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流年】问道青城山(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流年】问道青城山(散文)


作者:五十玫瑰 举人,582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发表时间:2025-06-21 15:38:27

我站在景区外,向前方眺望,两边树木高耸,远处山峰如黛,山边氤氲着雾霭,亦如仙境;近处山峦苍翠,满眼皆绿,草木清香,沁人心脾。
   我向景区走去,湿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眩晕,仿佛脚踩在棉花上,一种微醺的感觉,身陷天然大氧吧,我沉醉了。
   朦胧中,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竹木建筑映入眼帘,匾额上写着“青城山”三个字。望着匾额,我恍若在梦里。青城山早已根植于心,它是道教圣地,也是我多年的向往,特别是学习了青城太极之后,对它的向往与日俱增,愈加的强烈了。
   去年四月,师姐提出到青城山问道,我兴奋地举起手大喊,我要去青城山!姐妹们也都说要去。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让我深感遗憾。
   今年开春,师姐决定五月去问道青城山,让我们做好准备,我高兴极了,静等五月的到来。走过烟花三月,走过芳菲四月,在我的殷殷期盼中,终于迎来了姹紫嫣红的五月。十二日那天,我们来到了青城山。
   当日黄昏,我们穿过青城山城区,沿着主干道,来到了青城山的山门前。山门是山字的形象文字,高耸入云,矗立在苍穹下。山门前花团锦簇,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花朵竞相绽放,透过山门,黛色的山峰矗立在斜阳中。此山门为新山门,距青城山景区两公里。
   无论新山门,还是旧山门,都丝毫影响不了我们的情绪,姐妹们兴奋地笑着,跳着,还大声喊着,青城山我来了!接下来,就不停地拍照,我们要与青城山同框,把青城山带回家,留在记忆里。拍着拍着,华灯初上,夜色降临了。
   第二天清晨,我们穿上太极服,来到新山门前晨练。苏醒的青城山,碧绿,清幽,白云在山边缭绕,山下炊烟袅袅,我们在晨曦中练太极。微风吹拂,衣袂飘飘,白衣与绿山相互印衬,白的纯洁,绿的青翠,是一幅绝美的山水墨画。
   青城山下,空气清新,绿色植遍布,幽静,一座座豪华酒店,掩映在苍翠中,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或线条流畅,或古香古色的建筑都在绿色中若隐若现。华丽与碧绿碰撞,豪华与自然交织,这种别样的景致,赏心悦目,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这里除了建筑,除了道路,除了房屋,就是青翠的树木,目及所处皆为绿。山上树木青翠,常年郁郁葱葱,满山遍野皆为碧绿,四周山峰环绕,是名副其实的青城山。
   其实不然,青城山在古时候叫“丈人山”“天苍山”“清城山”,从唐朝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才改为青城山。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是天师道的祖山祖庭。东汉时期,张良八世孙张道陵,在青城山创建了中国本土宗教,也就是道教。从那以后,来青城山问道、传道者络绎不绝。
   三年之前,我对于青城山的认知还只局限于它的美景,并不了解它的历史文化。真正认识青城山,还源于青城太极。三年前,我跟师姐学习了青城太极的站功与动功,两套养生功。练过一段时间,感觉身体柔软,手指灵活,抵抗力加强了。也得知青城太极来源于青城山,以及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
   去年初冬,刘绥滨掌门来到西安。那日下着小雨,烟雨蒙蒙中,刘掌门仙风道骨,身披道袍,长发飘飘,步履轻盈地走来了。刘掌门年逾六旬,却像年轻人一样,身姿敏捷,精气神十足。
   刘掌门坐在亭子里,我们围在他身边,听他讲授青城太极及青城山的历史。讲完之后,刘掌门还带我们练习了青城太极。我在与刘掌门握手时,他的手细嫩柔软,像婴儿手似的,这都是练太极的结果。
   刘绥滨不仅是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还是国际武术比赛冠军,四川省道教协会理事,中国武术七段等等,在国内外获得了颇多的荣誉,很了不起。刘掌门是知名人士,武术高手,还那么低调,那么平易近人,这就是成功人士。见过刘掌门,我对青城山更加地向往了。
   到青城山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青城太极养生馆,在馆前的草地上,刘掌门的夫人,也就是师娘,带着我们练习了青城太极的静功与动功。那天,天蓝云白,苍穹之下,大地之上,我们在练太极,花草树木与我们同舞(武)。当天籁之音响起,四周一片寂静,风停止了吹拂,鸟不再鸣唱,仿佛时间也停止了。我全身放松,微闭着双眼,忘乎所以,沉浸在天地之中,与天地合一了。练太极的最高境界,就是身心合一,天地人合一。从青城山回来,一练太极,我总能找到这种感觉,全身放松,沉浸其中,带着感情去练拳。师姐高兴地说,恭喜你,突破瓶颈,有了质的飞跃。
   到青城山的第三天,刘掌门在百忙之中,会见了我们,向我们讲授了青城太极的养生秘诀。练习青城动功、静功、环功,手指涌动,打通经络,锻炼身体的平衡性与柔软性,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两年来,练习青城太极静功和动功,感到受益匪浅。
   此刻,我望着重檐老山门,心绪难平,终于来到了青城山。在山门前,我们练了一套青城太极的静功,请一位帅哥帮着录像。虽然人声嘈杂,虽然人影晃动,我还是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练。
   走进山门,拾阶而上,目及所处皆为绿色。山路蜿蜒曲折,微风吹拂,树木高耸,遮天蔽日的,清幽,湿润,凉爽,这种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让人体感舒适。阳光透过枝叶洒落下来,斑斑点点,洒在人身上和脸上,又随着脚步的移动而闪烁。师姐的红裤子,像一团火,在绿色中忽闪来忽闪去,格外耀眼靓丽。
   从古至今,青城山优质的自然环境,获得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为此,不仅吸引了许多道士来传道修炼,也吸引了许多游人来观光。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此留下了足迹。隋唐时期,医学家,药物学家,文史学家孙思邈,一位喜欢游历天下的人,当他游历到青城山时,被青城山的清幽所吸引,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折服,舍不得离开,就隐居到了山里。孙思邈在山上采药,研究医学,撰写医书,颇有成就,太玄洞,洗药池都是他留下的。
   山路都是石阶,要一步步向上攀登,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了月城湖,登上游船,欣赏了最美的湖光山色。山峰环绕中,一汪湖水碧绿,四周草木葳蕤,山谷倒影在湖水中,景色清幽迷人。坐在缆车里,向下俯视,月城湖像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山涧谷地,熠熠生辉。
   走下缆车,上行十分钟,就来到了巍峨壮丽的慈云阁,这里人流涌动,烟雾缭绕。慈云阁飞檐翘角,古香古色,始建于唐朝,现在这座佛家建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建的,属于宫阙式东山门,是道家兴旺的见证。
   从慈云阁旁的门洞出去,拾阶而上,迎面墙壁上,一个大写的“道”字挡住了去路。“道”不是路,而是万物的根源。从此上山,就是道士们传道与修行之地了,山上有许多道观。早先来青城山隐居的道士,没有道观可住,都住在洞穴里,或搭个茅草屋居住,就是史书中提到的“结茅传道”。
   从晋代起,道士们开始建宫观、亭台楼阁、种植树木。鼎盛时期,山上有70多处道观,108处人文景观。所以,青城山古建筑随处可见,都掩映在绿树葱茏中,形成了清幽的环境。
   头顶着烈日,向上不断地攀登,又热又累,走上石阶来,我已满头是汗气喘吁吁了,便到路边凉亭中歇息。我喝着水,注视着来往的游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少,走上石阶来,都是擦着汗,气喘吁吁的,可他们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径直向上走去。
   我也站起身,一步步向上走去,虽然天气炎热,虽然山路崎岖,也要向上攀登。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才能看到最美的景致。二十分钟后,我走上了上清宫。
   上清宫,像青城山所有的建筑一样,依山而建,顺山势而为,尊崇了道法自然的原则。宫观掩映在古树下,咖色与碧绿相互印衬,清幽,雅致,肃静。上清宫始建于晋代,“上清宫”三个字,是蒋介石的手谕。现存的庙宇,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千百年来,它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依然挺立在山峰上。
   我站在上清宫,仰望山顶的老君阁。老君阁为塔形,下方上圆,据说还有摩崖石碑,刻着“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等。要想到达山顶,还需要再攀登十五分钟。可我实在没劲了,受过伤的腿隐隐作痛,只好到此为止了。留点遗憾,为下次攀登青城山找个理由。
   青城山宫观、道观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天师洞,就是张到陵修道的地方,有大量文物与古树,洞口的古银杏树,相传是张道陵亲手栽植,迄今已有1800年了。天师洞在另一条路上,这次无法观赏了。还有“天然图画”建福宫,此宫为十角重檐式的亭阁,清朝所建。由此看来,青城山的早期建筑,都在清朝得到了维修,才能保存至今。
   作为道教圣地,青城山是无愧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是符合道法自然原则的。
   青城山之行,加深了我对道教的理解,懂得了无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宇宙万物的根源,让其自然发展,达到和谐稳定,不强求改变,做自己该做的事。
  

共 34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青城山乃道教圣地,是天师道的祖山祖庭。作者研学太极多年,对青城山神往已久,于是在五月的一天,踏上了问道青城山之路。青城山环境幽美,满目皆翠,作者来此赏名山大川,访道家高人。刘绥滨是太极青城派掌门,功法深厚,作者在西安曾跟刘掌门短暂的学习过,这次来青城山,不仅见到了刘掌门的夫人,还再次得到了刘掌门的亲传面授,关于动功、静功、环功,关于养生秘诀,都在他的讲述中深深获益。青城山之美,美在自然,美在环境,美在人文,更美在历史底蕴。作者一路走来,既亲自丈量了脚下的“道”,又深深叩问了万物的“道”,心灵得到了净化,修为得到了提升。干净质朴的文字里,有自然风光,有历史人文,有见闻,有感悟,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一篇文采与内容俱佳的好文章。佳作,流年力荐赏阅。【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2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5-06-21 15:46:19
  我对青城山的了解仅限于电视剧中的电视画面和名声在外的青城派,今天跟着姐姐的文章,我也游了一遍青城山,才知道它是祖山祖庭,环境如此幽美,先把它放进我的旅游线路里,等着哪天一定去实现。
   欣赏姐姐佳作,问候夏日安康。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5-06-29 22:43:3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