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二姨(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二姨(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32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1发表时间:2025-06-11 15:37:15

东北的老婶有个远房亲戚,曾经看过我一段时间,我叫她二姨。
   那年我们搬来承德的第三个月,奶奶回了东北处理老房子事,她带走了哥,把我托付给了老婶的娘家的邻居,我叫她“二姨”。二姨人还算和善,以前在东北一家医院做过护士,这份护士工作还是老婶给介绍的。老婶和她从小住在一个村里。小时候老婶的母亲生下老婶时没奶水,是二姨的母亲给奶大的。二姨来东北当护士时,来过我家几次,吃过几次饭。后来嫁到承德。我们来承德不久,她就打听着来家里了,还给拿来两条鱼一袋米。
   二姨人瘦瘦的可以用“骨瘦如柴”比喻。听奶奶讲二姨可不是天生就瘦,当姑娘时身材匀称,人长得老漂亮了。结婚后生完孩子,过日子太过于节俭,啥都留给公公婆婆和孩子吃,饿瘦的。
   刚开始,二姨夫家里可不穷,二姨夫家境殷实,父母开了一家小型超市,男人又在一个工厂技术科当科长。二姨嫁给他源于男人去东北出差吃坏肚子,去医院输液认识了二姨,两个人属于一见钟情,因此,二姨就跟着他来到承德。二姨来承德后帮公婆打理超市,一直也没出去工作。后来,二姨怀孕生了儿子,在家照顾孩子。公婆却不幸出事了,两个人在一次进货途中发生了车祸,双双住进医院,由于病情严重,肇事者逃逸,一些抢救费治疗费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救老人,二姨和二姨夫他们不得不变卖了店铺,借了高利贷。老人最终脱离了危险,但家里也变得穷困潦倒外债累累了。因此,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绷绷的。二姨是个孝顺的人,每次家里做点好的,都会紧着丈夫和孩子还有公婆吃,而她从来都不舍得吃。后来奶奶听老婶说了她家的困难,每年我家地里高粱米和棒子米丰收的时候,都会让开火车的老叔给二姨家送一些米。后来,随着二姨的儿子逐渐长大,上大学,有了工作,她们家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
   二姨家离我家住的地方不近,如果步行来我家,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每天我父母要去上班,她六点半准时从家里出发,每次步行赶到我家也将近七点了,她进屋一刻,一边脱鞋一边擦着汗叫着我的名字:“臭宝呀!我来了!”我呢,听到二姨叫,会屁颠屁颠跑出卧室,扑进二姨怀里。
   平时二姨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成一个紧实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她脱下那双洗得发白的布鞋,整齐地摆在鞋架上,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蓝白格子手帕,擦着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她爱抚地拥着我说:“等我洗洗手。”说完,她轻车熟路地走向洗手间。我跟在后面,好奇地打量这个突然出现在我生活中的女人。水龙头哗哗作响二姨洗手的方式很特别,先打三遍肥皂,连指甲缝都要用小刷子刷干净,然后用热水冲,最后再用凉水冲。洗完手,她又捧水洗了脸,连耳朵后面都不放过。
   二姨在我心里是个很讲卫生的人,甚至有些洁癖。每次领我出去也是不让我摸这摸那,特别是对于街边小贩的东西二姨都严禁我去摸。回到家进屋一刻,先拉着我去卫生间洗手,必不可少的还要洗嘴和鼻子。
   “洗手不就得了吗,为啥要洗嘴和鼻子呀?”我问二姨。二姨说:“病从口入呀!”
   每次二姨来我家看我,都基本在我家呆上一天,中午母亲赶不回来,二姨负责给我做饭。家里粗粮居多,也没啥好吃的。母亲都会在临出门前,硬塞给二姨一些钱,二姨推脱不过,只好收下。母亲走后,二姨会把钱放进我家存钱的一个铁盒子里。中午的时候,二姨从带来的布兜里掏出几个土豆和一把蔫了的青菜。她说给我做土豆饼。看着她灵巧地把土豆削皮、擦丝。熟练动作,把我看得眼花缭乱。然后,她点燃大炉灶,从兜子里掏出一小瓶油倒出一点,把土豆放进去,等土豆饼煎得两面金黄出锅,她先掰了一小块吹凉递给我说道:“来,先尝尝咸淡。”
   那可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土豆饼呀!外酥里嫩,咸香可口。二姨却只吃了一小块,剩下的都推到我面前:“二姨不饿,你多吃点,正长身体呢。”
   以前二姨没来看我时,奶奶中午也就随便给我和哥煮一些高粱米饭,铁锅贴几个棒子面饼子。白水白菜炖粉条,芥菜樱炖豆腐。二姨来我家看我后,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地粗粮细作,土豆饼、角瓜饼、玉米糊、菜团子……虽然材料简单,但经二姨的手一做,都成了美味。母亲给的钱她一分没花,全都好好地放在铁盒子里。
   一天,母亲下班回来,从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这是今天买的猪头肉,带回去给老人尝尝。”
   二姨的眼睛亮了一下,又暗下去:“这怎么好意思……”
   “拿着吧,”母亲把油纸包塞进她的布兜,“你们家老人不是爱吃这个吗?”因为母亲听二姨说过,二姨的公婆就爱吃猪头肉,开店铺时总买猪头肉吃,他们一家人都爱吃。
   那天二姨走后的第二天,她来我家里,从兜子里拿出两个苹果和几块桃酥。她说,是她儿子回家看他们带给他们的。她还说:“城里东西精贵,给孩子尝尝鲜。”
   一天夜里,我发起了高烧。母亲急得团团转,父亲在市里没回来。母亲给我吃了药,早晨正准备去单位请假时,门被敲响了。二姨站在门口,头发有些凌乱:“我昨晚右眼皮直跳,想着臭宝是不是病了,一大早就赶过来看看。”
   她摸摸我的头之后就急忙跑向厨房,给我煮了一些车前草,她说退烧最好。她把叶子煮水,一勺一勺喂我喝下,又用温水给我擦身。我迷迷糊糊中,看见她守在床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我。
   我病的那些日子,二姨一步不离地守在我身边,留在我家没有回家,直到我彻底好了为止。
   “二姨,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有一天,我突然问她。
   她愣了一下,然后轻轻抚摸我的头发:“因为你们一家人对我家有恩啊!那年要不是你老婶和奶奶让你老叔给我们一家捎来的粮食,我们可能就熬不过那个冬天了。”她的眼神飘向远方,“人活着,要懂得感恩。”
   三个月后,奶奶处理好家里事从东北回来了。二姨看护我的“任务”也结束了。但只要她有空,还是会经常来家里看望我。每次来家里都会给我带来一些吃的。或者给奶奶拿一盒爱吃的核桃酥,当然了我们也知道这多数是她的儿子孝顺她的。而奶奶会提前让母亲给她买块猪头肉,或者给她准备一盘饺子一些自家腌的咸鸡蛋让她带回家去。这种默契的交换,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我现在上班的地方离二姨家不远,一有空了我都会去看望二姨,给她带她爱吃的猪头肉。她呢,也会像那年一样,从柜子里拿出珍藏已久的一些糖果糕点塞给我,仿佛我还是那个需要她照顾的“小臭宝”。
  

共 25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温暖质朴的叙事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人情味的东北生活图景。作者通过“二姨”这一形象,展现了底层百姓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扶持的温情,以及人性中最珍贵的善良与感恩。 文章以“我”的童年记忆为线索,将二姨的形象层层铺展——从她瘦弱却坚韧的外表,到她对卫生近乎执拗的讲究;从她粗粮细作的巧手,到她默默回报恩情的坚持。这些细节不仅塑造了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更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里普通人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尊严与智慧。 文中两家人“默契的交换”尤其动人:一袋粮食、两块猪头肉、几个山核桃……这些朴素的馈赠背后,是中国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传统美德,也是苦难中最明亮的生命微光。二姨那句“人活着要懂得感恩”,道出了贯穿全文的精神内核。如今物质丰裕的时代重读这样的故事,恰似饮一杯陈年高粱酒,辛辣中回甘绵长。它提醒我们:生活的滋味不在食材的贵贱,而在倾注的心意;人与人最珍贵的情谊,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记得”与“舍得”之间。佳作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6-11 15:38:25
  文字里的二姨让人泪目,步行半小时的守护、粗粮细作的温暖,都是人间至情。愿小姐姐老师常伴温情,日子如她煎的土豆饼般金黄酥脆!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6-11 15:39:04
  从东北到承德,感恩串起岁月。二姨的洁癖是认真生活的模样,她的好值得珍藏。愿小姐姐老师往后皆遇良人,生活如桃酥般甜香满溢!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6-12 13:02:46
  有二姨疼爱真好,心里暖暖的。好文拜读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