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厦史(诗歌))
摘要:天下九寨,雁门为首。 三边冲要无双地, 九寨尊崇第一关。 它让匈奴闻风丧胆, 将家将在这里金戈铁马, 大破十万辽军。 它就是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厦史
文/肖和良
天下九寨,雁门为首。
三边冲要无双地,
九寨尊崇第一关。
它让匈奴闻风丧胆,
杨家将在这里金戈铁马,
大破十万辽军。
它就是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
这里群峰挺拔、山峦重叠,
雁举云飞,两山对峙,
其形如门,
而飞雁盘旋出于其间。
又因当年王昭君在这里出塞和亲,
她一步一回望家乡方向,
留下两行深深的泪水,
弹起了琵琶,
天上飞着的大雁被她美艳所惊呆,
忘记扇动翅膀掉下来,
王昭君就有了落雁之称,
这里因而称雁门关。
雁门关,
一道道深深的车辙,
一块块深绿的青砖,
一朵朵白白的云,
一行行飞翔的大雁,
仿佛都在向人们
讲述那一段段遥远的历史。
吹一吹和三千年前一样的塞外风,
朔风突然卷起秦汉的号角,
隋唐的马蹄在城垛里嘶鸣,
明清铳响震落垛口苔藓,
二十里残垣蜿蜒成五线谱,
时光在裂缝里奏响青铜编钟的回声。
当一日边民,
在复活的瓮城集市讨价还价,
尝代县熬鱼配莜面窝窝,
饮雁门荞麦酿的戍边烈酒,
看夕阳把敌楼箭孔,
锻造成青铜箭镞的形状。
雁门关啊!
3000多年来,
你经历了2千多场战争的洗礼,
依然屹立于此。
你的沧桑历史、风云际会
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传和丰富的文化内函,
你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
而在每一位华厦人身上,
都深深烙上雁门关的印记。
【编者按】雁门关,作为长城文化中璀璨的关隘明珠,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与文明交融的枢纽。文中以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破题,既勾勒出其 “三边冲要无双地” 的险峻地势 —— 两山对峙如门、飞雁盘旋其间,又串联起王昭君出塞的传说、杨家将大破辽军的史实,让自然地貌与人文典故相互映照。作者以 “车辙”“青砖”“白云”“大雁”为意象,将3000余年历史浓缩于具象景物中:秦汉号角、隋唐马蹄、明清铳响在时空交错中回响,二十里残垣化作历史的五线谱,瓮城集市里的烟火气又让古老关隘焕发新生。文中提及的 2000多场战争洗礼,是雁门关作为军事要塞的实证,而代县熬鱼、莜面窝窝等饮食细节,则展现了边关文化与民生的交融。雁门关不仅是建筑遗产,更是刻在华夏文明基因里的精神符号。它见证了金戈铁马的悲壮,也承载着民族融合的温情,其“历史遗传”与“文化内涵”,恰是打开长城文化、关隘文化的一把钥匙。好文章,感激赐稿,推荐阅读欣赏!【编辑:乡村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