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麦生(微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麦生(微小说)


作者:青李子 秀才,119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发表时间:2025-06-18 09:16:38
摘要:听,老柳树下,又说起麦生老师的故事了,他的故事,仿佛永远也说不完……

我家门前有棵老柳树,这棵柳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村里村外的一些新闻八卦,都在这里集中或诞生。无论在夏天的浓荫里,还是冬天的暖阳下,总有一堆人在这棵树下唠嗑聊天。他们聊天的话题,总离不开村小学里一个叫麦生的老师。一说起麦生老师,那些人就住不了嘴。要说这麦生老师的故事,还得从六七十年代的一场麦收说起。
   那会儿,村里有个叫秀平的女人,命运多舛。结婚后,一连生了七个闺女,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婆婆整天都没个好脸色,动不动指桑骂槐给秀平添堵。每次孩子出生,婆婆都黑着脸嘟囔:“又是赔钱货。”秀平心里委屈,可自己男人又指不上,也只能默默掉眼泪,咬着牙照顾着孩子们,也打理着家里家外。
   那年夏天,麦子熟了,黄澄澄的,一眼望不到头。秀平的肚子又大了起来,眼瞅着就要临盆。可婆婆哪管这些,一大早就把她从炕上撵起来,冷着脸说:“地里的麦子还等着割呢!咱农村人可没睡懒觉的毛病。你不下地干活,等着全家都陪你喝西北风啊!”肚子里的孩子折腾得秀平一夜没睡好,这才没起来。她摸着还隐隐有点疼的肚子,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她不敢违抗婆婆的命令,只好拖着笨重的身子,一步一步往麦田走。她知道,熟了的麦子怕风又怕雨,老家人都把收麦子叫抢夏。一个抢字,说明了一切。若不是身子不大舒服,就是婆婆不催,她也会早早下地的,只是婆婆说话的语气和阴沉的脸色,她实在是接受不了。
   日头越来越毒,晒得人头皮发麻。秀平握着镰刀,拖着笨重的身子弯腰割麦,汗水不停地往下淌,把衣服都湿透了,肚子里下坠感也越来越强。正割着麦子,突然一阵剧痛袭来,她“哎哟”一声,瘫倒在麦垄里。旁边干活的邻居们见状赶了过来。这时候,秀平感觉肚子里的孩子要出来了,几个女人把男人们撵跑,纷纷用花包围成为一圈,手忙脚乱地帮忙。
   消息很快传到了秀平婆婆耳朵里。一开始,她还没当回事,气呼呼地说:“生个丫头片子,有啥大惊小怪的!”可当听说秀平这次生的是个大胖小子,瘦小的老太太立马变了脸,赶紧生火煮了鸡蛋,挎上篮子,迈着小脚,“吧嗒吧嗒”地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路冲进麦田。
   等她气喘吁吁地赶到,孩子已经平安落地了。老太太一把抱住孙子,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朵花,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开眼呐!老李家终于有后了!”邻居们也跟着高兴,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孩子起名。有人说:“这孩子在麦田里出生,就叫麦生吧!”大伙儿一听,都觉得这名字响亮又吉利,麦生这个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
   麦生打小就招人稀罕。他是家里最小的,又是唯一的男孩儿,全家人都把他捧在手心里。姐姐们疼他,有口好吃的都留给他;父母宠他,舍不得让他干一点儿重活;就连以前总板着脸的奶奶,自从有了麦生,整天笑得合不扰嘴,变着花样地为麦生做着吃食。
   不过,麦生可没被宠坏。大姐是个特别有主意的人,从小就教育麦生:“做人要懂礼貌,不能仗着家里人疼就瞎胡闹。”麦生也听话,见了村里的长辈,老远就打招呼;跟小伙伴们玩,从来不欺负人。学习上更是下了苦功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点着煤油灯学到大半夜。大姐也总在一边做着家务,陪伴他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麦生高考那年,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放榜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乡亲们敲锣打鼓地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老太太笑得直抹眼泪,拉着麦生的手说:“托我大孙子的福,老李家祖坟冒青烟啦!”
   麦生在大学里学习特别努力,拿了好几次奖学金。毕业的时候,学校要留他,城里好几家单位也抢着要他,又是高工资,又是分房子。可麦生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家,惦记着村里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二话没说,背起行李就回了村,正式成了村小学的一名老师。
   那时候,村里人日子苦,家家户户都缺钱。家长们都觉得,不管是让孩子割草拾柴火,还是放羊喂猪,这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能帮家里省不少。可要供孩子上学,又得交学费,又得买书本,花了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有回报,都舍不得往外掏。好多孩子上到小学三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干活了。
   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挨家挨户去家访,有时候跑上十几里路。到了学生家里,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开始跟家长唠嗑。“大叔,孩子这么聪明,不上学太可惜了!以后有文化才能过上好日子啊!”“婶子,您放心,学费的事儿我来想办法!”……
   光靠嘴说还不够,麦生咬咬牙,把自己工资的一半拿出来,给孩子们交学费、买书本。一开始,家长们认为这不过是吸引孩子的幌子罢,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可慢慢地,看到麦生老师真是实心实意地为孩子们好,都被感动了。
   在麦生的努力下,村里的孩子们陆续回到了课堂。麦生对每个学生都特别上心,成绩好的,他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吃力的,他利用休息时间给补课。孩子们也争气,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几年下来,村里的升学率明显上升。麦生老师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县里把他评为先进教师。领奖那天,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地送他去县城。麦生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熟悉的乡亲们,眼睛都红了:“我没啥本事,就是想让村里的孩子都来上学,都能有出息!”麦生向领导表态,也似在鼓励自己:“往后,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出去。”
   现在,麦生老师还在村里小学教书。只是生源又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他教出来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了医生,还有的像他一样,回到村里当老师。听,老柳树下,又说起麦生老师的故事了,他的故事,仿佛永远也说不完……

共 21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故事以老柳树为见证,串起了麦生老师与乡土的深厚羁绊。从麦田里诞生的生命,到放弃城市回归村小的抉择,麦生的人生始终扎根于土地的热望。文中既有秀平生育时的辛酸与转机,也有麦生求学时的苦读与全村的期盼,更有他以半份工资铺就孩童求学路的执着。老柳树下的闲谈,是乡村记忆的缩影,而麦生用半生光阴践行的教育坚守,则让 “知识改变命运” 的信念在乡土间生根。当他教出的学生重返故土传承薪火,故事便超越了个人经历,成为一曲关于乡土、教育与代际传承的温暖长歌,在老柳树的年轮里,诉说着永不褪色的守望。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8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6-18 09:17:27
  故事如老柳树般扎根乡土,从麦生的诞生到育人,细节里满是时代温情。半份工资换孩子未来,文字朴素却直抵人心。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6-18 11:09:21
  辛苦小汪老师了,感谢!夏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6-18 09:17:45
  以老柳树为线索,串起麦生从麦田婴儿到乡村教师的人生。他用坚守改写乡村命运,字里行间都是对土地与教育的深情。
回复2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6-18 11:09:41
  奉茶,问安。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6-19 22:03:40
  恭喜精品!姐真棒。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青李子        2025-06-22 09:18:32
  谢谢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