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情往河那边(散文)

精品 【东篱】情往河那边(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414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5发表时间:2025-06-17 08:31:33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我和许多人一样,非常喜欢程琳演唱的这首《故乡情》,她唱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也唱出了许多不得不远离故土的人的难舍之情。即使从来没有远离过故土的人也喜欢这首歌,因为长期生活的故土是自己已经深埋的根,是自己情牵梦绕的魂,是无法割舍的爱。
   前年腊月的一天,由儿子开车,我到石门皂市吃酒后,下午特意继续西上。花了近半天的工夫,随父亲、哥哥、侄女,一行五人,去看看惜别了多年,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难以再找回的故乡。腿脚不便的父亲已经是八十出头的人。他说,这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故土,远远望一眼吧,权当去“收脚皮”。“收脚皮”——是我们这里人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在生命的最后时间段,到自己的至亲家里住几天、到难舍之地走一走,到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尽量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不留遗憾。
   我们明知道有渫水挡道,故土已经淹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无法走近,不可能寻到曾经生活的家园。哪怕只能站在几千米远的地方看一看,尽管啥也分辨不清,我们还是义无反顾,欣然前往。
  
   二
   车子走出皂市镇,过河往北向西行,进入环山路。这条路,在我老家对河的北山半山腰。移民前,便规划好了这条路。移民后,便着手修建。现在田地房子全淹,路自然也不例外,全凑了渫水的份子,增大了河水库的容量。哥哥说,他几年前和几个家族的弟兄,相邀骑摩托车走走停停,来过一次。企图远眺从对河那边的山形来分辨一下自己家在河中的什么位置。可是,那天天气阴沉,从雾蒙蒙中,努力寻找对面高山里的白岩壁——白岩壁成了昔日的马湾村人寻故土的坐标,成了远离故土人心中永不褪色的图腾。它曾见证我们在山下玩耍,陪着乡民昼夜劳作,目送外出者背着行囊走向他乡,又迎接游子怀着高兴的心情回归。哥说那天连白岩壁也没找到,只能失望而归。这天天气较好,希望这个垂直壁面有几百平米的白岩壁,能看到一些轮廓,给我们一些眷念。
   沿着渫水河而上,感觉河中有淡淡的水雾,薄薄的白云轻纱般轻舞飘渺,在山间萦绕、徘徊。放眼望去,一切并不清晰。对岸的山被厚厚的锦缎从东往西扯着大毯覆盖着,全是一个颜色——绿,带着浅灰色的绿。我要儿子将车开慢些,再慢些,从车窗努力望向那边高耸入云的山,扫描宽广静谧的碧绿渫水,从轮廓处努力搜寻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熟悉点。我仔细观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追索之处,可心中仍是一片茫然,分不清哪是哪。我们几人在车上议论着、分辨着。哥哥虽然来过,他也分不清了。渫水河的十里长滩,我们是知道的,它在我家的下游,在我外婆家的斜对面,车子行驶了好大一会不见滩的形迹。爸爸说:“现在都淹了,全是水,还哪里能见十里长滩。”此时,见到对面山上有几间房子,大概是到了杨家垭的对面,对,就是这里了,再继续一点,就是施山(现在叫天鹅山)。那些岩壁里面也隐约能见到房子,这里因为地势高而没有移民。我小姨一家仍住在这里。
   这天吃酒,就是小姨父七十岁的寿宴,但酒席安排在皂市镇。皂市镇离我小姨家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山路蜿蜒,上面是峭壁,下面是云雾深处的渫水波光。小姨将寿宴设在镇里,大概也是体谅亲友们的奔波辛苦。
   因时间的关系,大部分人都没到小姨家里,吃完席就散了。我们便回故土寻寻足迹,圆父亲的梦,也圆我自己的梦。同时顺便告诉俩晚辈,这是咱的根,无论走多远飞多高,总有一条绳牵在这里。
  
   三
   公路上除为数不多的车,很难看到行人。偶尔的几间房子,应该是养护公路用的,能见有生活过的痕迹。车子又继续走了十多分钟,发现前方有块草坪,还有两家住户,挺整洁。我哥要车子停旁边,我们下车仔细观看辩辩位置,估计我们的老屋应该就在对河。不知道能否见到人,问问这里究竟是哪里?
   下车便见有很多的橘树桃树梨树等,还有几十棵年轻的脐橙树。此时早过了收购期。可不少黄橙橙的脐橙还挂在树上,圆润的橙皮泛着蜜蜡般的光泽,清甜的香果混着熟悉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熟得不能再熟的脐橙,引得我的喉头不自觉地轻颤——橙香诱人,令我垂涎。中午吃了油腻的菜,此时若能吃几瓣脐橙那是瞌睡碰上枕头的事。前年的橘子脐橙盛产,不值钱,也卖不出去,许多还堆在家中烂在树上。侄女嘀咕:“没看到人,不知道能不能摘个吃。”我们几个都是同样的心情,很想摘来过过嘴瘾。此时,房间的门开了,走出一位身穿格子泥大衣的中年妇女。朝我们望了几眼,问:“你们干嘛的?”我哥走近几步,说:“这位大姐,我们曾经是对河马湾的人,移民到澧县了,这次回故土看看。辨不清位置,请问我们这是到哪里啦?”妇女说:“这样啊,难得难得,河的正对面是以前南汇的赵家台,离马湾还有好几里路呢。”对河居然还不是我们马湾!我忍不住问她:“大姐,树上的脐橙卖吗,我们买几个解解渴。”她连忙说:“卖啥呀,摘吧,想吃多少摘就是,今年这些东西不值钱。再说,你们是客,是寻根的客人,来一趟不容易,没啥招待的,吃吧,带几个回家给亲人,都尝尝正宗的故土脐橙!”我瞬间感动得稀里哗啦,心中热浪翻滚,眼泪差点流出。家乡人真好啊,真亲!这本也是我们的家,现在我们竟然成了客,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心中很快被失落填满,想吃脐橙的欲望也消失殆尽。最后我儿子和侄女一人摘了一个,又上车继续向前。
  
   四
   按时间推算,对河应该临近马湾了。车子慢悠悠,我们睁大眼睛沿途寻,寻找以前涨水就有瀑布从半山腰垂直而下的泉子洞,现在是腊月不到汛期,无果;寻找曾经有几家住户的汪家坡,没人住的房子肯定倒塌,长满树木,无果;寻找曾经大人们经常在半山腰做事、我常给父母送饭送雨具休息玩耍的巨大兆岩壳,可能也被大树遮挡包围,还是无果……顺渫水往上,能看见远处正在修建的炉慈渫水大桥了。
   又停车,下车再辨认。爸爸的视力,年轻时就差,现在更不行。他要我们寻白岩壁,这是大目标。我儿子和侄女不熟悉此处,只有我和哥哥顺着山慢慢移动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对河还是被浅雾包裹,能见度大打折扣。哥哥惊叫:“看到了,看到了,这里看白岩壁就铜钱大。”我也很快发现,几百平米的垂直面,在这里看像只白色的纽扣,不仔细分辨,真看不清。当哥哥喊出“看到了!”时,那豆大的白色斑点仿佛是给我们的遥远回应,虽然微弱,但却坚定。
   我爸爸随即也兴奋起来,话也多了:“继续找,往白岩壁的左下方找,不远处就是我们的山,栽了几百棵丛树的山,移民时就已经成林了,能看到吗?”我的眼睛不敢眨,紧紧地、慢慢地、小心翼翼梭动,可始终没找到爸爸所说的丛树林——那边的山,一个颜色,又是整齐划一的弧度,怎么分得清树的品种,又没带望远镜。我和哥,都失望地摇摇头。爸爸那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对河的山峦,良久,口中喃喃:“几十年前,我和你妈顶着寒风冒着大雨,一棵一棵栽下的,那时你们都还小,晚上回家,你们三兄妹在门槛边趴着睡着了……”爸爸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现在的树都很高很大了,可我却连看一眼都不能了。唉,他们长大,儿孙也长大,我也老了,走不动咯。”爸爸的口中无不透着伤感之情、失落之感。只听他又继续说:“我们的祖辈,都长期住在了河底,后人只能是望天叩拜,但愿先人能够感知到。”爸爸一边说,一边从车上拿来香蜡纸钱,恭恭敬敬对着渫水叩拜,我们也全都跪在旁边,默默祷告,希望先辈不要生气。渫水成了皂市水库,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沿河人全部移民,也是为了支持国家的建设,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大家虽然都远离了这里,但我们的根与魂仍在这里羁绊,只是要请你们原谅后人多年也不曾回故土看看。
   我们又继续往上,到了正在施工的渫水大桥边走了走。河那边的袁公渡政府、袁公渡中学、老供销社等等,都不见了踪影。只有那个地势较高胜利村小学,成了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下面的通往黄厂的溪沟也成了河。
  
   五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也没再多停留。上车前,回望着被渫水覆盖的故土,父亲的背影与对河的白岩壁仿佛重叠。这片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土地,如今沉入水底,化作时代发展的基石。车轮碾过的每一道辙痕,就是故土留给我们的密语——社会的发展浪潮推着乡民走向远方,而心底的根,永远缠绕在这里。
   此次,名义上回了趟故土,实际上还是什么也没看到。就当是遗憾的美,残缺的美吧。这次的旅程也够我们回味的了。
   想故土了,就让《故乡情》的歌来慰藉。
  

共 3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程琳的这首《故乡情》,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轻轻牵扯着无数游子的心弦。当旋律响起,那浓浓的乡愁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唱出了无数远离故土之人的难舍情怀。此次作者随父亲、哥哥、侄女一行五人踏上了重返故乡之路,这注定是一场充满复杂情感的旅程。八十出头且腿脚不便的父亲,深知这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回故土,那句“权当去‘收脚皮’”,透着无尽的无奈与悲凉。移民后的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熟悉的田地、房子,如今都已淹没在渫水之中,成为了河水库的一部分。哥哥几年前也曾试图追寻故土的痕迹,可在阴沉的天气里,在雾蒙蒙中努力寻找作为坐标的白岩壁,最终也只能是徒留遗憾。父亲在寻找故土的过程中,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几十年前和母亲一起顶着寒风、冒着大雨栽种树木的场景,历历在目。曾经年幼的孩子们在门槛边趴着睡着的画面,如今也只能在回忆中找寻。可如今,那些承载着无数心血的树木,父亲却连看一眼都成了奢望。渫水成了皂市水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沿河百姓为了支持国家建设选择移民,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可对于这些离开故土的人来说,心中的那份眷恋与不舍,又该向何处安放?上车前,父亲的背影与对河的白岩壁仿佛重叠。这片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土地,如今虽已沉入水底,却化作了时代发展的基石。车轮碾过的每一道辙痕,都像是故土留给他们的密语,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社会的发展浪潮如汹涌的波涛,推着乡民们走向远方。然而,无论走得多远,心底的根永远缠绕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当思念如野草般疯长时,就让《故乡情》的歌声来慰藉那颗漂泊的心吧。这首歌,将永远成为他们寄托乡愁的港湾,让那份对故乡的深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淌,永不干涸。非常精彩的散文,写的很感人,语言唯美,学习了,好文力荐品读。 【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7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6-17 08:32:56
  这篇散文太动人!借《故乡情》引入回乡之旅,细腻刻画父亲复杂情感。移民后的故乡变迁,满是眷恋不舍。文末将乡愁与时代相连,深刻又深情,确是佳作,值得细细品读,感受那份对故乡的无尽深情 。 问候红花草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3:53:28
  谢谢龙老师的的精彩编辑,编辑很美,将故土难离的情感直接加深。再次感谢,祝老师健康快乐!
2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6-17 08:57:50
  抹不去故乡情,浓浓的乡愁,让人感动。故乡让水淹没了,水库里,浩渺的水面上,白岩壁成了寻找故乡的坐标。一家人站在远处寻找坐标,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曾经的过往不断闪现在眼前。文章写得很感人。问好红花老师!祝夏祺!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3:56:11
  谢谢吴老师留言鼓励,祝您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7 09:27:43
  虽然离开了故乡,故乡是心中永远的思念,最美最深刻的记忆。作者与家人回到故土,从白岩壁,渫水河寻觅故园踪迹,百感交集,无味杂陈。那个中年女子是多么朴实,那是多么朴素的乡情,多么亲切的乡音。红花老师此文写得深切,给人情感的共鸣。佳作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3:57:05
  谢谢简肉老师留言鼓励,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17 09:42:36
  作者一行故乡行,一路所见,心中泛起波澜,想想从前,对比现在,物非人非。摘脐橙,乡民免费赠送,淳朴的乡情令人感怀!此文流淌着绵长的乡愁,蔓延着浓郁的真情,动人感人。朴实细腻的美文,笔法娴熟,大赞,问候红花老师,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3:58:14
  非常感谢罗老师留言鼓励,感人的画面始终在记忆深处。祝老师工作愉快!
5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6-17 09:43:33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人生学文章,怀念的故土在遗憾中。这份遗憾用表达无奈与悲凉的“手脚皮”一词,显得沉重了许多。人生允许有遗憾、有残缺,但当从这里边总结出美的语言,那就完美无缺了。大爱之作,点赞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3:59:02
  谢谢金刚狼老师留言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6 楼        文友:野山梅        2025-06-17 09:53:02
  公安三袁是文学大人物,这个作者是本家的真传弟子,点赞!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5:53:07
  老师真高看我了,公安三袁,大名鼎鼎,我万分之一也不及也!不过他们是我们袁姓人的骄傲,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谢谢老师长期的帮助和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17 11:12:21
  看了老师一行寻找故土的过程,很是感慨,我想起一个词,沧海桑田。老师因移民故土被淹,尚有据可查,如果目光放几百年几千年后去看,说不定哪里河底变作了山巅,而山峰却沦落为河底,只有变才是不变的,世事难料啊!老师的文很是深沉,表达了怀念故土的赤子之情,感人肺腑。很棒的抒情散文,拜读学习,顺祝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5:54:23
  沧海桑田,变,才是不变。老师说得真好。谢谢老师的留言鼓励,祝老师健康快乐!
8 楼        文友:佳华        2025-06-17 11:40:17
  故乡是什么?是乡音,是乡貌,是乡饮,然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之后还有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乡魂了,精神里挥之不去,血脉里流淌不歇。老师的文章写的很有深度,有着浓郁的乡愁,特别是老父恭恭敬敬对水遥寄,感人至深。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5:56:40
  是的,对于所有的移民户来说,故乡,就是乡魂,是心底的强音。谢谢老师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7 12:00:32
  故土难离,当国家进行移民,不能不离开,当初的那些影子,都沉在了水中,不得见,但记忆还在,故土的感情不能泯灭。这篇散文,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写出了不一样的故土情。这篇散文充满了地域文化色彩,运笔生动,内涵丰富。
怀才抱器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5:58:32
  记忆还在,情感就不会灭。确实是如此,多谢老师长期的帮助和鼓励,多谢老师润笔,辛苦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10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6-17 13:13:05
  很好的佳作!情感丰富,文句流畅,意思深刻!点赞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7 15:59:37
  多谢老师长期的帮助和支持,老师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祝老师健康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