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胖花生米(随笔)

编辑推荐 【东北】胖花生米(随笔)


作者:加朋 布衣,25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发表时间:2025-05-27 06:38:38
摘要:那篇瘦花生米写出来之后,总是觉得余言未尽,花生对于山东,对于山东人,特别是对于母亲有着恁样的故事。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一首儿时猜的谜语,尽管多年不屑一顾,然而,在说起花生时仍然觉得这个谜面设得那么贴切,并且也感觉到了那分亲切。
  
   山东花生还是名气很大的,现在南北方市场上卖的花生大都来自山东。长年销售敞开了,反而吃得少了,但是一到过年,家家还是少不了花生。说起花生,还是山东人观念新,花生制品已经出了名的包括鲁花花生油,花生饴、花生酱、花生糖等等,花生的工业价值的开发进展也很快,真可谓是用足用好小花生米,做足做好大经济啊。
  
   老辈人说起花生,对花生的那份情感不禁油然而生,过去在城里油坊学徒,干上一年工钱不多,过年回家,掌柜的是不会给油的,给几块榨过油的花生饼顶了大部分工钱,那就算不错了。回到家里用斧子砸开,用纸包好分给邻里乡亲的也就算送礼了。自己家留的也要等到过年,才砸成小块,分给孩子们啃着吃,那时吃花生饼子觉得非常香了,一般人家的孩子还吃不上呢。记得那年春天青黄不接,还多亏了几块花生饼渗和着野菜保了一家人的性命。五十年代初期,花生产量不错,母亲说那时老家的花生可爱长了,但是尽管收成不错,也还是不割舍吃,不到年节的是不会让吃的。那时候在胶东地区花生就是一家主要经济来源,家里的零花钱,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衣衫布料都是用花生换的。
  
   山东人将花生称作落生,也就是“落花生”省了一个字,说到“落花生”这一名称的来历,现在城里的年轻人大都不知道。花生生长也算是很特殊的,与普通开花结果的草本植物不同,它既不属于枝叶茎杆上结果,也不属于根部的胫块果实。花生适合沙性土壤,过去都是插洞点籽就种上了,夏季着花,黄花不大色泽纯正,花落之后从茎叶的枝叉部位生出一条条细根,也称茎根,这种根往大里比喻有些象南国榕树垂下来的空气根。茎根重新又扎回到土壤里,慢慢在这些茎根的头部结出花生来,土质坚硬一点茎根就扎不下去,即使扎进去了也结不出大的花生,所以落花前后铲松土成了重要的管理环节。
  
   说到花生,哥、姐与花生有缘,都是在收获花生的时候出生的,然而,母亲一说起这些往事心情总是很激动。当初母亲嫁到这个家,就成了主要劳动力,那时小叔子十一,大姑子才五岁,小姑子也才两岁。过门不久,父亲外出学徒,家里除了公婆之外,只有母亲算是成人,不仅连老带小的一块伺候,还得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公婆性恶,对媳妇虽不曾大打出手,却是没断过骂,嫌快嫌慢,嫌轻嫌重,还要说咸说淡指桑骂槐。母亲常常是白天带着小叔子大姑子下地,边干活边照看两个小的,回到家里做饭喂猪,担水洗衣一刻不闲。
   母亲说是在收花生时候生的姐姐,那天一早喂完了猪,母亲觉得腹痛,进屋告诉公婆,公婆二话不说,边骂着边揭走了炕席,躲出去串门。母亲躺在土炕上,没有人接生,没有人管母亲。孩子生下来,母亲挣扎着自己剪断了脐带,把孩子包好放在一边。听到孩子的哭声,公婆让人提着两簸箕新土一下倒在炕上,吼着快收拾利索,骂骂吵吵地又出了房门。
  
   生第一个孩子公婆还算客气,是雇人帮忙收了地里的花生和地瓜。生哥哥的时候就没这样的待遇了,哥哥出生才四天,公婆就逼着母亲下地收花生和地瓜,十来天干下来,母亲都不会走路了,从此落下的病根,折磨了母亲一辈子。然而,母亲能忍,心中有苦从不与人说,但从那时起,母亲就不与婆婆说一句话。饭菜做好了端上桌转身就走,在公婆面前母亲就象哑巴一样。直到公婆病重,瘫痪在床一病就是十年,成天只能坐着不能躺下。母亲一直在近前端屎倒尿擦洗清理,仍是一句话没有,也侍候了婆婆十年。婆婆走的时候流着泪对父亲说,这一辈子苦了媳妇,真是对不住媳妇。送婆婆上路,母亲没有去,自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共 15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进加朋老师《胖花生米》的文字里,犹如在课堂上聆听着老师在向我们传授花生的种植及管理的知识与技巧一样,专业,透彻,清晰。通过加朋老师那洋洋洒洒的文字,我们了解到,在过去一个时期内,花生不仅在百姓家中有着不可缺的重要地位,它更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家里的零花钱,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衣衫布料都是来自花生的身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不仅占据了山东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山东人民还切实将这小果实做到了极致,使其成为了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用词专业。作品的第二部分,加朋老师如泣如诉地向读者讲述了母亲在封建家庭中身心所承受的折磨与苦难,直至终身留下伤痛,但尽管如此,母亲仍然以善良质朴,孝道谦卑,任劳任怨,温婉大度的品格面对生活,以身教胜言教的方式,默默无闻地影响教育着子女。尤其是那端屎端尿的十年,母亲封闭了自己,独自舔噬的多年流血的伤痛,直至那嚎啕大哭的释放,这一细节的植入,不仅让母亲高大的形象站立在读者的面前,更凸显出第二部分文字的核心主旨。好文推荐欣赏!感谢赐稿东北!期待您的继续!【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暖        2025-05-27 06:40:47
  感谢加朋老师一直以来对东北社团的支持和信任!朱暖问候您!期待您的继续!祝笔丰!
2 楼        文友:朱暖        2025-05-27 06:49:01
  加朋老师您好,没经您的同意,我将您的《胖花生米》一文分成了两个部分。我感觉如果放到一起,后面重点描写母亲这则似乎有冲淡《胖花生米》一文之嫌。不如作为两篇小文妥帖。擅自改动敬请原谅。
回复2 楼        文友:加朋        2025-05-28 10:58:49
  感谢老师的修改、推荐和美誉。小作由感而发,是怀念母亲时的感慨,也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我心中的母亲。小作写得时候是随心所欲 的,没有严谨的修改,真的要感谢老师,为小作润色。再谢!
3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5-27 15:12:09
  过去的妇女讲究三从四德,在家里的地位很低,有句俗语说的好:三十年媳妇熬成婆,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当一个媳妇多么不容易,现在社会则恰恰相反,当个小媳妇多么幸福,当个婆婆又是多么不容易!
回复3 楼        文友:加朋        2025-05-28 11:03:02
  先生说得是,那个年代的妇女对长辈的隐忍几乎是无条件的,当代两年人是不能理解的。感谢先生来访留墨,顺问先生安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