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诗韵】鹧鸪天•新中国的农民和土地(古韵十首)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诗韵】鹧鸪天•新中国的农民和土地(古韵十首)


作者:枫叶飘零 举人,465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发表时间:2025-05-27 06:07:29
摘要:作为一个已经脱离农村30多年的人来说,第三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还能有土地,(因第二轮土地承包人在农村有地,第三轮延长承包不变)很有感慨,所以几之。)

一、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
  
   赤县迎来处处春,农奴千万得翻身。
   土豪打倒颁新政,良田私有长精神。
   无压迫,可余存。欢声洋溢绕乡村。
   从今干劲冲天起,做主人生弥足珍。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8年,逐步取消土地私有权,过渡到集体所有制‌)
  
   独木难支农发慌,邻朋互助友情长。
   收成还盼及时雨,吃饭全无隔夜粮。
   肥缺乏,汗流光。年年耕种独心伤。
   田归集体规模化,历史翻开又一章。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年,全面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有化模式‌)
  
   公社成员兴致高,田中岁月少操劳。
   收成但靠工分管,吃饭全凭集体烧。
   人易惰,地无饶。缺衣少食怎堪描。
   供需出现新矛盾,动荡时光终撤销。
  
   四、大包干首创承包制(1978年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手印)
  
   人缺吃穿地不殷,分田纸上指痕新。
   承包模式归私有,敢向苍天要自尊。
   倾热血,铸农魂。孤灯灼灼照乾坤。
   今朝一意潮头站,从此英名史册存。
  
   五、全国推广包产到户(1982年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激活农民积极性‌)
  
   土地承包好政行,乡村处处景清明。
   分田分具精神爽,栽豆栽瓜自主营。
   朝滴汗,暮勤耕。丰粮丰产尽欢声。
   农家迈入新时代,基本朝纲得振兴。
  
   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21世纪以来,推动土地流转与市场化配置。)
  
   改革春风吹四乡,农人入市挣钱忙。
   经年土地无心种,每月工资格外香。
   嫌少值,怕多荒。良田流转始登场。
   两头盈利皆欢喜,集约耕耘利益长。
  
   七、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
  
   土地承包初始尝,增收促产有良方。
   三餐摆脱大锅饭,四季欣闻谷物香。
   耕己地,纳公粮。农家个个喜洋洋。
   乡村建设从今起,陆续迎来砖瓦房。
  
   八、第二轮土地承包(30年)
  
   二次承包细丈量,村田打乱再分忙。
   添人添地重规划,丰产丰收不纳粮。
   多减负,尽开荒。精神富足地流香。
   惠农政策频频出,补贴书来新史章。
  
   九、第三轮土地延包(土地承包权在原有基础上延长30年)
  
   土地延包工作忙,其中细节不寻常。
   增人没给多增地,减地而今不减亡。
   新政策,老村庄。迁城农户也沾光。
   确权再续多欢喜,归整消零意味长。
  
   十、农村土地的最终走向(农村土地的集约化与市场化,城乡融合发展)
  
   流转延伸意味长,耕田大户办农场。
   化零为整促高产,致富安居有妙方。
   谋伟业,谱华章。城乡融合是纲常。
   农人渐少粮无少,党的威名四海扬。
  
   (原创首发江山)

共 10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以土地制度变迁为主题的诗词,以编年体笔触串联起七十余年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壮阔历程。作者以“赤县迎来处处春”破题,用“农奴翻身”的具象画面切入1950年土地改革,通过“土豪打倒”“良田私有”等直白表述,将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意义融入民谣式韵律中。而农业合作化时期“独木难支农发慌”的困境书写,与人民公社化“人易惰,地无饶”的现实反思,形成了对集体化探索的辩证审视,这种“矛盾书写”在“分田纸上指痕新”的大包干叙事中达到情感高潮——小岗村18枚红手印的细节,被转化为“敢向苍天要自尊”的精神图腾,让历史转折充满戏剧张力。诗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政策术语转化为生活化意象:“土地流转”是“良田流转始登场”的轻盈,“城乡融合”化作“耕田大户办农场”的图景,三轮土地承包则以“增人没给多增地,减地而今不减亡”的政策细节,暗合农民与土地的深层羁绊。这种“以诗证史”的创作路径,既保留了“朝滴汗,暮勤耕”的农耕质感,又通过“党的威名四海扬”的收尾,将个体叙事升华为制度颂歌。从艺术手法看,作者善用对比结构:前半部分“缺衣少食怎堪描”的困顿与后半段“丰粮丰产尽欢声”的喜悦形成情绪反差,“砖瓦房”“补贴书”等具象符号则让历史变革可触可感。若论不足,部分词句稍显直白,如“党的威名四海扬”稍欠含蓄,但整体而言,这组诗词以编年体史诗的气魄,完成了对土地改革史的诗意重构,堪称用传统格律承载现代史的典型范例,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5-27 06:07:51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5-27 07:33:25
  王先生辛苦了!遥祝笔丰!
2 楼        文友:兰阁小诗        2025-05-27 08:08:33
  写得太棒啦!构思精巧,文笔优美,问好诗友
3 楼        文友:北斗永春        2025-05-27 23:23:21
  欣赏一组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