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星星】心声(微小说)

编辑推荐 【星星】心声(微小说)


作者:庆林沟叟 白丁,2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发表时间:2025-06-23 10:19:00
摘要:当前阿宣孩子像阿宣一样,走上了打工之路;阿辉的孩子大学毕业,但就业和婚姻却给人沉甸甸的思考……


   七十年出生在旮旯村的阿宣和阿辉是好朋友,两人从小一起摸爬滚打,光屁股长大。直到双双“右手绕过头颅能摸着左耳”的时候,父母方才让他们进入了私塾念书。阿宣自小成绩较差,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根本不存在他将来有出头之日念想,用他父亲的话来说,让他读书,就是不让他像自己一样是“睁眼瞎”罢了。以致于他初中刚毕业,在其父母“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传统思想的引导下,便草草与相邻村寨的姑娘接了婚。阿辉则不同,从小成绩较好,有着走出大山,享受城市的生活念想。虽说在附属中学名列前茅,但那时想考取中专中师谈何容易,初中毕业,连续复读几年,还是未能如愿,眼看年纪不待,加之加重负担加重,父亲一怒之下,并勒令回家。他虽心有千般不愿,但面对现实却毫无办法。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束下,跟人结了婚,像父母一样在贫瘠的土地上刨食。
   九十年代,外出打工的浪潮席卷着中国的每一个乡村。旮旯村也不例外,阿宣结婚三年,并生育了一男一女,迫于生计,并随乡人外出务工,妻子留在家中,养育子女。阿辉则不然,结婚后,只同意妻子只生育一个子女,他说,宁缺毋滥,好好培养完成自己的夙愿。
   时间是块试金石,它能忘记一切,也能证明一切。
   阿宣常年在外务工,虽说家中有妻子教育子女,但两个娃学习随阿宣,贪玩好耍,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够好,高中毕业后,未被学校录取,又不同意复读。早早进入南下打工大军;阿辉的儿子在夫妻俩齐心协力的鞭策下,高中毕业,如愿以偿的考上了985大学。
   记得阿辉儿子考上大学的一天,阿辉特别兴奋,喝了点酒,给阿宣打了个电话。
   “我儿子考上大学了,当年叫你少生,好好培养,你不听,现在明白了噻”阿辉言语之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祝贺祝贺,他们不是读书的料,我也没办法”面对阿辉言语的挑衅,老实的阿宣虽心里虽憋屈,但知道阿辉平时一贯的脾气,停了一下,还是送出了由衷的祝福。
   时间过得很快,阿宣的子女已结婚生子。子女为了生计,继续着阿宣昨天故事——外出务工。阿宣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颇感力不从心,在子女的要求下,回到老家,承担起“隔代养”的义务;阿辉继续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挣钱供儿子读书,直到大学毕业,接受一波又一波“招考”的严峻考验。
   那年夏至刚到,天下起滂沱大雨。阿辉扣响了阿宣电话,邀约他来家中坐坐,阿宣只得怀抱着孙子去了阿辉家。两人随意坐下,一碟花生米,一瓶“老白干”你一口我一口并开始喝了起来。
   “老伙计,我现在发现,其实你才是最为成功的人”一杯酒下肚后,阿辉打开话匣子。
   阿宣对阿辉的发言感到异常的吃惊,连忙语无伦次的说“哪……哪里”。
   “你看,你妻子贤惠,儿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不像我,老婆去世了,儿子长年在外,形单影只”阿辉话中无不凄凉。
   “孩子毕业了,一切都会改变的”阿宣说。
   “毕业了,能不能上岗还是另外一回事,现在让我最担心的是,他对自己的婚姻一点度不重视,如果真不结婚,我无颜面见列祖列宗”阿辉声音中分明有些哭泣。
   阿宣有些不解,只是眼睛直直地看着阿辉。
   此时,阿宣怀里孙子发出的均匀鼾声和户外雨跌落在阳台上声响,格外的分明。
  
  

共 1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微小说《心声》为我们展示了两个“发小”不同人生的换位思考,有很深的寓意。阿宣和阿辉,一对发小,命运双轨:阿宣早早婚育,儿孙环绕却世代务工;阿辉呕心育子,终送独子跃入龙门。当阿辉沉淀半生苦酒,竟对阿宣吐露:“老伙计,你才是成功者”——他艳羡着儿孙绕膝的俗世暖意,自己却独对空室,更为儿子前途未卜、拒婚无后而深陷惶恐。微小说以朴素笔触,刻下时代转型中两种生存哲学的无声碰撞。它悄然叩问:何为成功?执着与放手,究竟哪条路铺满月光?最深刻的讽刺在结尾处默然轰鸣:彼此眼中,对方的生活竟成了自己求而不得的光亮。原来人生的答卷从无标准答案,得失皆在每个人心头丈量。一篇令人深思的小说,推荐共赏。【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6-23 10:21:18
  一篇探讨人生方向的微小说。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您的更多精彩作品。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