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血性,让我们的喉咙不再嘶哑(散文)
有考生说,今年的作文很难,“上学时学了一个冰棍,考试时你考北冰洋?”
比如今年高考国统一卷的作文: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三段话,出自三篇抗日战争文学作品,屈辱近代史,那是一代人痛苦的记忆。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中,顽强抗日,最终获得了胜利。作文命题紧扣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心思想即:“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民族崛起,百折不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看着这样的高考作文,我忍不住拿起笔来……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现在的学子,距离那个战争年代久远了,孩子们富足得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网络、手机、高铁……多少人在呵护着他们成长。他们不会懂得,旧中国是怎样的贫穷落后,抗日战争是怎样的艰苦卓绝。他们应该知道,前辈们付出了什么,没有人负重前行,壮烈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岁月静好。
浴血抗战十四年,从1931年9月18日凌晨开始,日本军突袭,攻占了沈阳中国军队的北大营……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日本人的铁骑践踏着我们大半个国土,屠杀着我们的人民,奸污着我们的妇女,焚烧着我们的家园,掠夺着我们的财产。焦土千里,饿殍遍野,流民四处……我们多少话要说,但,哽咽在喉,开不了口,说不出话来……只有无言的屈辱,沉默的反抗。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举起了“统一战线”抗日的大旗,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血性在惊雷中迸发了。
终于,我们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呐喊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奔赴战场,前仆后继。“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终有一天,响起了那雄浑的交响乐《黄河》,黄河在怒吼,在咆哮,在轰鸣。
你还记得狼牙山五壮士吗?你还记得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吗?你还记得抗日将军共产党员吉鸿昌,临刑前用木棍写在地上的那首诗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川军出川抗日,手拿着父亲写的“死”字旗。广西滇军千里奔赴淞沪会战,他们赤脚穿着草鞋,记者问他们为什么穿着草鞋,不怕冬天冷吗?他们说“我们活不到冬天”。陕军,扼守中条山阻击日寇,出陕万人,伤亡惨重,剩下的八百老秦人的子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摔断了枪,高唱秦腔相互搀扶,跳入滚滚的黄河。“愿我们的身体与飞机、炸弹同赴国难,与敌人兵舰阵地共亡!”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的飞行员,血战长空,几年空战下来,400多名青年无一生还……他们大都是富贵家庭的子弟啊。
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东北抗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长沙会战、南京保卫战、滇缅会战、松山战役、石牌白刃战……终于,我们可以用带血的手,能和你们拥抱在一起。一个民族站起来了。我们胜利了。
血色黄昏,漫长的黑夜,我们终于迎来了满目朝霞的晨明。不易啊,抗日战争我们死了多少人?军民伤亡3500万,其中,士兵死亡380万……一本血泪账,一曲英雄魂,可歌可泣,天地动容,这就是抗战留给我们的记忆。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八十年了。
我们要经常去读读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土地》和穆旦《赞美》。让泪水清洗我们的双眼,让热血澎湃我们的心脏,我们才能不忘来路,才会有希望的未来。
同是歌喉,同是吟唱,我们不能学南宋,苟且偷生在南京的秦淮河上,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要永远吟诵《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先辈的血流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体里,这是一个民族的血性,永不枯竭,我们的歌喉不再嘶哑。
2025。06。07。浐灞半岛云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