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闻说洛阳牡丹好(散文)
小侄去洛阳求学后,父母一直想去那里看看,今年小侄读大三,父母的愿望终于成真了。
洛阳有什么?过去的几年里,父母没少问这个问题。当然是名胜古迹了,洛阳可是十三朝古都,老东西太多了,还有甲天下的牡丹花。小侄俨然已是洛阳通,说起来滔滔不绝。父亲喜欢文物古迹,而母亲,明显对牡丹更感兴趣。
四月末的一天,我陪他们走进了洛阳。路上,父母不停地念叨,你去烟台念书那时候,家里太穷了,没舍得去看看,过后就再也去不成了。哪就去不成了?想去现在就能去。我笑着反驳。母亲摇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时过境迁,早没那个心气儿了。所以这次,我们一定要来洛阳看看,不给自己留遗憾。
小侄子提前在网上订了民宿,在安喜门附近,住进去才发现是三楼,没有电梯,步梯还建在楼外,且像是后来搭建的,踩上去噗噗作响。这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实在不方便,将就了一晚上,第二天在附近另寻了一家酒店,搬离了那里。
洛阳是旅游胜地,又在第四十二届牡丹文化节期间,大街上车辆特别多,再加上自行车、电动车和行人,异常拥挤,处处步履维艰。好在如今智能化出行,网上叫好车,原地等待就行了,减少了我们的焦虑和茫然。
当然也打卡了几个景点,像洛邑古城、运河博物馆和龙门石窟等,但父母心心念念想看的,还是牡丹。
可洛阳的大型牡丹园有十几处,我们该去哪儿看最好呢?问了百度,也问了当地的热心市民,最后决定去国际牡丹园。据说,这里的牡丹花期稍晚,品种也多,客流量较少,且交通便捷,正适合带父母出行。
那天下午三点左右,我们赶到牡丹园,立刻被现场的热闹景象震惊到了。园门外,乌乌泱泱的全是人,排队的,等待的,买东西的,进进出出,仿佛流动的河,头顶上如火的骄阳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追逐美的热情。园门两侧,一顶顶硕大的遮阳伞,一排排临时搭建的棚子,卖文创的,卖小吃的,卖饮品的……应有尽有。最醒目的,莫过于汉服租赁的摊点,架子上悬挂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精美汉服,现场帮你穿衣化妆。这里人气超高,不停有游客走进去,不停有古典美女款步走出来,仿佛他们进出的是一架时光穿梭机。
跨进园门,就跨进了花的海洋,大片大片的牡丹,令人目不暇接。这一片是黄色的,那一片是粉色的,再前面那片是红色的……即便是同一颜色,也有浓淡深浅之分,又因开放时间不同而更显千姿百态,明亮的、暗淡的,硕大的、小巧的,半开的、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将败未败的,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美丽和特别。
一方方花圃之间,是蜿蜒绵长的甬道,甬道上挤满了人。打着伞的,摇着扇的,衣带飘飞的,拍人的,拍花的,自拍的,帮拍的……人人忙得不亦乐乎。流连在这花海人潮,年迈的父母也深受感染,兴致很高地不停打卡拍照。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不仅因为它花朵硕大,色泽饱满靓丽,仪态雍容典雅,更因它不畏强权、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它跟女皇武则天的一段传奇。
那时,牡丹还被养在长安,养在皇宫上苑。冬日的一天,武则天酒后游上苑,望着满园萧疏突发奇想,下圣旨说,“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武则天的威权,不敢反抗,第二天果然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不为所动。武则天大怒,将牡丹逐出西安,贬至洛阳。哪知牡丹到了洛阳,立刻大展芳华,艳冠天下。武则天更加盛怒,又令用火烧,但第二年春来,焦土之上,倔强的牡丹依旧抽枝吐蕊,笑傲春风,且比先前更加妖娆。洛阳百姓敬重牡丹的风骨,喜欢她仪态万方的容貌,纷纷将它请到自家庭院,由是,牡丹在洛阳扎下了根,传承至今。
千百年来,歌咏牡丹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最经典的莫过于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今天,我们也终于亲身感受到这份“动京城”的美。
国际牡丹园占地大约380多亩,太大了,花也太多了,根本看不完,大约逛了一半儿,父母就累了。正好走到一椭圆形空地前,掩映在浓密的树荫里,四周还设有台阶,应该是供游客们临时歇脚用的。我们便找地儿坐了下来。
这里仿佛人流的集散地,人们络绎不绝地涌进来,补充能量,恢复体力,又络绎不绝地流出去。来往游人中,倒有半数左右都是汉服装扮。难怪刚才来的路上,我们指着大街上的古装美女瞧稀奇时,司机师傅很习以为常地说,在洛阳,穿汉服属于正常着装,没人会觉得意外,其他城市肯定办不到。看她们衣袂飘飞地款款而过,脸上个个画着精致的妆容,手中还摇着团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有那么一瞬的恍惚,不知是自己穿越了还是她们穿越了。旁边有几个孩子在玩闹,也都身着汉服,小男孩更是流利地耍了一趟棍,行云流水,脚下生风,赢得他的亲友和周遭游客一片叫好声。
阵阵花香伴着清风,丝丝缕缕地钻进鼻孔,爽心舒肺,提神醒目,刚才的疲惫被一扫而空。母亲感叹,来洛阳这几天,就今天玩得最好,不热也不累,还养眼养神。父亲接话道,出来玩就是休闲放松的,时间上不能太赶,也不能目的性太强,今下午就安排得刚刚好,走走歇歇看看,心情舒畅。我则暗自揣测,武则天要是能穿越到今天,应该会感到震撼和惊叹吧,她的那道圣旨,不仅没有令牡丹香消玉殒,反而让它声名鹊起,经过千年的栽培和繁育,如今的牡丹不单单是是增添了数不尽的花色品种,更成为名满天下的国花;不仅遍布全国,还走向了世界。而我们这些寻常百姓能如此优哉悠哉地赏花闲坐,也跟她那时的“绝情”不无关系。
在我们入住的酒店旁边,有一家牡丹鲜花饼连锁店,算是洛阳特产。临回来的那天晚上,母亲要买几份带回去,店主却说,鲜花饼都是现烤现卖,当天烤的只有两份了。母亲买了那两份,又预订了两份。第二天一早,母亲要去取,回来再打包,被我拦住了,反正一会儿要经过那里,顺手取走就是。当我们拎着大包小包来到马路上,我陪母亲去取鲜花饼,还未进店,年轻的女店员就笑容灿烂地跟母亲打招呼,阿姨,我一早就给你打电话,打了十几个了,始终没人接,我还担心你给忘了呢。母亲连忙说,忘不了忘不了,忙着收拾东西,没听见电话响。主要是阿姨付过钱了,万一没来取,不成我坑你了吗。店员说着,双手递过包装好的两个手提袋,阿姨拿好啊,欢迎再来洛阳。我和母亲走出店门,她还在后面热情地嘱咐。这份真诚热情,倒叫我心里生出了几丝歉意。
值得一提的,还有洛阳的网约车司机。在洛阳的几天,出门必打车,而所遇到的司机师傅无一不令人满意。他们自觉化身城市推介大师,对我抛出的各种问题,都事无巨细地认真解答,告诉我们哪里是古物,哪里是复建的,哪里值得好好看看,哪里适合什么时间来,还贴心地教我们怎么避坑。我告诉师傅父亲有点晕车,师傅会马上把窗户打开一点,开得慢一些,稳一些,尽量减少等红灯的次数。
短短几天的洛阳行,远远看不尽洛阳的美,但能跟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亲密接触一下午,也算了了父母的心愿。坐在归家的火车上,我一张张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才发现其他景点竟没怎么拍照,只有牡丹园拍了好多,可见对牡丹的情有独钟。父母布满褶皱却分外明媚的笑脸,映着同样明媚艳丽的牡丹花,是那么灿烂而和谐。也才发现,能让人彻底放松和愉悦的地方,才叫美景,它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你过目不忘。
洛阳是个好地方,花美,景美,人更美,为了这份入了心的美,我一定会再来的。
拜读《闻说洛阳牡丹好》大作。仿佛把我带到洛阳牡丹园,闻到牡丹花香,欣赏牡丹花美。同时也读到了老师带着父母亲,慢步观光洛阳街头巷尾,近距离看那一朵朵鲜艳牡丹花绽放,满足二位老人家多年期盼和心愿太好了。
祝;老师身体健康,创作开心快乐。
敬茶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花儿姐肯定没少逛,不知现在从新疆回了没?稍微收收心,快拿美文来,我等着“批阅”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