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碌碡,碾过岁月的麦芒(散文诗)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碌碡,碾过岁月的麦芒(散文诗)


作者:金刚指 秀才,165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发表时间:2025-06-14 08:30:34
摘要:从火焰里淬炼了三年的镰刀,锋芒毕露

1
   是什么时间,碌碡就站在大场里,于一个深夜翻了一个身,麦子就黄了。
   从火焰里淬炼了三年的镰刀,锋芒毕露。
   麦子弯下腰的瞬间,碌碡笑了。月亮在白云的背后,偷偷露出脸,羞红了整个河流。
   河流是沿着山谷而下的,飞了起来,石岩边的颗粒银光濯濯,与清晨的阳光一起,仰望天空。
   一只雄鹰掠过山梁,树叶在圆润的六月天厚实。
   与风无关的父亲,吵醒了大公鸡,哦哦哦地啼鸣着,天不觉就开始破晓。
   破晓的还有麦田,以及沿着屋檐升起的烟火。
  
   2
   碌碡已经醒了,抬起牛的前蹄,沿着场边的草丛,和软绵绵的场地。
   麦粒开始挤干水分,打麦场也得挤干水分。麦粒就在碌碡的搀扶下进了麦场。
   碌碡在这个夏季,是带着热情而起舞的。
   碌碡的作用很多,而对于我,就是碾麦场的夏收。每一粒麦粒的归仓,必须经历碌碡的碾压。
   于是,麦粒就变得厚实丰满,打麦场变得坚实宽敞。
   每年的夏天,就是碌碡转动的日子。沿着特有的咯吱声一圈圈地转动,沿着碾麦场的步伐一圈又一圈。
  
   3
   我家的碌碡是爷爷手里做的,关于这些,是父亲在碾麦时讲的。
   爷爷的那个时代讲究很多,我一直认为是穷讲究。那时我很小,认为做碌碡很简单,随便找一块石头就行。
   那时的爷爷,在大集体,和村里的几名壮年,在离家十里路外的地方。
   那个地方叫青崖。
   所谓的青崖,就是整个的青石,也是十里八乡唯一可以做碌碡的石料。
   据说,爷爷们去了那儿,首先是拜祭山神,求山神保佑,顺顺利利。
   也算是爷爷们的付出,没有令他们失望。四天后的夜晚,四个人拉着崭新的碌碡回来了。
   据说村支书在村口放了一串鞭炮。
  
   4
   新入住的碌碡比较大,夏季的碾麦场必须架两头牛。
   我家饲养的一头和大伯家饲养的一头。
   听着这些,我头顶的天就蓝了,太阳也热了许多。
   一浪一浪的热碾过麦子,日子就熟了。
   场院中的碌碡吸收着热量,烤哄哄的。
   终于,在一个清晨,那是淋过雨。碌碡在父亲的抚摸下,沿着麦场转起了圈。
   三百多天闲散的打麦场就有了生命。
   咯吱,咯吱地连续着。原本荒草萋萋的打麦场,换上新装,整装待发。
  
   5
   父亲的镰刀飞快,在挥起的臂膀下,沿着麦子的根部划过,麦子倒在父亲的手中,结成捆。
   阳光沿着山梁上升,一杆比一杆高了起来,父亲的额头,汗水一粒比一粒多了起来。
   母亲也不甘示弱,弯下的腰,越来越低。
   抬起头的阳光一如既往,这是父亲和母亲抢到的一份殊荣。
   麦穗在阳光下失却水分,在阳光下发白,在阳光下摇摆。一排排麦捆,沿着镰刀的方向整齐划一。
   安静的风,没有打扰麦捆。麦捆静静地躺着,等待阳光的西下。
  
   6
   父亲的胳膊在麦芒下变色,褐红褐红的。背上的汗衫在吸着父亲的汗水,贴在背上,亲昵着肌肤。
   我想,父亲的背上一定有一层水汽,雾一样地荡漾着。
   原本的白色在渐暗,皮肤在变红。
   母亲的衣服也湿漉漉的,沿着脊背在流淌。
   抬起看天的眼睛,看见远处的那朵云,洁白的云。父亲和母亲的心情也洁白了。
   父亲用胳膊擦拭着额角的汗水,看着眼前整齐的麦苗。眼神穿过麦苗的瞬间,麦苗在干燥。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在一只土巴碗里倒满清水,清水沿着热水瓶口流出。
   一只蚂蚁在碗底盘旋,转着圈,像碌碡在麦子里转圈。
  
   7
   麦捆很诚实,静静地躺在地里晒着太阳,把秸秆里的水份蒸发掉,就像父母在麦田里蒸发汗水那样。
   西下的阳光在山尖上,父亲的绳子就挂在父亲的肩膀上,那满地的麦捆,在父亲的背上乖成一个孩子,一捆捆地站立在碌碡的面前。
   此刻,碌碡神采奕奕,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转动的眼神始终离不开那些麦捆。
   父亲一回又一回,地里的麦捆在月光下减少为零,如最后的那颗星星一样钻进云层,也像被父亲抓住放进衣兜。
   抬头的父亲,看着远去的云朵,掐着手指在计算,今夜不会有雨。
  
   8
   碌碡沉睡了三百多天,随着麦子的成熟,随着端午的粽香醒了。
   碌碡醒在晨风里,醒在阳光下,醒在父母的镰刀上。
   铺满场的麦子仰望着阳光,也在仰望着碌碡。
   嘟……嘚,随着父亲的号令,牛迈着步子,套着笼头,在父亲拉紧和放松的牛绳下,沿着父亲的半径画圆。
   碌碡在咯吱咯吱地唱着歌。
   碌碡很沉稳,实实地碾压着麦子,麦穗上的衣壳在松弛,一粒粒麦粒露脸阳光,由青变黄。在秸秆的缝隙里躺进碾麦场。
   碌碡不知疲惫,咯吱咯吱转了一圈又一圈,转花了我的眼。
   麦子的秸秆在碌碡的转动下细碎,麦粒在碌碡的转动下跳舞。
   场边的白杨树上,几只麻雀跃跃欲试,乘着父亲喝水的瞬间,偷食着麦粒。
   此刻休息的碌碡还在营造气氛,一股热浪喷涌,想灼伤麻雀的翅羽。
  
   9
   碌碡在转动的时候,最讨厌牛,虽然它离开牛的拉力,就会原地不动。
   但,碌碡依然讨厌牛,在每一次转动一圈的过程,总会咯吱一声,那是提醒牛走快一点。
   碌碡讨厌牛是有原因的。
   牛在拉着碌碡走进麦子的过程,总会时不时地撒一泡尿,把阳光的功劳抹杀,甚至会脏了碌碡的脸,也脏了庄稼。
   碌碡总是有着一种洁身自好的品质,迎着风雨洗净身上的尘埃。哪怕是狂风暴雨,它总是默默地在承受。
   醒了的碌碡每天在忙碌着,压碎麦子的秸秆。但,从不损伤一粒麦粒。
   碌碡是自豪的,在碾麦场了里从不挑三拣四,总是沿着主人的牛缰绳的半径一次次地重复日月。
   直到,最后一粒麦粒归仓。
  
   10
   碌碡醒着的时间很短,他是沿着端午而醒,又在端午过后睡去。这一沉睡,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
   惊蛰的雷声很响,但从未惊醒碌碡在做梦。
   碌碡的梦很香,它的嗅觉十分强大,每到麦子成熟,荞麦上场,黄豆入场,自己就醒了。
   庄稼成长的过程碌碡在睡觉。
   碌碡的年月里只有粽香和艾香。
   碌碡不追风逐月,更不追随鸟语花香,以及每一个中秋的月亮和春节的烟火。
   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里,碌碡一直在做梦,梦里的庄稼长了一节又一节。
   碌碡的一生只是醒在庄稼的成熟里。
  
   11
   离开了庄稼,碌碡是沉默的。
   我在想,麦收时节,斗志昂扬的碌碡,为何在麦收完后就进入梦乡。
   碌碡的梦是美好的。
   醒着是迎接庄稼的丰收,睡着是在梦里牵着庄稼成长的手。
   春天低洼处的第一例草芽破土,碌碡肯定能感应到。
   那一树树迎春而放的桃花、梨花、杏花的开放,碌碡都在守望着。
   碌碡也有春天,它是一朵带着芳香的野百合。
   从山体上独立而出,做一只滚圆的碌碡,在牛缰绳的半径里滚动,岁月的花语就天马行空。
  
   12
   河流里随着雷声而醒的青蛙,在一个深夜里鸣唱,那沉甸甸的稻穗里灌满了琼浆,一定有着碌碡深深的祝福。
   不然,碌碡怎么会醒在端午。
   米粒是洁白的,容不下牛蹄印的踩踏。我想,这一点,碌碡一直在默默地祈福着。
   酒窖里的酒与碌碡无关,但那飘飞的酒香,肯定走进了碌碡的世界。不然,那一粒粒麦粒又是怎么发酵的。
   碌碡的世界是滚烫的,在沿着最原始的那一束阳光而生,从剥离母体的瞬间就赋予新生,就赋予生命,与庄稼息息相关的生命。
   咯吱声是最美的音乐,在亿万人们的耳膜里荡漾成海。
  
   13
   我没有看见碌碡是怎么剥离母体的,但,我亲自架着牛,拉着碌碡滚动着麦场。
   那热血沸腾的阳光照在碌碡上,碌碡就幸福的舞蹈。
   我也看见过碌碡的沉睡,有一只蝴蝶停留在碌碡上扇动着翅膀。我想,那是碌碡与蝴蝶的对话,在诠释着美丽与快乐。
   碌碡有时候也会乘凉,沿着阳光的起落,沿着几棵树影。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碌碡的梦再拉长。
   春天的花香、夏天的暴雨、秋天的果实,以及冬天的飞雪,这一切,都在碌碡的梦里。
  
   14
   虽然,时代的浪潮退去了黄牛的耕耘,父亲馍馍叶树做的犁早就入梦。
   沿着牛绳的半径转动的碌碡也失去了碾麦场,但,在新的广场里,碌碡有了新的希望。
   人来人往的脚印里,总有着关于碌碡的故事,沿着麦芒的指尖碾过。
   爱如潮水,席卷而来。一只娇嫩的脚丫站在碌碡上,麦苗拔地而起,香喷喷的日子,在深刻的记忆里挣破睡眠。
   一段关于碌碡的史诗,旋律是扬鞭催马,向着梦的远方飞去。
   我想,有梦的地方就有碌碡,有碌碡的地方就有花香。
   总有一天,碌碡会醒在另一个空间。电子屏幕上的碌碡,在讲述人类的繁衍与发展。
   以及,碌碡,碾过岁月的麦芒。
  
   原创于2025年5月20日
  

共 34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金刚指老师是一位高产诗人,以独到视角发现常人不注意的题材,达到出奇制胜效果。这篇以农具“碌碡”为意象核心的散文诗,其艺术力量如青石般沉甸甸地压入人心。文字以麦收时节为经,碌碡的生命轨迹为纬,织就了一幅充满泥土气与时间之力的画卷。作者以极精粹的意象捕捉农时玄机——“碌碡于一个深夜翻了一个身,麦子就黄了”,时间流转在石头的轻微动作中悄然发生。碌碡的圆转姿态正是农耕循环的象征,它“沿着牛绳的半径重复日月”,在永恒圆周中推动着短暂的麦粒成熟。那“咯吱,咯吱的连续着”,成为对千年来土地与劳作最纯粹的抒情。碌碡与人的互动亦被赋予生命厚度:“爷爷们拜祭山神”寻得青石,三代人的汗水浸渍其上,见证着家族血脉如何在精耕细作中延续。这沉默农具的生命节律尤其值得深思:“醒着是迎接庄稼丰收,睡着是在梦里牵着庄稼成长的手”。它以“端午而醒,又在端午过后睡去”,对应着谷物生命律令,自身便是一个节气的隐喻。其“碾碎麦秆却从不损伤一粒麦粒”,揭示着某种农耕文明的根本信条——有节制的转化之力方可滋养生命。作品并未耽于浪漫的乡愁。“时代的浪潮退去了黄牛的耕耘,父亲犁早已入梦”,碌碡在机械轰鸣中被“请”出打麦场——然而农具的物理存在形式可被消解,其作为生命符号的精神却可能在新的空间中复苏。文末“电子屏幕上的碌碡,在讲述人类繁衍与发展”的寓言,昭示着农耕记忆终将融入现代性的宏大叙事。碌碡最终成了一卷“碾过岁月麦芒”的史书。它的声音穿透时空回响,其沉默厚实如土地自身:“咯吱声是最美的音乐,在亿万人们的耳膜里荡漾成海”。这声音提醒我们——再伟大的文明亦需由简朴劳作的基石托起。感谢投稿东篱,点赞,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5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桦        2025-06-14 09:04:41
  诗意乡野,诗意乡村!老师不拘一格的诗风让人感叹!好诗啊!
回复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1:18:07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问候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1:17:10
  感谢老师沉长精彩点评,是诗意立体而完美。老师对诗歌的点评与创作都是一流的,是我学习的榜样。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4 11:51:36
  读完,我觉得,石头会说话是个假命题,但也不假,必须有一个前提——石头必须变成碌碡。这首散文诗,也亲切的文字,庄稼人的叙事风格,将碌碡变成会说话的神物,麦芒脱去留下麦粒,汗水滴落,碌碡接过丰收的礼赞。在诗人眼中,一切都是诗的逻辑。非常喜欢金刚指老师的创作力,给东篱贡献了这么精彩的力作。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2:58:42
  碌碡在九十年代以前,就是夏收中不可或缺农具。老古人迷信,总是在将石头制作成碌碡之前,敬山神祈求顺利,碌碡也就染上了色彩。但碌碡总是与收获一起而生,便也有了喜欢的理由。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14 14:03:22
  碌碡,也叫石碾子,是打谷场上的将军,它的碾压,排山倒海,轰轰隆隆。如今,却沉默了,应该是躲在乡村的一角,陷入深深的回忆。老师的充满想象力发写法,让碌碡又活了起来。好诗,拜读学习,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6:43:51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碌碡是九十年代山村农业生产的必备,也为农业生产产生积极意义。现在沉寂了,但依然值得记忆。问候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5 楼        文友:佳华        2025-06-14 15:21:14
  用散文诗的方式写乡土写麦收写农家的忙碌,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语言富有张力,意象表达丰满。
回复5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6:46:01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我就是大山里长大的,自然对过往的琐碎有着深刻的记忆,便试着写一写自己的生活。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14 16:08:22
  作者的文字富有情感的冲击和爆发力,对故乡的热爱滚烫而炽烈,对农事的回忆温暖而美好!非常有感染力的文字,诗情流泻,煞是动人!问候金刚指老师,夏安大吉!
回复6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4 16:48:00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自己经历过碌碡与筛子的时代,倒也有了较深的影响,能够记住过往,倒也值得。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7 楼        文友:西山脚下        2025-06-14 22:19:35
  以散文的形式写出农忙的时景,以独特的视角反馈丰收的喜悦,好诗好诗。
回复7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5 00:40:28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碌碡着实在几百年里是农业生产的必须工具,是不可替代的。怀念一种生活也是感念古人的智慧,碌碡也就在走向文明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5 18:14:59
  深情款款韵味十足的散文诗,寻石头、割麦、碾麦等劳动场景,有着很强的画面感。诗意盎然的文,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6-15 20:55:06
  感谢老师对小诗留墨鼓励,生长在农村,经历过许多,现在想想,那些年月就是自己成长的路。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