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山小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山】考察(小小说)

精品 【春山】考察(小小说)


作者:天净浣溪沙 布衣,21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发表时间:2025-06-13 10:32:20
摘要:扶贫不光是生活上的补助,也不光只是资金上的注入。资金注入固然重要,但扶志更重要。只有像德叔这样自己知道了发奋图强,才会有脱贫致富的动力。村里有德叔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才能让资金产生更大的催生效益。

青山村离县城六十多公里,处于两座大山相依相偎的怀抱,土薄地瘠,交通不便,是典型的贫困村。但也有例外,村里的德叔家不但不贫困还很富裕。近年来,德叔靠人工栽种天麻脱贫致富,修起了两楼一底的新砖房,长虹牌大彩电、联想品牌电脑等高档电器一应俱全。德叔还买了一部华为牌智能手机。俗话说,人认不到货钱认得到货,虽然德叔对智能手机性能不精通,基本只接听个电话,但不差钱的德叔就看着比其他手机贵,冲着五千多元的价格买的。用他的话说,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也该享受享受了。
   但村里有人却说,德叔是为了显摆。德叔把手机用一根毛线编的细绳拴着,成天挂在腰间,电话来了音乐铃声很大很响,老远都听得见,很是惹人眼,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啥?
   德叔是村里出了名的老牛筋,有人说他比《抓壮丁》中的李老栓还犟。他认准了的事,无论别人怎样劝说,都咸淡不尝,油盐不进。
   惊蛰这一天,浓雾笼罩着整个山村。太阳还没出来,山村显得神秘而冷清。可一大早,位于村尾的德叔家却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德叔正同村主任吵得脸红脖子粗。
   事情是这样的,县侨联争取到一位侨眷企业家的三百万元的慈善捐赠,这位企业家明确表示要把这笔钱捐给县里最边远最贫困的农村,用于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困难补助,先期要报给他规划,他审定后才能拨付资金。县侨联很重视,因为县里这种情况的村有几个,就决定派人对这几个村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根据情况再确定申报受捐赠的村。
   村主任昨晚接到电话,县侨联今天将派人到村里来。当下,村主任就寻思开了。扶贫考察,对象自然是越贫困越能引起重视。别的家自不必说,可德叔家的大彩电、智能手机什么的若让前来考察的干部看到了,岂不有损村里整体“贫困形象”?于是,村主任一大早就来找德叔做工作,让他把家里的彩电等值钱的东西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尤其是把五千多元钱买的智能手机揣在口袋里,不要开机。
   可事有凑巧,德叔在县城里工作的儿子大为一早也打来电话,说他新交的女朋友今天要到家里来看看,他把家庭地址和德叔的手机号都告诉女朋友了,他有事就不一起回来了。
   现在听村主任这一说,德叔就寻思开了,都说城里的姑娘嫌贫爱富,儿子的女朋友初来乍到,怎么能把本来富裕的家故意装扮成贫穷的样子呢?还有,手机若不开机,儿子的女朋友来了万一找不到家联系不上怎么办?所以任村主任流干了口水,磨破了嘴皮,就是不答应。
   村主任脾气上来了,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影响了考察,你负得起责任?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找你算账。”德叔也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我儿子失去了女朋友,你负得起责任?到时候我和你拼命。”气得村主任狠狠一跺脚,骂骂咧咧地走了。
   上午九点多,一辆越野车停在村头的公路上。从车上下来一名年轻的女同志。已等候多时的村主任忙迎上去:“请问,你就是县侨联来考察的干部吗?”女同志说:“正是,我姓李。”一旁的驾驶员介绍:“这是我们单位的李股长。”村主任把头点得像鸡啄米:“欢迎,欢迎,李股长好,李股长辛苦了。”李股长说:“客气话就不必说了,还是到农户家看看吧。”村主任便领着李股长挨家挨户地看起来。
   快到中午,村主任请李股长到他家里去吃饭。李股长说:“你们村报的是三十户,还有一户没看吧。”村主任说:“那户就不看了吧,李股长你走了一上午,挺辛苦的,还是早点吃饭。”李股长说:“这怎么行呢?只剩下这一户了,干脆看完吧,也好了解全貌。”村主任无奈,想了想说:“那家的主人有逆反心理,对上面来的干部看不惯,脾气又比牛犟,怕冲撞了你。”李股长说:“怎么,还怕他把我一个小女子吃了不成?”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村主任只好领着李股长向德叔家走去。
   再说德叔,他才不管什么县里来考察的干部,等村主任和李股长下车去看农户后,就和老伴也来到村口公路边张望等候,可两个小时过去,连个年轻姑娘的影子也没看到。给大为打电话,手机又关机了。只好回到家中。
   德叔前脚进屋,村主任领着李股长后脚就跟了进来。
   站在院坝里,李股长朝德叔气派的新房望了望,又到院坝里的田埂上转了转。一地地的冬天麻已长出嫩绿的新芽,似在诉说着春天来临的惊喜。屋旁边,一株背篼粗的香樟树,叶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李股长回到德叔堂屋里,一眼就看到摆放的大彩电等设施,笑了笑,对村主任说:“这家比较富裕,可不贫困。”
   村主任急中生智,忙说:“他家的这些东西,都是从乡上的五金店里借来的,他家儿子在城里交的女朋友今天要来,他就借来这些东西绷面子。其实他家和其他家一样,也是困难户。”
   李股长问德叔:“德叔,是这样的吗?”德叔没接着儿子的女朋友,正一肚子不高兴,没好气地说:“是个狗屁。老子一没偷二没抢三没借,自己种天麻挣来的。”又对李股长吼道:“你们这些干部,是在城里住惯了,来乡下透透新鲜空气的吧。那些假的事情可多了,口上说给老百姓办实事,说得好听,还不是吃喝一顿,屁股一拍就走人,到头来连个钱角角都没看到。”又冲李股长看了看,说:“看你这姑娘,人长得这么漂亮,可也来村里老百姓家打一头,吃点抹盒?”
   村主任见德叔连讽带刺,话不投机,正想发火,李股长忙止住,笑了笑,没说什么,自顾在德叔家每间屋看起来。在歇房屋的正面墙上的一个精致的相框里,她看到一张一个年轻英俊小伙子的近期照片,立了片刻便走出来,正想说什么,突然一阵响亮的“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的音乐铃声响起,是德叔的手机响了。
   德叔的手机今天倒没有用毛线绳拴着,而是取下放在了腰间的兜里。德叔掏出手机就“喂”起来,村主任想制止已来不及。手机那边传来大为的声音:“爸,李芳到家了吗?”德叔说:“没有啊,我等了一上午,连个人影子也没看到。”大为又说:“爸,我早上准备会务工作,有些忙,忘记给你说了,李芳在县侨联工作,是个股长,她说她今天要到我们村里来考察,顺便到家里看看,认认门,怎么,她今天没来吗?”大为的声音很大,村主任和德叔,以及德叔的老伴在旁边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下,德叔傻眼了。手中的手机“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李股长忙捡起来,递给德叔:“德叔,这么好的手机摔坏了可惜哦。德叔,我就是李芳啊,你儿子大为的女朋友。来之前,大为都把你们家的位置和地理特征都给我说了,刚才我又看到了大为的照片,就确信这就是大为的老家了。我今天可是第一次来哟,你开先咋对我发那么大的火呢?”
   德叔悔得肠子都青了。德叔的老伴忙对李芳说:“哎,老头子他一辈子就是那张嘴,那个德性,他对你说的话,你不会介意吧?”李股长说:“德叔说的也有道理,以前是有那么一些干部光给老百姓说话许愿但不干实事,但那毕竟是以前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这次到几个村考察,还要按照新要求,在每个村住几天呢,把村里的情况摸准吃透,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回去好一起研究。”
   德叔说:“我们住在这深山里,条件差,情况你都看到了,不过,我家里这些东西可不像他说的是从乡上的五金店里借来的。”边说边狠狠瞪了村主任一眼。
   李芳哈哈一笑,说:“德叔,你在这偏僻的深山里能把家搞得这样好,能干啊,我早就知道,这气派的砖房和这些值钱的高档家具都是你勤劳致富挣来的,大为都给我说过了,我挺佩服你的,我看村里的其他人都应该向你学习才是。”
   几句话说得德叔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村主任见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忙说:“李股长,德叔就是个火炮子性格,不过,人倒挺好的。还有,他家的确不贫困,他家的情况该不会对我们村争取资金有影响吧?”
   李股长说:“这个,等我考察完了,把情况带回去综合研究再定。不过,我一直有个观点,扶贫不光是生活上的补助,也不光只是资金上的注入。资金注入固然重要,但扶志更重要。只有像德叔这样自己知道了发愤图强,才会有脱贫致富的动力。村里有德叔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才能让资金产生更大的催生效益,我们会尽量考虑这个因素的。主任,你今后要和德叔多沟通,一起研究,我想,假如能把资金给你们,有了资金,再有了德叔种天麻的技术,村里家家户户都发展天麻经济,那就像德叔一样,都能脱贫致富了。”又对德叔说:“德叔,你把你的技术无偿地贡献出来,让其他农户跟你学,没问题吧。”德叔说:“当然没问题,都是乡里乡亲的。”
   村主任忙点头:“种天麻,我也是懂一些的,当然,还没有德叔那样内行。天麻一般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适应凉爽、湿润的环境。像德叔栽种的这种通过地下块茎繁殖的天麻,生长周期短,见效快,药用性能好,价格也高。我们村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种这种天麻,德叔这些年种植成功了就是例证。我早就有过考虑,号召村里家家户户都学德叔种天麻,发展天麻产业,可以前缺资金啊,现在只要有了这笔资金,德叔又有技术,村委会和德叔一起承头,就好办得多了。”
   村主任说完话,回过神来,恢复了脾气,冲一旁的德叔吼道:“那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把你那只最大的公鸡杀了,把你塘里最大的鱼打起来,准备午饭,今天中午该你办招待了。”
   德叔也醒悟过来,这下没脾气了,乐呵呵地对在一边听呆了的老伴说道:“还愣着干啥,我去杀鸡打鱼,你还不快去烧火做饭,招待李股长,不,招待我们家未来儿媳妇。”(曾发表于《巴中日报》,获“巴中市首届绮罗精品工程文学奖”)
  

共 37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一贯细腻的乡土叙事笔触展开叙事,围绕侨联的“扶贫考察”与德叔儿子女友来访推动情节,两条线索因“藏富”要求产生碰撞,村干部的“乡村利益”与德叔的“家庭需求”间的抉择,再现了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与个体需求的冲突。意图用“表演贫困”换取资助,急智编造“借电器”谎言,反映部分基层干部重政策投机轻真实发展的弊病。小说最终因来访者李股长的双重身份而达到和解。扶贫更需扶志,真正的扶贫应尊重农民的个体奋斗选择(如德叔的天麻产业)。推荐阅读!【编辑:石子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3003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椿        2025-06-13 10:50:29
  好文章,读了一遍,回味许久,谢谢作者分享。
2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6-13 11:28:38
  天净沙文友的小说,情节构思都很巧妙,犹如小品里边的包袱,往往给人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梦想仗剑天涯,诗书剑侠一生。
3 楼        文友:天净浣溪沙        2025-06-13 21:43:45
  这篇小说注重塑造德叔的人物形象,相对鲜明,自认为是成功之处。
4 楼        文友:天净浣溪沙        2025-06-14 19:25:00
  谢谢石子舟文友把的编评。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