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小住沙溪(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小住沙溪(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98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发表时间:2025-06-08 10:00:26
摘要:在沙溪古镇停下了脚步,小住六日,爱其静幽、风雅的气质,还有不忍舍弃的烟火气。

【江山·见证】【宁静】小住沙溪(散文)
   行旅的脚步总是显得匆匆,即使一再提醒自己慢下来,还是朝来暮往下一段路途上的风景。然而,我却在沙溪古镇停下了脚步,小住六日,爱其静幽、风雅的气质,还有不忍舍弃的烟火气。
   “小住”一词,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据说,东汉时有一方士蓟子训,在某地秀了一把神异之术。当他驾驴车离去时,围观群众高喊:“蓟先生小住”。“小住”可以直译为“稍作停留”,也有挽留之意,后来引申为暂时居住一段时间。宋陆游诗云“小住初为旬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清秋瑾的词《满江红•小住京华》,都是这个意思。
   大理三月的风,吹得云朵像一溜小跑似的,我便追着白云来到沙溪镇。已经是中午时分,寺登街口的青石板路上人来人往,街道两旁小吃店、客栈、食杂铺里的老板迎来送往或是低头盯着手机莫名地笑,没有人喊我:“小猪她爸先生小住”。我拎着行李箱走进一家民宿大院,喜欢这个四四方方的院子,就选了一楼的房间,推门就在院子里。老板娘问我,住几日?我回道,两日。随后又补充道,也许会多住几天。那时,我还惦记着去临沧一游。
   出民宿院门,向右转就是寺登街口,左转是一个市场,确切地说是一个集中了当地特色小吃的集市。在一个摊位上,我点了一碗牛肉米线,牛骨熬制的汤底,荞麦米制成的米线嚼劲十足,搭配新鲜牛肉,少许辣子、香菜,味道鲜美。我并不急着去古镇里,而是品咂着米线的味道,回味沙溪古镇古往今来的岁月。
   沙溪镇是云南大理剑川县下辖的乡镇,古镇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沙溪先人就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化,开启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先河。到了秦汉时期,沙溪成为南方丝绸之路三条干线交界点上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时期,与唐宋相伴的五百多年间,沙溪因平坦的地势、丰饶的物产,成为茶马古道上的贸易重镇,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云集于此歇脚、贸易,汉、藏、白、彝、纳西、摩梭等各民族间的物质、文化、宗教、艺术得到广泛交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二〇〇一年十月,沙溪寺登街这座“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成为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纳入“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列入这一目录中的建筑,中国占了两个,另一个是绵延万里的古长城。
   随着茶马古道历史使命的终结,沙溪渐渐失去往昔的风采,沉寂起来,像一块翡翠掩埋在岁月卷起的尘埃中。二十年前,当地政府启动了“沙溪复兴工程”,对古镇核心遗产进行抢救性修复,坚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念,推动“轻开发、深体验”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据统计,去年沙溪古镇共接待游客三百多万人次,旅游总花费四十多亿元。
   沙溪古树开新花。古镇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外景地之一,伴着爱情这条主线,随着一个个镜头展示,这座“里巷传仁德之懿,父老有述古之风”的小镇,沧桑古旧中开出唯美浪漫的花朵,吸引游客来此旅游打卡,年轻人端着香浓的咖啡低语,老年人盯着翘角飞檐出神,各有所爱,各取所需。
   餐饮集市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少打破了古镇的幽静。我便回到民宿休息,等待大波游客退去时,寻觅古镇的古拙,或许还有唯美的意境。
  
   二
   下午四点多钟,太阳还是明晃晃的,我踩着乌青光亮的青石板路,伴着轻风漫步在青瓦翘檐下,或是停下脚步,伫立雕花窗棂前,从那些精美的图案里寻觅悠悠古意。
   古镇的房屋,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建筑,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建筑有三十多处,以欧阳大院、杨家大院、赵氏家宅等院落为典型。木质门窗已辨不出原木的本色,时光早已把它们涂抹成黄褐色与青黑色,斑驳而老旧。沧桑就是时光的具象,古宅里老奶奶守在窗口兜售传统手工制品,老屋中年轻女孩精心调制一杯香浓的咖啡,街角处白色墙面上“中国要富强,民族要兴旺,人口要控制”的标语还是那么刺眼……岁月向来如此,拽不住,拦不住,一路地由古至今,留下一路的印痕,“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沙溪镇很小,一条主路连接几条小巷,所以很快就走到了四方街,我便惊讶于古戏台的建筑之美。戏台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50年),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木结构抬梁式建筑,青瓦叠角,层层斗拱盘旋而上,十四个檐角如翼轻扬,好像燕尾飞向四面八方,庄重不失轻盈,高大又不缺乏灵动。台基高筑,三面敞开,台口朝向四方街的小广场,形成一个自然而成的观演空间。我坐在一棵大树下的台基上,望着典雅的古戏台,仿佛能听到锣鼓声声的汉族戏曲,或是悠扬、或是高亢的白族调子,还有马帮汉子、商旅行者掌声、喝彩声,它们混杂交织在一起飘散在石径窄巷里,像一曲乐章中的和弦,跳动着茶马古道上热烈而生动的文化符号。
   回首就是兴教寺,大门两侧的哼哈二将并没有领情“以戏娱神”的传统,照旧呲牙咧嘴一副威猛的样子。但是,走进寺门却不见香火缭绕和供奉的神像,清幽的像一个寻常人家的大院。原来沙溪人将这里改造成一座小巧的“博物馆”了,两侧房间化身展室,图文并茂地叙说沙溪的故事。雄浑凝重的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它是滇西鲜见的明代密宗阿吒力佛教寺院,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融合了中原绘画风格和藏式色彩、白族绘画艺术,弥散着独特的文化韵味。
   从古戏台左边的窄巷顺坡路向下走,就是古镇仅存的东寨门。青石砌筑的墙基,黄土夯实的土墙,厚重结实,半圆形拱门上方,斜屋顶铺就青瓦,四角挑檐,给人一种落落大方的稳重感,几百年来的风雨,磨掉其锋芒,蚀其筋骨,但它依旧斑驳地向东挺立,守候着平坝上的家园。
   城门外,黑惠江蜿蜒流淌。江岸绿草如茵,一红一白两匹马低头吃草,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江面上鸭子成群,七上八下地扎猛子,寻觅可口的小鱼小虾。岸堤之上鲜花盛开,花香与城门边老屋里飘来的茶香、咖啡香混合成独特的香气,扑入鼻息间,令人肺腑舒畅。抬头向南望去,黑惠江的曲线上拱起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是玉津桥苍然横卧的身姿。
   玉津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造型简洁粗犷。青石筑起桥身,红砂石板铺就桥面,没有繁复的装饰,却又美观大方,圆润流畅的拱形圈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斜阳下,远处青山葱茏,近处绿树红花倒映潺潺流水中,探入江中的沙洲把黑惠江弯成一道玲珑的S弯,被溪水浸泡的青石布满青苔,风雨侵蚀的桥身透着岁月流逝的质感,携来沧桑之美。
   尽管桥头竖立的游览标志写着“玉津桥——茶马古道古桥”的字样,但这桥与古道关联不大,因为早年的铁索桥被毁后,直到一九二一年才筹资重建成单孔石桥,也就是说玉津桥秀立于此,静观流水,默数百年春秋。走上玉津桥,桥头有一座微小的山神庙,似乎没有供奉哪位神仙,但轻烟缭绕。桥栏尽头雕刻的神兽已经模糊不清,风雨剥蚀了它们的眉眼,但依然保持着威严守候的姿态。桥面石块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却又坑洼不平的彼此相连,似在叙说车来人往的过去。站在桥上环顾四周,桥与山水、桥与古镇和谐地构成一幅水墨画,人就像游走在画中,“石可成桥,从此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
   忽闻岸边传来歌声,便循声而去。高大的榕树下,一位女孩正弹着吉他轻声歌唱。歌声柔柔地飘过黑惠江,时间好像一下停滞了,只有傍晚的山风还在轻轻地吹拂。
  
   三
   清晨,我从鸟儿的鸣叫声中醒来。三月的沙溪,早晚还是比较寒凉的,尤其是呆在房间里寒意更重,而室外则是另一种天地,暖阳,和风,花香。
   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院子里桌子边,老板送来一杯汤色红润的普洱茶。我开始散文《品味建水》的写作,我没有立即动笔写沙溪是因为习惯于沉淀以后再写。断断续续写到太阳再度斜照的时候,我收起电脑,出发去黑惠江东岸的北龙村转一转,那里有诗歌塔和先锋书局。两公里的路程,可以坐村民的“三蹦子”过去,但我觉得穿过古镇、沿江看景更有意思,便徒步在乡间小路上。
   诗歌塔和先锋书局都在一个半山坡上的大院里。诗歌塔是早年村民的烤烟房,先锋书局过去是谷仓,经过精心改造后,成为文意悠悠的好去处。我先登诗歌塔,顺着螺旋式楼梯向上,周边垂挂着透明的牌子,牌子上刻满了中外经典诗句,诗意盎然。塔顶眺望,起伏的山峦围拢着田园风光,黑惠江蜿蜒,玉津桥掩在绿树中,沙溪古镇坐落其中。
   书局是先锋书店在云南的首家乡村分店,它不仅是沙溪游览的文艺地标,更是一处连接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精神驿站。书店保留了谷仓原有的土木结构,粗大的木梁贯通在高挑的屋顶下,斑驳的夯土墙与高耸至屋顶的书架形成鲜明对比,现代化的灯光设计,巧妙地将谷仓的古朴与时尚的阅读体验融为一体。
   我选了一本关于沙溪的专著,端着一杯云南小粒咖啡,坐到阶梯式的座位上,细细品读沙溪的老味道。读着读着两个身影便映入眼帘,一位是杨慎,一位是徐霞客。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为惹恼了明世宗被贬至云南永昌卫,也就是今天的云南保山市。在滇期间,杨慎游历了大理、剑川等地。有没有去过沙溪,史料文献没有确切的记载,杨慎这一时期形成的诗文也无直接提及沙溪的文字。但这并不妨碍沙溪人以杨慎贬谪云南作为文旅叙事,说他曾在沙溪小住,就住在兴教寺里。毕竟沙溪与丽江、大理很近,杨慎小住沙溪也是有极大可能的。旅游不是考古,更不是厘清历史的真实,在黑惠江岸吟诵“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不仅应景,也应和了杨慎的情怀,他正是在贬谪滇西时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徐霞客是真的到过沙溪,他在游记中记录了沙溪的地理位置以及风土人情,但没有小住。那一天,徐霞客匆匆走在沙溪的田野里,偶遇兴教寺的主持。两人一搭话,主持便盛情挽留徐霞客到寺中小住,并邀请他考察石宝山。这不奇怪,当时的徐霞客要比现在的“网红大咖”还火,实力圈粉无数。然而徐霞客婉拒主持的邀请,他要赶到洱源县与朋友相会,不敢耽误行程。徐霞客就这样与沙溪打个照面,匆匆一别,不承想错过了石宝山上的石窟。
   我合上书本,离开书局,沿着黑惠江往古镇走。傍晚的阳光,柔和地透射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伴着晚风习习,不由得哼唱起杨慎作词的《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
   又是一个清晨,我和沙溪都从夜晚的静谧中醒来。原打算去宝石山,但听老板娘说,今天是周五,镇上每逢周五都有集市。我便改了计划,去赶集。
   镇子上的一条街,一改往日的冷清,好像全镇的人都来了,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买卖兴隆。穿着民族服装的大姐守在摆满腊肉的摊位后,大块的是猪腿,小块的是猪舌,红瘦白肥泛着诱人的光泽,看着就想咬一口,仿佛咬住阳光与烟火熏制的时光。一股焦香味飘来,不用看就知道那一定是烤牛肉粑粑。沙溪的烤牛肉味道鲜美,特别有嚼头,但他们烤的特大牛肝,我始终不敢问津。蔬菜类的案子主打一个“野”字,各种植物的花与茎都可以叫卖,野菜的种类多到令人眼花缭乱。想起去年六月底在丽江吃过的野生菌,便感慨如果能在雨季再来沙溪赶集,一定会寻到见手青菌子,生而有毒,熟吃鲜美。
   一扭头看见一个小美女,打扮得非常精致,后背上一个小背篓格外吸引眼球。她显然是一名游客,和我一样这瞧瞧、那望望,只是那个小背篓让她多一分乡土气息。当地人也背着背篓,里面却装满采购来的物品,沉甸甸地展示着赶集的意义。我买了几个柑橘,一小盒草莓,还有一袋切成块的甘蔗,算是赶集的成果。至于那些美味的炸洋芋粑粑、烤饵块,像我这样很少吃零食的人,只能闻闻香味而已。赶集对现代城市来说,已经是一个很久远的词汇了,沙溪的周五让我回到从前。
   避开中午的太阳暴晒的时段,下午我去了沙溪古镇东南约五公里处的白龙村,当地人心中“龙潭圣地”的所在。群山环抱下的龙潭很是小巧,潭水清澈如镜,像一块嵌在山谷里的翡翠,湛蓝碧绿。潭上横卧一座五孔石桥,以极其简约的造型给绿潭平添一道风景,桥上无人,潭面倒映悠悠白云,幽静的质感令人不愿高语。潭边矗立着数十棵黄连木、栎树,看那树形估计是百年古树,裸露的树根盘曲着,与潭水相映成趣。白族人视龙潭为“龙神居所”,遇到干旱的时候,会在这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文旅叙事免不了要扯上马帮,传说着马帮常在此汲水休整,渲染一番茶马古道上秘境碧泉的故事。我倒是独爱这里山野清幽,乐享自然之美。
   夜幕降临,灯火渐次亮起,我坐在民宿大院里。老板娘的两个小孩,还在院子里玩耍,他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仰望天空,繁星满天,沙溪的一天就这样慢悠悠地过去了。

共 64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围绕作者在沙溪古镇小住六日的经历展开,通过描绘沙溪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展现了沙溪古镇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作者在感受沙溪的过程中,沉淀思绪,表达了对沙溪古镇的喜爱与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关注。散文主题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详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诗词和文献资料,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读者在欣赏沙溪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描写细腻,情感真挚,佳作欣赏,推荐阅读,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领略沙溪古镇的魅力。【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08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6-08 10:01:43
  作者对沙溪古镇的建筑、自然景观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感受到古镇的古朴与沧桑。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08 10:07:57
  沙溪真的是一个很美的小镇,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5-06-08 10:02:48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08 10:08:17
  感谢社团鼓励和支持。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08 10:07:04
  感谢浩渺若尘老师精心编按,祝好。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25-06-13 20:37:57
  内容丰富,详略得当,烟火中自有一股清新令人神往。小老师写游记已经炉火纯青了啊,祝好!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14 09:44:53
  谢谢老师点赞鼓励,炉火纯青谈不上,不过写游记有两三年了,混了个手熟。祝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