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浪花】读《过秦论》新悟(散文)
《过秦论》,是汉初最富辞彩的散文大家贾谊写的一篇议论文,论述秦国兴亡的成功与过失。我喜欢读《过秦论》,因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政论散文,句式铿锵有力,对仗工整,文采华严壮丽。从文章浩浩如江河,沛然而下的气势里,感受到了秦汉文学的大气简洁,文风的豪迈奔放。
《过秦论》对历史功过总结深刻有力,历来被文人政客推崇备至,赞美有加。文本大量使用对偶、排比,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读来朗朗上口,情泄浩荡,动人心魄。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想到始皇功业致伟,可与日月比肩。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始皇继续励精图治,建立不朽功业,可也表现出他开始不可一世,自誉天下一帝的傲骄。“于是废先王之道”,转向实行暴政,为一家之利,奴役天下百姓。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国家一统,都城坚固,以华山为城墙,以黄河为护城河,关中之固,金城千里。这是千秋万代的基业,铁桶一般牢不可破,始皇大概觉得,即使死去也可闭目了。
曾经熟读成诵,倒背如流的历史名篇,终究遗忘殆尽,不剩只字,好在重新读来依然亲切如故,不愿放手。可是读了多半篇,全是对秦国的赞美,对历代秦王的肯定,从他们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治国有方,目光长远,一直到始皇帝吞并六国,一扫天下。秦在并吞八荒的进程中,六国畏畏缩缩,绊手牵脚,终被彻底吞灭。秦国都是值得大赞特赞的举措和新政,他们一直没有过失,那这篇文章是不离题了?不是过秦论吗?怎么一直也没谈他们的失策和过错?先不要急,继续往下读。原来这是作者此文的一大特点,前边全部是铺陈,只为论证作者最后的观点,那个论点便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且看下文: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强大的秦朝,根固的伟业,积攒几代功业于一体,被始皇认定为万代不朽的基业却毁于一旦,共计十四年,二世而亡。何也?仁义不施。那就是秦政暴虐。
始皇的暴政,不论是统一六国的杀人灭国,坑兵屠城;统一思想的焚书坑儒,只遵法术;功业已成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威加四海的不停征战,穷兵黩武;御民之术的严刑峻法,苛民如奴。两代君王的寡情少义,视民如芥,都充分证明了他们的不施仁政。最后导致民怨四伏,揭竿而起,天下皆反,烽火战乱,大厦倒塌,两世而亡。
这就完了吗?这就是根本原因吗?政治家们就是这样解释秦亡的原因,历来分析得失,警戒后世,盖论如此。其实不然,贾谊的原意不是这个,且看下面一句。
“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一句才是论文的关键论点,是作者对全文的总结,是秦亡的根本原因。它是什么意思呢?
秦国横扫六国之时与如今六国之力合攻秦国情势已经不同,如果不加细查,不加分析研究,一味还用老办法对待,还自以为有虎狼之师,就可定鼎天下,是大错特错了。
首先,以前秦国是攻,六国是守;如今六国攻,秦国守。以前秦国气势如虎,势不可挡;六国各自为政,抗秦睦秦变化不定。以前秦国是各个击破,乘敌之机,远交近攻;如今六国倾天下之力合为一气,同仇敌忾,势如破竹,席卷天下。秦国攻势变为守势,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军事思想,后勤保障,动员兵力,军队建制,行军布阵,指挥作战,肯定已经不适应。
想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是如此,如今的父母子女关系,婆媳关系,甚至夫妻关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还按老黄历去处理,一成不变的思想,那肯定行不通。如今的儿子媳妇闺女女婿,人家不吃你的,所以是客人,说话得客客气气,办事儿得商商量量,再不能颐指气使,一言九鼎。再行使家长权威,人家不吃你这一套。
再比如工作中,以前领导温文尔雅,领导能力强,素质高,注重挖掘员工潜力,因人而异,发挥最大效应;如今换了领导,强势而刚愎自用,喜欢下指示发号令。你再用以前的工作方法,处事技巧,还想居家办公,还想实行弹性时间,已经完全不对应了,会处处受制,必须灵活应变,才能生存下来。
小到出行远足,季节气候行程的不同,不去适应变化,如果千事一策,不加变通,那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失败的。
所以秦国很快败亡。
他没有看到六国团结一气的局面,他没想改变一下,选择怀柔政策,爱护体谅他的子民。依然居高临下,以为还是世界霸主,鞭指天下便可一举拿下。想的是陈胜吴广这样的役奴,举着一些木棍锄头,就想对抗虎狼之师,简直是侮辱天下人。没想到六国不再是六姓君主的六国,不是那些患得患失为一己之利,屈膝投降割地求和的六国。没想到民众已不再是脚下的奴隶,他们选择了自由和人性,选择了人可为人的奋斗道路,愿意为之一试。因而天下祸乱,战火不熄,人心向背,不可收拾,一败再败,终于一败涂地。
设想他不去一味残酷镇压,而是施行仁政,收买人心,分化瓦解六国合力,缓解矛盾,爱民养民,让民生存。真的非要近十年的战火纷飞,重建帝国?最终造成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呜呼哀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大势已变,你不跟着变化,看不清形势,无视情势变化而墨守成规,你就很悲催了,这是文章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看来读文要自己思考,不能尽信人,有了疑点就要刨根问底,搞清楚了,真理才能浮出水面。
最后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中,放声朗读起来吧。贾谊《过秦论》,是当之无愧的名篇,很适合大声朗读。那秦腔纠纠激昂的气势,历史千障烽烟的激荡,成败转瞬黄土一捧的感慨……将在你一句句诵读中,给你慷慨奔放的意境,你会沉浸其中,世界变得虚幻,无足轻重……(原创首发)
生活沉浸其中,世界变得虚幻,无足轻重
-----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