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弃婴(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柳岸】弃婴(小说)


作者:公效梅 童生,790.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5发表时间:2025-06-13 16:34:50
摘要:夫妻俩在外打工,最困难的时候捡到了一个弃婴,时隔多年,凭着那块玉佩找到了亲生母亲。善良终有报。


   中年男子陈峰黑着个脸,朝妻子韩玉香责怪道:“拾荒竟然捡回了孩子,那可是个张嘴货,那是不小的费用开支。”
   玉香生气地回驳道:“张嘴货怎么了,别人想捡还捡不着呢!”说着,她把婴儿抱得更紧了,“这可是条鲜活的生命啊,既然让我碰上了,就不能不管,这也算是缘分。就当我们又生了一胎还不行嘛!等会儿我就去买奶粉。”
   老公听了这话更来气,朝她狠狠的瞪了一眼,把早餐碗朝桌子上一扔,甩手就去了工地。
   夫妻俩从河北来天津打工,由于农田和山地,都承包给了个体户,所以,在老家没事儿做,就想着出来挣点钱。
   为了省钱,听说郊区房租比市区便宜了很多,于是在市郊几户合租一室,共用一个煤气灶,十多平米,只能搭一张床,在小房间里还能放个电磁炉啥的,虽然挤了点儿,客户们人都非常好。
   老家还有个5岁男孩儿,交给奶奶带着。陈峰来天津不久,在某建筑工地找到了活,工地上不要女工,而妻子暂时还没找到活干。
   玉香见路边垃圾桶里,有不少可以卖的废品,于是就想捡废品挣钱,饭馆儿门口,公园路边,都是捡废品的好去处。从那,繁华的市区,偏僻的地方,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老公在工地打工,她起早贪黑在外捡废品,反正比在家里闲着强。
   就在前天,她也像往常一样,去了那个偏僻的垃圾桶边转悠,别看这地方偏僻,这里每天都有不少废品,因为附近有个小服装厂。所以,她每天清晨起床,先来这里看看。这天晨曦,老远看到那里有个大纸箱子,于是立马走过去捡,谁成想,纸箱子沉甸甸的,于是赶紧打开一看,她惊呆了,是个看似未满月的婴儿,用厚棉袄裹着小小的身体。
   三月的天津还很冷,婴儿已冻得已哭不出声,小脸蛋儿冻得发紫。那颗慈母的心促使她,赶紧解开自己衣襟,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用自己体温,捂暖着遗弃的婴儿。
   婴儿慢慢的暖和过来,竟然哇哇哭闹起来。那哭声在寂静的凌晨,显得那么响亮,似乎在高歌生命的重生。
   玉香把拾荒的袋子都忘记拿,不顾一切搂着孩子跑回家。刚一进家门,她就马上打开裹在孩子身上的棉袄。见是个男孩儿,里面有块玉佩,还有张小字条,上面写着孩子的生辰日期。于是把纸条和玉佩一起包好,珍藏起来。
   老公拗不过妻子,也就不再过问。每天玉香把孩子喂饱,换好纸尿裤,就在附近捡废品。合租的一个姐妹帮她找到了环卫工的活,为了照顾孩子,每天只能出来干一两个小时。外出时,孩子交给合租房的一个姐妹看管。
  
   二
   几个月后,玉香就用布袋扎在背上出去做钟点工。没活的时候,背着孩子出去捡废品。
   一晃,这孩子八个多月了,长的甚是可爱。老公也不像开始那么排斥这孩子了。
   转眼就到了年底,夫妻俩揣着挣得不多的钱,回家过年。
   婆婆见儿媳妇带回来一个孙子,以为是媳妇生的,就埋怨道:“在外面坐月子多不容易,生娃可是大事,干嘛不回家呢!”
   陈峰朝妻子特意一笑说:“生这二娃可不容易了,比生老大更艰难,所以没奶,一直是喝奶粉。”
   玉香朝老公送去感激的目光,微笑着和婆婆说:“多了个孙子,多了一份开支,这次回家没带回多少钱,就给您买了件新棉衣,锦凯就不买新衣服了。”
   婆婆听了媳妇一番话,欣慰地说:“我棉衣还能穿,干嘛还买新棉衣呀,家里多了一口人的开支,钱得省着点花。”
   夫妻俩春天出去,年底回家。外人都不知道这老二是捡来的。老大儿子叫陈锦凯,老二和哥排名叫陈锦华。
   春节过后,转眼又要外出打工。
   玉香和婆婆说:“还要辛苦妈给我带锦凯,老二还小,我必须带在身边。”
   又是一年的离别,婆婆眼睛里流着不舍的泪水回应道:“你们就放心在外打工,照顾着锦华,已经很辛苦了!”
   锦凯好羡慕母亲带弟弟一起出去,每当和父母告别,他总是在屋子角落里偷偷流泪。但他懂得,父母亲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
  
   三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就已隔经年。转眼老二锦华已经读初中,长的甚是帅气,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而老大锦凯和弟弟相比,没有弟弟帅气。学习成绩一直倒数。村里人都说弟兄俩长得一点儿都不像。
   婆婆年龄大了,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玉香不能再跟着老公外出打工。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只能在附近个体户那里做些零工。修修果树枝叉,秋后帮採摘果子等。
   村里喜欢多嘴多舌人说:“肯定老大是领养的,以前外出打工,总是把老大留在家里。”
   这些传言,玉香听了也不去理睬。
   期末考试,老二锦华又拿着自己奖状和成绩单,自豪地给母亲看说:“妈!我又是全班第一名。”
   他放下书包,回过头来又说:“妈!我听外面人都说,哥哥是你抱养的,不是您亲生的,是不是真的?”
   玉香收起原有的笑容,严肃地说:“别听那些人,乱嚼舌根子,他就是你亲哥哥,以后不准你再这样说他!”
   锦华想不通,母亲竟然如此生气,从那,他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老大锦凯不是读书的料,读到初中毕业,在家帮衬父母分担家庭重任。和母亲一起上山干活,挣钱补贴家用。
   老二锦华中考最优异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丈夫陈凯在工地突发脑血栓,抢救过来,被人送回家养病。
   婆婆年老体弱,经常生病吃药,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玉香和陈凯两人身上。
   锦华拿着市重点高中通知单,没感到一点开心,如此家境想读高中,学费是第一大问题。他没把通知书给母亲看。
   玉香坐在床边给奶奶喂药,忍不住问儿子:“中考结束这么久,还没下通知书?”
   锦华低头不语。
   憨厚的锦凯说:“通知书早就该有了,弟弟应该考得很好。”
   锦华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说:“爸和奶奶都要吃药看病,我不忍心再上学了。”
   玉香听了锦华这番话,生气地站起身来,扯着大嗓门说:“你敢不去读书,我就不认你这儿子!家里不还有我和你哥在挣钱嘛,以后不准再说不读书的丧气话!”
   锦华见母亲真的生气了,这才拿出录取通知书。
   开学前几天,玉香去了承包山地的老板那里想预支5000元说:“我小儿子要去读市重点高中,反正我们娘俩在您这是打工。”
   老板没加思索就答应了玉香的要求,并说:“无论多苦多难,都必须让孩子继续读书,5000够不够?”
   玉香感激的说:“够了!就这样已经感激不尽了。”
   锦华拿着母亲和哥哥的血汗钱,开始了新的学期,临走前,玉香把锦华襁褓里的那块玉佩,给他戴上说:“这是你姥姥送给我的,戴上会给你带来好运。”
  
   四
   市重点高中住校,开支很大。锦华看到其他学生的花销。甚是羡慕,而又甚感自卑。这使他更加努力奋发读书。
   玉香惦念着小儿子,怕营养跟不上,抽空就叫锦凯给弟弟送些水果煮鸡蛋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家里人舍不得吃,节省下来给他送去的。
   因为哥哥衣着不整,所以,不敢进学校门儿,怕给弟弟丢脸。
   自从那次问起大哥的身世,惹母亲大动肝火。他始终感觉哥俩不像亲兄弟,无论长相还是性格。还有那天娘把姥姥送给她的玉佩给了自己。哥哥的身世在他心里始终是个迷。大哥的憨厚老实,在锦华心灵深处对他有点儿鄙视。
   这天大哥又来送吃的,说:“咱娘叫我送来些水果,这是我和娘在山上採摘水果东家送的。”锦华看着哥哥脏兮兮的衣服,脚上的鞋露着脚趾头,心升厌恶的说:“以后别送来了,我不想吃。”
   善良的锦凯,以为弟弟是心疼他这么多路走来太辛苦。又说:“虽然二十多里路,都是平路不累。”然后马不停蹄,水都没喝一口就赶回了家。
   奶奶和陈峰娘俩常年卧病在床,村干部给上报了特困户。免去锦华的一部分学费,每月还有点儿生活补贴。这些年多亏锦凯扶持母亲支撑着这个家。
   三年后,锦华以优异成绩,考上天津某重点医科大学。锦华成绩优异,每个学期都有奖学金,这样无疑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在大学他认识了女友李艳红。
   李艳红对他一往情深,几次邀请锦华去她家,他都以有事儿,或者学习忙,为理由推辞不去。心想,自己家条件甚差,又在农村,而艳红家是城里人,父母都是机关干部,门不当户不对。他不想去了自找难堪。可艳红对他一片真情。
   那日周末,艳红约他出去,买了款三星手机她说:“以后有事就可以手机联系。”
   锦华赶紧掏钱付款,艳红却抢先把钱付了。
  
   五
   大学四年,转眼毕业,锦华始终与她保持着距离。这天,艳红再次邀请锦华去她家,这次真的无法再推辞了,因为面临即将毕业。为了去艳红家做客,他特意买了件像样的新衣服。
   艳红知道他家境不好,自己掏钱在水果店买了些水果,又买了些保健品。让锦华拿着一起回到家里。
   艳红父母热情地接待锦华说:“来就来呗,大学期间,都是靠父母开支费用,不容易。”
   六七月份,衣着单薄,锦华露出挂在胸前的那块玉佩,艳红母亲一眼认出了那块玉佩赶忙问道:“这块玉佩是哪里来的?”
   锦华回答:“听娘说是姥姥送她给的。”
   艳红妈又问:“你姥姥家住哪里?”
   锦华回答:“就在河北离我们那个村子不远。
   艳红妈看着如此熟悉玉佩,那些曾经往事一股脑涌上心头。
   艳红的外公外婆在天津是搞建筑的,所以家境很好,就一个独生女,叫张雅婷。爱如掌上明珠,依着父母之命,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谁成想女儿雅婷在读大学期间,偏偏爱上了个农村男孩儿。那男孩聪明帅气,父母硬是不同意。可两人已爱之入骨,想离家私奔,后来发觉自己怀孕了。
   张雅婷母亲得知后,逼迫她把孩子打掉,雅婷死活不从,后来让她去姑妈家住着,直到把孩子生下。雅婷看着可爱的孩子,说:“我一定要把他养大,不想再嫁人”
   母亲固执地说:“你是个未出嫁的女孩儿,带着个没爸的儿子,成何体统!”
   生下孩子满月后,母亲趁女儿睡着没注意,让人把孩子送了出去。至于送到了哪里,雅婷不清楚。只是自己的那块玉佩不见了,后来才听母亲说,留在了孩子身边。
   雅婷见孩子不没了,发疯般到处去找,整夜整夜的哭泣,失眠抑郁。在后就有点疯疯癫癫。父母见此情形,女儿落到如此地步,开始后悔了。如此这般,哪还有人敢娶她呀,更不敢想找什么门当户对了。
   精神科医生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最好还是把她的爱人找回来吧。”
   事情弄到如此地步,无奈雅婷父母找回李建平,举办了婚礼。从那,雅婷病情慢慢好转。李建平一边上班,一边努力考研,后来还考上了博士。不久,有了女儿李艳红。
  
   六
   艳红父母端详着眼前这小伙子,有说不出的亲切感。
   艳红见父母如此喜欢,私下和锦华说:“看情况我父母也很喜欢你,咱俩有戏。”
   锦华和她调皮的挤了挤眼睛,没言语。
   中午,一家人去了酒店。那餐桌上美味佳肴,锦华有好多菜都没见过。
   艳红妈用公筷夹起一块鲍鱼,放进锦华碗里说:“吃呀,别不好意思。”然后她夹起一块鱼肉,放进嘴里一边嚼着说:“你几日回河北老家?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你妈。”
   艳红像小孩子般说:“妈也想去大山里看看?别忘记带上我。”
   锦华微笑着回答:“我啥时候回老家,一定通知阿姨。”
   艳红妈下决心,必须去一趟锦华河北老家,那块玉佩使她疑惑重重,必须要搞清楚。
   几天之后,艳红和母亲说:“妈!锦华明天要回河北老家,您真的要去吗?”
   母亲回答:“当然要去,我正想出去走,就当外出旅游”说完就立马收拾起行李。
   艳红就是想不通,母亲为何非要去锦华河北那个山村呢?
   锦华打了电话给哥哥说“今天回家”,而且带着女朋友的母亲一起来家里。
   这一下,玉香一家里如同下个炸雷,有点乱套,不知所措。正是七月份天气炎热,于是锦凯赽买了空调装好,又把原来那个小冰箱,换成大点儿冰箱,把弟弟房间的那张旧破床,换成新的。
   艳红父亲单位有事儿没一起来,凌晨艳红开着父亲的车,载着母亲和锦华出发。
   几小时后,艳红母女和锦华到达了这个小山村。
  
   七
   为了迎接客人,玉香锦凯母子俩换了身新衣服。早早就已在村口等候。在玉香心里,来客就是未来的亲家母。
   见艳红娘俩从车上下来。上前热情地握手说:“妹子一路辛苦了!”
   艳红从车里拿出带来的礼物:“阿姨,我来得匆忙,也没买啥。”说着,把东西递给玉香。
   玉香接过那些大包小包说:“锦华你也是,怎么能让阿姨买这么多东西呢!”
   锦华调皮的说:“您问阿姨,这能怪我吗。”
   几人说着笑着,一同走进屋子。
   玉香去厨房间,把做好的菜端上桌子。有红烧鲤鱼、板栗香菇炒鸡肉,凉拌黄瓜、炸肉丸子等,摆了一大桌子。

共 68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弃婴》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陈峰和玉香夫妻俩从河北来天津打工,在市郊几户合租一室,老家还有个5岁男孩儿,交给奶奶带着。陈峰在某建筑工地干活,而妻子靠着捡废品维持生计。一个冬天的早晨,玉香在捡垃圾时捡到一个弃婴,弃婴放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婴儿在被冻得快死了,玉香用自己身体的温度暖热了婴儿的身子,婴儿被救活后,玉香打开裹在孩子身上的棉袄,见是个男孩儿,里面有块玉佩,还有张小字条,上面写着孩子的生辰日期。于是把纸条和玉佩一起包好带回家。玉香决定把他收养,陈峰起初对然反对,但看着玉香态度坚决,只好依了她;转眼间到了年底,玉香两口子带着八个多月的孩子回到家中,对婆婆谎称是自己生的老二,起名叫陈锦华;春节过后,他们依然把老二带着身边外出打工;这让老大锦凯好羡慕母亲带弟弟一起出去,他在屋子角落里偷偷流泪。锦华在父母的关爱下读了初中,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长得也很帅气;而老大没有弟弟帅气,学习成绩也不好,因为外出打工经常带着老二,村里人都说老大是领养的,这让老二很疑惑,有一次他拿着成绩单向母亲报喜,又问哥哥是不是抱养的,玉香严肃地警告他以后不许这样说哥哥。老大锦凯读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在家帮衬父母分担家庭重任;老二锦华却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可此时陈凯却突发脑淤血病倒在床,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老二暗地藏起录取通知书,决定不再读书,最后在母亲的逼问下才说出实情,玉香生气地教训他不读书就不认他这个儿子,还向承包山地的老板借了5000元钱,连着襁褓里的那块玉佩一起让他带上。锦华知恩图报,很感激母亲为他的付出,努力读书;玉香也让老大给弟弟送去一些食物,可看到衣着不整的哥哥,锦华还有点嫌弃哥哥;三年后,锦华考上天津某重点医科大学,在大学他认识了女友李艳红。大学毕业后,在一次去艳红家中时,艳红父母看到他胸前的那块玉佩,怀疑他就是自己当年遗弃的私生子,于是,艳红妈决定去锦华家一趟,等她来到锦华家中,两位母亲见面后,揭开了锦华的身世之谜,于是,恋人变成了亲兄妹,他们也无奈地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艳红妈回天津时带陈峰去天津大医院动了手术,手术费都是艳红父母承担;锦华和艳红各自成了家,李建平夫妇给俩孩子在天津各买了一套房子。玉香夫妇后来也搬去了天津,他们亲如一家……小说讲述了一位弃婴人生之路,塑造出一位养父母的光辉形象,突出了善有善报的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孝道美德。小说语言质朴,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之令人倍感温馨,欣慰,产生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4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13 16:35:5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13 16:36:5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06-13 19:48:38
  感谢刘编辑认真阅读拙文,并热心留玉点评。祝您快乐安康幸福永驻!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6-14 07:36:54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公效梅        2025-06-15 16:36:12
  感谢百社长热心推荐,祝您阖家安康幸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