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卢沟桥畔话沧桑(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卢沟桥畔话沧桑(随笔)


作者:寒云温馨 布衣,11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发表时间:2025-06-28 11:14:51

从宛平城西门走出,对面便是卢沟桥。卢沟桥横跨在永定河上,永定河在金代叫卢沟河,直到1689年才由康熙皇帝改名为永定河。
   卢沟桥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冲,从华北平原北上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都必经由此地。
   金开国初期,为便利京师交通,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下诏说卢沟河乃“使旅往来之津”,令修建石桥。金章宗继位后,石桥开始修建,历时4年,于1192年建成,命名为“广利”桥,以后各朝代都对石桥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加固。今日的卢沟桥是康熙年间重建的。
   卢沟桥享誉中外。早在13世纪,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便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多涵孔圆弧拱桥。远远望去,宛如一条游龙在波中戏水。
   桥身两侧的石雕护栏上,各有望柱140柱,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踩球嬉戏,有的侧首仰望,有的子伏母腹,有的张牙舞爪,有的深沉对望,可谓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我试着从一侧数了数,刚走到桥中间,便搞不清楚了。想想也是,匆匆而过的游人哪有闲工夫数来数去呢?有确切的说法是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是501个。
   桥两端的北侧各有石碑一座。东端的石碑是康熙八年竖立的“卢沟桥碑文”,西端的石碑是乾隆五十一年竖立的“重葺卢沟桥记”碑。西侧的碑亭里刻有康熙皇帝在视察永定河时写下的诗:“源出自马邑,溜转入桑干。浑流推浊浪,平野变沙滩。廿载为民害,一时奏效难。当辞宵旰苦,须治此河安。”
   东端的碑亭里是乾隆御书的“卢沟晓月”四个行书大字。碑阴是乾隆皇帝御笔草书的咏“卢沟晓月”诗:“茅店寒鸡咖呢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蛛分波夹镜明。人定钠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两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卢沟晓月是昔日的燕京八景之一,备受士人推崇,但我觉得卢沟晓月之所以让人瞩目更主要的是它被赋予了人文主义色彩。
   卢沟桥至京城大约三十余里,在交通不太发达的古代,出京的客人往往上午在京城吃罢饯别酒,启程上路,风尘仆仆的来到卢沟河畔已是夕阳西下。客人们不得不找客栈投宿,于是卢沟桥逐渐发展为京城西南的第一个歇宿点。当时卢沟河畔茶肆酒馆林立,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
   留宿的客人,一觉醒来,已鸡鸣三遍,洗漱登程,此时东方露出鱼肚白色,残月倒挂,大地似银,野旷天低,波水淼淼,可谓是卢沟桥上月如霜,大概此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卢沟晓月”的意境。
   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咏叹卢沟桥的诗便道出了这种意境:“河分桥柱如瓜蔓,路人都门似犬牙,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
   在丝丝的细雨中,回望着那高高的宛平城,那城墙上的弹孔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似乎远去的硝烟……

共 1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叙述卢沟桥的景观和历史古迹,有着独特的领悟。文中生动详实地叙述了卢沟桥的各处景观,介绍了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性丰厚,感悟深刻。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6-28 11:16:24
  内涵厚重的随笔,叙述卢沟桥的景观和历史古迹,有着独特的领悟。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