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事业(诗歌) ————理想信念的载体,人生价值的体现(诗歌)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少将以其奋斗终身的光辉业绩被选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林德俊,1938年3月13日出生,福建永春县人,1955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大三那年,林俊德和同学张文斌接到任务:造一台液压马达。两人连实物都没见过,仅凭一张苏联示意图,三周后竟用齿轮和发条拼出了中国第一台液压马达。26岁的林俊德站在罗布泊的沙丘上,手里捧着一台“土仪器”:自行车打气筒作动力、闹钟齿轮当核心、戈壁硬木做支架。原子弹爆炸瞬间,这台“钟表式压力自记仪”精准记录了冲击波数据。周恩来总理向世界宣告胜利时,他攥着数据纸的手还在发抖:“我们的仪器没给国家丢脸!”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最后一颗氢弹,从地面到地下,他参与了全部45次核试验。为测试高空核爆,他夜攀天山,在零下60℃的严寒中调试仪器;为采集数据,他在爆心徒步几十公里,沙尘染白双鬓。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
确诊胆管癌晚期时,他推开手术刀:“我的时间不多了,要留给工作。”最后72小时,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满管子,颤抖着整理1.5G绝密资料,修改学生论文。昏迷前,他反复念叨:“密码箱里有文件,要保密……”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他留下一句“把我埋在马兰”,化作戈壁滩上那朵倔强的马兰花。
2013年2月,林俊德当选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林俊德先生用一生告诉我们:伟大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当你觉得艰难时,想想罗布泊的风沙里,有人用自行车零件撑起了大国脊梁。愿你我如马兰花,在荒漠中扎根,在平凡中绽放,为家,为国,为脚下这片土地,为执著追求的事业,踔厉奋发!
——代题记
事业,乃是人的灵魂执著于价值的表现,是理论和实践的生动统一
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经久不衰热情的就是事业
一个真正自尊的人所从事的应该是事业,而不是官衔
通过事业的棱镜,人才能看到自我生存的价值,留下光辉的一页
事业,来源于专心致志的追求,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自强不息
只要心中藏着一份坚韧的追求,迈出的脚步就能接近理想的峰巅
永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生活才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动人诗篇
天地万物都在追球自身的完美,这当然首要的还是成就事业
事业,以热爱为动力,只有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
钟爱事业,你的才能、你的素质就开始闪烁光芒,你也就会尽心竭力
万事只要有恒心去做,最后才有好的结果,甚至让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业绩
只要努力,成功终有到来的一天,或迟或早,灿若星火燎原
事业,要善于利用时间,工作时间是成就事业的主体时间
业余时间是造成事业突破的最佳时间,用得好就会有美妙的构思和突破性灵感
干事业,就应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个目标,穷追不舍
在完成一项事业之前,精力集中,专心致志,成功就在你的面前
事业,要求努力奋斗,还要站得高,使事业全部在你脚下,能够一目了然
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任何艰险
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致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把“人”字写成大写
要成大事,必须既有理想,又讲实际,务真求实,不走极端
事业,获取成就,必须把学习放在首位,提升素质能力是通向成功的源泉
聪明富于事业之中,学习是立身之本、成才之路,是成功的内动力
学习与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学习成不了事业,也没有人类的今天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将自身超越处于完善
事业,既需要雄鹰俯视般的目光敏锐,又要有黄牛拓荒般的务实苦干
以牛的精神工作,用马的速度进取,事业方能如日中天
知识诚可贵,实干更重要。干一番事业,不入痴入迷,就难入佳境,难出实绩
一个人要干点事,总要有本钱。身体、知识是本钱,还需吃大苦多磨炼
事业,人生与事业之舟,既需要智慧和勇气作帆,又需要理想和道德作舵,两全其美,才能奋勇向前
伟大事业是由深思熟虑和权威学识以及成熟的智慧所完成的,而这些不但不是老年人所缺少的,恰恰是他们最丰富的,君不见众多院士在创造奇迹
人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主旋律是事业,为人民福祉而奋斗,是一切伟大事业不竭的动力
把事业当作使命去搏击吧!浪花因撞击而美丽,事业因拼搏而辉煌。人是要死的,谁也活不了几百岁,但是他的事业定会永垂不朽!
(2025年5月27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