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浅谈教师的三个职能(随笔)
浅谈老师的三个职能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因此,教师不但要广闻博识,具有较高的智慧,有一定的素质和修养,我认为教师还要具备三个职能:一做学生的先生,二做学生的朋友,三做学生的父母。
当好先生,不只是把自己学来的知识系统的,创造性的传授给学生,释疑解惑,培养思维,并使学生形成技能,生化智慧,同时还要培养道德,培养情操,发展正确的个性等等。学习知识是为了生化智慧。只有能最终形成技能,生化智慧的学习与教育才是成功的学习与教育。因此,传授知识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局限于使学生囫囵吞枣似地接受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学习兴趣不会大,学习积极性不会高,学习起来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智力不但不能很好的开发,技能不但不能形成。智慧不但不能生化,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迟钝和愚蠢起来,并且自发的产生厌弃知识,无心学习的抵触情绪。既使有的学生能够记得一些知识,但也只是知识的“记忆工具”,并不一定能创造性地发挥知识,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知一又知二的创造力,也就最终不能生化智慧。如,我们在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坐姿端正,思想却在九天云外腾云驾雾,老师向他提问,方才如梦初醒,答非所问。我也教过这样几位学生,小学一年级时我教,这些学生较有学习兴趣,较有学习积极性。我不教他们后等了六年,他们才读四年级,留了几级,又与我学习,却完全两样了。学习起来如老牛负重,甚至根本就没有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可是,下课了,他们却又生龙活虎,小聪明耍个没完没了。因此说在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是如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如何调动学生自发自觉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不能创造性地传授知识,学生不能积极自觉有兴趣的学习知识,不能主观能动性地热爱知识,这样的学生也就不能得到真才实学,生化智慧,形成技能,将来走入社会也就不会创造性地发挥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智慧,也就不能大有作为,成大事,立大业,建奇功。为什么有的小学文凭却能写书,当老板,而有的大学文凭却只会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瞎吹牛,只能做一般工作,道理也就是如此,他们是死读书,只是知识的“记忆工具”,却不能创造性地发挥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智慧以解决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没有实际的才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者,也就是如此之理。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以学习知识为快乐,能创造性地学习,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最终能创造性地发挥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智慧,形成技能,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教育成功的最高境界。
历史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类要进化,对这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道德。因此,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创造性地传授知识,释疑解惑,而且要在使他们具备“现代人”的意识道德的基础上逐步向“未来人”的意识道德上发展。道德的培养是从幼年开始的。这就需要老师身体力行地用较高修养,良好道德,高尚情操去感召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要做到这些也很不容易。由于成年人与儿童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有一定的分界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不理解成年人,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了解儿童,主动做学生的朋友,学会一些儿童语言,熟悉一些儿童的思维,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尽量风趣幽默地感化教育他们,在此基础上经过老师再思维,再创造,在风趣幽默中引导学生向更高思维,更高想象,更高思想上去发展,充分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充分激发学生的灵魂深处,这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才能更好沟通,在学生有“灵犀”中而逐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理想境界。
为什么要做学生的朋友呢?朋友以真诚为基础,以友谊为纽带,以互相学习帮助为桥梁。老师用真实的情感感动他们,以友爱教育他们,以互相学习帮助激发感化他们,教学生如何注重同学间感情,如何增进同学间友情友谊,使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友爱互助,关系和睦融洽,使班集体团结一致,一心发力,共同学习进步。作为朋友,也可以容易发现朋友的缺点,并针对性地恰当机会,用适当中听的语言提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乐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是学生的父母,这不仅仅是年龄差距,“强者”与“弱者”所决定的,也是工作的需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在于热爱儿童”。教师要有父母样的爱心。只有具备爱心,工作才会满腔热情,才会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对儿童的一切考虑才会周到,对学生才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具备了爱心,学生生活在学校就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在这种情感感召影响下,学生有可能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不听话的变得听话起来,不自觉的变得自觉起来,不认真的变得认真起来。这就是真诚与爱的力量。在这种情感的感召影响下,也可以培养人之感情,产生伟大的爱心。
在这里,我略谈了老师的三个职能,一是做学生的先生,授知解惑,培养技能,培养智慧,培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道德。二是做学生的朋友,增进友情,平等待人,互相学习帮助,而又可以用中听的话对学生的缺点“直言不讳”。三是做学生的父母,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人的感情,培养一颗爱心和共同努力进步的精神。如果老师做到了这三点,那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是大有裨益的。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一日于七丘田无为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