重的撞击声如雷般炸开,随着“铛”——“铛”的声音,那铁块被重重的锤击下,扭曲,延展。飞舞的火星落在师徒二人的皮围裙上,立即烧出一个个焦黑的小洞,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往下滚,还没等到滴下就被炉火蒸干。就这样师傅一小锤徒弟一大锤,你来我往,配合默契,没有眼神只有心有灵犀,最终一块铁料,在他二人的铁锤下渐渐捶打成型,化作一把锋利的镰刀,刀口在火光中泛着冷冽的蓝光。
   我就这样在一旁傻傻地看,静静地欣赏。这浑厚的打铁声,是日出日落生活的滋味,让宁静而冷清的古镇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让人在记忆深处陡然间生出几许挥之不去的乡愁……
  

共 29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怀旧的散文作品。作者用扑实的语言将毛坦厂古镇的过往一一道来,把一个带着明清色彩的名胜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毛坦厂座落在大别山的东麓,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的南部。它静卧在霍山、舒城、金安区三县区的交界处,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朴与宁静,是一处藏在时光深处的明珠。作者特别介绍了十八根柱子下昔日的繁华,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手工业的衰落的消逝。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中的堂姐夫和自己的徒弟一起,依然在此坚守。坚守着打铁的传统技艺,也坚守着一种信念。不是为别的,只为了这手工打造出来的铁器在现阶段人们还有着不小的需求,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一家老小。作品文笔流畅淡雅,所展现出的人间烟火和乡愁浓郁,是一篇值得细品的佳作,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6 17:47:45
  又一篇优秀的作品,拜读,点赞,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yangxuemei        2025-05-28 08:06:15
  秋雨老师您好!谢谢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6 17:48:42
  谢谢总编带来的作品,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展示。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yangxuemei        2025-05-28 08:16:13
  再谢老师编辑!精美的编案令我感动!敬茶,远握!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5-26 17:49:04
  恭祝创作快乐,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yangxuemei        2025-05-28 08:18:49
  望老师保重身体!笔健安康!遥祝端午节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