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卫哲治故事二则(故事)

编辑推荐 【柳岸】卫哲治故事二则(故事)


作者:梦中楼兰 举人,348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发表时间:2025-06-20 20:29:06

在山西省垣曲县英言乡的无恨村,有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卫氏宗庙。
   步入宗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高悬于正堂之上、熠熠生辉的金字大牌匾。其上四个遒劲有力、气势磅礴的大字“文元武帅”,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庄重与不凡。这四个字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名震朝野、文武双全的重臣卫哲治的钦定封号。卫哲治的名字虽略显陌生,但他的生平事迹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口中传颂的佳话。
   而这块金匾则如同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
  
   一、主考官两下江南
   卫哲治是朝中一位文武兼备的官员,其才华广受赞誉。依据清代科举之制,乡试、会试、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有一年,皇上特命卫哲治赴江南主持会试,此消息一经传出,即在江南士子间引起广泛议论。有士子质疑:“北方人为主考官,其才学究竟能有多深?”也有士子轻蔑道:“不过是在《三字经》《千字文》中挑选几道小题罢了,何足挂齿?”更有士子自满道:“此乃我等之幸事,无需多费心力,定能金榜题名。”然此等傲慢无礼之态,皆被卫哲治洞察无遗。为惩戒这些不知深浅的书生,卫哲治特地在《千字文》中精选试题,以展其才学之深广。
   在考试前夕,卫哲治命仆人从集市购得一竹竿与一鸟笼,将竹竿竖立于丹墀之侧,并将鸟笼悬于其上;同时,又遣仆人借得一匹白马驹,系于黉学墙外麦场之中,旁边置放豆秸一堆。
   及至开考之日,卫哲治引领众举子环绕丹墀与麦场一周,未发一语,随后独自端坐于主考之位,悠然翻阅古籍。考生们久候未得试题,直至三日过去,仍未见出题的迹象。终有考生按捺不住,上前询问缘由。卫哲治捋须笑言:“尔等江南才子,老夫早已示题于前,何言未出题乎?考期既过,唯有静待三年矣。”言罢,拂袖而去。至此,考生们方恍然大悟,原来卫大人所出之题,乃取自《千字文》中“鸣凤在竹”与“白驹食场”两句。
   三年之后,卫哲治大人再度莅临江南,依旧以主考官之尊,端坐于众举子之前。鉴于前次经验,此番无人再敢妄言非议。卫大人深谙鞭策之道,特地从《论语》中精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之句,亲自撰写多篇论文以作示范。及至考试之日,卫大人将试题定为“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并当众展示自己所撰之文。众举子一边研读主考大人的佳作,一边苦思冥想如何回应这重复的“学而”之题,然终无一人能超越主考大人的文思。面对此情此景,众考生皆感自愧不如,神情沮丧,傲气与骄声尽皆消散。卫哲治大人见状,遂逐一审阅其试卷,精心挑选出其中佼佼者,予以录取,并勉励他们继续勤学不辍,以期在殿试中再展宏图。
  
   二、巧断赖银案
   在清代乾隆时期,卫哲治担任海州知州,以其清廉的政风和卓越的治理能力,深受海州百姓爱戴,被誉为“卫青天”。
   “巧断赖银案”是一则流传甚广的佳话。该案涉及一对青年兄弟,二人自姑母处借得白银二百两,归途中暂宿吉祥客栈。因弟弟突发急病,兄长急于携弟返家救治,遂将银两寄存于客栈,约定日后取回。然二人年轻且缺乏社会经验,未要求店主立下字据,或兄长因心急如焚,无暇顾及此事。
   弟弟所患乃急性中暑,幸得及时救治,数日即愈。兄弟二人随后前往客栈取回银两并致谢,不料店主竟矢口否认寄存之事。兄弟二人反复争辩,店主始终不予承认。无奈之下,二人只得携店主夫妇至官府对质。
   卫大人升堂问案,先听取原告被告双方陈述,而后威严询问:“尔等有何凭证?”双方均表示无凭无据。卫大人细观双方神色,见青年兄弟满面愁容,稚气未脱;而店主夫妇则眼神闪烁,显露狡黠之色。卫大人心中已有所判断,但苦于证据不足,难以立即裁决。
   略加思索后,卫大人心生一计,遂拍案而起:“尔等既无凭证,本官如何断案?今日暂且退堂,明日再审。”待案中人离去后,卫大人密令手下人依计行事。次日,卫大人再次升堂审理此案,原告与被告双方依旧未能提供确凿证据。卫大人见状,怒不可遏,猛击惊堂木,厉声斥责道:“尔等刁民,既无凭证,又无依据,分明是在联手戏耍本官!来人,罚这几个刁民运送两车草料至草料场。”说完,即宣布退堂。
   从州治至草料场,路途遥远,约有十余里,且道路崎岖不平,沿途荒无人烟。兄弟二人因体力不支,拖拽满载草料之车,汗流浃背,渐感力不从心,落于队伍之后。二人边行边叹:“遇此昏庸之官,实属我等不幸。昔日未曾留下字据,反被店家讹诈二百两银子,如今又遭此罚,真是苦不堪言。”
   店家夫妇俩也在前方艰难行进,女人抱怨连连:“此等苦差,真是活受罪啊。”男子则安慰道:“不要多言,虽劳累些,但二百两银子得以保全,也是值得。”女人仍不放心,追问:“你可将银子妥善藏好了?如被官府搜出,后果可是不堪设想啊。”男子信心满满地回答:“你放心便是,即便再派人来搜,也断想不到我会藏在磨盘之下。”
   及至草料场,场管却告知此处草料已满,需将两车草料原路拉回。四人只得再次拼尽全力,将草料车拉回公堂。殊不知,此一切尽在卫大人之精心布局之中。
   卫大人率领衙役肃立于公堂门外,待车辆抵达之际,他高声宣布:“原告与被告,上前听候裁决。尔等已自露马脚,本官即刻结案。若有诬告他人者,必将严惩不贷,既受鞭笞又须承担法律责任。你们有何异议,速速道来!”四人齐声回应:“恳请大人明察秋毫,小人们定当遵从。”
   卫大人神色严峻,高声传唤:“带证人上堂!”随即,众衙役迅速行动,揭开车上的草席,只见两名衙役从隐蔽的车厢中跃出,将各自所听到的对话详尽陈述。卫大人当即下令衙役搜查客栈店主磨盘之下,果然寻得二百两银子。随后,他当庭宣判:“客栈夫妇心存不轨,妄图侵占他人财物,此等行为天理难容。现将原银归还失主,并额外罚银百两,各施二十大板以示惩戒,以儆效尤。至于两位青年,其诚实勇敢之举值得嘉许,敢于揭露真相,原银归其所有,并赏银百两,以资鼓励,望其归家尽孝。今后行事,切记不可疏忽大意。”
   此消息迅速传遍府县,引起广泛赞誉,一时之间,成为民间传颂的佳话。
  

共 2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卫哲治故事二则》讲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名震朝野、文武双全的重臣卫哲治的故事。其中,有他主考官两下江南主持会试的故事,从中可以读出他才学过人,知识渊博,不徇私情,爱惜人才的秉性,把一位很有正义感的清代监考官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他在清代乾隆时期,担任海州知州时,巧断赖银案的故事,他机智过人,有胆有谋,把一位心生贪念,企图赖掉兄弟俩银两的店家老板用巧计让其现了原形,断案手段令人称奇,也令人佩服!两则故事反映出卫哲治不愧为乾隆钦定的“文元武帅”。文章推介地方名人,传承民间文化,很有正能量,给人向上的力量!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20 20:30:02
  问候楼兰社长,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6-20 20:31:14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