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油菜花开(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油菜花开(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20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发表时间:2025-06-18 06:39:13
摘要:现代的人们,每到春暖花开,纷纷奔赴油菜种植集中的田野,去欣赏油菜花海的美景。像陕西汉中、江西婺源、云南罗平等著名的欣赏油菜花之地,这个时候大都游人如织。从小生长于渭北旱塬,老家同样种植油菜,对油菜以及油菜花的记忆,除了陶醉于它的美,更多却与吃有关。

现代人,每到春暖花开,纷纷奔赴油菜种植集中的田野,去欣赏油菜花海的美景。赏油菜花,成了早春的雅兴。像陕西汉中、江西婺源、云南罗平等著名的欣赏油菜花之地,每至花开季,大都游人如织。从小生长于渭北旱塬,老家同样种植油菜,对油菜以及油菜花的记忆,除了陶醉于它的美,更多却是与吃有关。
   六七十年代,农村还处在人民公社化时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吃喝贫乏,像油菜这样的油料作物,农民是不会用仅有的一点自留地去种植的。他们只看重像麦子、包谷、高粱这样的粮食作物,这些都是“硬货”,是可以实打实地填饱肚子的。所谓“囤中有粮,心里不慌”,和油菜籽没多大关系。但有了油粮做的饭才会感到香甜,才会增加更丰富的营养。这是人们稍有宽裕才想到的幸福。所以,生产队出于改良土壤质量,也能给社员分一些菜油的目的,每年都要轮换着地块种植一些油菜,多为秋播春收的品种。
   由于这些油菜的生长,大部分时间与小麦生长周期交集。油菜花与麦浪交织,收获油菜与“三夏”大忙的种种情景,常常纠缠在一起,显得更,但却组成了我脑海中最深、最美的风景。
   记忆中,每到春暖花开,麦子开始拔节时,油菜花就开了。这个时候,放眼村子被沟壑包围的塬面,到处都是绿波荡漾的麦浪,点缀一些桃花、杏花、梨花,而更吸引人的是一块块铺展在麦浪之中,金黄如锦的油菜花,就像一件绣花的衣服,不是打补丁,而是一种美妙的装饰。它们虽然这儿那儿散落着,不像麦子那样占着大地的主角,但却以灿烂夺目的色彩,与绿色的麦浪相互辉映,装点出故乡大地一年中最绚丽的风景。
   时值四月,春风习习之下,我和小伙伴们或斫草或斫柴,奔忙于田间地头,被眼前金黄的油菜所吸引,常常徘徊其间。喜欢观赏,走近细看,油菜花有四片不等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呈明黄色,春阳之下闪烁着金箔般的光芒。在碧绿的茎秆和叶子衬托下,每一朵油菜花的黄显得更加纯粹、自然而艳丽,纵是再好的颜料,也无法调出那份水色淋漓、畅然自如的色彩。更难忘的是油菜花那浓郁的香味,便深嗅几口,满足一下食欲。因为那花香不仅招来一群群蜜蜂、一只只蝴蝶,也会让身处其中的人,被那浓稠的花香熏得睁不开眼、甚至喘不上气来。
   在故乡的春天里,开花的农作物不少,麦子也开花,但却朴实、淡泊到无影无息;还有苜蓿的花,它们像紫色的精灵,疏落而不夺目;还有荞麦花,红中有白并不纯粹,虽有诗意却难以形成视觉冲击力。唯有油菜花才有如此震撼人心,给人以辉煌、以生机。当然,就单株油菜花来说,虽美却难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只有它们成片开放、集中展示,形成“金色花海”时,才具有了在大地上施展色彩之美的力量,散播浓郁花香的底气。
   儿时的故乡,人们日子过得恓惶而艰难,许多人家每到春季,就会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所以对于大地上的庄稼,人们很少有闲心去欣赏它们的美,唯一关心的是它们的长势和收成。油菜杆壮叶碧、繁花盛开,意味着油菜籽的丰收,意味着农业社今年能给社员多分些菜油。人们走在油菜花海之中,想象着油菜丰收的景象,抑制不住的笑意挂在脸上。
   油菜花盛开之后,就是油菜结籽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的油菜失去了开花时的艳丽,从枝叶到角果逐渐变成枯黄色。我和伙伴们斫草之余,常常会钻进几乎密不透风的油菜地里乘凉,感觉此时的油菜不仅枝干粗壮高大,而且角果累累,更像一棵棵小树,人如处在森林之中。坐在油菜下,身旁是带着些潮湿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油菜特有的清香,头顶是纵横密织的油菜角果,想象着油菜收获之后,吃到用菜油炸出来的油饼、油糕的幸福,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记忆中,油菜的收割在麦收之前,虽然没有麦收那么隆重而紧张,但也是“三夏”大忙的一部分。由于种植面积有限,油菜一边收割,一边用架子车拉回到生产队的碾麦场。放上一两天后,摊开在太阳下暴晒使其干透,然后用牲口拉着石碾子来回碾压,并翻场一两次,使油菜籽从角果中彻底脱落。最后,用木杈将油菜秸秆清理出场,再使用扫帚将油菜壳和油菜籽分离。收集的油菜籽,黑中带一点褐色,堆积在碾麦场上,用手抓上一把,很快就会从指缝间滑落。
   由于种植面积和产量有限,这些黑金一样珍贵的油菜籽,晒干后不会像麦子那样直接分给社员,而是拉到专门的榨油坊做加工。然后,根据油菜收获的多少、交公还剩多少以及出油率,确定分给每个社员一年的菜油量。在我的记忆中,一般人均一年大概就是三四斤,收成好了能分五六斤。据有关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人均消费植物油达50多斤,想想那时农村的人们吃用是何等的贫乏。
   在回忆昔日油菜花的美丽、菜籽油的馨香的同时,更忘不了以油菜叶子当菜的日子。由于老家种植的油菜属于过冬品种,每当冬天来临之前,家家都要腌酸菜。腌的酸菜中除了白菜、萝卜、辣椒,还有油菜叶子。在那个吃喝贫乏的年月,对于社员们摘捡即将枯萎的油菜叶子,生产队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反正也不影响油菜的生长了。记得我上中学时,每周背三个锅盔,拿一瓶酸菜,那酸菜里多半是油菜叶子。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记得那特殊的滋味。
   油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西安市浐河东岸的半坡村遗址中发现了先人制作的陶罐,其中保存的便有油菜籽。‌油菜花在中国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西晋时期,苏州人张翰在《杂诗》中写道:“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这可能是目前见到的最早写油菜花的诗作。唐宋时期,油菜花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如刘禹锡的“桃花净尽菜花开”,温庭筠的“平野菜花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几年前,我写过一组有关故乡的诗歌,其中就有一首《油菜花》,现摘录如下,表达我对油菜花的喜爱。
   在麦子拔节声里盛开,
   浓郁而热烈的花香,
   迷惑了天空和大地,
   迷醉了蜜蜂和蝴蝶,
   迷离了村庄和田野。
  
   在大地尽情铺展,
   金色而奢华的主题。
   将时光的奔放和忧伤,
   隐藏在金子般的内心;
   让春风在乡间小道,
   把花蕊的心思传递。
   随风涌动的花海之下,
   是根的浅唱和风的低吟,
   是色彩盛宴呈上的童话。
  

共 24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油菜花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所悟来展开,情感真挚,画面感足,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开篇以现在油菜花开之季,游人如织,而回忆起作者少年时代,物质贫乏时期,那时的农民首先关注的是肚子是否能吃饱,而对油菜的情感在其次。人们也无心也没有功夫去欣赏花朵的美景。加上耕地面积本就不多,油菜自然种的就少。作者回忆,冬天里,即将枯黄掉落的油菜叶,是要摘捡回家,洗净做成酸菜的。油菜开花结了夹角,搭了凉棚一般,人们会借它的阴休息。油菜收割比麦子早,不多的油菜就着劳力挑到场地晒几天,然后碾出籽粒,晒干榨油,分油等等,作者写得比较详细。文章夹叙夹议,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文章更具真实性。还介绍了的油菜悠久历史,张翰、刘禹锡、温庭筠等写油菜花的诗,更是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文末用自己的诗歌结尾,使文章的艺术性更深一层。乡愁浓郁、生活气息浓的美文,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加快快乐!【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8 06:59:15
  这篇回忆过去的散文,情感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表达了昔日农村人无奈的生活状态,今日对油菜花美景的赞赏之情。很美的文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秦之送        2025-06-22 20:37:04
  谢谢老师的精彩留言,祝好1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8 14:32:37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田的不一样的油菜花。怀才留个影子,谨祝秦老师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秦之送        2025-06-22 20:36:22
  谢谢社长老师留言鼓励,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