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夏】老街(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夏】老街(杂文随笔)


作者:余攀 秀才,188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发表时间:2025-06-12 07:44:54


  
   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仿佛整个城市的喧嚣都汇聚于此。红灯笼高高挂起,彩旗在风中飘扬,五彩斑斓,如同一片欢乐的海洋。人群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其间,巨龙翻腾,雄狮起舞,锣鼓声震天响,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杂技魔术表演惊险刺激,现代乐队的演出激情四溢,音乐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欢乐的交响乐。小摊贩们也纷纷摆出摊位,琳琅满目的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纪念品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挑选。各大媒体空中无人机竞相摄影,地下记者蜂拥而至,游客们穿梭在人群中,忙着拍照留念,欢声笑语回荡在上空,整个老街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这是地方政府官员们竭尽所能宣传的结果。他们还邀请了许多网红前来打卡,网红们带着相机和手机,穿梭在人群中,寻找着最佳的拍摄角度,不时地发出惊叹声。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发布着各种精美的照片和视频,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打卡。一时间,这条曾经默默无闻的老街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这条老街曾经是城市某个角落里被岁月遗忘的存在。它没有响亮的名字,只有一条浑浊的小河静静相伴。老街的房屋破败不堪,墙壁被青苔覆盖,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街道狭窄崎岖,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显得荒凉而冷清。小河的水面上漂浮着垃圾,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偶尔路过的流浪猫狗,发出凄凉的叫声,更添了几分凄凉。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破败,那么荒凉。
   然而,就在两年前,政府突然决定对这条老街进行改造,这里既没有名胜古迹,又无旅游景点,着实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特色文化街区”。消息传来,老街的居民们既兴奋又忐忑。他们盼望着生活能有所改变,但又不知道这改造会带来什么。
   说干就干,改造工程迅速展开,工人们忙碌起来,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老街的宁静。历时两年,那些破旧的房子被一一拆掉,取而代之的是用新材料搭建起的崭新建筑。街道被拓宽,铺上了光滑的石板,两旁种上了整齐的行道树。墙壁被粉刷一新,画上了各种精美的壁画,有古老的传说,有现代的潮流,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老街的入口处,竖起了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古韵今风街”几个大字,金光闪闪,显得格外气派。
   与此同时,小河也得到了“治理”。工人们在河面上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塑料网,撒了一些假花假草,看起来像是漂浮的花园。河岸边种上了几排柳树,挂上了几盏红灯笼,增添了几分“诗意”。
   改造完成后,政府的官员们对这次改造赞不绝口。他们在会议上说:“这次改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还有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要继续努力,打造更多的特色街区。”他们站在高处,俯瞰着改造后的老街,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居民们的真实感受,忽略了改造的真正意义,与民生无关。
   热闹的场景如昙花一现,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节日的结束,游客们纷纷离去,小摊贩们也因为没有人流不再摆摊。老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清。街道上只剩下零星的几个居民,他们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心里不禁有些失落。原本热闹的场景仿佛只是一场梦,梦醒了,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居民们开始抱怨起来。他们说:“这改造有什么用呢?只是装装样子。我们这些居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还有人说:“完全是‘面子工程’,没有现实意义。”一位老奶奶坐在自家门口,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叹了口气说:“以前虽然破旧,但至少舒适安静,现在倒好,折腾了一番,还是冷冷清清的。”
   小河的情况也并没有真正改善。绿色的塑料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假花假草早已褪色,露出破败的真面目。河水依旧浑浊,垃圾依旧漂浮。一位居民抱怨道:“这河治理得也太敷衍了吧,看着好看,其实还是臭水沟。我们天天闻着这味儿,受罪的还是我们。”
   老街的居民们向上级职能部门反映,一针见血地指出:
   政府官员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政绩,希望通过一些高调的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晋升机会。改造老街成了一个展示政绩的窗口,他们希望通过媒体宣传和短期的热闹来吸引上级领导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晋升机会。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表面的成果,而忽视了居民的实际需求。
   在改造老街之前,政府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真正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规划进行改造,没有考虑到老街的实际状况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这种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导致改造项目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政府在改造老街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他们只是着眼于短期的热闹和政绩,而没有考虑到老街的长期发展。这种缺乏长远规划的做法,使得改造后的老街在节日过后迅速恢复冷清,无法形成真正的经济活力和文化特色。
   官僚主义在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习惯于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模板进行工作,缺乏创新和灵活性。他们更倾向于执行上级的命令,而不愿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这种官僚主义的做法,使得改造项目无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政府在改造老街时,往往忽视了老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他们只是简单地进行表面的装饰和改造,而没有深入挖掘老街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这种缺乏文化认同的做法,使得改造后的老街失去了灵魂,无法真正吸引居民和游客,也无法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改造过程中,一些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开发商和商业集团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府的决策,使得改造项目更符合他们的利益,而不是居民的利益。这种利益集团的干预,使得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偏离了居民的实际需求,从而引发了居民的不满。
   然而,政府的官员们依旧忙于自己的政绩工程,对居民们的诉求置若罔闻。老街的居民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继续在改造后的“特色文化街区”时不时热闹一番,然后又过着冷冷清清的日子。
   时下投入犹如打了水漂的二百余万款项改造的老街,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旁边的小河依旧浑浊。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形式主义和虚假繁荣的故事。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改造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要真正改善居民的生活,挖掘文化的内涵,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只有这样,老街才能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特色文化街区”。
  
  
  
  
  

共 2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老街改造展开,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开篇描绘老街改造后热闹非凡的景象,展现出一时的繁华。随后回溯老街改造前的破败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深入剖析改造背后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政府功利主义追求政绩、决策缺乏调研、规划短视、官僚主义作祟、忽视文化内涵以及利益集团干预等,导致改造成为“面子工程”,与民生脱节,热闹如昙花一现,老街重归冷清,引发居民不满。结尾点明主旨,强调真正的改造应注重改善民生、挖掘文化、可持续发展。全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和透彻分析,有力批判形式主义,发人深省,促使思考城市建设如何真正惠及民众、传承文化。感谢赐稿绿野,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好运连连。【编辑鹦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25-06-30 14:28:54
  余攀佳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百态。有些官僚为了追求政绩,面子工程,使得一系列计划都不能切合实际,所以落空,百姓愿望不能得以圆满实现。我们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都要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是王道。对这样的问题多提建议!给余攀点赞
秋心如水
回复1 楼        文友:余攀        2025-06-30 20:04:33
  谢谢秋心 老师赐墨留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