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峨眉山游记》散文二章
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到了峨眉山金顶。风裹着寒气往骨头缝里钻,吹得人站不稳。远处的云海变成了深蓝色,像一大块望不到头的绸缎,在山脚下慢慢铺展开。十方普贤像立在暮色里,身上的金光暗了下去,却依然庄严肃穆,好像在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我赶紧找地方搭帐篷。帆布蹭着地面沙沙响,手忙脚乱弄好,天都全黑了。山顶没有路灯,只有几盏庙里的灯笼,在风里摇摇晃晃,光影忽明忽暗。躺在帐篷里,听着外头呼啸的风声,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对明天日出的期待。
好不容易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闹钟就响了。凌晨四点多,伸手一摸,帐篷帘子上全是冰凉的露水。钻出帐篷,整个金顶静悄悄的,远处的云海还在沉睡,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打破这份寂静。
我慢慢走到佛像跟前,在蒲团前跪下来,双手合十。四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那些藏在心里的烦恼、压力,这会儿好像都被山风带走了。就这么静静地跪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膝盖都跪麻了,才慢慢站起来。
观景台那边已经聚了些人,大家都不咋说话,裹着厚厚的衣服,眼巴巴地望着东边。天空还是黑沉沉的,星星亮得刺眼,云海在脚下泛着幽幽的光,看着深不见底。我抱着膝盖坐在石头上,冷得直打哆嗦,可眼睛却舍不得挪开,生怕错过太阳冒头的那一刻。
渐渐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像有人把牛奶泼在了黑布上。白里慢慢透出点红,颜色越来越深。突然,太阳露出个小边儿,云海一下子被染成了红色,金顶的琉璃瓦、佛像身上的金箔,都被照得闪闪发亮。阳光洒在脸上,暖烘烘的,身上的寒气一下子全没了。
我就这么站着,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心里说不出的平静。那些在山下觉得天大的事儿,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好像都变得不值一提了。
《一步一步爬峨眉山》
天刚蒙蒙亮,我站在峨眉山山脚,仰着头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路边的石头上长着青苔,空气里全是树叶和泥土的味道。心里有点打鼓,这么高的山,真能爬上去吗?但来都来了,把背包带子紧了紧,迈开腿就往上走。
头一段路还算好走,石板路平平坦坦。报国寺的红墙老远就看得见,进了庙门,香火气一下子就把人围住了。大殿里有人在烧香,木鱼声一下一下,听得人心里安静。学着别人的样子,我也上了三炷香,烟雾飘起来的时候,好像把出发前的紧张也带走了些。
越往上爬,路越陡。伏虎寺的台阶窄得很,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寺里的老和尚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看我累得够呛,笑着说:“慢慢走,急不得。”确实急不得,腿像灌了铅,每一步都得使好大的劲。路边的溪水倒是欢快,哗啦哗啦地往前跑,时不时溅起水花,落在裤腿上,凉丝丝的。
走到清音阁,两条江撞在一起,水声响得耳朵都快听不见了。白花花的浪头往上扑,水雾沾在脸上,冰冰凉凉的。这儿人多,有游客在拍照,也有挑山工背着重重的担子,一步一步慢慢挪。我在亭子里歇脚,啃着从山下带来的面包,看江水卷着树叶往下冲,突然觉得,爬山和这江水一样,得沉住气。
过了清音阁,猴子就多了起来。一只大猴子蹲在栏杆上,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游客的背包。我心里发怵,赶紧把包抱在怀里。可还是防不胜防,冷不丁一只小猴子从树上跳下来,爪子一伸,抢走了我手里的半根香蕉,“嗖”地一下就窜上了树。周围人笑作一团,我也跟着笑,刚才的紧张一下子没了。
越往高处,雾越大。洪椿坪被裹在白茫茫的雾气里,千年大树只看得见个模糊的影子。树叶上的水珠啪嗒啪嗒往下掉,落在脖子里,激得人一激灵。庙里的师傅端来热茶,说这是“洪椿晓雨”,喝着热乎乎的茶,听着若有若无的诵经声,身上的疲惫好像也被雾气泡软了。
九老洞那儿阴森森的,洞口冒着寒气,像张着大嘴。壮着胆子往里走几步,手机光照见石壁上的青苔,泛着诡异的光,脚底湿漉漉的,踩上去直打滑。心里直发毛,赶紧退了出来。外头的阳光照在身上,才觉得踏实。
雷洞坪的风最厉害,能把人吹得晃悠。云层就在脚下翻来滚去,伸手好像就能抓到一把云。这儿离金顶不远了,可腿早就没了力气,每一步都靠咬牙坚持。旁边有个大爷拄着拐杖,喘着粗气还在鼓励我:“快到了,加把劲!”
最后那段路,台阶又高又陡,膝盖又酸又疼。眼睛死死盯着上面,心里数着步数,一步,两步,三步……终于,金顶的轮廓出现在眼前。浑身的力气一下子散了,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回头望,来时的路弯弯曲曲藏在云雾里,突然明白,这一路的累,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