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清华大学(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清华大学(散文)


作者:伊莎贝尔 布衣,13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发表时间:2025-06-11 08:32:50
摘要:【原创首发】参观一直没有止步,遐思始终沿续,看过水木清华的古韵悠然,再游览日晷、老图书馆、科学馆、同方部等史韵悠扬的著名建筑就不再显得那样咋舌惊奇,儿子说清华大学文学气息很浓,不愧是举世闻名的顶尖学府,一花一草尽显灵动,一景一物皆藏古韵,目之所及全是难语的华丽典雅,浓郁的文学气息迎面扑怀,感觉特别舒畅,他说自己十分喜欢这种环境氛围,接下来会好好学习,争取有机会到这里完成大学学业。

【江山·见证】【心灵】走进清华大学(散文) 高考鏖战正酣,心中祈福翩跹。愿山河不负日月不弃,寒窗十载剑指清北,鲲鹏展翼雁塔题名。这就是此时此刻对万千莘莘学子的高考祝愿。
   祝福声声,期许阵阵,往事悠悠,作为曾经备战高考的学生家长,看到暑热烘烤中奋力搏击的浓情场面,心中充满了万千感慨,是对大战正酣高考学子的殷殷期盼,更是对过往搏击煎熬场景的默默怀念,那些曾经的过往也如同今天的这般,焦灼、慌乱、恐慌夹杂着期许、感怀、祝愿在炙热烘烤中艰行,关爱、倾情、守望满藏着理解、包容、信任在桴鼓共勉中砥砺。
   曾经围绕高考发生的幕幕揪心场景至今难忘。也是在那段全力奔赴美好愿景的艰难时刻,孩子的青春躁动和不可理喻曾一度让我们情绪崩溃,我们家长的满心期待和浓情关爱变得生厌讨烦,惯常的劬劳恩育和舐犊之爱也不时让孩子负重难行,家庭氛围萧墙生隙,顿然间变得睽离猜忌,那可是高考迎战的前一周,我们恐慌难安,孩子却有恃无惧,竟然产生一种不可理喻的极端态度。
   一时间关系变得剑拔弩张,艰难之时我们敌对仇视,胸腔满藏着怨气,都到了无法相容相忍的地步。是托举恭迎美好未来的心照不宣让那段时间的心碎神伤变得有惊无险,更是劝解畅游清华大学的茅塞顿开让那些日子的强逼硬压变得顺理成章,慢慢地在相互理解中包容原谅。
   那日从黄寺大街的补习班归来,孩子产生莫名的烦躁逆反,说一摸成绩下来落差很大,与预期相差很远,有点不想继续的味道。作为过来人,我们深知这种摆烂躺平是考前大忌,如不及时喝止后果难料;刚开始,孩子根本不愿意听我们说话,情绪十分亢奋,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那种目无一切的薄凉,在平时的教育培养中我们从来没有灌输过这样的思想,刚开始还有些声高力猛,想通过惯用的“家长式”“一言堂”拗正局面搬回“危局”,却全然不知此时的孩子被高考产生的负压懵懂了心志,根本不管不顾,用少有的叫嚣与我们对峙。
   教育专家张雪峰曾经说过:“要保持理性克制,学会退让,尤其是在高考期间,疏导并用恩威并施,避免紧张情绪过度传递,必要时要学会隐忍,做好劝慰,说要通过游览名校、拜访名师、参观名馆化解对立情绪,让陡增突生的高考氛围在外界影响干涉下重回正轨。”
   眼瞅着大考将近,眼望着困局丛生,我们全家都有些病急乱投医,谨遵专家学者的指导建议求计问策,在中关村沿线布局的诸如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一众名校中,我们不带商量地同声选择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的清华大学。
   那时的孩子虽然情绪亢奋,但善良贤孝的本心从未改变,他听从了我们的安排,言听计从地跟随着我们从西门预约通道排队等候观赏清华大学校区。
   西校门是一座气势恢宏的高大建筑,威严壮观大气厚重,中西合壁建筑理念浓郁,偏欧式建筑风格的大门给人一种刚健稳重之感,大理石方砖垒砌的门楼伟岸高耸,雄浑中足显底蕴,正中央镶嵌的“清华大学”毛体大字遒劲飘逸,给人一种指点江山的激扬,凝神仰视“挥斥方遒”之感盈怀。两头双目圆睁的石狮威武雄健,利瓜蹬石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神情关注地忠实守护着这座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
   伫立在大门前等候入场,炙烤的焦阳并没有影响观光的人群,长龙逶迤迂回漫街,人们或打着伞翘首张望,或交耳窃语传达心中的欣喜,一旁保安佩戴“执勤”袖标手持警具维护现场秩序,三辆警车沿街停放,五六个身着制服的警察严整笔挺地静候大门两侧,随时应对处置突发情况,严密庞大的警戒场面足显清华大学在首都安全稳定中的特殊位置。
   从西门进入校园后,心情格外舒畅,拥挤的人群鱼贯穿行,酷热的天候蒸腾翻涌,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灼烧难耐,还有些憋闷窒息,但周身满藏的神圣敬仰填胸塞肺,让猎奇探异游走心际,那股浓郁的观光激情上窜直蹦,完全覆盖和碾压烦闷天候造成的精神慌乱。汗水浸透着衣裳,热浪蒸煮着肌肤,那种不适感怕影响到孩子,妻子赶忙轻拍儿子将早就准备好的手帕和冰镇绿茶递送过去。孩子好似没有感触到我们的关切,正目不转睛地紧盯路边的月季仔细端详,红色花蕾鲜红的像硕大的鸡冠,粉色的花朵像鲜嫩的寿桃,黄色的花蕊更是成熟欲坠的金灿灿麦浪,花瓣层层叠叠,花香清馨浓郁,像朝气蓬勃的小姑娘不停地摇曳着纤细的身形向游客们打招呼;蓝紫色的鸢尾花高低起伏,镶嵌在月季花周围,剑形的叶片高耸翘首,像翩跹起舞的蝴蝶,不断地扑棱着翅膀向观光着致敬。
   “喝点水吧!儿子,小心中暑啊!”,儿子被眼前的景致感染,完全忘记炎热天候对他的熏烤,始终在一旁关注关切的妻子有些心疼地细声提示道。
   “没事,妈妈,我还行,这里的花儿真鲜艳,我还是头一次见,尤其是这一片浓香扑鼻的郁金香,褶皱的花瓣中夹杂着粉嫩的花蕊,好像一只只精美的酒杯,看着就十分迷人”,有些愣神的儿子被妻子的关爱搞得有些不知所措,感动中略带狐疑的向妻子表达心中的欢喜。
   看到儿子的痴迷举动,我和妻子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激动,仿佛高考淤积的不悦和青春期造成的忤逆通过清华大学醉美景致的欣赏全变得云淡风清,他那憨憨的质疑和甜甜的微笑让我们心情大美,也跟着绽露出久违的快乐。
   沿着柏油马路一路东进,噪杂的音响伴随着叽叽喳喳的蝉鸣鸟叫漫天飞扬,高大的槐树展露着珠翠的枝条在微风中摆动,纤细的柳枝扭动着妩媚的腰肌在半空中飞舞,一些顽皮的小孩挣脱大人的牵扶贪婪地蹦跶着抢抓低垂的叶片,蓝天、白云、绿翠、艳红再加上游客们的欢呼让游赏刹那间变的氤氲缱绻。
   绕过三峡石,穿过无尽亭,在一片绚烂绝美的优雅氛围晕染下,我们跟随导游的讲解进到了迎春园。
   近春园荷塘是园内的核心景观之一,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一度将这片荷塘一分为二,西边的叫做“迎春园”,东边叫“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渐渐地人们将这一带便统称为迎春园,散文学者和民主斗士朱自清先生曾在《荷塘月色》中对其进行过生动的描写,一文传千古,塘荷永名扬,自此以后,这一带便成了文人学者和游客学子倾心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盛夏时节,满池荷花舞动,硕大的绿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密织的大圆盘簸来簸去,三两支粉红色的花蕾点缀圆盘之间,展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荷骨朵像个精致的喷头饱胀欲裂,给人一种甜蜜的丰收喜悦。
   儿子看着发呆,不时的翻转手机拍照留影,想定格下这最美的人间景致;我们还在荷边漫步,儿子已经窜到荷塘月色亭边,仔细地端详着这座古朴典雅的凉亭在寻找朱自清当年吟诗作赋的气息。
   二校门的乳白色格调让儿子再一次驻足,那青砖白柱镶砌的三拱“牌坊”式建筑像个色魂摄魄的幽灵,牵动着儿子的神情更引诱着游客的贪恋,长枪短炮密码叠放,排队留影络绎不绝,荧光灯夹杂着咔嚓声交相辉映,让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更聚人间烟火气息。导游说,这座突兀的大门曾是清华大学建校时期最早的主校门,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便被改称之为“二校门”。它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历经风雨,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
   青砖红瓦的清华学堂满布高贵奢华的宫庭气息,古朴芳香中凸显着雍容华贵,蓝黛朱红中漫布着奢靡繁华,爱奥尼式石柱圆润光滑,清水砖墙搭配大理石基座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学院派气质;门柱并没做任何雕饰,红漆打底朱红漫布,迎合着琉璃黛瓦房檐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坡顶式屋脊覆盖着青灰色小筒瓦,上翘的鸱吻装饰围裹着门廊中央的琉璃校徽,将芳香典雅的校园神圣衬托的更加扑朔迷离。这座始建于1909年的宏伟建筑,若不精察细究,很难发现它的西方古典复兴风格,当时邀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建筑设计时是否可曾想象到“庚子赔款”的羞辱劫难。一听说清华学堂由美国设计师建造,本来观赏情浓的儿子马上移步撤离,就如同小时候去圆明园看残垣断壁的破败遗迹般,憎恶之切,反感之急,撤身之快,让我们一时间反应不及。
   穿过一片树林,跟随着道边的标示路牌,我们来到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半球形的圆顶被六边形高墙拱托,人字形屋脊被罗马式立柱挺举,威严中浸透着典雅。这是清华大学校园里独有的罗马式与希腊式风格相结合的古典建筑,科林斯风格的石柱,柱顶的涡形装饰十分醒目显眼,漫布着浓浓的古希腊晚期情调;东罗马拜占庭风格的圆形屋顶别具风格,拓弘的拱形门窗设计夸张,将古罗马恢宏壮观演绎的淋漓尽致;一砖一瓦做工考究,富有匠心的设计处处彰显着人文魅力。据史料介绍,这里曾经是清华大学讲学颂文的著名场所,当年梁启超先生著名的《君子》演讲就曾在这里,自此演讲之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此成为清华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为强国富民而刻苦读书。
   正在我们端详欣赏之时,儿子扯着嗓子高声喊道:“爸妈快看,那边就是水木清华!”他那种兴奋激动之情达到极致,灵动传神的表情真像个舞动的百灵鸟,手舞足蹈地边说边欢快地往那面跑去。
   顺着儿子奔跑的方向观望,一幢幢华贵典雅的楼榭亭阁跃入眼帘,雕梁画栋古色古色,一派生机盎然的绝美景象;工字形砖木结构搭配上抬梁式屋架和灰瓦漆柱给人一种深宫阆院之感,屋檐自正脊向四角延展,檐角微抬上翘,形如鲲鹏展翅,翩翩欲飞之势尽显;院门重重、回廊曲曲,廊亭座座,精细浓艳如天庭般气宇轩昂;梁柱大小有别,色调浓淡分明,龙凤姿势各异,暗合宫廷“内外有别”的礼制;朱漆宫门、青砖影壁、琉璃瓦当点缀其间,光影透过窗棂斑驳洒落,尽显“深锁重门掩绿苔”的神秘感。
   雕梁画栋的装饰设计给“水木清华”四个大字映衬出一副古朴典雅的意境,主亭楹联道:“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诗句对仗公正用词考究,既彰显文人翰墨中的山水诗心,又浸透时空交织的哲思妙笔,是一副绝世经典的上乘之作,给闻名遐迩的水木清华馆一股仙宫阙阁的恬静安然。据史料记载,此联为清道光年间云贵总督吴振棫所撰,由乾隆皇帝御笔题写。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学校接管清华园作为校址,兴修土木动工修建;经过一代代清华人的赓续传承和传播发展,才有了当下清华大学的模样。
   古老的传说演绎着传奇,丰厚的底蕴传播着精彩。1920年代,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四大导师”常在此漫步讲学,工字厅曾作为接待宾客的场所,见证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荣光辉煌。如今水木清华馆建筑精美修葺独特,已经早成为校园内独具特色的核心景观。
   参观一直没有止步,遐思始终沿续,看过水木清华的古韵悠然,再游览日晷、老图书馆、科学馆、同方部等史韵悠扬的著名建筑就不再显得那样咋舌惊奇,儿子说清华大学文学气息很浓,不愧是举世闻名的顶尖学府,一花一草尽显灵动,一景一物皆藏古韵,目之所及全是难语的华丽典雅,浓郁的文学气息迎面扑怀,感觉特别舒畅,他说自己十分喜欢这种环境氛围,接下来会好好学习,争取有机会到这里完成大学学业。
   儿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游学归来之后的变化让我们做全家骇目振心,反常的变化判若两人,真让人始料不及。儿子的成熟懂事立杆见影,冲刺高考的那段时间,十分投入,学习劲头迅猛,剑指高考从不懈怠。也是在芒种盛夏时节,我们目送着他和一众高考学子步入考场,用满腔的期许和无尽的期待祝福儿子早日实现“水木清华”梦想。
  
  

共 45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致的作品,说它别致是因为作者讲述的是发生在高考前夕的事情,文中的儿子因备战高考身心疲惫,竟然产生了躺平摆烂的情绪,而父母的应对之策也很特别,这就是安排了一场出行,去清华大学校园游览,让孩子在游历中扭转负面情绪。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了高考备战中。说它特别,还在于此文本身就是一篇文笔流畅,描述清晰的游记。作者用灵动的笔触将游览清华大学园区的情景细细到来,让每个谩到它的人都感受到了这里厚重的历史,浓郁的学术氛围。不由自主就会生起靠近它,走入它,乃至进清华大学,成为它的一名学生的愿望。文中的儿子或许正是受这种意愿的鼓舞,重整旗鼓,全身心投入备战高考中的。作品语言华美,用词考究,体现出了作者不俗的文学功底。一篇可圈可点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1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11 08:33:49
  一篇耐读耐品的散文,点赞推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11 17:32:22
  感谢秋语老师的精美赞评和费心编者按,您辛苦啦!远握敬茶!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11 08:34:37
  谢谢作者带来的佳作,期待更多首发作品在心灵之约展示。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11 17:33:16
  谢谢老师的诚挚邀请,祝您生活愉快,安康常伴!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6-11 08:35:15
  恭祝身体健康,创作快乐,万事如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11 17:33:51
  恭祝老师安康幸福,快乐常随!
4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6-11 15:37:00
  您的文字功底十分厚实,文章自然、生动,结构完整、精巧,欢迎您常来!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4 楼        文友:伊莎贝尔        2025-06-11 17:34:26
  谢谢老师的精彩赞评,祝您身体安康,一切顺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