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情驻北京西客站(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情驻北京西客站(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11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发表时间:2025-06-01 04:35:47
摘要:【原创首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闷声自问,余后人生还有多少个日夜能与姐姐相伴,共续儿时的情缘,又还能有多少个像情驻西客站这般行色匆匆漂泊难定,仅通过泪眼相望隔着幕墙挥手道别? 烘烤的大地依旧炙热无比,珍藏的浓情仍然激荡游曳,我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有多少坎坷艰辛,但心中的痴念执着告诉自己,今天与姐在西客站的际遇谋面不会是痛苦的惯常,因为感恩纳怀,幸福刚刚开始!我真心的期待与姐姐再聚。

【江山·见证】【晓荷】情驻北京西客站(散文) “闻姊来京如梦萦,顿感孤影有春温。”周三晌午,我依旧和往常一样漫步在玉渊潭西路的林荫大道上,消纳午后这段清闲独属的静谧时光,繁忙疲累的困顿紧张似乎也只有这一刻才能得到释怀安放。
   看着熙攘穿行的车辆飞奔疾驰,那种“劳心俗务无尽时”的哀怜油然自生,替奔赴者祈福,给劳烦者问安,为疾步者撑伞的缕缕善念游思顿漫心间,没有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更没有兴灾乐祸的嗤鄙相凌。
   “都是凡间累身客,莫生红尘张狂心。”对于繁闹喧嚣的都市和劳累有求必应的人们,我有一颗同悲共情的仁心,愿与寰中苦乐相殉,想与凡中安康常伴,不愿将自己的安然凌驾于尘世的劳烦自乐,更不愿将他人的苦累仿比于自己的赋闲自喜。生活在这个凄苦难顾的奔忙尘世间,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诸多的不易,妄矜琼琚之心别存,负薪挂角之思常存,放下虚幻难觅的自以为是,想人之殇,愁人之难,祝人之乐,这或许是进入不惑之年残存苟留的唯一一点幽心愫耳。
   路边垂柳依依,道上行人如织,闯奔疾驰的外卖小哥袭一身黄色荧光马甲戴着头盔窜街绕巷,硕大的后备箱高过躬身前屈的身形,一边观望路况,一边划指接单,口中还在不停地与客商交谈,一派繁忙景色,虽不知道这些戮力拼命的背后有多少难以启齿的生活弥艰,但从汗浸的衣裳和奔忙的身影中不难看出憧憬美好的人生背负。
   思绪在耳闻目睹中飞驰,神情在鞭策激励中遨游。想着这一幕幕被现实感化奋进的辛劳场景,惯常的抱怨愤慨荡然不存,少有的清醒自警了然于胸,顿然间烦扰皆抛,怨气全无,悄无声息地吞噬下全部的委屈轻装前行,一种最美的治愈就在迂回穿行和沉思遐想中完成。
   “嘀铃铃,嘀铃铃……”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游走的沉寂,有些不愿惊扰独属午间的曼妙美好,任凭手机不停地振动,刚开始并没有置理,继续信步穿行。连续几次重复闪动之后,手机的颤动铃声归于平静,我心窃喜没有再被打扰。
   “时间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突然间,手机铃声再一次响起,我倾刻间驻足凝神回望手机,这个独属亲情家人的号码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自从父母相继逝世后,仅有的几个联系人,包括哥姐都像是生存在陌生世界里从不交织的两条平行线,各自奔忙生计,再没有父母健在时的那种耳鬓厮切,那种珍藏骨子深埋血脉的浓情像是消失殆尽一般,再没有了往日的叨扰关注。平时也有象征性地问候,那只是年头节气的礼节性表达,没有重大惊悚的事件,一般都约定俗成地不再联系,这或许就是“父母在家就在”的最好诠释吧!
   出于关切,更源于惊诧,我速即划开手机锁屏,备注“姐姐”的手机号码迅即在屏幕上不停地翻转,是初始的兴奋急切更是随即的焦急惦念,平静的状态瞬间被打破,有些慌乱愕然地急触手机,慌乱失措中竟然将绿色接听键错按成红色拒接键,铃声在“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歌词中那个“花”字还没来得及唱出,就被我的失误操作哑然无声。铃声结束那一刻,心顿悔伤,生怕这份珍藏致深的亲情会因自己的失误过失嫌隙变淡,便本能地调整状态立马回拨过去。
   “兄弟,你在上班吗?”电话那头传来兴奋难抑的欢快声音,激动中满藏着浅浅的试探和浓浓的期盼。
   “姐,我没有上班,午餐后休息,正在单位附近散步,您怎么想起打电话了?最近好吗?”快速地回复着姐姐的问话,心中满是对姐姐的关切顾盼和久久思念。
   那时候,家中劳动力不足,我和哥哥年龄尚小,父亲常年周旋于村务,庄稼地里的活计根本没法全时顾及,为了减轻母亲肩上的压力,父亲做出让姐姐退学务农的决定。
   听到这个消息时,姐姐十分不舍,曾一度的哀求抗争,但最终于事无补。贫困的家境和奇缺的劳力纵是神仙看了都无能为力。短暂地抱怨之后,姐姐毅然决然地放下她心爱的学业,专心致志地辅佐母亲料理农事,那一年,姐姐还不到8岁。
   姐姐生性好强,骨子里面浸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犟。她做事认真,执着勇敢,不论是田间地头的劳作奔忙,还是餐桌案头的琐碎繁杂,她都尽心尽责表现出那个年龄很少有的责任担当。
   繁累的农活折磨着她孱弱的身形,超常的苦难痛击着她稚嫩的心扉,让她过早地承受到她那个年纪本不该有的责任。也许是生活本就很苦,更或许是农活本就很累,一直外向开朗的姐姐自此失去了应有的欢歌笑语,常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写日记,和家人渐行渐远,中间好似隔着一道无形的厚墙。
   相比姐姐,我和哥哥算是幸运的,是姐姐的辍学务农撑起了这个家,让我们有更好的环境安心上学,父母亲健在时,每提及此,都叮嘱不止,教育我们要心怀感恩,以后长大成人了别忘感恩,条件成熟时对姐姐多多照顾。
   生活的贫寒和生存的艰辛让我们这些游离于荒漠戈壁的苦命人自小就困苦袭身苦不堪言,虽然降生后从没有挑剔怒怨过西北农村的荒凉偏远,也没有哀叹过辛劳家庭的饘粥不继,但出生之后的条件贫寒和缺衣少食一直都是绝望之余的哀叹自怜,萌生于幼小的挣扎逃离虽不成形却日臻急切。
   尤其是姐姐那句“兄弟,好好学习,争取跳出农门离开家乡,过那种城里人才有的轻闲生活!”这是最初姐姐对我的声声期盼,更是信念遇阻绝望之时的情感转嫁,说这番话的时候,我那时刚刚拿到初中录取通知书,父母亲拼凑着家中仅有的100元钱不顾地哀叹,都在为我和哥哥的学费发愁犯难,还有20元就可以让我们进入新学期的校园,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穿着母亲用旧衣服缝补裁制的“新校服”升学报到。
   如今的20元想来根本办不了什么大事,但,当初的20元却是决定我们能不能继续学习改命的救命稻草;几番借钱无果后,姐姐将她心爱难舍的发辫剪下换钱帮我们凑齐学费。为了家庭幸福安宁,姐姐用她特有的浓情挚爱,看护着这个飘摇欲坠且寒酸贫瘠的家。
   心中的感激从未放下,胸腔的感恩一直忆记,尽管我们都各自成家,也都开始了自己独属的生存生活,但对姐姐的那种尊重敬仰从不曾减淡。只是双亲相继离世后,家就好像是追思惦念的一种念想,远远地怀念、深深地追忆、浓浓地伴牵,仿佛印刻童年记忆的那种时光花絮都能成为一种世间的美好绽放,无数片摇曳飘零的花瓣都能在记忆深处荡起阵阵如潮的涟漪,揪动着游走的思绪,拖曳着念家的身心想要把人拉拽回家乡。
   但没有父母的家乡,对于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就如同空有念想的堡垒,不再变得那样的亲热温存,更不再变得那样的温柔可亲。渐渐地归家成为一种搪塞淤阻的抵抗,即便是有大把时间,也不愿意疾驰前往,因为父母皆已不在家乡。父亲病逝后,顾虑到母亲的安危冷暖,我们携妻带子常去看望,可自2020年母亲离世,我们再没有回返过故乡,也从未再和姐姐相见。
   思绪在狂奔疾驰中游走,感伤在落泪忧思中踱步,接听电话的瞬间记忆满布,翻江倒海的思绪倾袭扑面而来,让人神情脆弱,心力不支,整个人像是都被收纳整理到浓情蜜意的翩跹过往之中。
   “兄弟,我来北京顺义办事,本想找时间见见你,可未曾料到时间太紧,马上返程,只能打个电话聊表相思,我们下次老家再见!”姐姐拾掇着满心的不愿,十分遗憾地解释道。
   “姐姐,怎么不事先打个电话,让我去接您!时间这么赶啊?连个面都难以相见吗?”闻听到姐姐来京要走的消息,心头窃喜又惊,忙嗔怪抱怨道。
   “兄弟,知道你忙,上班族没有一个容易的,你就好好上你的班,咱们有时间再聚哈!”姐姐继续安慰道。
   “姐姐,你们这次是坐飞机还是坐火车,告诉一下具体时间和位置,我看能不能有机会见面。”我急切地问询道。
   “兄弟,返程回去我们在西客站坐火车,下午2点50发车,时间有点紧,咱们下次再见吧!”姐姐在电话那头生怕我分心走神影响工作,一个劲儿地安慰劝导道。
   “知道了,姐姐,你们正常行程,我们在西客站见面!”看着仅剩不多的时间,我连声向姐姐回应道。
   不到40分钟的时间便要发车,尽管我也不敢保证能否与姐姐相见,但骨子里萦绕留存对姐姐的思念想见一直左右着我的中枢神经,让我情愿放下当前的一切不可能,孤注一掷地想要奋力尝试。
   炎热的天候夹杂着灼热的焦阳让京城滚烫酷暑,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携带着炙烤的因子,怒放着倔犟烈焰在向世人宣告夏日的不凡;密不透风的街市亦如同密谋一场心照不宣的暴雨,凝固的空气仿佛停滞静谧一般,压抑着每一个风能通过的地域,轰鸣的马达声依旧喧嚣,叽喳的鸟叫声此起彼伏,嘻笑的吵闹声不绝于耳,纷扰的世界并不因为有一场“生死急速”上演而偃旗息鼓,依旧沿续着尘世的惯常。
   姐姐有省吃节用的习惯,上次带母亲来京看病,为了省钱,一路上没舍得买一盒餐食给自己,倒是给生病的母亲照顾的精细到位,这次一定要先给姐姐买好路途食品,这是计划与姐姐西客站见面首先考虑到的。
   打车前往,一路上紧盯着沿街商铺,密切关注超市小卖店,心中像浮影远掠般飞速地在脑海中搜寻便当食品最佳位置。或许是外事活动影响,此时的长安街拥堵异常,改道绕行、并道合路、管制禁行这些不太常见的特殊道路交通措施就如同“桃园三结义”般,全都赶到一块儿,尽管这一带明示禁止鸣笛,但仍然有一些通行车辆在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对路况的愤慨。
   从玉渊潭西路到羊坊店路,满布着载运观光中华世纪坛和军事博物馆的一众乘客的旅游大巴,长长的队伍排满整个街巷两旁,一些早已经下车列队的游客头戴小红帽手持小红旗鱼贯穿行在道路中央,密织的队伍拥堵了整个路面,辛劳的交警穿裹着厚实的警服不停地吹哨指挥疏通,整个路面像是在动,又好像是没动,让见姐心切的我倍感煎熬。
   等待通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善意的出租车司机建议我徒步前行或扫码小黄车前往。那一刻,时间仿佛真的比黄金还宝贵,容不得一分一秒浪费。万般无奈之下,我最终选择扫码出行。
   炙热的大地和烘烤的天侯自离开出租车那一刻就开始变本加厉,急速上升的气温热浪扑面,衣服已经粘合在身体表面潮热难挡,座子炽烤着身体部位像是要点燃烧着一般,撕心裂肺的痛疼满布周身,所有这些在紧促飞逝的时间面前一下子都变得飘渺无踪。
   眼瞅着快走到羊坊店路与莲花池东路交叉路口,还没见到一家像样的便利店或超市,心中陡增的焦灼又一次塞满胸腔,那种慌乱无助夹杂着时间的紧促让人血脉蒸腾,有一种急火攻心的急迫;正在焦急无助时节,“西客站便民超市”牌匾赫然醒目地伫立在路旁,那种久旱逢甘露的灵光毕现刹那间让人心神欢悦。
   抢步入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选择,按照京味土特产、桶装方便面、真空塑干鸡、低糖冰镇饮料的顺序迅速捡拾两包补给物资寻捷径往西客站进站口赶去。
   后背的汗水浸透了衣裳,两鬓的蒸汽凝结满发丝,恻喘的胸腔已抑不住狂燥的心跳,在长时间的紧张夹杂着无度的奔跑之后,人亦有种虚脱空乏之感,若不是心中强撑着对姐姐的挂念惦牵,估计会在炽烤的路面上晕眩过去。
   按照和姐姐的约定,终于在2点35分到达西客站广场的进站口,此时的进站大厅人满为患,根本找寻不到姐姐的身影,因为出门仓促,没带身份证,根本无法进入,愣是自己拿出电子身份证件不断的解释,工作人员依旧不让入内送行,那种焦急难受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臆想着与姐姐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的惋惜,胸腔的悔伤夹杂着无尽的哀叹让人泪奔神乱,大颗的泪珠夹杂着连线的汗柱在脸颊和前胸汇集成湿润的汪洋,硬是拖拽着酸涩难忍的身形不顾地找寻,始终也找寻不到姐姐的半点人影,脆弱的身形伙同粗闷的喘气声将自己快要逼临绝境时节,只听从检票口的门庭边透过一个尖锐而高亢的声音,“兄弟,兄弟”,顺着声音望去,眼前一亮,那不就是日思夜想的姐姐吗?
   一个箭步上前,隔着隔离矮墙振臂呼喊了一声“姐姐”,然后一股激动的热泪从眼眶迸射,姐姐也呼喊着我的名字不停地招手并向我涌来,我俩在西客站进站大厅进行了母亲病逝五年来的第一次相见,欣喜往外,兴奋淤积,两个人都流下了幸福久违的泪水。
   随着阵阵警铃响起,一簇急切有序的播报催促声传来,“旅客同志们,开往乌鲁木齐方向去的Z69次列车已经开始检票上车了,请购票的旅客抓紧上车!”在依依惜别中,姐姐拎着从我手中接过的那两袋藏满感恩的“礼物”十分不舍地向车站赶去。
   匆忙的相见留下无尽的感伤,久别的重逢陡增满心的辛酸。自从父母离世,我们这些被遗弃的孩子“忙命天涯”,都在生活琐碎中不停地追逐,疲累地奔忙,像一只只断线的风筝任由狂风恶浪侵袭,分身乏术地天各一方苦命追逐,是在向生活低头,默默地寻找不被遗弃的宁静,更像是在与未来言和,切切地寻找不被嘲弄的安然,因为心中都清楚,没有父母镇守的家园,一切都不再显得那样张狂,放低姿态,调整心性,像姐姐那样容忍适应,做自己的主宰。
   姐姐的身影最终在支离破碎的念想顾盼中渐渐隐去,我的目光也在泪眼婆娑的杂色晕染中混沌不清。此时,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犹在耳旁回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诗句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但其中的悲凄诀别情真意切,用在与姐姐的这次西客站偶遇并无不妥之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没有父母作陪的生活本就凄苦凋零,再找寻不到与姐姐欢畅的场景,一切都是枉然。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闷声自问,余后人生还有多少个日夜能与姐姐相伴,共续儿时的情缘,又还能有多少个像情驻西客站这般行色匆匆漂泊难定,仅通过泪眼相望隔着幕墙挥手道别?
   烘烤的大地依旧炙热无比,珍藏的浓情仍然激荡游曳。我不知道未来的人生会有多少坎坷艰辛,但心中的痴念执着告诉自己,今天与姐在西客站的际遇谋面不会是痛苦的惯常。因为感恩纳怀,幸福刚刚开始!我真心的期待与姐姐再聚。
  

共 54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深情的文字,勾勒出一幅都市奔波中手足重逢的动人画面。作者在玉渊潭西路的日常漫步中,因姐姐的一通电话而心潮起伏,继而展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只为在姐姐离京前见上一面。文中既有对都市繁忙生活的体察与共情,又有对姐姐早年牺牲的感恩与愧疚,更透露出双亲离世后亲情疏离的隐痛。这场仓促的相见,被炽热的天气、拥堵的交通和车站的阻隔层层渲染,最终化作隔墙相望的泪眼与挥别。作者以柳永词句寄情,道出“此去经年”的怅惘,却也因这一瞬的温暖而重拾对亲情的信念。文字质朴而饱含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唤醒人们对亲缘的珍视。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0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6-01 04:36:15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01 05:03:41
  谢谢老师精美赞评,您的支持鼓励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敬茶献花,感谢老师的关注支持,祝老师笔丰文健,创作快乐,同时也祝愿老师家人安康,幸福常伴,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精彩满满。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6-01 04:36:30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01 05:07:44
  感谢老师的赞赏鼓励,还得向老师学习。老师的佳作拜读过多次,江山的访谈录也常常在创作之余拿来借鉴,丰盈的人生再加上卓绝的奋斗历程让人心智激荡,充满了浓浓的激励鞭策之感。再次敬茶祝安!
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01 05:01:20
  感谢小雨老师清晨费心编审,感谢老师百忙之中的累心编辑,老师的优美编者按文笔优美,冷丝丝凝炼精美,给拙作活色生鲜,让这场极速超然的姐弟相见更显得墨韵芳香,再次致谢小雨老师,恭祝端午安康!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