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开】意想不到的收获(散文)

精品 【丁香·花开】意想不到的收获(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06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2发表时间:2025-06-15 14:10:44
摘要:今年麦子收割完,一粒没留全部售出,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令我万万没有想到。说实话,做梦都没想到在今年干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麦子能打这么多,能卖这么多钱。

今年麦子收割完,一粒没留全部售出,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令我万万没有想到。说实话,做梦都没想到在今年干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麦子能打这么多,能卖这么多钱。
   去冬今春,天气干旱异常,据资料记载,这是历史上旱情最为严重的一年。以往大雪纷飞的冬天,整整三个月,只飘了两次零零星星的雪花;过去常说“干冬湿年”,可今年的春节,也在干燥的氛围中度过。
   春季,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这“油”实在太贵了。用农民的话说,比飞机上的油还贵。又是整整三个月,天空落下的雨连公路上的尘土都压不住,更别说滋润大田了。公路两边原本生机勃勃的花花草草,被旱得失去了往日的色泽;苹果树花、桃花被太阳暴晒得干巴巴的,没了往日艳丽的色彩,那些描绘桃花盛开村庄的歌曲,似乎也没那么完美了。
   田野里一片片翠绿的麦子,在旱魔肆虐下,也褪去了往日鲜嫩的颜色。地塄边、村头树旁的麦子,早已旱得卷起了叶子,有些即便出穗,也空空如也,麦穗干巴巴的,许多还出现了干尖现象。农人站在地头,仰望天空,长叹一声,直念叨“老天不长眼,下雨比下油难”。不少善男信女祷告、烧香、磕头,向上苍求雨,可老天却像睡着了似的,无动于衷,没有一点怜惜农人的意思。
   时间一天天过去,万物在干旱中艰难生长,从初春到初夏,再到麦子灌浆成熟,老天始终没下一滴透雨。农人更是心急如焚,眼看一年的收成就要打水漂,再看看那太阳,越晒越“精神”,大地仿佛置身蒸笼,老天爷好似在考验着这片土地,考验着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农人。
   不知不觉,夏收时节到了,收割机冒着烟驶向麦田,农人开始忙碌着收获成熟的麦子。俗话说:“谷黄糜黄,绣女下床。”大家都在抢收,生怕错过时机。
   可天似乎跟农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直干旱无雨的天,突然下起雨来。此时,有的农人麦子还没开始割,有的割了三分之一,有的割了不到一半。我只有三亩多地,一分地都没来得及收割。
   这雨一下就是三天,收了麦子的人欢天喜地,没收的人愁眉苦脸,大家又开始怨天怨地。老伴在西安帮着带孙子,一看天下雨,不停地打电话询问麦子的收割情况,有时一天能打三四个电话,问的我都烦了。她还不停催问她什么时候回来,担心下雨影响麦子。我心想,过去十七八亩麦子你回来收一下还有必要,现在就三四亩,小菜一碟,何况今年天旱,麦子收成肯定不好,没必要回来折腾,还能省点路费。
   我这三亩一分地分成两片,大家一起收割我就跟着收,别人不收,我一家也不好单独行动。
   天终于放晴了,我和邻居不约而同,赶紧去收割麦子。老话说:“久旱有久雨。”谁知道天气还会怎么变。
   两片地不到两小时就收完了,收割机师傅都说,按照今年这旱情,没想到收成还挺不错。就这么点地,我没让老伴回来。
   人常说:“天就像麻婆的脸,说变就变。”这话一点不假。早上还万里无云、太阳高照,正是晒麦子的好天气,可半上午就阴云密布,夏风骤起,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我收的两片地麦子,一片倒在大门前的街道上晒着,一片倒在通往冀东水泥的大路上。好在有关部门体谅农民,农忙时节不阻拦晒麦,还开着巡逻车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我打心底里感谢政府对农民的支持。
   没有太阳的天气,实在让人着急,与其说是晒麦,不如说是晾麦。湿漉漉的麦子铺在路上,要是被重型车一碾,就成“麦饼”了,那可就全废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湿麦推成窄窄的一溜,想尽办法避免车辆碾压,还不停地用晒耙翻动晾晒。抬头看看天,阴沉沉的,云朵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夏风不紧不慢地吹着,还好没下雨。凉爽的天气里,放眼望去,大田里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拾麦穗,不远处,一台收割机还在轰鸣,地中间停着两辆“蹦蹦车”,一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正指挥着收割机作业。
   晒麦场上,麦子一片一片晾得比较分散,我骑着摩托车来回奔波,照看两边的麦子。有句谚语说:“天不遂愿了,神仙也没法。”
   后来还不错,太阳断断续续地出来了。本应两天就能晒干的麦子,因为阴天,硬是晒了四天。村上的人还打趣说我是骑着摩托车晒麦,可把人折腾坏了。
   麦子终于晒干了,一卖才知道具体收成。两片地总共3.1亩,产量3184市斤,亩产刚好过千斤。我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大旱之年,产量还能破千。我忍不住念叨:地真是个宝、地真是个宝呀。
   第一车麦子每市斤卖1.18元,第二车卖1.17元,全部卖完,总共收入3734元。村上其他农户的小麦产量有高有低,大家都说今年天大旱,这收成是“片片田”(产量不均)。
   说真的,我原本估计今年麦亩产最多也就是个五六百斤,做梦都没想到,在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亩产竟然能上千。
   农民大多卖了麦子,又忙着种上玉米或豆类,我也种了一片一亩多地。农人忙完后,大家坐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天南海北地聊着,聊今年干旱中的丰收,聊去年的收成,聊往年因半个月阴雨淋坏麦子的悲伤。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聊起了民国十八年的饥荒。
   不知不觉,槐树下的人越聚越多,本家三婶又拿来几个凳子,让上了年纪的人坐着。大家又聊起党的富民政策、扶贫政策,还有村里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变化,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街道两旁的路灯,门前的花坛等等。
   聊着聊着,大家越说越起劲。八十八岁的二爷感慨道:“我活到这把年纪,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光景。现在国家不仅给我发养老金,前几年还发高龄补贴,我得再多活几年,好好享受国家的好政策。”三婆也接过话茬:“连土地都眷顾咱,今年天这么旱,亩产还能有七八百斤到一千斤的收成。”
   正聊得热闹,三婶从家里抱来一个二十斤左右的大西瓜,说这是儿子前两天回来收麦时买的,老两口吃不完,拿出来让大伙一起分享。
   说完,人们都笑了。这笑声饱含欢乐、喜悦,还有丰收后的激动,这笑声飞向了天空,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吓跑了一旁的小狗。这一年的收成,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原创首发)

共 2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麦是农民的命根子,它的产出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民全年的口粮,尤其是上世犯八十年代以前。农民缺粮怕了,更是在2、3月间,天长夜短,劳动时间长,又是吃不饱,甚至有饿死人的情况,民国十八年年馑就是典型一例。今年夏收前,农民都很担心粮食收成,盼着天降甘霖,便小麦有个好收成,但望眼欲穿也没等到降雨。再看小麦长情,稳小壳多,个子明显不足,不到六月份,也就是芒种未到,大多数小麦就进入腊熟期,有些已到完熟期,凭经验判断,减产已成定局。好在苍天有眼,出现"片片田",在大旱之年仍有多收成,这真是科技力量的无限,种子与品种优越性的贡献。农民自然都很高兴,有付出就有收获。"说完,人们都笑了。这笑声饱含欢乐、喜悦,还有丰收后的激动,这笑声飞向了天空,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吓跑了一旁的小狗。这一年的收成,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好文推荐共读。【丁香编辑:德年黄土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1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6-15 14:12:03
  小麦是农民的命根子,它的产出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民全年的口粮,尤其是上世犯八十年代以前。农民缺粮怕了,更是在2、3月间,天长夜短,劳动时间长,又是吃不饱,甚至有饿死人的情况,民国十八年年馑就是典型一例。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6-15 22:55:11
  谢谢德年黄土地社长倾情编辑,编按写的相当不错,也把文章挖的透彻,给读者起到了引导作用。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6-15 14:13:07
  在大旱之年仍有好收成,这真是科技力量的无限,种子与品种优越性的贡献。农民自然都很高兴,有付出就有收获。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5-06-15 22:56:58
  大旱之年收成我实在没有想到,打了那么多粮食,令人感动,地真是个宝,农民就爱土地。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6-15 22:59:37
  意想不到的收获,麦子打下了,农民高兴了,常言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农民什么都不爱,就爱粮食。
4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6-16 12:21:30
  广大辛苦的农民日子好过了,生活更加幸福了,那我们国家就真正的富强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