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碌碡,碾过岁月的麦芒(散文诗)
1
是什么时间,碌碡就站在大场里,于一个深夜翻了一个身,麦子就黄了。
从火焰里淬炼了三年的镰刀,锋芒毕露。
麦子弯下腰的瞬间,碌碡笑了。月亮在白云的背后,偷偷露出脸,羞红了整个河流。
河流是沿着山谷而下的,飞了起来,石岩边的颗粒银光濯濯,与清晨的阳光一起,仰望天空。
一只雄鹰掠过山梁,树叶在圆润的六月天厚实。
与风无关的父亲,吵醒了大公鸡,哦哦哦地啼鸣着,天不觉就开始破晓。
破晓的还有麦田,以及沿着屋檐升起的烟火。
2
碌碡已经醒了,抬起牛的前蹄,沿着场边的草丛,和软绵绵的场地。
麦粒开始挤干水分,打麦场也得挤干水分。麦粒就在碌碡的搀扶下进了麦场。
碌碡在这个夏季,是带着热情而起舞的。
碌碡的作用很多,而对于我,就是碾麦场的夏收。每一粒麦粒的归仓,必须经历碌碡的碾压。
于是,麦粒就变得厚实丰满,打麦场变得坚实宽敞。
每年的夏天,就是碌碡转动的日子。沿着特有的咯吱声一圈圈地转动,沿着碾麦场的步伐一圈又一圈。
3
我家的碌碡是爷爷手里做的,关于这些,是父亲在碾麦时讲的。
爷爷的那个时代讲究很多,我一直认为是穷讲究。那时我很小,认为做碌碡很简单,随便找一块石头就行。
那时的爷爷,在大集体,和村里的几名壮年,在离家十里路外的地方。
那个地方叫青崖。
所谓的青崖,就是整个的青石,也是十里八乡唯一可以做碌碡的石料。
据说,爷爷们去了那儿,首先是拜祭山神,求山神保佑,顺顺利利。
也算是爷爷们的付出,没有令他们失望。四天后的夜晚,四个人拉着崭新的碌碡回来了。
据说村支书在村口放了一串鞭炮。
4
新入住的碌碡比较大,夏季的碾麦场必须架两头牛。
我家饲养的一头和大伯家饲养的一头。
听着这些,我头顶的天就蓝了,太阳也热了许多。
一浪一浪的热碾过麦子,日子就熟了。
场院中的碌碡吸收着热量,烤哄哄的。
终于,在一个清晨,那是淋过雨。碌碡在父亲的抚摸下,沿着麦场转起了圈。
三百多天闲散的打麦场就有了生命。
咯吱,咯吱地连续着。原本荒草萋萋的打麦场,换上新装,整装待发。
5
父亲的镰刀飞快,在挥起的臂膀下,沿着麦子的根部划过,麦子倒在父亲的手中,结成捆。
阳光沿着山梁上升,一杆比一杆高了起来,父亲的额头,汗水一粒比一粒多了起来。
母亲也不甘示弱,弯下的腰,越来越低。
抬起头的阳光一如既往,这是父亲和母亲抢到的一份殊荣。
麦穗在阳光下失却水分,在阳光下发白,在阳光下摇摆。一排排麦捆,沿着镰刀的方向整齐划一。
安静的风,没有打扰麦捆。麦捆静静地躺着,等待阳光的西下。
6
父亲的胳膊在麦芒下变色,褐红褐红的。背上的汗衫在吸着父亲的汗水,贴在背上,亲昵着肌肤。
我想,父亲的背上一定有一层水汽,雾一样地荡漾着。
原本的白色在渐暗,皮肤在变红。
母亲的衣服也湿漉漉的,沿着脊背在流淌。
抬起看天的眼睛,看见远处的那朵云,洁白的云。父亲和母亲的心情也洁白了。
父亲用胳膊擦拭着额角的汗水,看着眼前整齐的麦苗。眼神穿过麦苗的瞬间,麦苗在干燥。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在一只土巴碗里倒满清水,清水沿着热水瓶口流出。
一只蚂蚁在碗底盘旋,转着圈,像碌碡在麦子里转圈。
7
麦捆很诚实,静静地躺在地里晒着太阳,把秸秆里的水份蒸发掉,就像父母在麦田里蒸发汗水那样。
西下的阳光在山尖上,父亲的绳子就挂在父亲的肩膀上,那满地的麦捆,在父亲的背上乖成一个孩子,一捆捆地站立在碌碡的面前。
此刻,碌碡神采奕奕,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转动的眼神始终离不开那些麦捆。
父亲一回又一回,地里的麦捆在月光下减少为零,如最后的那颗星星一样钻进云层,也像被父亲抓住放进衣兜。
抬头的父亲,看着远去的云朵,掐着手指在计算,今夜不会有雨。
8
碌碡沉睡了三百多天,随着麦子的成熟,随着端午的粽香醒了。
碌碡醒在晨风里,醒在阳光下,醒在父母的镰刀上。
铺满场的麦子仰望着阳光,也在仰望着碌碡。
嘟……嘚,随着父亲的号令,牛迈着步子,套着笼头,在父亲拉紧和放松的牛绳下,沿着父亲的半径画圆。
碌碡在咯吱咯吱地唱着歌。
碌碡很沉稳,实实地碾压着麦子,麦穗上的衣壳在松弛,一粒粒麦粒露脸阳光,由青变黄。在秸秆的缝隙里躺进碾麦场。
碌碡不知疲惫,咯吱咯吱转了一圈又一圈,转花了我的眼。
麦子的秸秆在碌碡的转动下细碎,麦粒在碌碡的转动下跳舞。
场边的白杨树上,几只麻雀跃跃欲试,乘着父亲喝水的瞬间,偷食着麦粒。
此刻休息的碌碡还在营造气氛,一股热浪喷涌,想灼伤麻雀的翅羽。
9
碌碡在转动的时候,最讨厌牛,虽然它离开牛的拉力,就会原地不动。
但,碌碡依然讨厌牛,在每一次转动一圈的过程,总会咯吱一声,那是提醒牛走快一点。
碌碡讨厌牛是有原因的。
牛在拉着碌碡走进麦子的过程,总会时不时地撒一泡尿,把阳光的功劳抹杀,甚至会脏了碌碡的脸,也脏了庄稼。
碌碡总是有着一种洁身自好的品质,迎着风雨洗净身上的尘埃。哪怕是狂风暴雨,它总是默默地在承受。
醒了的碌碡每天在忙碌着,压碎麦子的秸秆。但,从不损伤一粒麦粒。
碌碡是自豪的,在碾麦场了里从不挑三拣四,总是沿着主人的牛缰绳的半径一次次地重复日月。
直到,最后一粒麦粒归仓。
10
碌碡醒着的时间很短,他是沿着端午而醒,又在端午过后睡去。这一沉睡,就到了第二年的端午。
惊蛰的雷声很响,但从未惊醒碌碡在做梦。
碌碡的梦很香,它的嗅觉十分强大,每到麦子成熟,荞麦上场,黄豆入场,自己就醒了。
庄稼成长的过程碌碡在睡觉。
碌碡的年月里只有粽香和艾香。
碌碡不追风逐月,更不追随鸟语花香,以及每一个中秋的月亮和春节的烟火。
在很多重大的节日里,碌碡一直在做梦,梦里的庄稼长了一节又一节。
碌碡的一生只是醒在庄稼的成熟里。
11
离开了庄稼,碌碡是沉默的。
我在想,麦收时节,斗志昂扬的碌碡,为何在麦收完后就进入梦乡。
碌碡的梦是美好的。
醒着是迎接庄稼的丰收,睡着是在梦里牵着庄稼成长的手。
春天低洼处的第一例草芽破土,碌碡肯定能感应到。
那一树树迎春而放的桃花、梨花、杏花的开放,碌碡都在守望着。
碌碡也有春天,它是一朵带着芳香的野百合。
从山体上独立而出,做一只滚圆的碌碡,在牛缰绳的半径里滚动,岁月的花语就天马行空。
12
河流里随着雷声而醒的青蛙,在一个深夜里鸣唱,那沉甸甸的稻穗里灌满了琼浆,一定有着碌碡深深的祝福。
不然,碌碡怎么会醒在端午。
米粒是洁白的,容不下牛蹄印的踩踏。我想,这一点,碌碡一直在默默地祈福着。
酒窖里的酒与碌碡无关,但那飘飞的酒香,肯定走进了碌碡的世界。不然,那一粒粒麦粒又是怎么发酵的。
碌碡的世界是滚烫的,在沿着最原始的那一束阳光而生,从剥离母体的瞬间就赋予新生,就赋予生命,与庄稼息息相关的生命。
咯吱声是最美的音乐,在亿万人们的耳膜里荡漾成海。
13
我没有看见碌碡是怎么剥离母体的,但,我亲自架着牛,拉着碌碡滚动着麦场。
那热血沸腾的阳光照在碌碡上,碌碡就幸福的舞蹈。
我也看见过碌碡的沉睡,有一只蝴蝶停留在碌碡上扇动着翅膀。我想,那是碌碡与蝴蝶的对话,在诠释着美丽与快乐。
碌碡有时候也会乘凉,沿着阳光的起落,沿着几棵树影。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碌碡的梦再拉长。
春天的花香、夏天的暴雨、秋天的果实,以及冬天的飞雪,这一切,都在碌碡的梦里。
14
虽然,时代的浪潮退去了黄牛的耕耘,父亲馍馍叶树做的犁早就入梦。
沿着牛绳的半径转动的碌碡也失去了碾麦场,但,在新的广场里,碌碡有了新的希望。
人来人往的脚印里,总有着关于碌碡的故事,沿着麦芒的指尖碾过。
爱如潮水,席卷而来。一只娇嫩的脚丫站在碌碡上,麦苗拔地而起,香喷喷的日子,在深刻的记忆里挣破睡眠。
一段关于碌碡的史诗,旋律是扬鞭催马,向着梦的远方飞去。
我想,有梦的地方就有碌碡,有碌碡的地方就有花香。
总有一天,碌碡会醒在另一个空间。电子屏幕上的碌碡,在讲述人类的繁衍与发展。
以及,碌碡,碾过岁月的麦芒。
原创于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