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小站(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小站(散文)


作者:风萧萧易水寒 秀才,186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6发表时间:2025-06-08 05:58:23
摘要:小站上的人来来去去,有人擦肩而过,陌生的没有一点痕迹。有过几面之缘的,之后再无交集。


   村外十里,有一座大型煤矿。矿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火车站四周是纵横交错的铁轨。每天早上和傍晚,会有一列绿皮火车驶进站台,接送矿山的职工上下班。村里人进城,没有交通工具,搭乘火车是最快捷稳妥的办法。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每年正月初二的清早,母亲会带我和妹妹去赶火车,给城里的外婆拜年。这是一年中,母亲唯一的一次回娘家。
   村外光秃秃的柳树下,站着几个女人,年纪与母亲相仿。每个人胳膊上都挎着包袱,身边围着几个小孩子。几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朝村口张望,远远地看到母亲出了村口,扬手和母亲打着招呼。那几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在树下捡起树枝,玩起了打仗的游戏。很快,有个孩子的新棉袄上落了几道土印子,他的母亲转头看见,几步抢过来,拉起自己的儿子,用力拍打着棉袄上的尘土。其他几个孩子,也被母亲唤回身边,生怕他们弄脏了身上的新衣服。母亲们要体体面面地带孩子们进城,去见城里的亲人们。
   母亲和树下的女人们,是来自同一个小城的知青。她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回城里的娘家。路途远,大家结伴同行,相互间有个照应。人聚齐了,我们这支队伍开始向火车站出发。没有手表看时间,太阳就是时间表。如果是阴天,不好判定时间,队伍的行进速度就要加快,小孩子们要吃些苦头,小跑着跟在母亲身后。好在,家里的黄狗跟在一旁,比小主人还兴奋,摇着尾巴颠颠地跑到前面,扭头等小主人赶上来;一会紧贴在小主人腿边,随着小主人的步子往前走。村庄和田野被我们远远地抛在身后,母亲们细碎的唠叨声洒了一路。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这支队伍终于来到了火车站,从天桥上下来,登上了铁轨包围中的小小站台。时间还早,站台上除了我们,再没有其他人在候车。母亲们长长舒口气,又将她们路上的唠叨拾起,将胳膊上的布包仔细检查一下,往怀里揽了揽,一会上车时,免得被人挤到。里面是带给娘家人的东西,一些鸡蛋和花生,虽平常,但也是平日里不舍得吃,积攒下来的。那条跟了一路的黄狗,在火车离开站台后,自己会跑回家,所以它的主人不用担心它会跑丢。
   站台上的人渐渐多起来,我们被包围在人群里。母亲们开始有些紧张,把自家孩子拽在身边,不许我们乱跑。隐隐地从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火车喷着白色的蒸汽,像一条绿色的长龙,驶进了黑色的天地间。人们开始登上火车,穿梭在过道里寻找座位。我的身体灵活,在登上火车后,挣脱母亲的手,跑向车厢内,很快找到了座位。母亲寻着我的声音走过来,坐到了我旁边,将包袱放在膝盖上,一早上的匆忙赶路,这时终于能长舒一口气,开始打量起周围的人。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个年轻女人,面容清秀,乌黑的长发上系了一条花手绢,手里拿着一只铝饭盒,微笑着看母亲急火火将我们安顿好。不难看出,她是矿山工人,刚刚下了夜班,准备回城里的家。
   母亲一向健谈,很快与对面的年轻女人扯起了话题,越聊越热乎。年轻女人将身体向前倾着,生怕漏掉一句话,对母亲的称呼由大嫂改成了姐姐。原来,她与母亲来自同一个小城,两人住的地方,仅隔一条小巷。两人聊起城里的商店、菜市场,还有小巷里人们的日常生活,竟有许多共同的回忆与话题。虽然命运不同,两人的生活有着巨大差异,源于对小城生活的回忆,拉近了彼此距离。
   火车一路飞驰,将我们载到了小城。临下车时,年轻女人从口袋里掏吃几颗水果糖,塞到我和妹妹手里,那亲热的样子,看不出我们刚刚认识不久。我接过果糖果,并深深地记住了她的话——“等你长大了,来矿山上班,给我当徒弟。”能去矿山上班,是村里人求之不得的好事。虽然年纪小,我还是因为这句话喜欢上了这个年轻女人,并亲热的喊她“小姨”。
  
   二
   母亲只在外婆家住了一晚,便要搭乘第二天傍晚的火车回村里去。圈里的猪,院里的鸡鸭都离不开人,让母亲放不下心来。外婆挽留不住,只得送我们去车站,看着我们登上火车,在站台上不停地朝我们挥手。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一段长时间的离别。外婆的目光追随着火车,直到火车驶离车站,消失在视线里,才慢慢转身回家去。
   冬日里,天黑得早。等我们下了火车,天已黑透。而我们还有十里路要走。天黑路远,又没人结伴同行,母亲心里暗暗懊悔,不该急于回家来。本来大家商量好,要在城里住上几天,再一同结伴回村,相互间有个照应。好强的母亲,放心不下家里,提前回了家。人已在路上,只能乍起胆子朝前走,不能让我和妹妹看出她的懊悔和害怕。妹妹在母亲怀里打起了瞌睡,我紧紧牵着母亲的衣角,脚下磕磕绊绊。天空没有星星。路旁光秃秃的树枝摇起一阵风,冷得人打颤。不知走了多久,更不知还有多远的路,四周一片漆黑,只能辨别出路两旁是大片的土地。我们不敢停下来,只有不停地朝前走。
   忽然,前面射过来一束光柱,在我们身上来回晃动了几下。母亲立刻停住脚步,将我朝身边拉了拉。我贴紧母亲的身体,吓得大气不敢出。那束光在朝我们快速靠近,我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不说住几天吗?咋今天就回来啦?”母亲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站在那等父亲走过来,把怀里的妹妹送到父亲手里。妹妹睡着了,母亲将妹妹头顶的帽子拉严实,然后牵起我的手,才想起回答父亲的话:“你咋想到来接我们?”父亲扭头看看母亲和我,将步子放慢了些,说道:“在家里呆得不踏实,想着出来看看,没想到你们真的回来了。”两人说着话,加快了脚下的步子。不多时,看到不远处有灯火闪烁,接着是一阵狗的叫声,我们到家了,一切都是如此熟悉和温暖。
  
   三
   二十岁那年,我进了城里的纺织厂上班。周一早上搭乘火车进城,星期六晚上回村里的家,平时住在宿舍里。从小到大,这列火车不知乘坐过多少次,对简陋的小小站台更是十分熟悉。陌生的是火车上的乘客,岁月更迭,人群一样在发生改变。我一直在留意当年送我糖果的小姨。当年,她说过等我长大,来矿山工作,做她的徒弟。我长大了,能工作了,却在也找不到她了。
   每次乘火车,我都会带上几本杂志,在车厢的尽头,寻一个角落,安静的读上一会,以此来屏蔽周围的嘈杂声。那天,不知什么原因,火车晚点了,毫无疑问,上班要迟到了。等心急火燎的登上火车,再无心看杂志,不时将头探出窗外,看着窗外熟悉的景物,以此来判定火车行进到了哪里,还要多久才能到达终点。对于一个来自农村,进厂不久的新人来说,迟到是件大事,它关乎着领导对我的看法。心里的焦虑和不安使我无法安静下来,干脆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车厢门口,站在那里发呆。在火车到达小城后,我第一个冲下火车,拔腿朝工厂的方向跑去。在我身后传来一个男人急促的喊声:“你的杂志落车上了。”我稍稍迟疑了一下,并没有停下脚步,依然朝着工厂的方向狂奔。工作和杂志哪个重要,想都不用想。
   好在,一次迟到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星期六晚上,我照常搭乘火车回家。依然坐在车厢的角落里,只是手里没有了杂志。天色渐暗,窗外又没有景物可看,显得有些无所是从。“是你的杂志吧?”一个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我对面的椅子上,手里举着几本杂志,我扭头朝他看去,并没有立刻伸手去接杂志。他的年纪比我要大上几岁,城里口音,小眼睛,皮肤黑黑的。“那天喊你,你跑得太快了,没追上。”他对我笑了笑,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从他手里接过杂志,翻看几下,确认是自己的东西,便和他聊了起来。他自我介绍,家住在城里,在矿山上班,姓张。面对陌生人,我没说自己的情况,他猜想我住在矿山周边的村庄里,在城里上班。我笑笑,没做回答。从我的表情里,他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对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又是一个周末,我们再次不期而遇,坐在了一起。上次遇见后,总觉得他的声音有点耳熟。细细地回想,车厢里经常有几个人打扑克牌,一路吵吵嚷嚷,让人厌烦,他是里面声音最高的那个。这次,他邀请我星期天去看电影,矿山电影院在放映一部武侠片,很好看的。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村里一年放映不了几部电影,年轻人甘愿跑上十里路去看一场电影,回到村里后,好一顿显摆,好像看了场电影,他们身上多了侠气一样。我委婉的拒绝了。星期天要去地里帮父母干活,没有时间看电影。他显得有点失落,嘴里却依然说个不停。我只好收起杂志,偶尔应上一句。
   火车驶进了矿山里的小站。我匆匆忙忙走下站台,脚下的步子飞快,毕竟我还有十里路要赶。“天快黑了,我送送你吧。”小张从后面紧着赶了上来。“不用,家里人会来接我。你去上班吧。”我没回头,只是快步朝前面走去。身后的脚步慢慢停了下来,而我,已走出好远。我拒绝了小张的好意,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再没碰过面。有些人只是遇见,却不适合同行。
   小站上的人来来去去,有人擦肩而去,陌生的没有一点痕迹。有过几面之缘的,之后的岁月里,再无交集。
  

共 34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记录小站深情为话题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小站为回忆的圆心,由于位置和发展条件所限,小站不大却是出行的必须,因而与作者深情越来越深。小站先是母亲和自己进城的中转站,它既记载了自己与母亲由此进城所见所感,母亲在那难忘的岁月,不仅与人为善,随和、尽显勤劳善良,而父亲深夜来接,更彰显着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优秀品质。同时作者母亲与当年下乡落户的知青们,在小站结下了一种跨时空的友谊,这也为后来作者的进矿工作,在小站偶遇的一件件暖心故事一一埋下了伏笔。更鲜活的是作者碰见了却不适合的同行。这温馨的故事如把岁月煮成了酒。留下了记忆,但再无交集。小站,这人来人往匆匆的平台,见证了岁月,赋于了时空生活的纬度,又诗意了心中的那份灵感。让人在品味中,百味俱生,回忆绵绵,令人共鸣不断!欣赏佳作,推荐共赏,感谢风萧萧老师带来的美文,祝老师文丰笔健,六月好心情,谦虚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6-08 06:00:16
  品鉴佳作,岁月鎏金。母爱之情,引人共鸣!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6-08 06:02:02
  读老师佳作,品小站深情,匆匆中,留给时空的不止于情,不止于回忆,让人乡愁涓涓,美不胜收!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08 10:06:47
  这篇散文以“绿皮火车”为纽带,串联起亲情、乡情与时代印记,情感真挚动人。文中对亲情的表现细腻入微,母亲每年正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与外婆短暂相聚又匆匆离别,外婆在站台的不舍挥手,尽显亲人间割舍不断的牵挂。同乡知青结伴同行,彼此照应,既体现女性间的互助情谊,也透露出知青群体对故乡的眷恋。与矿山女工的邂逅,则流露出特殊时代背景下,陌生人因同乡身份而产生的温暖情谊,一句“给我当徒弟”的邀约,传递出质朴的善意。而母亲深夜归家途中,对家中牲畜的牵挂,与父亲深夜接站的情节,将农村家庭生活的艰辛与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情感交织,既有时代变迁下人们对乡土的依恋,也有平凡生活中流淌的脉脉温情,令人动容。佳作,让人回味不断。感谢风萧萧老师不变支持。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6-08 13:47:23
  感谢华为老师写下如此精彩编按,被老师的无私付出深深地感动,并从心底由衷的敬佩。给老师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
5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6-08 14:35:55
  感谢社长百忙之中写下如此精彩的点评。社长的点评,给了文章最好的解读与诠释,老师的付出和文采让人感动和钦佩。感恩遇见,感恩有你!敬茶!
6 楼        文友:乡笛        2025-06-08 19:02:13
  小站,在中国无处不在。但作者造择角度独特,描写细腻感人,言词流畅朴实,情感丰富深刻,内容引人入胜。好文章,学习了。
7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6-09 16:40:52
  感谢乡笛老师百忙之中留评,老师的鼓励与支持让我十分感动,更是给我以学习写字的信心。给老师敬茶!祝老师创编愉快!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12 18:48:52
  恭喜风萧萧易水寒江山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小站,犹如人来人往的集散地,是连接你我他的情感纽带,演绎着人世间的温暖动人的故事,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悠长。佳作,再次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淡淡的云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