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东流,岁月里的温柔知己(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东流,岁月里的温柔知己(散文)


作者:千言千言 白丁,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发表时间:2025-05-28 15:16:47

“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这句诗,让“东流”的名号声名远播。这个位于东至县西北部的千年古镇,濒临长江南岸,因江水的奔流而得名,又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韵味。自1984年我踏入东至县这片土地,东流便与我结下不解之缘,这一结,便是四十余个春秋寒暑。其间,东流于我,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存在,它已成为我岁月里的温柔知己,是一种深植于心底的深切眷恋。
   东流,我每年都要光顾多次,每次来都会被它的古朴与宁静所吸引。漫步在东流老街,仿佛踏入了时光的隧道。老街自唐初逐渐形成,历经千年沧桑,现存的“十”字形老街位于东流镇的西南隅,石板铺道,明清古民居鳞次栉比。这些建筑多为“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古建布局,展现出“青砖小瓦马头墙,珠檐飞角鱼悬梁”的徽派建筑风格。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东流老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区。它不仅被列入《中国旅游信息》,更以中英文版本入选《中国旅游信息库》,成为向世界推介的旅游名城之一。2006年,东流老街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2013年9月,又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走进老街,从眼前古朴的建筑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时光驻足的痕迹。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却也赋予了这些建筑别样的韵味。老街的房屋多为“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古建布局,房屋建造结构是块石基础,做工精细,结构合理,设计完美。砖雕、石雕、木雕等雕刻工艺精湛,浮雕、镂空、彩绘等技法运用自如,体现了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年久失修,昔日的老街曾一度面临消失的危险。自2013年以来,东流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抢救历史遗存,采取“修旧如旧”的政策,修复、重建了东街的不少幢老街古建筑,让老街重新焕发生机。
   东流老街不仅是建筑的宝藏,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在老街的十字街东,曾是官宦之家的聚居地,一些名流绅士如高家大屋、鲍家大屋、金家大屋等都坐落于此;而十字街西则可到长江码头,是商业街,多为商铺店面、手工作坊、旅馆酒店等,基本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室”的格局。明清时,老街四周建有城墙,由“山城”“水城”“平城”构成。如今城墙虽塌,但仍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风貌。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当年车夫、茶商穿梭不息的繁华景象。
   东流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与诸多文人墨客结下不解之缘。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在东流种菊吟诗,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让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也因此得名“菊江”。后人为纪念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始建于宋代初期的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成为了东流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而辛弃疾年轻时路过东流,结识了一位难以忘怀的女子,后来故地重游却故人不遇,感发而作“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的凄美词句,为东流的山水之间,又增添了几分柔情与哀怨。这些文人墨客的足迹,为东流增添了几分书卷气,也让后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
   如果说老街是东流的文脉,那么山水便是它的风骨。东流濒临长江,江水浩瀚,波涛汹涌,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而在江边的七里湖,则是另一番景象。七里湖又因湖长七里,故称“七里湖”。宋建炎年间,有七仙月下泛舟湖中,留下了“仙湖皎月”之景。如今,七里湖已成为东至县的粮棉产地和水产基地。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金波一片,七仙如有雅兴,定会被这“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所吸引,流连忘返。此外,黄石矶也是东流的一大胜景。黄石又名黄石矶,濒长江靠山岗,距安庆水路仅20余里,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率兵反叛犯安庆,泊舟黄石矶,问矶名,左右答曰“皇失机”,未几果败。黄石矶石色紫黄,土性坚腻,明清两代建房多用此砖。如今,黄石成为了胜利镇的一粮棉产区,也是回民的聚居地之一。
   如今来东流,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当地居民热情好客,生活节奏悠然自得。在老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坐在自家门前,或聊天,或晒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些文化场馆,如油画馆、雕塑工作室、戏迷俱乐部等,也在这古朴的街道中悄然存在着,为东流增添了几分艺术氛围。每当夜幕降临,居民们还会聚在一起唱戏、跳舞,享受着这宁静而又充实的生活。这种松弛的生活状态,似乎也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我对东流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还在于我在东流有许多文朋诗友。我们常相聚于此,大家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天说地,分享着彼此的创作与感悟。那些关于诗词、散文的热烈讨论,总能激起思想的火花,让东流的空气都弥漫着文艺的芬芳。
   采风是我们在东流的一大乐事。东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总能给予我们无尽的灵感,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在如画的风景中,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东流的美与韵,将这片土地的灵秀化作永恒的文字。
   除了采风,喝酒叙旧也是我们相聚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东流,酒似乎有着特别的魅力,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情感在微醺中愈发醇厚。我们相聚于简朴的农家乐,点上几道当地特色的菜肴,举杯畅饮。在酒精的催化下,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一起采风的日子,那些共同度过的欢乐,都在推杯换盏间变得愈发清晰。酒过三巡,大家或高声谈笑,或轻声吟哦,或深情演唱,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美好时光。
   如今,东流在我的心中早已化作了一片精神的栖息地。即使偶尔因生活忙碌而暂别东流,心底那份对它的牵挂却从未削减。东流于我,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更是一位历经沧桑却始终温暖如初的老友。每一次回到东流,都能让我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
   岁月流转,东流依旧静静地伫立在长江之畔,以它那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古老而质朴的故事。而我,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漫步,与我的文友们一起,书写更多关于东流的篇章,让这份对东流的喜爱与留恋,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醇厚。

共 2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东至县生活了四十余年,东至已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东流古镇已有千年,作者每年都要光顾,"每次来都会被它的古朴与宁静所吸引"。这条老街历史悠久,自唐初形成,如今留下了许多明清古民居。“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东流老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区。它不仅被列入《中国旅游信息》,更以中英文版本入选《中国旅游信息库》,成为向世界推介的旅游名城之一。2006年,东流老街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2013年9月,又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的老街,尽显沧桑,也有许多时光驻足的痕迹。房屋多为“前店后坊,闺阁深藏”的古建布局,不仅是“建筑的宝藏,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官宦之家如“高家大屋、鲍家大屋、金家大屋等都坐落于此;而十字街西则可到长江码头,是商业街,多为商铺店面、手工作坊、旅馆酒店等,基本是“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室”的格局。明清时,老街四周建有城墙,由“山城”“水城”“平城”构成。如今城墙虽塌,但仍保留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风貌。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当年车夫、茶商穿梭不息的繁华景象。” 东流也与不少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陶渊明,辛弃疾等。如今来东流,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东流所流传的古老而质朴的故事,代代相传。这也是更多的文人雅士采风的好地方。希望更多的朋友去东流参观旅游! 描写“东流”历史、风物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阅读! 【丁香编辑·小罗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5-28 15:26:18
  作者在东至县生活了四十余年,东至已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东流古镇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文章写了东流的历史,风物等,对古镇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2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5-05-28 15:26:43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东流所流传的古老而质朴的故事,代代相传。这也是更多的文人雅士采风的好地方。希望更多的朋友去东流参观旅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以文养心!
3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5-28 20:54:48
  第二故乡,是人奋斗出彩的地方。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