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回归 (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回归 (随笔) ——人生必有一死,死亡是生命的回归(随笔)


作者:朱炳初 白丁,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发表时间:2025-06-05 10:40:54
摘要:人生死亡是自然规律,人来自自然,到时终归要返回自然,这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正确对待,活的潇洒,有价值;死如花谢坦然面对!

人,到了暮年,得悉一个个亲人、战友撒手人寰,匆匆离去,内心总会隐隐作痛,叹息人生苦短,生命脆弱。于是,灵魂深处就会提起生命回归的话题,是那么难以回避,面对现实,其实也不用回避,以其来临时,能坦然处置,从容离去!
   人终归要复归于自然。万物都从自然中生出来,而又归于自然。但人应生同春光,死同玫瑰,临终时心存安慰。在此,我油然想起老作家战友戈基,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老伴为拐棍和眼睛,四处采访,汇集战事资料,历经十年,创作出百万余字的战争文学巨著《军魂》,就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得以出版。在其奄奄一息之际,欣慰地说:“《军魂》已出版,心中去牵挂。”安然而去。这是何等高贵高雅高尚的人生观、生死观呀!令人感慨感动,钦佩至极!
   哲学本身无非是对死亡的沉思:人终归一死,必须常存于心,以善其死。清楚地知道生命的道理,是成为圣人的关键与极高的境界。当我们一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其实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之途。不管贫富或才智高下,我们每个人都共向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死亡。只不过有些人走得比另一些人有效率,从不浪费时间等待死亡,而是以一种拼搏精神,延续生命,作出奉献,力所能及地创造价值,流传于世,成就生命虽死,事业生辉,永载史册!
   如何面对人生,活得有意义?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提醒自己能否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对此,我可以不用谦虚而自豪地说,许多年来一直是努力去做的:退休33年来,没有虚度时光,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尤其年至耄耋,心存与时间赛跑的构想,抢救脑中随时浮现的思维随想,以笔记叙,予以张扬。凭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笔耕不辍,已有千篇文稿载于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给予心灵的慰藉,觉得人生越活越有意义。已经出版五部文集,达225万字,如今正在撰写第六部《九秩抒怀》,企望90岁时出版,总达300万字远景。这个月初,回乡探亲,已在将我列入“在外乡贤名人”的宜兴市档案馆及“宜兴人著作馆”看到摆放着自己的卷宗资料及五部文集。这对自己是个极大的鼓励与鞭策,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在极其有限的生命里,更应继续努力,奋斗不息。一天的辛劳换来一夜的安眠,一生的辛劳换来一次幸福的死亡。这幸福是辛劳果实的慰藉与馈赠,没有辛劳的付出,哪有荣耀与安详的收获?
   如果一个人醉心于一种高贵的事业,他就不会感到痛苦的死亡。死亡不是人生危机,它是所有人的终点。诊治死亡恐惧的特效药便是炽烈的获得成就的欲望。忙碌的人是不会有时间想到死亡,他只发现生命充满活力,不会为死亡而忧虑。其实,他在忙于一种欲望的追求,要让生命发出光芒,而无暇去想死亡。一个业精于勤、惜时如金的人,总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绝不会碌碌无为,醉生梦死,苟且偷生;他知道多一份辛劳贡献,就等于多活了几年,这样相比就会全身充满力量,从精神上战胜死亡。
   死,对懦夫来说,那是失去了比自己生命更多的东西。他虽生犹死,因为他被集体所抛弃。故而,李清照说,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三毛说得更幽默:“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哲人的生死观,为凡人提供了面对死应有的豁达人生态度。在此,我又想起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所指出的:“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人生要有信仰,具有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而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这些哲语启迪人生,坚守信仰,奋力前行!
   人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爱惜生存的缘故。一切关于死的苦闷,对于强者无异是猛烈的鞭挞,把求生的力量刺激得更活泼了,激奋起精神,倍加珍惜活着的机遇,力争以创造价值去延续生命,即使死去也无怨无悔,这就是人生的真谛——让精神不死,让业绩永存,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与日月同辉者虽死犹生,永垂千古!
   英国的科尔顿说:“死亡是那些自由不能解救的人的解脱者,是药物不能医治的病人的医师,是时间不能释怀的人的慰藉。”现实果真如此,许多没有“自由”的人,活比死还痛苦,故而以死解脱;不少靠医学救不了命的人,死是一次性“拯救”;还有使命在身,时不我待的人,以身殉职,这是极其高尚伟大的壮举。死,使善者坚强,使智者认识生,教他如何行动。死使智者和善者永生。其实,死亡和老人的距离并不比和婴儿的距离更近,生命也如此。秦皇汉武都想长生不老,到头来落得个“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有始有终。
   死是一件无需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当然,在见着亲人将面临离世的时候,那是必然要尽快去做一件事,那就是预以料理后事,约好殡仪一条龙服务,免得生命离去而慌张,可从容不迫,给尽快入土为安,驾鹤西去,升入天堂。这样做好了准备,才算给最后一个节目落幕赋予精彩。生者为死者的操劳,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良心的纯洁、道德的崇高。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就是回去休息。生命在前进的同时,也就是走向死亡。死亡是伟大的平等、自由与幻影,无法抗拒。前几天回故乡探亲,在村上走走,向乡亲们问候。除朱姓家族外,没有见到一个年龄相仿的小时候的伙伴,年纪比我大的不用说,许多小于我的都走了。心中激起诸多无奈与不舍。我想,人生第一应尽的责任要让人家觉得生活可爱;从死亡引起人们对生命精神的反思,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永远努力奋斗,直至生命的回归,这该是人生应有的姿态与风度。
   近些年来,每当与我有过交往、较为熟悉的老首长老战友离去,我就会写一篇悼念文章,在网上发表,借以寄托哀思,同时让对逝者了解的战友得知其生平业绩,共同缅怀。在悼文中,我总要添上一句“用不了多久咱们相会在天堂”。这是必然的实话实说。还是用杨绛先生的话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既然能看得见的身体火化不见了,那还有看不见的不灭的灵魂呢!灵魂相会,同样其乐无穷!
   死的话题显然是沉重的,但是看透了,想通了,就会显得轻松而自然。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的恩惠之一。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婴儿出世可能与死亡一样痛苦。坦然面对吧,死,那是生命的回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世人都将回归长空,升入西天,伴随嫦娥翩翩起舞,按佛教的说法,那是可以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的极乐世界!
   (2025年6月5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

共 2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真情涌动的散文,直面生死的文字,军休所八十九岁的老干部以豁达睿智的人生态度,就死亡这个被不少人忌讳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者面对生死的真情流露。人总是要死是,死亡是人人都要遇到的问题。与其害怕死亡,成天生活在恐惧中,不如真诚地面对,认真地思考生死问题,将死亡当成一种事物来对待,当我们将它的前因后果都想清楚了,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就能从容地面对它了。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旁征博引,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死亡。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尽自己的所能,努力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这样,哪怕死亡来临,一想到自己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笔财富,就会感到欣慰,作者已是八十九岁的高龄,数十年的耕耘,创作出版了五部著作,而第六部的出版也在筹划中。可以这样说,朱老有晚年仍然笔耕不缀,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期待着朱老第六部著作的出版!【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05 10:41:59
  拜读朱老佳作,期待更多佳作在心灵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05 10:42:28
  感谢朱老对心灵之约的支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05 10:43:25
  恭祝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