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城墙上的马拉松(散文)

精品 【东篱】城墙上的马拉松(散文)


作者:黄圣凤 进士,954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发表时间:2025-06-13 06:39:40
摘要:下午就要离开西安了,还有半天的空闲,怎么也得上古城墙看看。在西安城墙上骑自行车,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可是在安定门售票处购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说……

如果只是把城墙当作一个背景,与之留影,我觉得味道不够强烈,也没什么故事,看一眼可能很乏味。我始终想这个问题,但西安之旅,让我无解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精彩的过程,皆因一场城墙上的马拉松,让我开了眼,纵了情,留下了最美的镜头。
  
   一
   下午就要离开西安了,还有半天的空闲,怎么也得上古城墙看看。在西安城墙上骑自行车,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可是在安定门售票处购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说:今天骑不了车啦,城墙上举行2020国际马拉松比赛呢!
   哎呀,心头的遗憾像火苗一样跳了跳,那就只能在城墙上走走了。
   来得也挺凑巧,跑在马拉松比赛最前的一个帅小伙,跑在第二的身材窈窕的女子,我们都看到了。他们从南门城楼西侧出发,经朱雀门、含光门,到我们登临的安定门的时候,与我们“热情的大拇指”不期而遇。
   一路给运动员加油,跑在前面的人数稀疏,我两只拳头放在胸前,弓马步等待运动员的到来,使劲喊“加油,加油!”随着运动员越来越密集地跑过,大声呼喊的嗓子已不太给力,便改为小声喊,伸出大拇指,坚定而有力地,给他们点赞打气。
   对每一个奔跑而来的人微笑,激情澎湃地献上“赞”和“加油”。疲累中,他们有的点点头,有的笑一下,有的回个礼,有的说一声谢谢!别作声啊,哪有力气说话!我在心里叨叨。
   观赛一个多小时,开始是新鲜,是兴奋!从安徽来,第一次看城墙上的马拉松,心情很振奋。渐渐地,加油变成了一种责任。我相信每一声助威,都会在运动员疲惫的身体里激起一片浪花,注入一股力量,我们的热情会点燃运动员的热情。
  
   二
   平时大街上与陌生人碰面,总是无视而过,但是今天,在一群陌生的马拉松运动员面前,主动送上热切的目光,热情的话语,我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交流,一定是一种力量。世界在这一刻变得那么温馨,那么积极,那么有状态!运动员从中感受到的,一定也是超越了一声“加油”所携带的美好支持与人间温度。
   记得有一首小诗,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城墙上因马拉松赛事而激动的时候,我无意中也成了别人的“风景”。一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马拉松”跑过来,我热情地点赞。此时,远在城墙之下的一架单反对准了我们。一个摄影爱好者,在瓮城内,自下而上拍照。“刹那”变成了永恒!
   巍峨的城墙上,一个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她,拇指相对,目光相望。我们目光的相触可能只有一秒,或零点几秒,快门在这瞬间摁下;我挑指助威她挑指回礼可能只有一秒,快门在这一秒钟定格!
   不经意的一个瞬间,如此被凝固。
   一种对马拉松健身的热情评价,一种对人的尊重与礼貌,写在我们各自翘起的指端。我和她的身影,叠印在天空,城墙规律排列的灰砖,像一层一层阶梯,直达人性深处,没有什么华丽,有的是最原始的朴素与热爱。
   观赛后,我下到瓮城。此时游人不多,高耸的墙,拱形的门洞,婆娑的大树,忽地让我感觉到由远古而来的实沉和厚重,我举起手机取景,后退,后退,直到后背抵墙。一个声音传来:刚才是你在城墙上给人点赞的吗?说话的是一个壮壮的汉子,单反挂在胸前,年纪大约五十来岁,一副典型的陕西人的憨厚面孔。
   我说,是啊。他说:我把你们拍下来了。呃,是吗?他说,我本来是想拍运动员,无意之间把你也拍下了。
   我在他的相机镜头里看到了自己。我和那个马拉松运动员最妙的瞬间,抓拍及时,镜头干净,主题鲜明。我不禁惊叹!
   我说,我想要这张照。我们加了微信,他的微名福蛋蛋,一股浓郁的高原气息,扑面而来。
   陕西人的好,我感受不止一次。
  
   三
   去年,我参加六安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采风活动,沿红25军长征路线,安徽、河南、甘肃一路走到陕北。当时陪同我们参观劳山战役烈士陵园的延安领导,一个男同志,一个女同志,那么憨厚质朴,他们看人的目光,待人的态度,与人说话的状态,都给人以安全、友好、踏实的印象。那时我由衷地发了点小感慨:我知道为什么中央红军最后把落脚点放在陕北了,是因为陕北人民太好了!这句话让当时随行的延安电视台记者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慨。她说,讲得好,对着镜头也给延安人民说说吧!这样我上了延安电视台。
   这一次来,又一次感受到陕西人的热情和友好。
   在王家岭红色教育基地实地考察。一棵大树下,一支安塞腰鼓演出队,大约六七个人。一位老者演唱了《兰花花》,一位女演员演唱了《东方红》,正宗的陕北风情,陕北味道。尽管长条椅上观看的,只有我们一行九人,但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放松对艺术的追求,非常认真地给我们演。安塞腰鼓响起来了,“咚咚隆隆”的鼓点叫人情绪昂扬。红红的鼓,红红的腰带,白色的衣衫,白色的头巾,与身后的大树和大树梢头碧蓝的天空相映衬,好一幅绚丽热烈的图景!每一个动作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晃动的颈肩、扭动的腰、腾起尘土的脚步,无不透出黄土地的雄浑和热忱。
   我说:跟你们合个影吧!掂起他们敲鼓的小棒,模仿一个舞蹈的姿势。刚才跳舞的几个人迅速围上来,环绕在周围,每个人走到恰当的位置,各自作出舞蹈的造型,一瞬间,一张美好的照片新鲜出炉!他们完全就可以随意地站那,拍一张“排排站”的照,但他们却那么配合一个普通游客的要求,真的令人深深感动。
  
   四
   而这张马拉松的照片,是我与陕西人又一次美好的精神触碰。
   福蛋蛋说,照片在相机里晚上才能给你,结果下午就给发来了。过一会,他发来一个链接,他把照片传到了西安华商传媒旗下“二三里资讯平台”,帖子的内容是:
   城墙上“赞”的碰撞:2020年10月24日上午10时25分16秒,来自安徽省六安市的游客黄圣凤女士,在西安明城墙安定门城墙上观光时与一女士马拉松运动员相互“点赞”……爱西安爱运动,如此这般美好瞬间值得收藏。
   哇,时间精确到秒,主题直达马拉松精神,真是永久的纪念!到西安来,收获不菲啊。
   又过了不久,福蛋蛋再次发来信息。这次是一张截图,显示在很短的时间内,帖子已经有1.2万多读者关注阅读。
   西安城墙上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自1993年以来,已经举行过很多次。在城墙上看赛事,于我,还是第一次。高原的雄浑,黄土的厚重,黄河的磅礴,塑造了陕西人民的敦厚和大气的性格,十三朝建都的西安,皇城的气象也塑造了陕西人宏伟的格局;长安城几千年的历史和1100多年建都历史,不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的马拉松吗?
   我的点赞,我的加油,是给马拉松的,是给无数敦厚质朴的陕西人的,更是给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
  

共 26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机缘不浅,尽管没有在西安古城墙上骑行,却目睹并参与了一场盛大的马拉松赛事,多么幸运!跑在最前头的男女马拉松运动员,映在了作者的眼眸中,从未最靓丽的风景。竖起大拇指,这是最好的礼赞。作者马上投入这奔跑的激情中,握紧拳头,高声力吼“加油”,用点头和微笑,给运动员加油助威,作者相信,每一声呐喊,都会在运动员心中注入激励的力量。因此,作者有所感慨,人与人可能处于陌生,二熟视无睹,而运动员的身影映进视野,一下子就焕发了人间的温度。谁知道,作者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一个摄影者的风景,被记录下来。这“刹那”的时间,留住的是尊重和礼仪的美好。当作者走到瓮城,被一个汉子叫住,于是有了一段美妙的相遇故事。原来那位摄影人要把作者精彩的瞬间影像送给作者,物归原主。不管是谁,都是难得的激动啊。不由得让作者想起两次走进陕西的经历,都感受到了陕西人民的热情,尤其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游者,还得到了和他们合影的机会,留下了对陕西人的良好印象。没想到,那摄影人很快就发来了照片链接,点开一看,这条“新闻”已经被很多人看过兵点赞。陕西是历史文化古城,起于高原,立于黄土,挽着黄河,是十三朝古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作者不由得感慨,这次古城墙上观马拉松,岂止是眼缘,由此也读出了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也明白了,融入城墙上的马拉松,就是被一种深厚的文化感染所致。这篇散文取景特别,一见就觉得够新鲜的,在城墙上看马拉松,多么有趣。尤其是作者也被摄入这场赛事里,成为一个永恒的镜头,值得作记。眼前和往事交织,加深了我们对陕西人的认识和理解,文化古城涵养了古城人,这些写拓展了主题,点面结合,全方位地表现了古城人的热情。构思精妙,文脉无懈。这篇散文没有下笔描写古城风貌,显然不是主题应该涉及的,取景叙事,皆有分寸。散文的参与感强,那些细节,很丰盈,可以说所遇皆诗意。读完,感觉陕西人的性格比古城墙还要厚道。这篇散文可读性好,全文里洋溢着热情,更有对人性的深刻感悟。作者西安一行,收获颇丰,好幸运,幸运的是作者有一颗感受美好的心。【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3 07:23:49
  把马拉松放在古城墙上进行,多么新鲜!城墙是跑道,更有很多寓意可以挖掘。作者也融入这场马拉松赛事,留下了最美最生动的故事和影像。这篇散文,表现角度特别精彩,很多细节细腻可触,深情的回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感。去认识那些陕西人吧,他们是陕西古老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继承者。感谢作者选择东篱投稿,给东篱带来精彩,期待佳作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黄圣凤        2025-06-16 15:23:51
  这是真实的经历
2 楼        文友:佳华        2025-06-13 09:43:37
  这篇文章突出一个“巧”字,想上城墙骑行,正巧碰上马拉松赛事;为运动员点赞,正巧进入摄影者的镜头。构思非常巧妙,文章很有深意。生活中其实“巧”事挺多的,入了文,另有一番奇妙感觉。
回复2 楼        文友:黄圣凤        2025-06-16 15:24:09
  是的是的,谢谢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6-13 10:09:13
  我去西安时,也曾来到城墙下,却没有登上去。来去匆匆,看了一眼也没留下什么印象!城墙马拉松是西安所独有的!其实也是够奢侈的,那城墙也是文物啊,听说马拉松还一度被叫停,不知道是不是在继续办!老师是到城墙马拉松,觉得很亲切,便随便聊两句!祝好!
回复3 楼        文友:黄圣凤        2025-06-16 15:24:46
  谢谢文友,在文章中见面是缘!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4 13:54:36
  虽然没有直接参与马拉松赛事,但亲眼目睹并投入到了加油打气的拉拉队行列,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很美的文章,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黄圣凤        2025-06-16 15:25:28
  问号文友,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的确很巧。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