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春山】花雕酒(微小说)
漫天的黄沙尽头,是活了三千年的胡杨林,胡杨林的枯枝败叶外,蜷伏着郁南镇。
郁南镇紧挨着边陲,隔着烽火台就能看见,放牧的牛羊和载歌载舞的少年。
镇子不大,统共就一条街,住了三十六户,大多人都不在册,里面有浪人、黑户、小偷甚至逃犯,这里也有全国最轻松的衙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堂外的鼓就没有响过。
在北风渐小的第三天,这里又多了一户,三十七户,这一户从江南而来,在镇口开了个酒坊,只卖花雕酒,没菜!
花雕酒绵软,抵不住北疆的疾风裂雨。
花雕酒甜腻,解不了北疆的春困秋愁。
花雕酒温吞,敌不过北疆的长夜孤寒。
可新酒坊却门庭若市,一坛坛花雕酒被买走,酒罐垒成了墙,直直立在云天之下。
慢慢镇口的酒馆,成了大家最爱去的地方。
慢慢只有两个窝棚的酒馆,多了几张桌椅。
慢慢没菜的小酒馆,有了下酒菜、佐酒的故事。
桌椅和下酒菜都是酒客们自带的,老板对此一言不发。
故事也与老板无关,多是醉眼朦胧中,你丢一句“断桥残雪冷”,他接一声“苏堤春晓柳如烟”,七嘴八舌拼凑出的江南。那里有桥头垂钓的老汉、舟上唱歌的少女;软糯可口的青团、口感松酥的月饼、香鲜味美的盐水鸭,还有那断断续续、敲在心尖上的钟声。
热闹的故事总在哭声、笑声、鼾声里戛然沉落,只有当空一轮满月,把江南的水浮在酒杯中。
老板,你说江南还在下雨吗?某天喝醉酒的赵六,叫住老板。
也许吧!老板依旧神情平静,摆弄着哪些黑黝黝的酒坛。
隔天,赵六关了自家的门,走了。
落叶归根,我要回家!赵六骑着一匹黑马,向江南而去。
……
很快,更多人离开了。
老板,再买一罐酒,带着回家。他们捧着酒坛,头也不回地扎进风沙里。
镇上的人都走了,酒卖给谁呢?剩下的七户人纷纷摇头。空了大半的酒棚,少了故事和热闹,少了许多喝酒的快乐。
喝酒的人越来越少。老板依然每日早早卸下门板,扫净门槛前的黄沙。
黄昏,朔风劲吹,一个人风尘仆仆站在酒坊门口,望向老板的眼里且悲且喜。
赶了那么远的路,喝一杯吧!老板把温好的花雕酒,放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