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在夹缝中(随笔)
老家的田垄边,王大爷蹲在晒裂的土埂上卷旱烟,指节敲着石磙叹气:“去年麦亩产1300斤,今年撑死500斤——收割机空转着兜圈,拉粮车司机靠在车门刷短视频,车厢底儿都见不着麦粒。”种地的大户们账本摊开,个个亏得青筋暴起,几十万真金白银砸进旱裂的地里,连个响都听不着。消费?兜里比筛子还空,拿什么填这窟窿?
城里的写字楼也没好到哪儿去。公司群里天天弹消息:“全员促销,每人拉10个新客户。”可推开写字楼玻璃门,满大街都是举着传单互问“您需要吗”的人。卖保险的在便利店蹲守,做教育的在菜市场发绘本,连西装革履的地产销售都在小区门口摆起了套圈送鸡蛋的摊子——货不压卖的老理儿早碎成渣了,如今是“货压着卖不动,钱追着要不回”,连医院专家号都开始在短视频里科普养生,谁还顾得上体面?
最扎心的是那点利润空间,被碾得比旱田的土坷垃还碎。卖柴油的老李守着加油机苦笑:“以前油价涨跌是咱的生意经,现在抖音上实时更新进价,大爷大妈都知道今儿每升该赚几毛。”茅台镇的酒罐子更是乱了套——从前飞天茅台炒到天价,如今赤水河边上随便哪家小作坊,30块钱就能灌瓶“纯粮酱香”,房地产老板、电缆经销商全揣着策划案往酒厂里钻,花10万块贴个牌,就能在朋友圈卖“高端定制酒”。行当与行当之间的墙早塌了,卖房子的、卖仪表的、卖菜的,全挤在同一个货架前抢客流。
大公司弯腰做小买卖,小老板踮脚抢地摊生意,连信息都成了把锋利的刀——透明化的进价、碎片化的传播,把最后一层利润遮羞布都扯了下来。就像田埂上被晒蜷的稻叶,市场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夹缝里拧巴着:种粮的盼着老天爷开恩,卖货的盯着手机等订单,跨界的揣着老本赌明天。
可夹缝里也有缝儿。王大爷把闲置的收割机租给了隔壁村搞秸秆回收的年轻人,老李在加油站摆了个自助洗车机,扫码就能接热水——刀光剑影里,总有人摸着石头找生路。老话说“病不逃医”,可这世道的病,从来不是单靠一方药能治的。当所有人都在卷价格、卷渠道、卷跨界时,或许最该琢磨的,是怎么在裂缝里长出新的根须——哪怕细弱,却扎得稳、活得长。
毕竟,能在夹缝里支起帐篷的人,从来不怕风大。寻觅前行的方向、追赶时代的时速、跑赢变迁的节律是一代人的责任更是一代的能力的展示。不为艰辛而疲惫、不为困难而吓到、不为竞争而迷茫,我们在最美的追梦中寻觅新生活的华彩!把夹缝化成为前行的动力,把夹缝变成通途中的一道回望的风景。
脚下的路,我们在昂扬中阔步前行!
2025.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