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感谢谁(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星月】感谢谁(散文)


作者:牟瑞霞 秀才,1130.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3发表时间:2025-06-06 19:32:20
摘要:谨以此文纪念我的高考。   现在的孩子再也没有了我当年参加高考时的困扰惊惧,父母们提前订好了酒店,二十四小时重点保护。今年的高考在即,希望学子们记住为你保驾护航的父母们,铭记他们的殷殷嘱托,祝愿莘莘学子们马到成功,旗开得胜,蟾宫折桂!

前日读三毛的散文《还给谁》,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一个人,一件事,而且这个人这件事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
   1982年三九第一天,夜里二点多,列车上传来播音员的报站声:“二井子车站到了,有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做好下车的准备……二井子车站到了,有……”我不用准备,因为从绥化上车至今,没有找到座位,一直站到现在。
   那些年,不知道人们熙来攘往的做些什么?总之每一节车箱里都像沙丁鱼罐头似的人挨人,人挤人。火车上是,大客车上是,坐车的人永远像粘豆包一样挤在一起。
   我倒腾着疲惫的双腿,困的实在熬不住了便在座椅的靠背上,用手撑着脑袋眯上一会儿。
   二井子站,一个只停靠一分钟的小站。却因为一所省级重点高中而名扬龙江大地。
   其时,我刚刚经历了1981年的高考,初考入围,复考落榜。
   随着高考的落榜,我整个人也随着跌入深渊,开始了我悲惨的人生。我是家中的长女,全家人的希望,第一炮打哑了,名列前茅的成绩居然没有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好头,自知罪孽深重。
   每日里出出进进,不敢看父母那怨恨的眼睛,不敢看邻居们投来的扎眼的目光,前途茫然一片灰暗,走路时不敢弄出响声,头埋的很低,不敢大声讲话,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
   经过一番经济上的考量,爸爸还是打算举债也让我复读,这样一来更加重了我的心理负担,常常想到自杀,死了算了。
   不知爸爸托了多少关系,终于等来了可以来二井子复读的消息。
   当时的二井子高中,声名远扬,是北安农垦系统最著名的一所高中,以严格的寄宿制管理和高强度的学习氛围而著称,是高考的梦工厂,是名校的摇篮,是魔鬼都怕的地方,想到二井子复读是千难万难的事。
   高升学率带来的名气效应,因此二井子高中的入学门槛高的惊人。
   我弟弟周正国,便是这所高中1990年考走的第二个清华大学生。第一个考上清华的考生刘元春,他的哥哥刘元华考的北大,特牛的哥俩,特牛的二井子,不用说二井子一下子金光闪闪,成了多少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神圣之地。
   二井子位于北安北的一个小镇,极其偏僻,因为极其偏僻远离尘嚣,被有识之士选为校址。
   没有影院,没有饭店,没有录相厅……凡是娱乐的全没有,这里远离声色犬马的诱惑,这里杜绝灯红酒绿的入侵,这里只有发奋苦读,只有追求高分高考。口号就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一天一趟的哈尔滨发往龙镇的火车途经这里,到站时间下半夜。
   知道到站时间太晚,故提前给低我一届的发小文革写了信,让他务必接站。
   然而,当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站在零下四十度的寒风中举目四望时,并没有看到发小的身影。
   停靠一分钟的小站,又是下半夜,因此下车的旅客很少很少,也就三五个人,人家都有亲人接站。不消几分钟人都走散了。站台上只剩下孤零零的我。
   这种小站,候车室仅有卖票的功能,不接待候车过夜的人。
   我不知道学校的具体位置,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好在对着出站口仅有一条大道。我只能在车站工作人员疑惑的目光中,假装有人接站,硬着头皮拖着躺在麻袋里的行李,沿着唯一一条大道走下去。
   麻袋是我自己动手打包的,里面除了一套被褥,两套衣服,复习资料,同时打包的还有我的未来,我的人生,因此沉的要死。我娇小瘦弱的身躯还没有麻袋高,我只能拖着它走。拖着我的未来走!是未来牵着我在走!
   独自走在空旷死寂的雪地里,仿佛世界末日。雪地反射着冷光,使周围的景物看上去,既隐隐约约,又清晰可见,它们无声的矗立着,仿佛怪兽阻挡着我前进的脚步。我能听到自己因害怕跳到嗓子眼的心跳声,还有自己踏在雪地上咯吱作响的脚步声。
   我费力的拽着一个麻袋角,艰难地蹒跚在寂静的雪地里。
   严打前的八十年代初,待业的小年青特别多,加之返城知青也无从就业,许多人无所事事,终日游手好闲,流氓团伙横行霸道,大白天都敢行凶作恶。那几年的犯罪率非常之高,令人发指。仅80年到82年三年犯罪案件达到70万起。
   抢劫,盗窃,强奸,杀人的案件层出不穷,打架斗殴司空见惯。当时黑龙江有几个城市乱的出名,北安是重灾区社会治安特别差,口碑不好,女孩们谈到北安像躲避瘟疫一样可怕。
   我考上的学校在齐齐哈尔,上学路过北安,每一次都提心吊胆,窝在候车室里不敢动弹,饿了也不敢走出车站半步去吃饭。在北安的那趟车上,我经历了好几次,坐一次被偷一次,坐一次被偷一次。包被割破过,羽绒服被割破过……钱和车票被洗劫过,防不胜防,真是望而生畏啊。
   当时,大白天几个女孩结伴走,被流里流气的男青年骚扰是常有的事,因此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是绝不敢独自出门的。
   况且是在下半夜,一个女孩子……
   我硬着头皮,盲目的往前走。脑海里想象着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我该怎么应付啊!不由的怨恨起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啊,你们把我送到绝路上了,你的女儿,今天晚上也许是在人间的最后一天了。
   零下四十多度,连累带吓,冷汗顺着我的脊背往下流,我的棉袄居然湿透了,围脖上棉袄上全是一层白霜,如果我静止不动,就是一个雪人。
   更要命的是,我觉得已经走了很久,回头一看,车站还在我身后不远的地方,眨着鬼火一样的眼睛!
   我拖着麻袋艰难的走着,风声鹤唳,似有万千伏兵,我像走在刀刃上一样胆颤心惊,走在令人恐怖的时间里,真希望时间停止,希望宇宙停止,我便不用害怕了。
   麻袋沉重,我的心更沉重,沉重的眼看不能呼吸了。
   正胡思乱想着,不好,身后有声音传来,瞬间全身紧张到发麻,从后背一直麻到头皮。我屏住呼吸,静静的听着,声音是自行车与积雪摩擦发出的那种粼粼声。
   自行车越来越近了,我本能的想丢下行李跑,可是腿抖的根本动不了。爸爸的话此刻在耳边响起:“遇事不要慌。”
   我告诉自己要稳住神,不能跑,并迅速地向道两边看去,失望的是道两边没有家属区,也没有可拿在手里的护身棍棒。
   今天死定了,死定了,想呼喊,嗓子竟发不出一点点声音。
   希望此刻自己是个隐身人该有多好,祈祷着骑车人从身边过去便安全了,可是我的后脑勺告诉我,骑车人下车了。
   我麻木地挪动着脚步,故作镇定,不敢回头看:天哪,他下车了,他下车了,他想干什么?他想抢麻袋吗?还是要钱,还是……我的头皮一阵一阵的发麻,就差哭出来了,我又不敢哭啊!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这么逼我,为什么非让我考大学,为什么让我自己来这鬼地方啊!
   那一刻,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仿佛冻住,终身难忘的那一刻,我魂飞魄散般的挪不动脚步!哭不出声来。
   那人不仅跳下车,还说话了,他一张嘴,我差一点吓死过去!
   然而我听到的是:
   “同志,你这是去哪里啊!把麻袋放到车子上吧,大半夜的多危险啊!”听到这亲切的询问。我一下子瘫痪在麻袋上,再也起不来了。
   他把车蹬子一踹停好了车子,我本想拒绝,但我实在是需要帮助,需要快快的离开这危险苦寒之地。
   我抖动着双手,牙齿在咯咯打颤,浑身哆嗦着几次努力,我这一头都没有抬起来,他看出我己经是强弩之末,吓的不轻。
   怕再次吓着我,他柔声指挥着我:“小妹妹,你去扶住车把,我来抱麻袋。”
   我木然地按着他的指令扶住车把,他则吃力地把麻袋扶起,双手搂抱着麻袋,用膝盖一顶,一使劲,麻袋离开了雪地,放到车架上。可是麻袋太沉,出溜一下,麻袋滑下去了,第一次失败了。
   我看他真的没有恶意,逐渐消除了恐惧,忙过去帮他,我们俩抬起行李放在车架子上。努力了好几次才放稳当,他不放心的用皮子捆了几圈。
   他握紧车把在前面推,我在后边扶着麻袋。
   借着积雪繁星朦朦胧胧的微光,我看到这是一位中等身材,清瘦俊秀的男青年,尤其是那张秀气青春的脸庞,充满了真诚善良,也就大我二三岁的样子。
   当他得知我是来二井子复读的高考生时,非常敬佩羡慕。
   他说,他刚下夜班,正好顺路。
   同时提醒我:“怎么选了这么一趟车次,现在乱的很,你一个人多危险啊!”
   我告诉他,写了信让同学接站的,不知为什么同学没有来?
   他把我送到学校,尽管是下半夜,学校里竟然灯火通明,奋战高考的学子们大多数还在教室里通宵达旦地苦读。
   他又帮我把行李送到传达室,直到找到我的发小,他才放心的离开。
   见到我,发小吓得脸都白了,后怕的不行,他还没有收到我的信呢!
   当时很小跟异性接触的我,腼腆地只说了一句谢谢,也没有问人家的姓名,单位。看到他一偏腿上了自行车,往来时的路上骑去,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根本不是顺路,而是担心一个女孩深夜独走夜路,伸出援手,帮我一程,救我一命!
   好人哪!
   当时在积雪的反射下,只看到一张清秀俊朗的脸,我跟在他的身后,眼睛盯着他有些单薄的背影。尽管我们默默地走了三四里路,但当时我的内心是不敢放松警惕的,神经绷的紧紧的。我一直揣测着他的动机,不知不觉中误会了一个善良人深夜的善举。事后羞愧于自己的狭隘。
   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四十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许多事情都随风而逝,模糊忘却。唯这件深夜发生的小事难以忘怀。他的模样在回忆中早己模糊了,但那个努力推车的背影,那声“同志”的亲切问候,一直留存在我记忆的深处,却是难以忘记的,常常想起来。
   今生,总觉得欠这个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应该归还的债。有意无意中总被这份信任鼓励着感动着,感念着他的恩情。
   时刻想着把他的善良,他助人的美德传递下去,接力下去,可是我却不知应该感谢谁?
   我想找到这个有爱心的人,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抖音快手如此迅捷强大。可是我终究是没有找。一个天天下夜班的小伙子,对一个在寒夜中独行的小女孩伸出援手,加以保护,估计在他是很平常的事。即使我发出寻找的消息,那么多个寒夜,对一个善于助人的人肯定是不会记得了。
   但我还是想把这份感激的心,化做一声谢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句美好的祝福,送给这位似曾相识的好人,送给在生活的囧途中遭遇困境时帮助过我的人,送给那些在我生命的重要时刻与我擦肩而过的人。
   是这位陌生的青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他让我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懂得感恩,同时也善于助人。因为美好的生命是需要善良的人呵护保护的。没有这些善良人的维护,这个世界怎么可能如此美好!
   诗人艾青说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桥粱,信任是生命相托的保障,信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啊!信任鼓励我走出困境,信任鼓励我走出泥淖,信任鼓励我走向希望,信任鼓励我走向未来!
   感谢那些让我毫毛未损美好活下来的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共 42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被深深触动了。作者回忆了 1982 年冬夜,初考入围复考落榜后前往二井子高中复读,在那趟凌晨到站的列车后,独自面对零下四十度的寒夜与未知的恐惧。作者细腻描绘出雪地的死寂、自身的极度紧张,让人感同身受。那位陌生男青年的出现宛如寒夜中的暖阳,他主动帮忙搬行李,一路护送。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在作者人生至暗时刻意义非凡。多年过去,作者对其心怀感恩,更领悟到信任、善良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个助人的故事,更是传递信任与善良的火种。就像文中所说 “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份温暖值得铭记与传递 。一篇温暖的怀旧散文,青春岁月里难忘的一束光!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1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6-06 19:35:42
  一篇温暖的怀旧散文,通过年少时期一次恐惧的走夜路经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就像青春岁月里的一束光,永远闪耀在人生的记忆里。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6 20:42:21
  谢谢淇水碧柳老师精彩的编按,让文章锦上添花!
3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6 21:54:58
  王兴华老师的精彩点评:一篇温暖的怀旧散文,青春岁月的一缕阳光,传递人世间的善良和真诚,文笔细腻生动如临其境让人感同身受![玫瑰][玫瑰][玫瑰]
4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6 21:56:10
  吕风老师的精彩点评:对一段人生历史的回忆,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对人物言行心理活动描写也很到位。是篇佳作。
5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7 04:01:52
  《暗夜微光一场跨越时光的温暖邂逅》
   牟老师这篇文章以复读求学为引,将特殊年代下的不安与温情编织成动人故事。作者用细腻笔触渲染深夜独行的恐惧氛围,与陌生人主动相助的温暖形成强烈反差,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人性的美好。故事没有华丽辞藻,却凭借真实的情绪流动,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陌生人善意带来的力量,无声诠释“人间自有真情在”,唤起人们心底对纯粹善意的向往与共鸣 !为好文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6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7 05:51:58
  姚鲁春老师精彩点评:清晨一眨眼,就继续拜读牟老师的散文“人间大爱,温暖一生”。八十年代初期,治安状况恶劣,各类刑事案件频发,人们的出入无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牟老师异地复读,适逢深夜寒冷,在漆黑夜晚独自拎着沉重行李艰难前行,危机四伏,对一个女孩来讲,确实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你相送,让一个寒冷的心变成温暖,并且温暖一辈子,遗憾的这位恩人至今没找到。给读者留下了久久的念想……
7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7 08:54:52
  班英同学的精彩点评:不经严冬苦寒,怎能励练成傲雪绽放的女作家,感恩逼你求学的父母,感恩最艰难时帮助你的好人。
8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7 10:41:44
  李建斌老师的精彩点评:写的真实感人。当年的社会治安确实像你述说的一样,到二井子求学的农场子弟也是很艰苦的。
   求学之路描述的感人[强]
9 楼        文友:清风剑在手        2025-06-07 21:02:38
  姐姐还有这么一段难忘的经历。八十年代,咱东北这边,的确很乱,就是小小子一个人也不敢深夜出远门,佩服姐姐的勇气。也庆幸姐姐能遇到一个良人,感恩吧姐姐。
10 楼        文友:牟瑞霞        2025-06-07 21:39:21
  牟老师的这篇佳作,我看的提心吊胆,那个时代治安不好,描写出一个女生为求学贪黑去学校。遇到好心人送到学校,让牟老师感恩不忘。我也经历过在外求学,冬天的夜晚一个人返校走半道不敢走了,去女班长借助一夜,第二天早上返校的经历。一辈子不忘!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