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父亲的温暖照亮我成长之路(散文)
记忆里,父亲总与图板、零件相伴。他伏案绘图时,连空气都仿佛凝固,若谁不慎碰乱了他未完成的图纸,定会招来他的雷霆之怒。那些被图纸与零件填满的日夜,构成了我对工程师父亲最初的印象。
儿时的一个深夜,我被父亲轻轻推醒。朦胧中,他用竹签挑着一团雪白的棉花,眼神里闪烁着兴奋光芒:“快尝尝,这是棉花糖,是爸爸设计的机器做出来的!”我半信半疑地舔了一口,甜味瞬间在舌尖散开,绵绵软软直抵心底。那晚,父亲通红的脸庞和眼中的骄傲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父亲有着化“棉花”为甜蜜的神奇力量。
10岁那年,我想帮忙碌的父母分担家务,却把家里不多的大米熬成了一锅焦黑的浆糊。母亲看着被糟蹋的细粮,心疼得直掉泪,严厉地斥责我。我委屈地大哭。恰巧父亲回来了,笑着拍了拍母亲:“我就爱吃这焦糊饭,败火!”他特意盛了满满一碗最焦糊的米饭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还一边耐心地教我做饭诀窍。我见爸爸吃得香,也盛了一碗,可实在难以下咽,我才明白,父亲用他的方式,温柔化解了我的窘迫,也教会了我做事要认真。
到我18岁参加工作年龄,正赶上父亲单位招家属工,他却不让我擅自报名,和我约法三章:上班不准涂脂抹粉、做事要勤快、为人要谦和等,我一一答应了,他才让我上班。工作不久,厂团委举办文艺汇演,父亲给我报名独唱,可我没有登台经验,害怕极了。
演出那天,观众呜呜泱泱入场了,我扒开大幕从缝隙往台下看,硕大的剧场黑压压坐满了观众,唯独没见到我父亲,我大约知道父亲处的位置。顿时,孤独恐惧感袭来,我两条腿像电筛子一样颤抖。音乐开始之前应该是我清唱《酒干倘卖无》,然后才是乐队前奏过门。可是,由于紧张,我把乐队抛在台上,隔着大幕寻找着父亲,台下观众就喝起倒彩。乐队为了救场,集体替我演唱了前面的散板。过门第二遍响起时,我终于窥见爸爸在最后一排中间位置站了起来,他焦急而期盼的眼神望向舞台。我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紧张的心情随着落下的眼泪也放松了。我接过主持人递来的麦克向爸爸挥着手和着音乐走上舞台,一边唱一边流泪:“……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和你共同拥有他。”这首歌仿佛就是为我与父亲而作。我的歌声一落,台下就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歪打正着的演唱风格博得了全厂一致好评。
有人提议把我调入办公室工作,可父亲坚持让我留在车间生产线,他说:“路在自己脚下,让她在车间历练历练。”这是我心里的一个最重的“结”,我没有特长也没有技术,为了跳出生产线,只能不停地看书学习,后来爱上了写作。
一次偶然,我在父亲的书柜里发现一本80年代初出版的《辉煌成就世纪曙光》,中国红的硬皮装帧十分醒目,翻开内页,竟是《中国百业专家人才库》,父亲的名字竟赫然在列。我惊讶地询问父亲:“爸,你怎么会进入《中国百业专家人才库》的?”他却只是淡淡一句:“因为我有十几项国家专利,那都是年轻时候的事了。”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父亲从不张扬,他是将光芒和成就都化作对工作的责任心,化作了教会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如今,父亲变成了闪耀的星光,照亮了我成长之路。那些与父亲相处的日子,他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温暖的父爱关怀,和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教会我做事要脚踏实地,也让我明白,真正的优秀不该锋芒毕露,而应是在平凡中坚守,在责任中担当。
我的父亲,在我的心中,是一盏灯,一盏微弱的光,一盏满满的温暖,照亮了我的前行的路。
云间情愫,倩袖女儿,正心绵世泽;
笔底珠玑,慈眉父老,悟道振家声。
感谢东纪善老师赠送的楹联
曲笑范
妙笔绘慈影,
文心映锦笺。
糖机藏大爱,
暖语照长天。
谢谢曲老师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