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粮食万的传说(故事)

编辑推荐 【柳岸】粮食万的传说(故事)


作者:梦中楼兰 举人,348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0发表时间:2025-06-09 14:18:05
摘要:李全中为何获得“粮食万”的雅号呢?这里有一个在垣曲大地传颂千古的故事。

在垣曲县刘张村的西北方位,有一片丘陵之地,被人们称作“西坡”。它的周围点缀着稀疏的田园农舍,宛如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坡顶之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它们如同一群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方神圣之地,这就是唐朝一个大财主李全中(人称“粮食万”)的墓地。此墓地已有1200年,岁月的风霜早已在这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那份庄严与肃穆,依旧让人心生敬畏。
   李全中为何获得“粮食万”的雅号呢?这里有一个在垣曲大地传颂千古的故事。
   唐朝天宝年间,磨凹村一户李姓贫寒人家,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他的父母为他取名李全终,寓意他的人生能够顺遂终生。自幼年起,李全终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节俭和聪慧,年仅三岁便懂得粮食的珍贵,他饭后必舔碗沿,不留一粒剩米。
   一日,李全终偶遇一位云游四方的老道士,老道士见其面相非凡,遂赐名李全中,希望他的人生将如日中天,光明无限。
   李全中出身贫寒,自小便深知生活的艰辛与父母的不易。他的父母把七岁的李全中送入皋落私塾求学,但李全中始终挂念着家中的辛劳双亲,渴望早日学成归来,以己之力助家兴旺。他立下宏愿:一定要种万亩田,收万石(担)粮,以解苍生饥苦。
   少年时的李全中便舍弃了书斋生涯,无惧风霜雨雪的侵袭,投身于田间地头,不辞辛劳,日夜耕耘。
   那时的亳清河岸畔与石龙山之下,尽是杂草丛生、荒芜之地。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李全中却对这片土地怀有深沉的热爱,他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经过他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季节。有了这些收获,他的家庭生活也就有所改善。后来,他开垦的农田粮食产量逐年攀升,李全中一家终于摆脱了饥饿的阴影,过上了温饱无忧的生活。
   李全中家里虽粮食充裕,但他深知饥饿之苦,故极尽节俭。他严格要求自己每餐必须舔净碗,见有掉饭随即捡拾。雇佣长工们看到这些也受其影响,每天小心用餐。
   在穿戴上,李全中也极为简朴,与长工无异。他的衣物补丁累累,穿洗多遍,也不舍丢弃。他认为衣物价值远不如食物,布鞋破旧,棉裤露棉,皆不以为意,照样穿着劳作。
   李全中心怀致富宏愿,引领长工们共同开拓荒地。在那个时候他就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对长工们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明确划分开荒任务,并设立食物作为奖励,以此激发长工们的积极性。历经数十载的艰苦奋斗,他在亳清河畔成功开垦出八千七百余亩沃土,并建立了七十二台水磨,仓储粮食万余石,最终实现了“广种万亩良田,丰收万石粮仓”的宏伟目标,而被誉为“粮食万”,声名也远播于乡间。
   尽管粮食万家财万贯,却因缺乏权势而时常遭受强盗土匪的侵扰与勒索之苦。为了抵御这些不速之客,他深思熟虑后,在寺疙瘩山上筑起了一座坚固的堡寨,命名为“人和寨”。此寨墙高壁厚,固若金汤,他还特意聘请了几位身手不凡的护院镖师,以确保家族的安全与安宁。
   有一年,粮食万骑乘一头小毛驴前往绛州赶集,途经曲沃交里桥时,目光被桥畔一块木牌吸引。牌上张贴的募捐告示呼吁富商巨贾、正人君子们慷慨解囊,共襄善举,以重修此桥。粮食万驻足,目光在告示上徘徊,心中涌起一股捐赠的冲动。
   负责募集的人见粮食万外貌平凡,衣着朴素,俨然一副庄稼汉的模样,心中难免生出几分轻视,认为他不过是个寻常百姓,难以有大的作为。粮食万阅毕告示,向募集者询问:“我可以捐赠粮食吗?”募集者闻言,连忙应承:“当然可以,只是不知您打算捐赠多少?”粮食万淡然一笑,回答道:“一百石小豆吧。”此言一出,募集者不禁面露惊异之色,心中暗道:“此人莫非是在说大话?”显然,他难以相信这位看似普通的庄稼汉竟有如此实力。
   粮食万却神色自若,认真地说:“我是垣曲人,人称粮食万,请记下我的名字,三日之后,我必如数送达。”三日之后,果然如他所说,一百头黑毛驴浩浩荡荡而来,黑鞍鞯、黑毛裢,满载着黑小豆送了过来;次日,又是一百头灰毛驴,灰鞍鞯、灰毛裢,驮着灰小豆送达;第三日,则是一百头花毛驴,花鞍鞯、花毛裢,装载着色彩斑斓的花小豆送达。三日之内,粮食万所捐赠的小豆,总计竟达一百石。
   此事迅速在曲沃乃至整个晋南地区传为佳话,粮食万的名字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但是人无完人,都有其缺陷与不足,粮食万作为普通人也不例外。随着他事业的成功与名声的显赫,尤其是曲沃捐豆修桥之举后,他逐渐显露出自满的情绪。在一次醉酒后,粮食万口出狂言他向手下的伙计们夸耀道:“我现已粮食满仓,坐拥八十七顷良田,七十二台水磨昼夜不息,无需仰仗天时,也能运转自如。若欲使我粮食万陷入饥饿之境,除非天地崩塌,黄河干涸!”
   此话本为酒后戏言,却意外地被有心之人传扬开来,迅速在周边地区扩散,且内容逐渐夸大其词,有人对“粮食万”成就表示赞赏,肯定其能力与贡献;也有人因嫉妒或不满其财富,而对其进行指责,认为他狂妄自大,欺天罔地;更有甚者,指责他为富不仁,吝啬成性,剥削佃户等。这些言论虽褒贬不一,但均反映了社会各界对粮食万复杂而多元的看法。
   唐广德元年盛夏,农历六月之际,苍穹忽降瓢泼大雨,虽然大雨倾盆,但河水并未见涨,粮食万从外归来冒雨穿梭于亳清河之畔,他准备渡河回古堆村。行至河心一处宽阔滩地,只见一片洪流汹涌而至,瞬息间将粮食万围困于两股水之间的滩头。滩头周围洪水咆哮如雷,巨浪翻滚不息,水势也愈发汹涌,令粮食万进退两难,他只能蜷缩于这不过十丈见方的高滩之上,静待洪水退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雨势绵绵不绝,河水不减反增,狂风挟着山洪,冻得粮食万浑身颤抖,急切而无奈的呼救之声回荡于天地之间。
   闻讯赶来的,不仅有粮食万的家人,还有全村乃至邻村的乡亲们,他们聚集于夹河两岸,眼巴巴地望着肆虐的洪水,无不心焦如焚。面对如此汹涌的洪水,众人皆不敢贸然下水救援,只能不断向滩头投掷干粮,以期被困者能借此渡过难关。然世事难料,投下的石头尚能落至滩头,而馍馍却尽数沉入水中。即便是将馍馍与石头捆绑投掷,依旧是石头抵达滩面,馍馍归于洪流。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叹天命难违。
   七日七夜,河水持续咆哮,粮食万的呼救声却渐渐淹没于这无尽的喧嚣之中。直至第九日清晨,洪水终于显露出退去的迹象,人们连忙涉水前往救援。当他们到达滩头时,只见粮食万已气绝多时,一片沉寂中,只留下无尽的哀伤与感慨。
   亳清河依旧流淌不息,而关于粮食万的故事,却如同那河中的流水,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永远地流淌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共 26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粮食万的传说》笔者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在垣曲大地传颂千古的“粮食万”故事。“粮食万”本名李全中,出身贫寒,七岁在私塾求学,懂的粮食珍贵,立下宏愿:一定要种万亩田,收万石(担)粮,以解苍生饥苦。少年时的李全中便舍弃了书斋生涯,投身于田间地头,不辞辛劳,日夜耕耘。在他的辛苦耕耘下,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生活有所改善,以后粮食产量逐年攀升,过上了温饱无忧的生活。李全中生活极为简朴,平日里爱惜粮食,穿着节俭,他有着卓越的管理才能,对带领长工开拓荒地。对长工实行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长工的积极性,历经多年努力,在亳清河畔成功开垦出八千七百余亩沃土,最终实现了“广种万亩良田,丰收万石粮仓”的宏伟目标,而被誉为“粮食万”,声名也远播于乡间。为了抵御土匪的侵扰,他在寺疙瘩山上筑起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寨,命名为“人和寨”。还特意聘请了几位身手不凡的护院镖师,以确保家族的安全与安宁。他热衷于公益,慷慨解囊捐出一百石小豆,用来修建桥梁,在晋南地区传为佳话,粮食万的名字也因此而声名远播。但随着事业和名声的显赫,他逐渐露出自满的情绪,并当众口出狂言,因而大众对他褒贬不一,最终惹得天怒人怨,一场暴雨,把他困在白涧河滩头,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前来营救他的家人和村民面对咆哮的洪水也无能为力,被困七日七夜后,等洪水退去,人们到达滩头时,只见粮食万已气绝多时,此事被乡间流传的沸沸扬扬,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关于粮食万的故事,却如同那河中的流水,永远地流淌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散文讲述了关于一位地方名人的民间传说,肯定了他一生为地方百姓和经济振兴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对他的不得善终深表遗憾。散文推介地方名人,传承民间文化,基调向上,弘扬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09 14:18:42
  问候楼兰社长,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6-09 15:24:59
  感谢刘社辛苦编辑!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09 14:19:33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6-09 15:26:01
  天气炎热,刘社保重身体!楼兰恭祝一切安好!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6-09 22:15:3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5-06-11 09:13:15
  楼兰老师为传承垣曲历史文化,不辞辛苦,孜孜以求,精神可嘉,值得吾辈人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