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旷世之缘 (随笔)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旷世之缘 (随笔)


作者:陈亚珍 举人,5052.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76发表时间:2025-06-13 07:16:40
摘要:我一次次泪目,一次次感叹,一次次拍案!因为我发现了一颗真灵魂!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一丝丝虚情假意,他把鲜红鲜红的心,活蹦乱跳地捧出来让人看,他活成了一首诗,活成了一首歌,这就是他,他一生都在寻宝,结果如何他不知道,但他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寻找,他恰恰展示了过程的精彩!因为他深知这是文化血脉,不是他个人的嗜好,而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世界似乎越来越具有虚拟感,不见面可以问好,没什么关系都称为亲们,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反而隔山隔海的距离,你防我,我防你,一切都不那么真诚了,人的虚假,感情的虚假,艺术的虚假,文化的虚假,人们似乎也习惯了虚假,并不是说人类不需要真挚,而是人们略去过程的精彩,使用的是心术心机直奔目的,各种面具层层包装,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然而,接到杨俊友先生《寻找赵铁山》的书稿,读后让我震撼了,我一次次泪目,一次次感叹,一次次拍案!因为我发现了一颗真灵魂!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一丝丝虚情假意,他把鲜红鲜红的心,活蹦乱跳地捧出来让人看,他活成了一首诗,活成了一首歌,这就是他,他一生都在寻宝,结果如何他不知道,但他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寻找,他恰恰展示了过程的精彩!因为他深知这是文化血脉,不是他个人的嗜好,而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似乎是冥冥中的使命,也似乎是冥冥中有一颗看不见的灵魂在导引,传承赵铁山的书法文脉,是铁山亲传弟子段振文老人的嘱托,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神圣的约定,他完成了!但寻找赵铁山的文物是他的一个偶然,是“千字文”浸泡后的一份心愿。或者说赵铁山的血脉已融入了他的灵魂里,我甚至怀疑他就是铁山再来人,不然,那么多奇妙的际遇是如何形成的?为抢救文化瑰宝,他倾家荡产,他漂洋过海,一次次累晕在车站,一次次被海关卡住罚款(高达38000日元),途中一罚再罚,他没有泄气,一次次闯关,十年间先后十四次前往日本寻宝,他居然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成为可能,他靠一己之力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寻到了艺术巨匠赵铁山的文脉。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他从日本十年内抢救性收藏回赵铁山书画作品180件,重要文献250件,其它文物2500件。他办网站,建展馆,自费参观全国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100多次。欣赏过10000件古今中外的书画,研究过1000个著名碑刻。考察过100多个建馆服务,终于在2022年8月25日授牌“山西恒青书画艺术博物馆”,其面积2600平米,馆内文物实物与文献资料,大部分都是从日本抢救回来的。因在一本杂志上有关赵铁山的一则消息,他大海捞针般与日本书法家、收藏家近森孝恕先生成了至交,近森孝恕先生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又千辛万苦和他的家人成为至交,促成了即将献馆的铁山书法及文物抢救回来,而且凭着他的毅力,居然能把已捐献东京汤岛圣堂斯文会博物馆的文物也能抢救回来,这已非个人交情,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接,其艰辛、其惊险、其耐力,胜于玄幻小说,但它绝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故事。
   这让我掩卷回想,40年前我和杨俊友先生都是酷爱文学的青年,他瘦小精悍的身躯,一双镛刀形眼睛,两颗明眸发出与众不同的光亮,但我并不知道那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目光。在一次聚会中,他说他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清朝傅山先生线装书法,书的夹页层里发现了傅山先生的一个药方,他讲得很玄乎,好像此书落在他手里是命定一样。因为文学人士相聚,没太在意他的发现。此后在下岗大潮中,大家疲于奔命各奔东西,很少见面了。也许我是最幸运的,因写作调到《乡土文学》当编辑,俊友先生下落不明,40年后在一次读书会上相遇,他镛刀形的眼睛,双眸更亮了!他依然那么瘦小精悍,待人接物十分热情,所不同的是他更加沉稳睿智。我们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如此,我有幸看到他的《寻找赵铁山》书稿,这是我重新认识俊友的机缘。他让我意外,让我吃惊,他的侠肝义胆,他的真诚,他不屈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俊友还是俊友的身体,但他体内已装载了无人可以企及的灵魂纯度和精神高度,他的所作所为已拥有了大文化格局。他成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是研究赵铁山没有钦定冠名的专家。我正因为敢这样说,来源于他穷追不舍的精神,他苦心钻研的热爱,他视如家珍的赤诚,有这样的精神,滴水也可穿石,他是真正读懂赵铁山的人,岂是所谓的专家可以企及的?
   他是太谷人,把铁山书法“千字文”交给他的段振文爷爷,是赵铁山的嫡传弟子,赵铁山是清朝时期,山西书法界两座山峰之一,被当朝称之为“书圣”,一个是太原的傅山,一个是太谷县的赵铁山。铁山不仅书法奇峰迭起,主要是人格气节亦如一座肃穆的山峰,书中记载,孙中山先生去世时,他写的挽联,康有为见后,盛赞“大江以北,无出其右”。前去吊唁的蒋介石发现其字,已难掩求字心切,后来蒋介石夫妇受孔祥熙夫妇邀请一同到太谷时,想求一幅字。赵铁山对蒋介石不抵抗日军侵略极为不满,于是借故拒绝。
   一个文化人敢于漠视总统,其节操是何等的高洁,人格是何等的独立?真可谓高山仰止。不仅如此,日本人侵占太谷,想借赵铁山之名委任维持会长,赵铁山言语犀利断然拒绝,可见赵铁山在此地拥有扛鼎之誉。赵铁山对书法狂爱到,因痔疮疼得坐不能支,令女儿扯直纸,在坑上悬空书写,写着写着就忘了疼痛。这是怎样的意志支撑着他?
   这些故事铭记在俊友的心里。年轻的俊友亲眼看到段振文老人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个小叶紫檀木盒子,用锦缎一层层包着千字文,一层层小心地展开,双手送给他,意让他拿去翻印,传承后代,以续文脉。段家子孙后代一大堆,但他独独把珍藏品交给外戚杨俊友,显然老人看出了他的特别。小时候,他前来探视爷爷,站在书法前一动不动出神地看很久,也许那时这位爷爷就在寻找传人,他一定发现了这个孩子,喜爱书法艺术的意志,目光里透着坚定、执着,绝非一般孩子。于是他就择良传善了。就这样,俊友与铁山先生的灵魂相遇了,这颗种子在他心里一天天发芽生长,我想,那是铁山的生命人格与艺术品格感染了俊友,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喜欢到极致时,其实就是遇到相同的自己。日本友人近森孝恕先生,两次来访山西,亲自到太谷赵铁山墓前拜谒,遗憾他不是赵铁山的弟子,意要“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赵铁山坟旁,成为他“死后弟子”。他对赵铁山尊崇到“掀屋挂字”的地步,新购的房子不合适挂铁山字幅,重新按照铁山字幅的高度翻盖。这不能不使全家人惊骇,但他的意志不能更改。一切按他的意愿就绪后,他每天早晨五点至七点前衣冠整齐,便要三叩拜铁山书圣。由此看来,在日本友人心里,铁山已是他的信仰,真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后来近森孝恕先生逝世后,俊友与他家人取得联系,到家里“取宝”,由利子带他到书房时,仍要先行叩拜礼。这一切行为足以证明赵铁山先生在日本友人心目中的地位。
   可在中国,还有几个人知道或者记得中国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书圣”?俊友决心“取宝回国”的心情更加强烈坚定,要不然他怎会倾家荡产,他要把失去的文脉抢救回来,这是国宝啊!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渗透到自己国家的子孙后代中。他经过漫长的等待,食不能安,睡不能眠,每天跑传达室,回馈给他的是一次次的失望。终于,在阴雨连绵中,红日破云而出,他在几近绝望中等到了日本近森孝恕先生的信件,一遍遍阅读后,发出了肺腑之言:
   “我就像在浩渺星河中寻觅一颗星,竟以这样意想不到的方式,与远在日本的近森孝恕先生建立了联系,实在堪称奇迹。我手捧信件又看了数遍,确认这是真的事实时,我紧握右手拳头,狠狠地捶向左手。然后掰响右手指,‘叭叭叭’的响声就像是敲响庆祝胜利的鼓点。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感所淹没,心在热血沸腾中滚动着,脑中就像是一叶幸福的小舟在大海里荡漾着。一切意想不到的幸福都向我抛过橄榄枝。”
   几年后,他和近森孝恕先生来往中,突然失去了联系,他像失恋一样,想尽办法想要知道他的消息无果,当他建起网站展出铁山书法全球开放,近森孝恕的女儿神奇般出现,他这才得知先生已逝,且有一批铁山文物即将要捐,于是在半年来来往往,死缠烂打的沟通,取得其家属的信任,终于愿意把这批文物转给他。他的心情是:
   “那一晚,我彻夜未眠,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如泰山压顶般涌上心头,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一座山’背回祖国。在前往日本的前40多天里,我几乎每晚都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脑海中全是如何尽快让这些文物回国的念头,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办妥签证手续时,已近年关,家人集体反对大过年奔赴日本,可是他已经和那边有了约定,他必须去,尽快去,只怕有什么变故。到了近森孝恕家中,那批文物将要到手时,他先向已故的近森孝恕先生,以最虔诚的态度行叩拜礼!如果不是他,铁山文脉将难以传承人。在接收铁山文物时,他是跪着一件件接过来安放。看到这个情节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看到了一颗对文化崇敬的心。曾几何时,我们背祖忘宗,甚至当作垃圾一样抛弃,妄自尊大。而俊友却以这种方式请回了流失的文脉。当他背“山”过海,回到祖国时,他这样感叹:
   “……走下舷梯,夜晚的凉风轻柔拂过脸颊,我那根紧绷已久的神经才慢慢松弛。这一路,我宛如肩负神圣使命的忠诚卫士,时刻高度警惕,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这些珍贵文物。如今,它们终于随我踏上祖国大地,恰似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
   行李传输带缓缓转动,我迫不及待冲上前,一把抓起第一个行李箱,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拿到所有行李箱后,我如同抚摸稀世珍宝,反复摩挲,仔细确认包装完好无损,才紧紧抱在怀里,脸贴在行李箱上,下意识拍拍箱子,然后小心翼翼一个个放在小推车上,朝机场外走去……
   走出出站口,我放下手中的提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终于回来了,赵铁山的珍贵文物,也随我一同踏上故乡的土地,回到了它们真正的归宿。激动的心情让我不由自主在心里呐喊:赵铁山回来了,赵铁山的艺术灵魂终于跟着我回到他的家乡。我的眼睛也控制不住湿润了!”
   读到这种心情,我随着他的眼睛潮湿,我也早已泪如泉涌!我与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了。这是怎样一颗心,怎样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对赵铁山的深刻认知,不会有如此大的格局,不可能不顾生死前去抢救这批“国宝”。日本友人每天以三叩拜礼仪对待中国文化人留下的文献,可见其灵魂价值!人类都崇尚真善美,可我们却丢失了很多。杨俊友先生却随着他寻宝,购宝的过程,传递着淡去的文化灵魂!因此我很膜拜杨俊友先生的精神!他对文化与文化人的爱融入其中,所有的生死歌哭,酸甜苦辣都汇成了一条爱的河流,文脉回来了,他要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这是民族的根脉。
   不知不觉我的泪水滴在桌上流成了一汪水,我要向杨俊友先生致敬,并深深地鞠躬!他是真正拥有大灵魂,真灵魂的华夏子孙。我记得法国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建筑师,他很爱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突然病逝了,他怀念妻子的感情无处释怀,于是他向法国政府申请买一块地盘,建一座铁塔以祭妻,建好之后属于国家,可参观游览。政府欣然同意,这个铁塔建造得非常漂亮,很有建筑美学价值。建起之后,建筑师爬上铁塔,离天堂最近的顶端喊:“我爱你!”我以为那是人类最美的爱。可俊友对铁山之爱,绝不亚于这位法国建筑师。他每每观看赵铁山的文物,都要先双膝跪拜,然后戴上白手套,像侍弄婴儿般小心翼翼展开,目光一针一线地浏览,一撇一捺一点一横地研读,他闻着古朴的墨香,陶醉在铁山先生的精魂中……他已不是他,他已成为“他”!在打造完善“山西恒青书画艺术博物馆”验收时,他不慎摔倒,胸椎两处骨折,痛不能支,但他戴上胸架固定住勉强可以行动,坚持验收完毕。他是个英雄,是铁骨铮铮的汉子,瘦小的身躯装着一颗大灵魂,他把文化血脉的传承高于自己的生命,就像一个军人必须夺回阵地一样的信念。馆内除了有铁山文物外,还另辟一展厅把日本友人近森孝恕的文物、文献也细致展出。虽然近森孝恕先生,想成为铁山“死后弟子”守在坟旁却未能成行,但俊友先生把他们的“文魂”同设于展厅,也属心愿达成。我想这一腔热爱,俊友也一定想站在展馆屋顶喊一声“我爱您们”吧?一个人对一件事痴迷到极致,也便有了境界。
   这部书饱含激情,虽然是记录作者寻宝、得宝的过程,但绝不是流水账,其情节跌宕起伏,细节有血有肉,作者绝没有故弄玄虚的意思,叙事非常平稳,可是他的经历本身就让读者心跳不已,为他担忧,为他高兴,为他捏一把汗。其实,这是一部热爱赵铁山艺术的所有人的精神传记。是寻找文化,建设文化,传承文化的一场苦旅。但整部书是饱满的感情,赤诚的爱恋与喜悦。作者的文笔绵密自然,如细雨润物,在读者干燥的心灵撒下了一层盖过一层的湿润,传递着具有书卷气的温度。他在描写细节,表达情感,绝不逊于业界人士,他的文学才华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好的作品,就是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最准确的感情,让你跟着作品身临其境,如痴如醉,如歌如泣。俊友先生做到了!这是一桌文化大餐,也是一场灵魂盛宴,更是一曲精神绝唱!它的美学价值就是“真”!
   2025.6.10净心斋
  

共 50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耐人寻味、极具感染力的精彩书评。在一个浮躁功利时代,难得有如此清朗清醒之大家。文章通过杨俊友先生《寻找赵铁山》为文章的核心主线,丰富展现了一位文化守护者,近乎颠狂的赤诚和执着。其事迹令人敬仰。也由此批判了某些人人所知的“虚假”,如人与人关系疏离,情感浮夸,文化艺术的不断失真。难能可贵的是杨俊友先生在寻找、抢救、传承赵铁山文脉的故事,给予了这个时代最真的故事。他的无私赤诚,决非个人嗜好,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寻找《赵铁山》过程不时充满限辛,也时刻闪着灵魂的光芒,他做出的贡献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作者独具慧眼,列举了看似平凡的事迹,却以接地气的观点及深厚的缘情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评析,以灵活对比,巧妙地批评了当下所存在一些“虚假之风”,既给予读者灵动的品鉴,都在无声中唤醒了真诚,强调了传承保护文化根源,重塑价值观的深刻意义。老师的评价深遂精准,又颇具鲁迅文风,说而不破,唤醒启迪点到要害,彰显了一位优秀文学家的情怀,责任和担当。在此,向陈老师致敬学习,虽无谋面,心犹近亦。【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3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5-06-13 07:20:17
  欣赏佳作,感受真灵魂的碰撞。这本《寻找赵铁山》一书,看似是寻宝纪录,更是一精神传记,文化苦旅,乐在其真!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5-06-13 07:23:28
  再读陈老师佳作,我也丝亳掩饰不住内心的敬仰和膜拜。尤其在一种普遍的大背景下,坚持正能量的宣传,难能可贵,功不可没!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6-14 13:04:19
  主人公值得书写。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6-13 09:56:09
  文章有正有反,有理有据,观点鲜明,立论有力,满满正能量,让人甚感精彩,发人深省,引人入胜。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6-14 13:05:18
  谢谢关注,握手!
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5-06-14 13:02:42
  握手!共勉!
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14 14:40:14
  陈老师的随笔情感真挚且深沉,字里行间满是对真诚的呼唤与对虚假世风的批判。同时,对杨俊友先生倾尽全力传承赵铁山书法文脉的壮举,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与赞叹。他侠肝义胆、不屈不挠,以一己之力架起中日文化交流桥梁,其赤诚与执着令人动容。作者借杨俊友的故事,传递出对文化传承者的崇高礼赞,以及对传统文化重焕生机的殷切期盼。文章主题深刻,评价中肯精准,启迪读者心灵。佳作,让人回味久久。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清凉一夏。
淡淡的云彩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14 14:43:51
  恭喜陈亚珍老师征文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塑造了杨俊友先生的形象。他为了传承赵铁山的书法文脉,倾家荡产、漂洋过海,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展现了坚韧不拔、侠肝义胆、真诚纯粹的品质。同时,对赵铁山人格气节和艺术追求的描写,也使赵铁山的形象跃然纸上。佳作,再次拜读学习。
淡淡的云彩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