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熬药悟人生(随笔)
汉语“熬煎”,最初的意思与烹饪相关。“熬”有长时间用水煮的意思,“煎”在古代有油炸熟食物和水煮物品使其成分进入水中的意思。逐渐演变为比喻义,“熬”指长时间忍耐,而“煎”则表示烦恼、痛苦,用来形容人在精神、情感或生活上的痛苦和折磨。
熬药,也称煎药,是把中药加水后,充分加热熬制,丢掉药渣,服用药汤。我多年来身体不好,经常熬服中药,时间长了,对熬草药非常熟悉,颇多心得。感觉熬药与生活,有很多相通或者说相同之处。
如果是水煮食品,煮熟、软硬适中就可以。熬药,不以煮熟为目的,要较长时间熬煎中药药材,等熬的时间足够了,熬透了熬够了,中药成分充分溶入药汤,才能服用治病。如果熬得时间短了,就达不到效果。
某种程度上,熬药犹似熬人生。
人生不易,很多时候是非常艰难,不尽的磨难。度过人生,有时是渡过人生。甚至有人说,人活着就的渡劫的。面对生活的万般苦难,只有苦熬下去,熬尽苦难,才能赢得转机。电视剧《大生活》里张国立扮演的柳东有句话说“生活嘛,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熬过去,一切才有可能。”黄仁勋说,伟大是熬过来的。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尊,战败后成为吴国奴隶。勾践没有灰心,熬过三年苦役,取得回家复国,又隐忍苦熬十七年,终于消灭吴国、吴王夫差被迫自杀,一雪前耻。
熬药与人生,都需要充分、详尽掌握各种信息,据此做好规划设计。熬药过程中,水分被蒸发一部分、被草药吸收一部分。熬药加多少水,就需要估算准确。如果加水过少,熬出的药汤太少,不利于药汤充分溶解草药成分,导致一部分草药成分留在药渣内,形成浪费;如果加水过少,草药烧焦了,会导致草药变质、药性变异,就只能丢弃不用了。加水又不能太多,一是药水沸腾后体积膨胀,还会起泡沫,容易导致药汤溢出,形成浪费,二是熬出的药水太多,服用时难受。毕竟一般草药汤都难于下咽。
合适的加水量,是先将草药倒入砂锅,观察、心算草药的数量和体积,然后一边稳稳加水,一边用筷子搅动,待草药全部浸泡到水中后,继续加水二到三厘米高比较合适。即使药材较多,水面离砂锅上沿不宜少于二厘米左右。这样,沸腾的药汤不易溢出,经过熬煎蒸发制成药汤也比较适量。
然后就是合适的熬药时间。为提高药效,一副药最好熬三遍。一般的,第一遍药汤沸腾后熬药十五到三十分钟就可以,药材不同,可以略有差异。翻动一下药材,如果都是细小的花花草草类,容易熬出草药成分,可以少熬时间;反之木质的根、枝类药材,需要多熬点时间,才能充分熬出药效。第二遍和第三遍可以熬煎十五分钟左右。将三遍熬的药汤倒在一起搅匀,分开服用。可以每天喝两次,每次一半,也可以每天三次,每次三分之一。第一次喝剩的药汤,放凉后最好放在冷藏,不易变质。再喝时温火加热就可以。为充分吸收药效,每次喝药的间隔,超过四、五个小时为宜。
面对人生的熬煎,不是一味的消极等待、守株待兔,而是积蓄力量,作好规划设计,一旦出现时机,老鹰扑兔般雷霆出击,取得转机。勾践复仇,作了一系列整链条的组合计谋手段。得以重归越国。在吴国做奴隶期间,为换取吴王夫差信任,给吴王端茶倒水、劈柴煮饭、牵牛喂马;当吴王生病时,勾践还品尝粪便以辩病,极尽低贱之能事,赢得信任,被放归越国。然后是卧薪尝胆,重用贤臣范蠡、文种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整治兵甲。同时向吴王进献美女、财宝,让吴王夫差沉迷酒色,荒废国事。等吴国国力下降、功勋相国伍子胥被逼自杀,趁吴王夫差北上会盟诸侯时,出击吴国,终于获胜雪耻。
熬药需要细心操作,人生需要小心谨慎。点火熬药前,砂锅边准备半碗凉水,目的是万一药汤沸腾要外溢时,马上加凉水止沸。点火后,要认真观察药汤变化,不能长时间离开砂锅。药汤没烧开之前,用筷子多轻轻搅动,为的是减少泡沫,避免溢汤。看药汤快要沸腾时,马上减为小火,防止过度沸腾溢汤。药汤沸腾后,小火慢慢熬煎,随时观察药汤多少,适时适当调整火的大小,目的是控制水量蒸发,力求熬成的药汤多少尽量符合自己的预期。
人生往往经历大事小情很多很多事,没有哪件事不需要细心谨慎。学习时的读书、做题,生活上的开车、做菜、处理家庭关系等,工作中的作方案、写材料、向领导汇报、与同事相处等等,一点不小心,就可能给单位造成损失,给自己招来麻烦。
熬药需要时而小火时而大火,人生有高潮低谷、需要张弛有度。熬药时,砂锅加水后,先小火加热几分钟,目的是让砂锅有个逐渐受热的过程,免得砂锅受热剧烈开裂。小火几分钟,等砂锅变烫,改为大火加热。药汤沸腾后,再改为小火熬煎,这样才能充分熬出药效。
人生,高潮时需要不骄不躁,不忘乎所以,应当居安思危、再接再厉;低谷时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要相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再比如工作时应当全力以赴,下班后可以充分休息;青少年时期应当努力奋斗,老年时期可以放松享受;读书时期发奋读书,工作时期努力工作,退休后可以自我发挥。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熬药与度人生的相通,有理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