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细雨纷纷游宛平(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细雨纷纷游宛平(散文)


作者:寒云温馨 布衣,11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7发表时间:2025-06-22 12:11:03

  细雨纷纷游宛平    
  
   宛平城和卢沟桥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小时候的课本里说卢沟桥的狮子数也数不清,我那时便寻思几百个狮子怎么就那么难数吗?至于说宛平城,那是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不实地去感受一下总觉得少点什么似的。
   8月末的周四早上,外面下起了小雨,虽然不大,可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
   在丝丝细雨中去游宛平城也别有一番情调,于是我决定冒雨去寻游一番。
   从住地出发乘827路公交车到木樨园东,再换乘309路公交车到西道口。下了车,抬头一看,右侧的山坡上竟然抗日名将赵登禹的墓地。当年,赵登禹率领大刀队夜袭喜烽口的日军,让鬼子兵闻风丧胆,可惜在转战南苑的时候,赵登禹不幸被部下出卖,在指挥队伍撤退到大红门时被日军截击,不幸殉难。赵登禹殉难后,遗体被兴隆寺的僧人保存到抗战胜利,之后便被葬于西道口的山坡上。
   从西道口往西走,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便到了宛平城下。
   抬头一看,城门上刻着三个大字“顺治门”。
   宛平城始建于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由于当时卢沟桥是永定河上唯一通往京都的桥梁,崇祯皇帝特命御马监太监武俊监造,作为拱卫京都的桥头堡,名为“拱极城”。因其作为军事设施,建造上并不同于一般县城,一般称为“斗城”或“卫城”。清代之后拱极城也一直作为军营屯兵之所。民国时,宛平县政府迁入拱极城,始更名为宛平城。如今,宛平城为丰台区下辖之街道。
   宛平城东西长640米,宽320米,只有东西两个城门,建有城楼、瓮城,南北城墙正中设中心楼,城墙四周外侧有垛口,垛口上有盖板、望眼,下有射眼,城墙基础以砖石构成,厚实坚固。
   城内两侧有各种店铺,中心北侧则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侧为抗日战争雕塑园。本想去抗日战争纪念馆,可是没有预约,只能作罢。
   除了游客之外,很少看见当地人,与喧闹的市区相比,宛平城要寂静得多。
   一直往前走,便到了宛平城的西门——威严门,明代叫永昌门。李自成建都西安时,曾把年号称为永昌,可是哪有永远昌盛的朝代。
   出了威严门,对面便是卢沟桥……

共 8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细雨为引,串起宛平城的历史褶皱与现实肌理。作者沿公交路线踏访赵登禹墓地,在 “大刀队夜袭” 的往事与雨中墓碑的静默中,铺陈抗战记忆的厚重底色。漫步宛平城,从 “顺治门”“威严门” 的门额刻字,到城墙垛口的军事构造,考据与感怀交织;未预约成纪念馆的遗憾,更添历史在场的真切感。细雨中的宛平城,既是地理坐标,更是民族记忆的精神坐标,在古今对视中洇开岁月的沉郁与庄严。【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6-22 12:12:02
  文章以 “细雨游访” 为叙事主线,在时空交错中构建立体的历史现场。作者从赵登禹墓地的雨中凭吊切入,以 “大刀队夜袭” 的细节还原抗战热血,让墓碑静默与往事喧嚣形成情感张力。漫步宛平城时,既精考 “顺治门”“威严门” 的命名沿革、城墙垛口的军事构造,又以 “未预约成纪念馆” 的日常遗憾,打破历史叙事的疏离感。细雨中的古城既是 “全民族抗战起点” 的地理标识,更是用砖石与记忆砌成的精神祭坛 —— 当 “永昌门” 的匾额对照王朝更迭,当游客足迹叠印士兵脚印,历史的庄重与生命的温热在雨雾中完成跨时空的对话。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