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穿花度柳只为一场遇见(散文)

精品 【东篱】穿花度柳只为一场遇见(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1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3发表时间:2025-06-10 06:32:14


   宋朝的某个春天,易安闻说双溪春尚好,想去游玩,终因心情不畅,未能成行,她是怕那叶轻盈的小舟,载不动她的许多愁呀。二十一世纪的某个初春,闻说园博苑春深似海,花海绝美,我定是要去的,只是暂时抽不开身。我没有许多愁,无须小舟来载,只想借一片花海点燃心情。
   行动付诸于三月的清晨,薄雾微雨,打一把伞。伞,不是戴望舒笔下的油纸伞。那把油纸伞,有着文化的重量,被诗句强力托举,更适合握在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般的女子手中,适合出现在江南水乡悠长的雨巷里。
   缓缓地行走在园博苑,在这里快走是不适合的,更不宜奔跑,否则,会惊飞一对正在恋爱的鸟,会惊扰一只小虫子唱歌,会惊醒一朵花的清梦。提到“缓缓”一词,无法避开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五代吴越王钱镠写给回乡省亲的王妃的情话,朴素而家常,轻柔细语中情深意长。从此“陌上花开缓缓归”千古流传,有作家定为书名,也被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视为一种从容闲适的生活状态,多少人追慕终生而难以抵达,从而又衍生为一种深远高妙的精神境界。
   绕不开江南园,园博苑有各地风格的园子,特色鲜明。很多人来此,均可触摸到自己故乡的痕迹,舒缓一缕乡愁。江南园虽不是真正的江南,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存在,不乏江南元素,融入细腻因子,浓缩了江南小镇的风情,能安抚江南人对江南的情思绵绵,也令有江南情结的人们得到慰藉。
   江南风味的房舍横向、纵向的排列,一间挨着一间,质朴而清爽,很民间的风格,都是寻常人家的样子,从门前经过,有想进去串门的欲望。
   大多数的屋子都上了锁,无端给人想象——这里曾经住着一户户人家,他们在这里过着家长里短的日子,演绎过笑与泪,爱与恨,生与死。透过门缝,里面空空,让人以为是主人搬了家,有一天又会有新的人家搬进来。
   一间房屋开着,很自然地走进,好像走进亲戚的家中,我是来做客的。大厅的木制桌椅,房间里的床柜,床上蓝底红花的棉被和白色蚊帐,泛着旧,颇有年代感,却很干净,透着温馨,像我们祖辈小时候的家,又似民国时期江南的一户普通人家,总之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这个城市。因为这些陈设,房屋有了情感和温度,仿佛这里有人居住,主人或于厨房忙碌,或于园中摘菜。主人会是谁呢?是一个如妙玉般的女子吗?她曾享过富贵,后看破红尘,隐居在此,闲暇时便在窗下刺绣,在水边弹琴,哼曲。风清月明时,爱坐一叶小舟荡在荷塘。总之,是个情趣女子,能把素淡时光过成诗画。其实,我更愿意把房屋的主人想象成一对普通的小夫妻,丈夫是个老实的手艺人,妻子是个贤惠女子,他们在这里安稳度日,虽清苦,却幸福。
  
   二
   我在廊下的木凳上小坐,萌生一种陌生而熟悉的感觉。因为那曲折的回廊在影视剧里曾数次目睹,在古镇古村也曾见过,韵味别呈,有打动人心的美,坐在这里,你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深闺的女子,盼着谁,又等着谁。
   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荷塘宛若江南园的明眸,在烟雨里含情脉脉。我在荷塘边的一棵又一棵杨柳下伫立,遥望,纵然前方没有汴水流,泗水流,我却望见了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有一个作家说: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在荷塘的渡口我抚摸着一块木牌,只为上面抒写的“荷叶渡”三个字,有着入骨入髓的美,这只是虚拟的渡口,没有故事,没有历史,更没有千帆过尽,所有的相聚离别不属于这里。但是望着眼前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感觉又很真实,你以为你就在江南的某个小镇里,在一个古老的渡口上,等待着一条小船开来,载着你去远方。
   我在一口井的四周徘徊,仿佛徘徊在自己的少年里,那些少年的往事像一片片云朝我飘来,迷蒙而飘渺,优美而梦幻。靠着井栏往井里张望,没有井水微澜,只有一井的寂寥和落寞。
   江南园的小花园,只有我一人,此时这个园子只属于我,我觉得自己好富有,我独享一园的繁华,一园的春色。园子是别致的,设计的匠心与情怀映照在一廊一亭,一花一草间,像旧时富贵人家的庭园。但一切又都是新的,在时间跨度上不过二十年左右,可是却那么有韵味,给人以无尽的幽思,能安放都市人一颗怀旧的心,能满足现代人对古老时代的崇拜。
   实质上的新,与意念上的旧,在这里随时碰撞。若有时间,若有兴致,穿上一袭汉服,放下尘世的一切牵绊,在亭里吟几阙宋词,在水边凝望片片荷叶,在石桌上品一杯香茗,在石径上捧一把落花,你就做了一回古人,也做了一回园子的主人。这样的休闲时光,是精致,更是清欢。
   总要离开江南园,真是不舍,多么希望其中一间房属于我,我就住在这里,待六月荷花盛开,我想学芸娘把茶叶藏在花苞里,次日清晨取出泡茶;我想等待月亮出来,在荷塘漫步,看月色萦绕荷叶间;我想在此等待春去春又归,秋去秋又回。并非我矫情,而是江南园赋予了我浪漫的情怀,让我俗气淡去,诗意升起。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那是梅花的落寞,也是梅花的孤傲。这里的桥是石桥,以豪迈的跨越和优美的幅度彰显时尚和伟岸。桥边开放的不是梅花,而是簇簇芦苇,在水边与风私语,与雨温存,纵然低垂,也不卑不亢,纵然难敌春花之美,也活得铿锵昂扬。一棵高大的树上,根根枝干托举着朵朵黄花,仿佛一个人托举着他的梦想,花朵就是花树的梦想,每一朵都硕大,每一朵都折射着光芒,黄花充满豪情,是花中战士,即使掉落,也不是无声无息的,而是扑簌簌地落,掷地有声,那是一朵花对春天的豪言壮语。
   过了一座又一座桥,翠鸟在耳边鸣叫,仿佛琴音在高山流水间响起。春风似笛音,从四周若有若无地飘来,然后又消失在远方。雨丝儿千缕万缕,在天空织就一张绵绵密密的网,网住了满园春色,网住了整个春天。
  
   三
   人在海洋岛时,已雨住风轻,一大片空旷的土地奔来眼底,土黄的色泽是大地的本色,清新之气袅袅浮现,这样的味道仿佛来自久远的时空,携带着一种纯净的气息,让心灵陷入追忆和怀想。传说中的花海何处?询问工作人员,方知花已萎谢,皆悉数拔去,这片土地即将种上新的花,但后头一小片毛地黄还在。又是一番错过,幸好还有毛地黄,花名倒似药名,只是从未听闻呢,更不曾见过,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花呢。
   走进毛地黄花海,细细一看,真是一种独特的花,花口不是向上的,而是左右倾斜,或往下开放,数朵密密聚集于一根枝上,与喇叭花有三分相似,花姿中等,且大多已凋残,不算特别好看,却令人望之亲切。今日本不是为它而来,我不顾下雨,不顾路远,走得双腿发酸,穿花度柳,穿桥过海,只为看一场惊艳的花海,有多少人会为一片凋残的毛地黄而奔赴呢。
   但是得以遇见,就是天大的缘分,若是在毛地黄最好的花期遇见,至多给我眼眸的欢喜,而不会有心灵的触动。——你看,每一朵都紧依枝头,执着,谦和,坚毅,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一片风,一缕雨随时会让它们离开枝头,也要把自己剩余的美献给小岛,献给自然。
   我能欣赏这片凋残的毛地黄,和近些年的审美观有关,也和心境有关。我觉得万物都会走向凋残的境地,叶会黄,花会残,月会缺,河流会变窄,人会老,谁也无法逆转。凋残,也是一种美,枯荷、黄叶、残花有萧瑟之美,逼仄的河流有楚楚之美,残月有婉约之美,老人有成熟与智慧之美。有残缺就拥有过圆满,花木的鲜艳,河流的丰盈,月亮的浑圆,人的青春年少,就是圆满的时期。拥有过,就没有辜负自己的命运,生命走向凋残是客观的,自然的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是值得敬重的生命现象。所以我认为凋残并不是颓丧的结局,而是一种丰富的生存体验,一种跌宕的人生经历。
   与这片毛地黄的遇见宛若与婆婆的遇见。从未想过自己会来到这个城市,遇见先生,是多个偶然的叠加,自然遇见婆婆就顺理成章了。嫁给先生时,婆婆就像眼前的毛地黄已失去最好的花期。衰老的婆婆从来不觉得自己老了,活得精神抖擞,心态非常好,自己能做的事从不用小辈帮忙;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他们过得好就行;在公公面前总是像个小女孩,一个幸福的女人就是可以撒娇到老,婆婆就是这样的女人。婆婆没有读过书,不会说普通话,我们之间交流不多,所以我们的相处反而更为愉悦。先生是婆婆最疼爱的孩子,对我自是格外关照和呵护,偶尔来厦门小住,从不干涉我的生活,尊重我一切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所以和婆婆在一起我觉得很舒服。
   数日后,毛地黄彻底凋零,那片土地此后又不断种上别的花,郁金香,鸡冠花,油菜花,向日葵,再未见过毛地黄,但是我觉得毛地黄的气息还在,多年来一直深深地镌刻在记忆里。
   婆婆也于今年离开了人世,犹如那片永远消失的毛地黄,情知必然,内心万般不舍,但是婆婆留给我的爱,是永恒的温暖,明亮着我精神的旷野。
   我不在宋朝里,我在精致的园博苑。
  

共 34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阳春三月,作者来到园博苑。脚步轻轻,只为不惊扰恋爱的鸟,唱歌的虫,做梦的花。“陌上花开缓缓归“。江南园,房舍纵横,”民“风质朴。走进一间房屋,好像走进亲戚家中。各种老式家具,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生活,让人不禁产生联想——房屋的主人,男的老实聪慧,女的美丽贤淑。粗茶淡饭,安稳度日,虽清苦,却幸福。在廊下的木凳上小坐,但见荷塘脉脉、小桥流水,古井落寞,可安放怀旧的心,想做一回古人。离开江南园,颇多不舍。真想在此等待,春去春又归,秋去秋又回。芦苇在桥边与风私语,黄花对春天说着豪言壮语。雨丝织出绵密的网,网住了满园春色,网住了整个春天。打听花海在何处,被告知花已萎谢,惟余一片毛地黄。凋残的毛地黄,展现出萧索之美。凋残并非是颓丧,而是一种丰富的生存体验。与这片毛地黄的遇见宛若与婆婆的遇见。婆婆虽然衰老,但心态好,通情达理,与人为善,活得精神抖擞。毛地黄彻底凋零后,会种上别的花,但其气息尚存。婆婆也于今年辞世,犹如那片永远消失的毛地黄,留给作者的爱,温暖永恒,照亮自己精神的原野。作者前去园博苑,见花海而未能如愿,只见到一片凋残的毛地黄,由此作者联想到婆婆,虽然衰老,一样呈现生命之美,成熟之美。描写细腻,语言温暖,想象丰富,内容丰盈。旷达精美之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0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10 06:33:02
  花开花谢,岁月轮回。老师前去观赏所谓的花海,但很多花都谢了,却意外遭遇了一片凋残中的毛地黄。虽然凋残,仍然呈现出不凡的生命之美,成熟之美。由花及人,老师怀念起已经辞世的婆婆,和婆婆相处的日子是那么美好,衰老的婆婆,带给自己的尽是人生的温暖。很美的题目,很棒的散文!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夏日安好,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1:17:37
  非常感谢韩老师精彩编辑。那片毛地黄,见到时,已经不鲜艳了,但是依然打动了我,毛地黄的美是朴素的,亲切的,让我想起自己的婆婆,她是最普通的农村妇女,年少时家里过得苦,年轻时公公在外地教书,她干着农活,还要照顾五个孩子,过得非常艰辛,好在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老师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6-10 09:01:51
  景物的美丽,让人触景生情!毛地黄花海的出现,勾起了对婆婆的思念,情感真挚,语言表达丰富!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5:20:01
  感谢枫桦老师精彩留言。园博苑每年都会有几片花海,很惊艳的。毛地黄花海,是低调的存在,遇见是一种偶然,也是缘分吧。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0 09:08:09
  另一版的大观园景,景为心使,心随景摇。我不知,此时能不能穿一袭亮眸的蓝色旗袍,将所有的景致都收归在旗袍的款风里……精彩的郁金香,一地的毛地黄,一个到老还在撒娇的婆婆,到底一生需要什么,不说,也说了。这篇佳作,将人生闲适多风情的意境推向精致,精致得无法挣脱……太贪心了——多么希望有一间房属于我,我以为我不会有这样的心思,但到了园博苑,却更想把苑的一角给切下来,留给我独自闲逛,和花草絮语,不必问答,这是自言自语地……简柔老师的散文极美,创造了柔情该如何,生活应如许的美妙境界。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5:26:24
  怀才老师更贪心,还想切下一角。的确,在园博苑,容易滋生浪漫和情调,让心变得闲适,消弭尘世的浮躁。选择雨天和清晨,也是我的贪心,那时除工作人员,几乎无游人,整个园子似乎是属于我的,真好呀。穿蓝色旗袍是在初夏,去看荷花。人生所求越少,美好就越多。很多的遇见都是美,就像遇见江山东篱。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留言,感谢点睛之笔。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10 10:45:58
  简柔的文笔,有着精致、柔美与梦幻的叠加,有着古典、浪漫与温馨的交织。进园博苑,作者遇到的是诗,是画,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人独处旧室的静谧和温婉,是流连在毛地黄的回忆如潮。作者的婆婆温柔,善解人意,就像毛地黄一样朴实无华却暖人心田。流光溢彩的佳作,意境深邃,盛赞才情!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5:30:22
  园博苑是诗画般的存在,融合异族情调,民族风情,很精致,很典雅,以江南园最具规模,清幽与诗意交织,有江南味道,走在这里,神清气爽,欢迎莲香老师来厦门游玩。毛地黄也是第一次见到,那种质朴的花儿让人如见亲人的感觉。感谢莲香老师精彩的留言。
5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6-10 11:39:28
  这篇散文美哉!园博苑之行,作者从江南园的怀旧,到毛地黄凋残引发对婆婆的联想,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温暖文字中,尽显生命成熟之美,让读者仿若一同经历这场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心灵之旅 。 问候简柔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5:34:03
  感谢滴善斋老师精彩留言。园博苑的房屋都做出了年代感,满足现代人的怀旧情结,也满足了游子对故乡的丝丝乡愁,这是园博苑的魅力,也是它的味道。
6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0 14:04:55
  花开花谢,春去冬来,老师在岁月的时光里观赏胡梅,尽管花事将谢,但依然收获成熟之美,一次展开,说人说史,怀念美好。点赞学习,问候老师开心。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15:36:06
  感谢金钢指老师精彩留言。与毛地黄花海是一场悦见,此后再也没有看到,惊鸿一瞥在我的视野里,想起婆婆,就想起了那片花海,虽然不算惊艳,却入心。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0 17:34:05
  毛地黄,我不认识这种花,但从老师的笔中可以感受到此花的美,能感受到它的超凡脱俗,就像作者的婆婆,很让人舒服文笔细腻,语言优美,借物喻人,很美的文章,学习了,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0 21:19:51
  感谢红花老师精彩留言。毛地黄不常见,我也只见过一次,估计不好种吧。欢迎来厦门园博苑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