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山芋的记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山芋的记忆(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296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发表时间:2025-05-30 15:34:28
摘要:山芋吃多了,肚子就涨得如同一面鼓,用手拍在上面,会发出“砰、砰”的响声。觉得好玩,晚上仰躺在床上,我就用手敲着玩。

没事的时候去集市闲逛,突然发现山芋、胡萝卜、野菜等纷纷登场。有卖的,有买的,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不禁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仿佛从记事的时候起,老家的土地上就种植了大面积的山芋、胡萝卜、大白菜等,而作为粮食的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种植的面积倒不是很大。我奇怪地向大人询问,大人们则说,山芋、胡萝卜等产量高,小麦、玉米等产量低。为填饱肚子,不得不这样种植呀?后来我算了一笔账,一个生产队二百多口人,人均一亩土地。若全部种植粮食的话,一般年景,小麦平均亩产不足二百斤。玉米亩产不过三百多斤。除去交公粮,余下的粮食肯定不够吃。所以,多种植山芋,或胡萝卜,压缩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不失为一个合理的举措。
   山芋的种植很是麻烦。开春时,人们把窖藏了一冬的山芋种子取出,根据出芽情况切块,或整块山芋埋在特制的温床(俗称山芋炕)内。待秧苗长成后,剪掉秧苗,再栽插到大田里。栽插之前,要施肥、翻地、打垄(土埂子)。栽插时,要刨坑、浇水。生长过程中要除草,还要为防止分蘖出的秧苗扎根于地下,而多次翻腾秧苗等。
   种植山芋,基本上都是人工劳作。牲口不够用的情况下,要人力拉犁耕地,或用铁锨翻地。施用土杂肥,要用独轮车一车一车地推到地里。浇水要用木桶或烧制的泥罐子,一担一担地从远处的汪塘或水沟里往地里挑……因肥水不足,缺乏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技能,加之品种不够优良等,同等面积收获山芋的产量,不及如今的三成。至于山芋的品质、营养价值,更是相差甚远。
   偶尔吃点烤熟了的山芋,味道的确不错:软、甜、香、糯。可把它当做充饥的食物,吃多了,就反胃、胀气,拉肚子。
   为食用方便,老家人会把山芋切片晾干后的山芋干,用石磨磨成糊状或粉状,制作成煎饼或馍馍。山芋干做出的煎饼或馍馍,趁热时黝黑柔软,在辣椒、盐豆等菜肴的刺激下,倒也咽得下去。凉透了,则给人以说甜不甜、说苦不苦的感觉。吃吧,不想下咽。不吃,肚子又饿的受不了。
   小时候的我,头大,肚子大,腿细,而且是那种膝盖向后弯曲的细。山芋吃多了,肚子就涨得如同一面鼓,用手拍在上面,会发出“砰、砰”的响声。觉得好玩,晚上仰躺在床上,我就用手敲着玩。每每听到敲肚子的声音,父亲就会把山芋干煎饼,放在火上烤糊,再放在开水里泡出苦茶,让我喝下。或者给我一个生萝卜,吃下肚后再喝一碗白开水。这样子,喉咙打嗝,下体放出臭气,肠道开始蠕动,慢慢地肚子就不胀了。
   正常年景,吃山芋,搭配一些五谷杂粮,是能够填饱肚子的。可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就要用胡萝卜、山芋叶、野菜等来充饥。
   胡萝卜俗称“小人参”,富含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健康有益。一辈子快过完了,我也没弄明白什么是胡萝卜素,是真的有营养,还是假的有营养?我只知道,胡萝卜有一股让人难以接受的“邪味”。除了有一些水分外,不面,不香,也不甜。在那个年代,胡萝卜吃多了的人,皮肤会变得蜡黄蜡黄的,甚至会得浮肿病——腿肿、脚肿,脸也肿。因没钱打针吃药,浮肿病人连喝几天豆汁,病情便会好转起来。有人说,只有喝豆汁,才能治好浮肿病。其实,吃小麦煎饼,吃猪肉也能治好浮肿病,不就是因饥饿导致的营养不良而引发的吗?不过,那个年月,豆汁已是难得的“药”,小麦煎饼或猪肉,只有香在睡梦里。
   鲜嫩的山芋叶,大油大盐地放在锅里翻炒,配些调料,口感清香的、黏黏的、丝滑的。可是,把晒干了的、木耳般乌黑的山芋叶,放在开水里煮熟,带给人的口感则是微苦的、涩涩的、令人想吐的。为了活命,用煮熟的山芋叶,加上些许黄豆粒,加上些许葱花和食盐等,硬着头皮也要往肚子里咽。记得有一年春节,因没有面粉包饺子,一家人只好吃山芋叶子过大年。
   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嘴里含着饭都怕饿死”。是的,贫困的年代,人们很大的精力,都是在吃饭问题上算计来,算计去。
   我家曾经逃荒去的黑龙江省安达市,那地方人少地多,基本上不会挨饿。可是,我们所接触的王姓邻居,他们家每次做饭所用的粮食都要用小木杆盘秤称量分量,唯恐多吃了四两半斤。我老家李姓邻居,吃“救济粮”的日子,每人每天只供应三两大米。因没有其他东西可吃,只好一日一日地喝能照得见人影的“大米水”。实在熬不下去,这家人的老太太,一时想不开,就特意做了一碗大米饭,独自吃完后,便上吊自杀了。想想这些往事,不能不让人为之心酸。
   能吃饱饭,是从农村土地实行大包干经营以后开始的。特别是新世纪初,随着不用缴公粮、种地有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行,农人的心气儿更高了。懒汉变得勤快,勤快人变得更肯下力气。
   邻居周富贵,因二十五六岁没能找到对象,他就变得意志消沉,干起活来没劲头。背地里人们都称他是“懒汉”。可是,当土地大包干在农村推行的时候,他像换了一个人。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以外,还见缝插针地外出打工。没出三年的光景,他在村里率先盖了三间大瓦房,进而找到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好媳妇。
   随着科技兴农政策的实行,及农作物良种和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在农作物品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小麦、玉米及水稻,亩产早已超过了一千斤。去年,邻居小张告诉我说,他流转来五十多亩土地,小麦亩产达到了1600斤。邻居刘大哥说,小张有知识,会种地,他种的麦子亩产1600斤,一点也不假。比喻麦子长得好,有一句俗语,叫做“撒土都不漏”。确实如此,他种的麦子,人蹲在地头,用手握住麦秸杆晃动,满地的麦子都会一起跟着动。一季子(一季)打了那么多的粮食,是以前做梦也难以想到的事。
   粮食多了,家里的鸡鸭鹅鸣及饲养的宠物,都变得膘肥体壮。前些年,家里喂了两只母鸡,因粮食喂得多,身体发胖,产蛋量急剧下降,后来减少了喂食量,产蛋才恢复了正常。
   此外,在当今的日子里,宠物猫、宠物狗已对用粮食做的食物不感兴趣,转而只食用肉类,或专用的猫粮、狗粮。在城里上班期间,同事说她家的狗都喂红烧肉,我有些不太相信。可退休以后,发现老婆总喜欢用煮熟了的猪瘦肉喂猫,并且说,猫是不可以吃肥肉的,不然的话,体型会变得臃肿,严重时还会得脂肪肝,或高血脂。这是哪扯哪的事啊?猫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娇贵啊?
   以前,人们有“猪狗食”的说法,意思是吃的差,而到了不能再差的地步。可在今天看来,这一说法,其本质或内涵上,就完完全全的不再是那么回事了。
   农业机械化的推行,田间劳作变得休闲自如。拿种植山芋来说,再没人拉犁、翻地,再没人挑水浇地,再没人弯腰弓背地翻折山芋秧……全程机械化了,人只要动动脑子,按动机械开关,完成什么样的劳动工序,都只是轻松愉快的事——农业,成了休闲的职业。
   当今,为发展食品深加工工业,及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除大面积种植粮食以外,还依然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诸如山芋、胡萝卜、水果、时令蔬菜,以致花草树木等经济作物。
   生活品味提高了,不再是粗茶淡饭或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偶尔吃一些山芋、胡萝卜,对于增强人们身体多方面营养需求,添加生活情趣、愉悦身心,益处多多。
   烤山芋、红薯(山芋)条,甚至山芋干、新鲜的山芋叶,市场上随处都可以购买。看着老伴惬意地吃烤山芋、开心地喝山芋干粥的情形,我心头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山芋,那曾经的活命符,竟摇身变作了零嘴儿。细想想,同样的那片热土,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脱胎换骨的巨变啊!
  

共 29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通过作者在集市上看到山芋、胡萝卜等农产品,回忆起过去农村的生活。那时,由于粮食产量低,人们不得不种植更多产量高的山芋和胡萝卜来填饱肚子。种植过程辛苦,收获的粮食品质和营养也不如现在。作者描述了吃山芋过多导致的不适,以及用山芋干制作食物的艰辛。自然灾害时,人们甚至需要吃野菜和胡萝卜叶来充饥。随着土地改革和惠农政策的实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改善。如今,山芋和胡萝卜不再是主食,而是变成了零嘴或餐桌上的点缀,反映了社会的巨大变迁。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作品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浅入深,由实而虚,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感谢赐稿宁静,问好夏安。【编辑:开心的秋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31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5-05-30 15:44:38
  故乡的土地永远有家的味道,但这个家是在日益进步的。
回复1 楼        文友:孙兰茂        2025-05-30 18:11:56
  谢谢秋蝉老师的辛苦编按和精彩点评。祝老师夏安顺遂!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5-30 17:41:33
  文章围绕山芋、胡萝卜等农作物展开,通过回忆过去贫困时期人们为解决温饱问题在种植、食用这些作物时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见证了从吃不饱饭到粮食富足、生活品质提升的转变。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5-30 17:43:52
  以山芋、胡萝卜等常见的农作物为切入点,反映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细节丰富,地方特色浓郁,情感真挚。期待精彩继续呈现,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孙兰茂        2025-05-30 18:19:10
  朱老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是我坚持习作的动力源泉。谢谢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